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经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顺序计算、运算定律的应用、简便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已经有所接触。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等问题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演示运算过程;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如23 + 45 × 6。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答。
教师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运算顺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学会运用小括号,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数。
2.学生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小括号对含整数的式子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掌握模仿、变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小括号的优先级。
2.学生能否准确分析题目,提取关键信息。
3.学生能否抽象和应用数学概念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演示性教学法。
2.归纳法。
3.经验法。
4.PPT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互动问答方式,引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教师:请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比如2 + 3 × 4 - 5 ÷ 1,这就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好的,那么这道题目我们该如何解答呢?2. 传授技巧(10分钟)通过多组例题,讲解如何使用小括号解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问题。
•教师:请看这个例子:8 + (5 - 2)× 3 - 1 ÷ 1。
你们怎么计算?•学生: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里的式子:5 - 2 = 3。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3 × 3 = 9,1 ÷ 1 = 1。
最后,再把加减法的计算做完,8 + 9 - 1 = 16。
•教师:非常好。
小括号里的式子会先计算,是吧?那么,如果有多组括号该怎么办呢?3. 练习巩固(2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请大家拿出笔和纸,完成下列练习题。
1.(5 + 2) × 3 - 4 ÷(2 - 1)2. 4 × 2 + 3 - (7 - 6)÷ 23. 6 - (3 + 2) × 4 + 10 ÷ 2•学生:(进行计算,完成练习)4. 拓展(10分钟)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概念。
2.能灵活运用整数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3.能解决有关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整数的概念。
2.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及运算规则。
3.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整数的四则运算。
2.能解决有关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
四、教学难点1.整数的应用问题。
2.整数的小数和分数转换。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挥。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1. 整数的概念1.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自己找出正数和负数的联系和区别。
3.教师补充讲解正数、负数和0的概念。
4.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表示正数和负数,完成“实物语言——数学语言——表示法”的转化。
2.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及运算规则1.教师讲解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
2.练习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技巧。
3.制定“0为加减法的中立元素”“两个同号数相加或相减,绝对值相加再决定符号”等运算规则。
4.练习一些混合运算的例题,培养学生对整数的加减乘除性质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3. 整数的口算和应用问题1.整数计算口算练习,巩固学生计算技能。
2.整数应用问题探究,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探究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整数的四则运算,内容繁琐,但基础知识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整数乘除法操作时会出现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导致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小细节,通过多练多做,培养起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本,供学生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要求学生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进而引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运算的规律。
教师进行讲解,明确运算顺序,并给出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应用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定律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应用3.简便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具: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四则混合运算,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运算顺序,让学生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运算;2.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混合运算的顺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整数的加减运算;2.整数的乘除运算;3.整数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课前,老师将在黑板上列出两个数字,如:-5和3,并向学生提问:-5加上3得多少?2.教学讲解1.整数的加减运算当第一个整数为正数,第二个整数为负数时,可以把减法变成加法,如:5-3=5+(-3)=2-5+3=-2当两个整数都为负数时,可以把它们变成相反数再进行加法运算,如:-5+(-3)=-(5+3)=-82.整数的乘除运算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和正数一样,乘积和商为正数,当有奇数个负数相乘或相除时,结果为负数,当有偶数个负数相乘或相除时,结果为正数,如:-5×6=-30-5÷2=-2.53.整数的混合运算在进行整数的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运算法则和顺序,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其他组员进行计算,如:小明有5元钱,他买了一袋苹果,花费3元,又去买了一瓶可乐,花费6元,请问小明现在还剩多少钱?4.板书设计-5+3=?-5-3=?-5×6=?-5÷2=?5+3-6×4+2÷3=?5.总结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了整数的特点和运算规律,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册P6和P7的作业,标明题目和答案,明确书写规范,认真完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正确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案例。
2.练习题:不同难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并给出示例。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概念;2.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则;3.熟练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2.实际问题中应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一道题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并含有整数的运算。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符优先级,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运算规则如下:1.先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例如:4 + 3 × 2 -5 ÷ 1= 4 + 6 - 5= 5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际问题中应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需要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并按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小华今天花了64元买了2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20元,买了3支铅笔每支铅笔4元。
小华手里还剩下15元,请问小华刚开始有多少元钱?解题思路:先算出小华买巧克力的总价,再加上铅笔的总价,最后用总花费减去剩余的钱得到答案。
解题过程:2 × 20 = 40 (巧克力的总价)3 ×4 = 12 (铅笔的总价)40 + 12 = 52 (总花费)52 + 15 = 67 (刚开始有的钱)答案:小华刚开始有67元钱。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解:通过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实际问题应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演示:通过白板和PPT演示实例,让学生看到计算过程和思路。
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简单介绍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际问题中使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2. 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运算符优先级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零、负整数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2.能够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熟练应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3.能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规则。
3.通过实例展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过程和方法。
二、讲授
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正整数、零、负整数,学生在黄板上完成画图及填写整数的规律。
2.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对同号,异号数的加减乘除
规则。
3.教师通过以往的石子问题、盘子问题等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整
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
三、练习
1.学生在黄板上完成一系列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
2.学生在单张作业中进行练习,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激励学生分享好的解题方式及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并做好自我检查。
2.家长指导下,运用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解题的思路,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经典教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P70~7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2、让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严格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笔、练本。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师:在整数中,我们学过哪些计算?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师:回答的很好。
这四种计算我们称之为四则运算。
那如果这四种运算都在一个算式里,我们要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授1、教学例1。
师:大家喜欢下象棋还是围棋呢?(出示课件)一盒中国象棋12元,一盒围棋15元,现在我要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呢?生1:用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加上4副围棋的价钱就可以了。
生2:也可以用4副围棋的代价加上3副中国象棋的代价。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找同学上黑板来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
师:写的很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写太麻烦了,有没有办法把他们写在一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它们列成一个综合算式:12×3+15×4。
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算什么呢?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巩固练。
(1)完成第71页例2上面的练一练第1题。
找同学回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在计算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第71页例2上面的练一练第2题。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找学生起来回答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学例2。
师:研究了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后,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300-(120+25×4)。
在这个算式里面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结: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4、牢固操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法则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明确运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判断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3.练习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运算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妈妈去超市买苹果和香蕉,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括号,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1.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
并且有如下规定,在只含同一级运算的算式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后进行括号外面的运算。
对于这些内容,通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学,学生已有初步认识,这里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例1是两级运算,教学时,着重让学生说明,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例2是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着重说明小括号里面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
在教学例3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再使学生明确: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深学生对一般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这单元所出现的应用题都是在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里出现的三步应用题都比较容易,是在求两个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相加、相减、相乘的两个数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先算出来。
应用题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正确列出算式。
5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第70页的内容及第71页练一练。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和运算符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苹果,每组有2个苹果,一共有几组?让学生进行计算,从而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对于一些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能正确确定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生活情境的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道具:小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视频或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四则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商场购物的图片,提问:“小明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他还买了1个香蕉,2元,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2.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运算问题。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过程和运算规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便于学生讨论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打八折后,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运算规律,如:“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难点:明确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符号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器、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制作食物等,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引导学生明确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赛,加强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制作食物的材料比例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的应用3.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示例、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道具:如计算器、小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23 + 15 × 4,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时,给出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操练(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P70~7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2、让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严格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整数中,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师:回答的很好。
这四种计算我们称之为四则运算。
那如果这四种运算都在一个算式里,我们要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授
1、教学例1。
师:大家喜欢下象棋还是围棋呢?(出示课件)一盒中国象棋12元,一盒围棋15元,现在我要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生1:用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加上4副围棋的价钱就可以了。
生2:也可以用4副围棋的价钱加上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找同学上黑板来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
师:写的很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写太麻烦了,有没有办法把他们写在一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它们列成一个综合算式:12×3+15×4。
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算什么呢?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巩固练习。
(1)完成第71页例2上面的练一练第1题。
找同学回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在计算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第71页例2上面的练一练第2题。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找学生起来回答自己小组的
讨论结果。
3、教学例2。
师:学习了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后,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300-(120+25×4)。
在这个算式里面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结: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4、巩固练习。
完成第71页例2下的练一练。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P74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后继续了解中括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掌握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面各题。
12×7+8÷2 (3+4)×6 12÷(4×4+3)
二、教学例3
1、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玉米老师知道大家都学得很好,所以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看看大家会不会解答。
在525÷[(81-56)×3]这个算式中,“[]”是中括号。
3、引导学生回答出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
4、让同学自己解答,然后找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全班集体订正。
5、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74页的练一练。
四、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