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4.81 KB
- 文档页数:3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1、古代埃及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官职学校(贵族和官员子弟,实习学校)寺庙学校(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书吏学校(培养公务人员,门槛较低)2、古埃及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广泛而丰富,但教学方法却十分简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作正常合理的手段。
二、斯巴达的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把年轻一代的奴隶主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勇悍的武士,并从中挑选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因此,体育和军事训练特别受到重视。
学校管理特点:①高度军事化;②管教人员组织严密,拥有权威;③管理和教育过程贯穿德育教育;④实行开放式管理三、雅典学校管理特点:①尚未出现分班教学制度;②终年授课;③初等学校已有分科型教师;④学生比较自由;⑤实行开放式管理四、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集中教活动、生产劳动、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于一身,具有多种功能。
主要是培养大批教会领导人员。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会设立的主要教育机构。
2、大主教学校:培养教会的骨干是主要目标。
设备较好、学习内容较完善。
3、教区学校:规模小、设备简陋。
给予教徒子女以基础的学校,也向世俗群众开放。
五、中世纪西欧的世俗学校:官廷学校和文法学校;初等学校和城市学校;骑士教育六、文艺复兴1、概念:新兴资产阶级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2、时间:14—16世纪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整个反封建、反神权革命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维多里诺(意大利)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他本人被称为“仁慈之父”和“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
主张通才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渊源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教育是“自由人”的特权,为的是发展自由人的高贵人性,它不应该是一种职业的准备。
第八章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内容提要⏹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四、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论教学原则、⏹六、论道德教育⏹七、教育管理思想⏹八、意义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一)教育目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上帝,步入天堂,与上帝共享永恒、来世的永生。
现实目的:学问、道德和虔信。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作好准备。
(二)教育作用1.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和平,社会繁荣发展,人类得救。
这些目的需要通过对青年你的教导才能实现。
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
2.教育对享受“第三重生活”(宗教)的作用通过教育去培育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反映了他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及教育思想的宗教色彩。
3.教育对“天堂”似的人间生活的作用通过泛智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4.不同等级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二、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它的提出,主要受到如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这个思想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思想在教育中的全面运用,力求探索自然法则对教育影响的结果。
在他看来,自然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的根本规律。
⏹其次,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他对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旧教育的问题,试图全面改革教育得出的合乎逻辑的认识。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表示了对旧教育的强烈不满。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一)普及教育1.泛智思想⏹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主题,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时代背景•二战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形势。
•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重要工具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与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重新论证教育理论的高潮。
三派教育理论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理论: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
继承并发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改造主义50年代以后产生并广为流行的新的教育哲学: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等。
一、改造主义教育(一)概况⏹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50年代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的要义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改造不适合当代要求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二)内容1.前提:⏹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危机时代,要求用教育来解救时代的危机,建立社会新秩序。
⏹用行为科学的新成就来改造教育。
2.内容:⏹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大目标。
具体表现为建设“新文化”,创建“世界秩序”和培植“社会同意”。
⏹论述了制定课程和选取教育方法的新原则课程的选择与社会文化的改造和发展有内在联系课程中应体现价值论的灌输,即在哲学上对道德的、审美的与政治的共同价值标准的研究,课程应能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群体的理解,帮助他们了解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或权力斗争等。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对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问题上的见解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探讨、公开辩论的关系。
3.评价⏹改造主义教育的基调是要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实质,通过教育用阶级合作的观念来重建一种所谓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解救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文化危机。
⏹但由于它的历史唯心主义性质和资产阶级性的制约,从其教育实践来看,并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实际,也不能解救所谓的时代危机。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倡导者。
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理论,他的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拉特克关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
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拉特克所倡导的教学论,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
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但重心是如何教。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着名的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着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代表作有《大教学论》(1632)《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
《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
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总结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是指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中涌现的一系列理论与观念。
这些思想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教育由传统的宗教教育向为全民普及的国家教育体系的转变。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哲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社会进步的需求等。
以下将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1. 教育的普及和平等: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启蒙思想家如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理性和平等的权利,并主张以教育来培养人的智慧和品德。
因此,教育不再仅限于贵族和富人阶层,而应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2. 社会效益:洛克、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个体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强调教育应培养公民的理性、自治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 个性发展: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教育的关注主要是个性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智力、道德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自由和独立的个体。
4. 实用主义:19世纪后期的实用主义者们强调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技能和有用知识,以满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5. 学生中心:乔瓦尼·金贝诺和约翰·杜威等教育家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
他们主张教育应该是个体化的、体验式的,并提倡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
6. 社会工程:在20世纪初,教育成为塑造社会的工具之一。
教育家如爱德华·李·思克曼认为,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可以改变社会的结构与价值观,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进步。
7. 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后期,随着移民和全球化的加剧,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受到更多关注。
这一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总结起来,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到个性发展、实用主义、学生中心,再到教育成为社会工程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转变。
第六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
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路德、加尔文、夸美纽斯、洛克等。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1、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
(1)维多里诺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因此他重视智、德、体、美诸育的普遍实施。
他的学校中不仅设有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和练习的原则与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
他提出了体育应被看作是高尚的、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并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
维多里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他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陶冶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西欧近代教育
思想
四、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他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矛盾的,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但另一方面,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认为人既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创造物,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实生活。
在教育作用上,首先,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强调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意义,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其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天赋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2.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贯穿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
因此,人的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把遵循这一法则称之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据此把学校划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他的适应自然原则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应该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他的这一贡献使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使教学理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人们以教育思想的解放。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从他的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一主张无疑是进步的。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提出这一主张。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12--18岁)、青年期(18--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他在《泛智学校》中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
升级。
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
中世纪学习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为改变这种状况,他总结各教派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初步经验,提出全面系统的论述班级授课制。
他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的班级。
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
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5.论教学原则
他的有关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6.论道德教育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模式,把世俗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分;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上,他也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束缚,不以基督教教义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他把勇敢、智慧、节制、公正,还有劳动教育作为内容。
德育方法上,采用正面教育、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等方法。
7.教育管理思想
认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拥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
因此,应设置督学,对全国进行监督。
督学的职责是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监督各级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家长和监护人员加以指导。
他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倡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