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著名建筑师
- 格式:ppt
- 大小:975.50 KB
- 文档页数:20
背景资料传记的著名园林建筑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杰夫洛夫顿,202-216-2331,jlofton@虽然并不全面,这个清单提供了一个概述和许多加拿大,美国男性和女性谁发挥或正在发挥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景观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雅各布博士比奇洛 -十九世纪的山设计师。
奥本剑桥公墓附近,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国家之一,他是第一个在美国提出多个开放空间的目的,如使用墓地野餐,仪式和秘书长。
托马斯四堂(1902年至1978年)-多产的美国景观设计师(超过4000个项目)和现代创作者的“加州花园”独特的园林类型,适合于温和的地中海气候和特点户外的“房间”,低维护,高成活率和植物的使用人。
贺拉斯是克利夫兰(1814年至0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谁提出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城市,更好的卫生委员会的迫切要求,公园系统和公共规划。
他设计了国会的理由,公园,私人住宅和郊区城镇在整个中西部屋的状态。
罗伯特莫里斯科普兰 -先锋美国景观设计师谁形成19世纪50年代后期克利夫兰贺拉斯在早期合作伙伴关系。
安德鲁杰克逊唐宁(1815年至1852年)-美国种苗,景观绿化和作家的伙伴关系,卡尔弗特沃克斯转变的开始,标志着一个旧远离美国风景园林设计,传统托马斯杰斐逊个人等。
一个早期的活动家的公共公园,唐宁街还开发史密森学会早计划,白宫和。
弯曲的郊区前的草坪是他的遗产之一。
加勒特Eckbo(10年至0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谁帮助制订20世纪30年代站点的具体计划“哈佛革命”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有利于驳回先入为主的美术学院的形式。
在20世纪40年代,Eckbo帮助引导农民住房的专业设计回通过向公众需要的响应。
其他成就包括细化“加州花园”二战结束后,现场掌握失调的使用形式改变一个明显的大小,以及园林设计的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在大学校园和丹佛植物园。
查尔斯艾略特(1859年至1897年)-总统哈佛大学的儿子,他开始工作与Frederick奥姆斯特德和建筑师后来成为首批成立的工作方法,从最多的服务和收费的限制景观建筑师的定义区分。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世界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灵的产物,是利⽤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师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数令⼈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新。
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师,尽管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迄今犹存,许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新派的建筑作品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赖特(Frank Loyd Wright1867-1959):举世公认的⼆⼗世纪伟⼤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乡家。
埃罗·沙⾥宁(Eero Saarinen)曾经这样赞美他:“如果今天是如同⽂艺复兴的时代,那末赖特就是⼆⼗世纪的⽶开朗琪罗”。
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保罗·⼽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在纪念他逝世⼆⼗周年所写的⽂章中也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之后,美国还没有别的建筑师可以与他相⽐。
路易斯·康,埃罗·沙⾥宁,凯⽂·罗歇,贝⾀铭,菲利浦·约翰逊都不能与他相⽐,即使上述这些⼈加在⼀起,他们在建筑艺术上所具有的影响,也⽐不过赖特不寻常的七⼗⼆个年头的建筑职业⽣涯所造成的巨⼤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赖特赖特⽆疑是20世纪最伟⼤的建筑⼤师之⼀,199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物”中,赖特是唯⼀上榜的建筑师。
可以说,赖特的⼀⽣就是对建筑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
在其91岁的有限⽣命⾥,他将70多年的时间主要花在建筑设计上,范围涵盖别墅、办公楼、教堂、学校、图书馆、桥、博物馆等。
但他的作品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还设计了众多的家具、织品、玻璃艺术品、灯具、餐具、银器以及绘画。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年6⽉8⽇⽣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1959年4⽉9⽇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死去,享年91岁。
浅谈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摘要: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
盖里仿佛与美国都市格格不入,他采用多种物质材料、运用各种建筑形式,并将幽默、神秘以及梦想等融入他的建筑体系中。
关键字:弗兰克·盖里简介风格与思想作品总结一.生平简介1929年,盖里出生于加拿大,1947年移居到美国加州。
195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然后在哈佛大学进修了1年,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和他所感兴趣的其它领域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
盖里在位于洛杉矶的维托克·戈恩的公司工作了3年,然后在巴黎工作了1年,于1962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之后的岁月里,盖里创建了自己长达40年的建筑事务所,他在美国、欧洲、亚洲建造了许多公共和私人建筑。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盖里所负责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
他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项目包括新天堂,即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协会的大楼(1985~1986),位于德国莱茵河畔魏尔城的维特拉国际家具博物馆 (1986~1996),以及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弗雷德里克魏斯曼艺术博物馆。
1986年,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组织了盖里作品的第一次回顾展览,不仅展出了盖里设计的建筑,还展出了他设计的家具。
盖里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同和称赞,盖里的作品也使他获得了许多建筑界的重要奖项。
目前,他的建筑作品已经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协会颁发的奖项。
1989年获得普利策奖的盖里,被许多评论家甚至一些建筑业同行认为是今天建筑界最伟大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筑师之一。
纽约《Times》杂志1989年11月刊中发表了一篇建筑评论家Paul G oldberger的文章,文中这样写到:“盖里的建筑是原始几何模型中强有力的尝试····但是从美学角度来说,它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中最深刻最光辉的作品”。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
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
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
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
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
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
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
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特征,并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等,使装饰上有一种特殊的品位。
建筑师王澍的困扰:从来没有这么多机构想颁奖给王澍——当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他们蜂拥而来。
能推掉的,王澍尽量推掉,只是偶尔配合。
2012年10月,王澍去美国接受《华尔街日报》颁给他的“2012年全球创新人物奖”。
领奖的时候,他顺便去了一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地方他已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收获。
这回正在展览绘画上的中国园林,他看到了三十一幅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中的八幅,和一张北宋时期佚名的园林大画,“难得一见”。
“每回出去旅行,心里都在滴血。
”王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好东西都留在国外了。
”他自诩“后锋建筑师”想从这些传统绘画里探索未来。
王澍对“先锋”的定义是“跟着国外最新的潮流跑”:“但面对传统这个问题,包括国外有探索性的建筑师,都无从下手。
我觉得后锋比先锋更有挑战性。
"别人忙着接项目、建地标的时候,王澍在工地上和工人们打了十年交道。
“找不到潮流的方向时,他们就要来看一看王澍在干什么。
”王澍习惯了不着急,他清楚自己“在中国建筑界一直有个特殊的位置”,“当所有人都忙完了,想安安静静讨论点深度的东西时,就会找到我。
”普利兹克奖让他终于从各类质疑中抽离,转而身价倍增,不少地产商都希望能找来王澍设计,至少是“挂个名字”。
“这并不等于他不要钱,也不等于他抗拒商业设计。
”许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澍也做过商业建筑——杭州的“钱江时代”公寓。
但大多数时候,王澍还是会像以前那样推掉那些地产商:“我做不到像有些人,既能在赚钱的圈子里头混一圈,又跑回非赚钱的圈子里混一会儿。
我没有这么高的智商。
”除了土特产,还有什么是纯中国的?南方周末:你曾说北京、上海不是你心目中的中国,它们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王澍:我们整个一百年的变革,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变成另外一个我们想象中的国家。
这个国家不管是资本主义的版本,还是共产主义的版本,都是西方模式。
打造到现在,我觉得很成功,它基本上可以不叫中国了。
当一个国家失去文化属性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扎根在文化里的基本的感觉和尊严。
四大建筑大师世界上众多建筑的诞生离不开建筑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但在众多建筑师中,有四位杰出的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和演变。
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巴西的奥斯卡·尼·马耳他和中国的贝聿铭。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他的作品代表了功能主义建筑风格。
他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建筑应当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他的代表作有法国马赛的不居住公寓、印度昌迪加尔的国会大厦等。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而著名,他的理念对当代建筑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主张“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自然环境中。
赖特的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墙和自然材料,营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有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威斯康星州波威洛基的坎宁安别墅等。
赖特对建筑创作的独特视角和对自然的敬畏感在当代建筑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奥斯卡·尼·马耳他(Oscar Niemeyer)是巴西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流线形的特点,建筑曲线柔美、流畅,寓意着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
马耳他的代表作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主教座堂、里约热内卢的尼特罗耶分校等。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带给人们美感和震撼,也象征着巴西的现代化与进步。
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巨匠,他以他在中国设计和建造的世界级建筑而闻名。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贝聿铭的代表作包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他致力于在设计中融入环境和历史背景,让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心灵的寄托。
四位建筑大师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们个人的风格和艺术追求,更展示了建筑艺术的多元性和无穷魅力。
转载自:姜飞宏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
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
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里斯本车站密尔沃基美术馆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代表人物、作品1、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最早反映在弗兰克?盖里被认为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代表作:1989年设计的德国维特拉国际家居展览中心。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建于(1995~1997)年,作为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新建筑,盖里重新撰写了建筑手法的传统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构造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解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
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
是解析了以后的构造。
他对于空间本事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所谓的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感。
2、P·艾曼森(Peter Eisenman)P·艾曼森(Peter Eisenman)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与P?艾曼森有较多联系,对其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艾曼森的两大作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克斯纳艺术中心与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
艾曼森主持的DAAD学院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始于1987年,学院1996年底建成。
原建筑呈折线互相联系,扩建部分在原有建筑北侧而且沿着山坡布置。
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独具特色。
设计借助计算机,建筑轴网的每个交点都在三度空间不断位移,多层次交叉、错动。
利用扩建部分与己建成部分的空间作为中庭。
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本来就极不规则,设计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予以发挥。
沿中庭北侧布置单跑大楼梯,平面呈曲线状,坡度极缓而且有宽度变化,大楼梯与横跨中庭的天桥、顶光组合成极具特色的共享空间。
由于高层的变化、构造的扭转、空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动感,这种扑朔迷离的空间在建筑艺术确实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