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 格式:pptx
- 大小:578.04 KB
- 文档页数:28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及概述1.1 决议决议是一种公文,用于表达、决断或组织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意见或决策。
决议一般由决议的发起者或决策机构起草,经过讨论、修改后通过。
1.2 通知通知是一种公文,用于向某一特定群体或机构传达具体信息或要求。
通知应尽量简明扼要,明确表达内容和目的。
1.3 通告通告是一种公文,通常用于向广大群体传达某一具体事项的决定或通知。
通告内容应清晰明确,具有公告效果。
1.4 公告公告是一种公文,用于向公众或特定群体公布事项的声明。
公告一般具有强制性和公开性。
1.5 报告报告是一种公文,用于向上级、同级或下级单位报告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报告应准确陈述事实,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6 函函是一种公文,用于个别单位或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函件应注意礼貌,表达简明扼要。
1.7 纪要纪要是一种公文,用于记录会议或活动的主要内容、决策和行动。
纪要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二、行文规则2.1 标题公文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用居中格式。
标题应准确、清晰地反映公文的内容。
通常使用黑体字,字号一般较大。
2.2 日期公文的日期应在标题下方,使用居中格式。
日期要写清楚,年、月、日之间用阿拉伯数字隔开。
如.2023年1月1日。
2.3 正文公文正文应使用宋体字,字号一般为小四。
正文内容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段落之间使用回车换行,并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
2.4 格式公文的格式要整齐规范,字体、字号、行距、缩进等要一致。
公文正文一般采用左对齐格式,段落之间可以适当空行,增加版面整齐感。
2.5 签署公文要注明发文单位和签署人,一般位于正文的末尾。
签署人的名称应居中排列,下方注明单位名称和职务。
签署人应使用正楷字体。
2.6 盖章一些公文需要盖章,通常位于签署人的名称和单位名称之下。
盖章位置一般留有足够空间,要求章面清晰、鲜明,避免模糊、缺损等情况。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相关附件。
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de)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de)决定事项.(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de)事项.(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de)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de)询问.(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de),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de)机关.一、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二)党委、政府(de)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de)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三)下级机关(de)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六)受双重领导(de)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二、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de)直接上级机关.(二)党委、政府(de)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de)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三)党委、政府(de)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de)相关部门行文.(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de)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de),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de),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de)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de)另一个上级机关.三、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de)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de)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⒈公告⒉通知⒊通报⒋呈报⒌报告⒍汇报⒎函⒏请示⒐批复⒑决定1⒈命令1⒉指示1⒊调令1⒋调度令1⒌催告1⒍交办1⒎对外函电二、行文规则⒈公文的格式(1) 页眉:写明公文的名称(如:公告、通知)、文件字号、发布单位名称、文件密级(如果有)、日期。
(2) 正文:正文内容根据具体的公文种类规定行间距、字号、对齐方式等规则。
(3) 签署:公文应有主要领导或主管部门的签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排序。
(4) 附件:有时需要附带附件,需要在正文结束后列明,注明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5) 骑缝章:将公文折叠后,用骑缝章进行标识,表明该文件是公文,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内容。
⒉公文的语言(1) 公文应使用规范、简明、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 使用常用词汇,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行政术语。
(3) 使用简短的句子,避免过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语法结构。
(4) 表达应当明确、准确,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措辞。
⒊公文的撰写步骤(1) 明确发布公文的目的和内容。
(2) 结合公文种类和规定的格式,列出公文的各个要素,如标题、正文的组织结构、签署单位等。
(3) 根据要素的顺序编写公文的内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4) 检查公文的格式和内容,确保符合规定,并且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5) 由主要领导或主管部门签署公文,并按照相关规定发文。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告:公开声明或发布的文告,用于向公众宣布有关事项。
⒉通知:一种行政性文书,用于向特定对象或群体传达特定事项、要求或通知。
⒊通报:向一定范围的单位或个人传达信息或处理事务的文书。
⒋呈报:向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反应问题,请求指导或决策。
⒌报告:对特定问题、工作或研究进行汇报和说明的文书。
⒍汇报:向上级或相关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完成情况或有关信息。
⒎函:非正式的书信形式,用于个人间、单位间的交流沟通。
⒏请示:向上级或主管部门征求意见、请求批复或指示的文书。
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总则为规范公司公文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公文种类第一条公文种类与应用范围公文的种类包括: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制度及规定、计划、经营业务类文书等。
(一)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部门及人员,组织变更或人事任免等决定事项。
(二)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
(三)通知适用于公布规章制度、转发外来文件,要求各部门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
(四)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
(五)报告适用于下级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申请或建议;答复公司领导的询问。
(六)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或政府部门请求批示、批准、批复的事项。
(七)批复适用于答复申请、报告、请示的事项。
公司领导的批复可简化为直接在申请、报告、请示文件上批复。
(八)函适用于对外沟通或协作处理有关事项(工作函、联系函)。
(九)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督办、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十)制度及规定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流程(作业指引)等管理体系文件。
(十一)计划适用于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安排。
第二章公文格式第二条公文一般由文头、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日期、抄送机关、主题词、制发部门、成文日期等部分组成。
公文格式示例详见附件二至附件六。
第三条公文结构组成及文书格式(一)公文文头公文文头应使用公文主体对应公司全称。
各业务单元正式行文须统一使用公司发文模板(附件二:“发文”格式示例)。
(二)公文标题命名规则1、常规公文标题命名规则:公文主题+公文种类描述。
如“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XXX管理制度”、“XXX管理流程(作业指引)”等。
2、会议纪要类公文标题名规则及格式要求:(1)专题会议纪要的文件名需说明项目名称、会议议题等,需统一按“公司/XX项目XX专题(第X次)会议纪要”格式命名。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所发出的正式文件。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内容,公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通知公文、报告公文、函件公文等,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行文规则和格式。
本文将就公文的种类及行文规则展开讨论。
首先,通知公文是用于通知相关团体或个人有关事项的文件。
通知公文所遵循的行文规则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署名等三个部分。
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所通知的内容,正文则应明确、直接地表达通知的要点,署名则应注明发文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和日期等信息。
其次,报告公文是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提出决策建议的文件。
报告公文需要注意的行文规则主要包括标题、序言、正文和附件等四个部分。
标题要简洁明了地描述报告的内容,序言则可以概述报告的目的和背景,正文要以逻辑清晰、客观准确的语言阐述所报告的内容,附件则可以附上数据、图表等辅助资料。
再次,函件公文是用于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的文件。
函件公文的行文规则一般包括称谓、正文和署名等三个部分。
称谓要恰当地称呼收信人的身份和职务,正文则要以礼貌友好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署名则要写上发信人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公文类型,如公告、公函、指示等。
公告是向公众公开宣布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需要简练明了,以便公众易于理解。
公函则是用于处理来信或派遣人员出差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
指示是用于下发具体指令或命令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需要严谨、明确。
总结起来,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熟悉和遵守的规定。
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我们在起草和处理公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并遵循相关的行文规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高效地进行公文撰写和处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1. 呈文: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汇报情况、请示决策、汇报工作等。
2. 请示:向上级机关或领导征求意见、请示批准、确认事项等。
3. 批复:对下级机关或个人的意见、请求或报告等予以批准、答复或决定等。
4. 通知:用于传达、告知、通报或通知部署等事项。
5. 通告:对外发布特定信息、公告、布告等。
6. 函:进行书面交流、联系和沟通等。
7. 报告: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或调研结果等。
8. 备案:对相关文件、资料等进行存档备案。
二、行文规则: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洁明确,能够准确概括公文的主题和内容。
2. 标题序号:根据公文的种类,可在标题前加入相应的序号,以便于分类和归档。
3. 发文单位:公文应在标题下方注明发文单位的全称。
4. 题注:可在标题下方加入一个简要说明,对公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或概述。
5. :部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句子通顺,结构清晰。
逻辑思路要清晰,表述要简洁明了。
公文属于正式文书,应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随意性。
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注意段落的划分和分行的规范。
6. 附件:如果公文需要附带相关文件、资料等附件,应在结尾处注明,并在附件之前进行编号或标注。
7. 签署:公文的签署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包括签署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并应在下方留出签名的空间。
8. 印章: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在公文上加盖相应的公章或公务专用章。
以上是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的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公文还有一些特定的格式和要求,具体的行文规范应根据公文类别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⒈公文种类⑴公告:用于发布重要事项或部门的决定,通常由机构或公共机构发布。
⑵通知:用于向特定的个人、组织或机构发送信息或指示。
⑶通知公告:将公告和通知合并在一起,既可以发布重要事项,又可以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
⑷命令:用于向特定的个人、组织或机构下达具有强制性的指示。
⑸指示:用于向下级机构或个人传达指示,一般不具有强制性。
⑹通报:用于向特定目标发布情况、事件或决定的信息。
⑺报告:用于向上级机构汇报情况、进度或工作成果。
⑻请示:用于向上级机构提出询问、寻求指导或报告情况。
⑼答复:用于回复请示或请求。
⑴0 函:用于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⒉行文规则⑴抬头:公文应在左上角抬头处标注机关名称、机关地质、日期和文号。
⑵称呼:公文正文中一般使用“致”或“标题”,并紧接称呼。
⑶正文:公文正文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和长句。
⑷段落:公文正文应按照逻辑顺序和内容归纳原则进行分段。
每段应包含一个独立的主题或观点,并使用明确的标题。
⑸措辞:公文应使用正式、客观、准确的措辞,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的表达方式。
⑹格式:公文正文应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包括页边距、行间距、字体、字号等。
⑺结尾:公文正文结束时,应用适当的结束语,如“敬礼”、“谨启”等,并签署发文机关负责人的名字和职务。
附件:⒈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法律名词1:注释1.⒉法律名词2:注释2.⒊法律名词3:注释3.。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之间为了沟通、协调和处理事务而使用的书面文件。
公文的种类繁多,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行文规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文种类及其行文规则。
一、公文种类1.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是公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用于向特定的对象传达重要事项或通知公众。
通知公告应包含以下要素:标题、发布单位、发布日期、内容和署名。
2. 命令命令是用于对下级机关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公文形式。
命令的行文应明确、简练,内容要点突出。
3. 决议决议是机关、组织或会议通过的具有约束力的决策文件。
决议应包含决议的标题、发布单位、发布日期、内容和署名,以及对决议执行的具体要求。
4. 报告报告是对所研究或调查问题的分析和的公文形式。
报告应包含标题、发布单位、发布日期、摘要、目录、和署名。
5. 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事项或征求意见的公文形式。
请示应包含标题、发布单位、发布日期、内容、建议和署名。
6. 通报通报是对特定对象发布事实和信息的公文形式。
通报应包含标题、发布单位、发布日期、内容和署名。
二、行文规则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内容,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2. 发布单位公文的发布单位应注明机关或单位的名称和全称,以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发布日期公文的发布日期应准确、明确地注明,以便于及时了解公文的时效性。
4. 内容公文的应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内容要点突出,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和明确。
5. 署名公文的署名应注明发文人员的姓名、职务和单位,以确保公文的责任和可信度。
6. 文件格式公文应使用统一的文件格式,如Word或PDF,以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书面文件形式,在不同场合和目的下具有不同的种类和行文规则。
熟悉和掌握公文的种类和行文规则,对于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类公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介绍的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