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 格式:docx
- 大小:64.86 KB
- 文档页数:15
中医妇科学方歌(1)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治经多早,清火滋水此方好,丹皮地骨黄柏芍,茯苓熟地嫩青蒿。
(2)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方地骨皮,胶芍冬地及玄参,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
(3)良方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桂通阳,芍药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4)艾附暖宫汤《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汤,吴萸引桂暖宫房,更有川断益肝肾,黄芪补气又扶阳。
(5)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安,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6)乌药汤《兰室秘藏》乌药汤善调气滞,当归香附木香归,甘草协和调诸药,经后量少此方宜。
(7)逍遥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调经解郁理肝脾,有热丹栀可参酌。
(8)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定经汤用归芍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宜。
(9)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地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
(10)举元煎《景岳全书》举元煎方专补脾,参术升麻炙草芪,补中益气功相若,气虚经多重剂施。
(11)保阴煎《景岳全书》保阴煎方用白芍,生熟二地淮山药,川断甘草柏和芩,血热阴亏功效好。
(12)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可治血崩,海螵龙牡茜草根,地芍术芪川续断,固气滋阴疗效珍。
(13)解毒四物汤《沈氏尊生书》解毒四物汤四黄,芩连栀柏泻火强,芎归地芍能化瘀,血热经多疗效彰。
(14)失笑散《和剂局方》蒲黄灵脂失笑散,配伍精良效非凡,化瘀止血兼止痛,瘀阻经多服之安。
(15)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滋血汤治经衰少,精血亏虚四物疗,参芪淮茯益生化,气充血足经自调。
(16)归肾丸《景岳全书》归肾丸中归地苓,枸杞山萸重益精,山药杜仲菟丝子,补肾养肝健脾经。
(1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红四物寓归芎,瘀家经少此方通,桃红活血地芍补,祛瘀生新效力雄。
(18)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1️⃣ 引言:中医妇科学的独特魅力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在女性健康维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歌,作为中医学习中的重要记忆工具,将复杂的方剂组成、功效及应用以歌诀的形式呈现,既便于记忆又富含深意。
本文旨在梳理中医妇科学中的必背方歌,为学习者提供一份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指南。
2️⃣ 中医妇科学基础方歌精选2.1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心中。
解析:四物汤是中医妇科调经养血的基础方,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味药组成,主治血虚诸证及月经不调等。
2.2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解析: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活血,二者合用,治疗血虚发热及妇人产后血虚发热尤为适宜。
2.3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解郁又健脾,妇科调经最常用。
解析: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的经典方剂,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达到调经止痛的目的。
3️⃣ 中医妇科特色方歌深入3.1 温经汤温经汤用吴茱萸,归芍芎丹桂姜皮。
参草阿胶半夏麦,调经种子第一方。
解析:温经汤用于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症,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功效。
3.2 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与车前。
柴胡山药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珍。
解析:完带汤是治疗脾虚带下的经典方剂,通过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利湿止带,达到治疗白带量多、色白质稀的目的。
3.3 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解析: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化瘀生新方剂,主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等,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促进产后恢复。
4️⃣ 结语:方歌背后的智慧中医妇科的方歌,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它们背后蕴含着中医理论的精髓与临床实践的智慧。
通过背诵方歌,不仅可以快速掌握方剂的基本组成与应用,还能深入理解中医妇科的辨证施治原则。
中国中医妇科学常见方剂及其方歌1.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方歌:甘麦大枣缓心神,养心安神治脏躁,甘草小麦与大枣,心虚肝郁急须尝。
2. 养荣壮肾汤《妇人良方》方歌:养荣壮肾真阴补,熟地山药共山萸,茯苓丹皮泽泻配,二至杜仲加枸杞。
3. 调经种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歌:调经种玉补肝肾,白芍熟地与山药,丹参香附白术加,益母川芎红花草。
4.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补血调经此方功,营血虚滞诸多病,加减运用在其中。
5. 八珍汤《正体类要》方歌:八珍双补气血方,四君四物合成汤,气血两虚内伤重,妇人调理靠此良。
6. 归脾汤《济生方》方歌: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7.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歌:补中益气升阳举,甘草人参归术陈,升柴参术当归用,气虚下陷用此方。
8.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方歌:六味地黄益肾阴,山萸山药与丹皮,泽泻苓草共熟地,三阴同补肾方珍。
9.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歌:十全大补四君先,熟地四物合二仙,气血双补效无比,调养冲任真良方。
10. 逍遥散《和剂局方》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又健脾,调经八珍此为范。
11. 清经散《医宗金鉴》方歌:清经散用牡丹皮,地骨青蒿加黄柏,茯苓白芍熟地黄,血热妄行此方宜。
12. 固本止崩汤《妇人大全良方》方歌:固本止崩芪术参,归芍熟地芎草加,黄柏龟板牡蛎用,崩中漏下此方效。
13. 温经汤《金匮要略》方歌:温经汤用吴萸桂,芎归丹皮及地芍,参草半夏姜夏益,调经养血温经行。
14. 保阴煎《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歌:保阴煎中二地黄,芩柏山药续断芍,养阴清热又安胎,肝肾阴虚此方宜。
15. 止带方《妇人良方》方歌:止带方中用白术,山药车前与芡实,龙骨牡蛎及茯苓,带下清稀此方主。
16. 圣愈汤《医学入门》方歌:圣愈汤中地芍芎,人参黄芪同归用,血虚发热心烦倦,气血双补此方奇。
17. 丹栀逍遥散《医学心悟》方歌:丹栀逍遥加栀丹,柴苓归术芍草全,肝郁血虚火旺证,疏肝养血清热先。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妇科调经,古有方歌,传承智慧,历久弥新。
以下为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字里行间,皆含医者仁心,愿读者细细品味,铭记于心。
一、四物汤四物汤中补血良,当归川芎白芍良。
养血调经功独擅,久服可令血气旺。
二、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中妙,黄芪当归配伍妙。
补血生血功卓越,经血不足症易消。
三、生化汤生化汤中养血宜,当归川芎配桃仁。
产后血虚寒腹痛,此汤温养可安宁。
四、八珍汤八珍汤中补气血,四物八君共相宜。
气血两虚诸症见,八珍调补最为宜。
五、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名扬,气血双补功效长。
阴阳并调体康健,久服身体强如壮。
六、参芪四物汤参芪四物汤名扬,补气养血功效强。
气血两虚宜此方,久服身体强如虎。
七、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中珍,黄芪人参甘草匀。
升阳举陷功卓越,脾胃虚弱宜此方。
八、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调经,丹皮桃仁芍药寻。
妇人瘀血块腹痛,此丸温经效如神。
九、生化丸生化丸中补养血,当归川芎配桃仁。
产后血虚寒腹痛,此丸温养可安宁。
十、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中珍,远志茯苓菖蒲仁。
心神不宁失眠症,此丸安神最宜人。
十一、逍遥散逍遥散中调肝脾,柴胡当归白芍齐。
肝郁脾虚诸症解,疏肝解郁功独擅。
十二、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中珍,黄芩黄连滑石仁。
湿热下注诸症除,清热解毒功效神。
十三、养血安神丸养血安神丸中珍,当归远志酸枣仁。
心神不宁失眠症,此丸安神最为宜。
十四、养血和营丸养血和营丸中珍,当归白芍熟地黄。
养血调经功效好,久服身体康如常。
十五、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中珍,当归黄芪白芍寻。
妇科调经功卓越,久服身体康健身。
方歌虽短,意蕴深长。
中医妇科学之精髓,尽在此歌。
愿读者牢记于心,传承发扬,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院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宫外孕Ⅰ、Ⅱ号方《经验方》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淫羊藿,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宫外孕方第Ⅰ号,丹参赤芍桃仁俏,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Ⅱ号莪术三棱加,活血止痛癥瘕消。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药茜草施,桂枝茯苓金匮方,桃芍丹皮五药藏,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倍子海螵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研粉蜜丸可常服,瘀去癥消体安康。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固阴煎《景岳全书》胶艾汤《金匮要略》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金匮胶艾四物先,归芍的芎炙草煎,白术香附天花粉,疏肝解郁功效彰。
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冲任虚损生崩漏,调经止血病可痊。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调肝汤《傅青主女科》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调肝汤中山药草,芍萸戟归阿胶找,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冲任虚损经量少,补益肝肾功效好。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固经丸《医学入门》清经散《傅青主女科》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龟芍香附依,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蒿的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茱萸续断芪肉桂,易黄汤中芡白果,山药车前黄柏合,清肝止淋用芍归,地丹黄柏阿胶随,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带下黄白兼腥臭,清热燥湿脾胃妥。
牛膝黑豆香附枣,养血清肝此方最。
圣愈汤《兰室秘藏》定经汤《傅青主女科》温经汤《金匮要略》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中医妇科学》方歌一.月经病 4 月经过多1.月经先期 4.1 气虚证:举元煎1.1.气虚证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1.1.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4.2 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1.1.2 肾气虚证:固阴煎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 4.3 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失笑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1,2 血热证 5.月经过少1.2.1 阳盛血热症:清经散 5.1 肾虚证:归肾丸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1.2.2 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 5.2 血虚证:滋血汤参)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 5.3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5.4 痰湿证:苍附导痰汤1.2.3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皆;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解郁疏肝脾亦理,丹栀加入热能排。
6.经期延长2.月经后期 6.1 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2.1 肾虚证:当归地黄饮骨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 6.2 血热证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6.2.1 虚热证:两地汤2.2 血虚证:大补元煎 6.2.2 湿热证:固经丸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2.3 血寒证 6.3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2.3.1 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7 经间期出血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7.1 肾阴虚证:两地汤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附篇妇科常用方剂歌诀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基本上要掌握妇科常用方剂50首。
为了帮助学者掌握妇科方面的方剂,我们选编了50首较常用的方剂,其中不乏夏桂成验方。
凡在妇科进修或学习者,均需背熟,以资考核,并为临床应用。
为此把它编成歌诀,以备背诵,并增功用、主治、方义、简释,以供背诵时参考。
目录1、先期汤 27、血府逐瘀汤2、奇效四物汤 28、逐瘀止崩汤3、清经散 29、加味失笑散4、清热固经汤 30、琥珀散(附:脱膜散)5、保阴煎 31、折冲饮6、倒经汤 32、脱花煎7、益肾通经汤 33、红藤败酱散8、抑肝与胃饮 34、苍附导痰丸9、橘皮竹茹汤35、启宫丸10、羚羊角散36、全生白术散11、清魂散37、千金鲤鱼汤12、侧柏樗皮丸38、完带汤13、易黄汤39、健固汤14、清心滋肾汤40、两地汤15、温经汤41、胶艾汤16、温经摄血汤42、滋肾生肝饮17、过期饮43、滋水清肝饮18、补肾促排卵汤44、二仙汤19、开郁种玉汤45、定经汤20、加味乌药汤46、调肝汤21、紫苏饮47、毓麟珠22、天仙藤散48、泰山磐石散23、泽兰汤49、保产无忧散24、免怀汤50、通乳丹25、佛手散51、下乳涌泉散26、生化汤1、先期汤《女科证治准绳》先期汤中用胶艾,三黄香附知母良;先期量多血热尝,凉血固经效力强。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
主治: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
方解: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清热凉营,当归、芍药、阿胶、甘草养血止血,香附调气,川芎调血,更加艾叶反佐,以免苦寒留瘀。
2、奇效四物汤《校注妇人良方》奇效方中用四物,胶艾黄芩共加入;妇人崩中属血热,清热止血有奇功。
功用:清热养阴止血。
主治: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方解:四物汤养血,黄芩、阿胶清热养阴止血,艾叶反佐,用量宜小,以此配合,主要就是清血中之火而达到止血之目的。
3、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中黄柏用,青蒿茯苓与白芍;熟地丹皮地骨皮,先期量多服之宜。
功用:滋水清火。
妇科常用方歌(珍藏版) 妇科常用方歌(珍藏版)
妇科常用方歌是妇科医学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歌曲的形式将妇科常用方剂的内容进行歌唱,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妇科常用方歌的珍藏版,供大家参考。
一、《调经汤》
调经汤,调经汤,治疗月经不调强。
当归、川芎、赤芍,黄芪、白芍、熟地,益母草,补气养血须得好。
二、《保胎汤》
保胎汤,保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
当归、熟地、白芍,黄芪、川芎、益母草,调理身体须得好。
三、《活血化瘀汤》
活血化瘀汤,活血化瘀汤,治疗痛经效果好。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行经痛须得好。
四、《养阴清热汤》
养阴清热汤,养阴清热汤,治疗更年期热潮热。
知母、白芍、黄连,土鳖虫、麦冬、玄参,阴热症状须得好。
五、《消炎止痛汤》
消炎止痛汤,消炎止痛汤,治疗盆腔炎效果好。
秦艽、蒲黄、地榆,白芍、玄参、茯苓,盆腔炎须得好。
六、《止血生肌散》
止血生肌散,止血生肌散,治疗外阴溃疡效果好。
白芷、黄柏、玄参,丹参、苍术、地龙,外阴溃疡须得好。
七、《理气止痛汤》
理气止痛汤,理气止痛汤,治疗月经痛效果好。
香附、川芎、当归,白芍、柴胡、川楝,月经痛须得好。
八、《滋阴补肾汤》
滋阴补肾汤,滋阴补肾汤,治疗更年期盗汗。
枸杞、当归、熟地,淫羊藿、山药、麦冬,更年期症状须得好。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中医妇科学,千载传承,智慧之光,照耀妇女健康之路。
方歌如诗,韵律悠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
以下是一段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愿其如春风拂面,滋润心田。
“四物汤中地黄君,当归川芎白芍分;补血调经功独擅,血虚发热用宜频。
安胎圣药是苎麻,黄芩白术共为邻;健脾理气功卓绝,胎动不安立见安。
生化汤内归芎草,桃红炮姜归芍草;产后调理功无比,血块腹痛效堪傲。
益母草煎芎归宜,血瘀经闭效速奇;活血化瘀功甚显,痛经腹痛立缓解。
艾附暖宫丸中桂,艾叶香附共为魁;温经散寒功卓越,宫寒不孕效可追。
逍遥散里柴胡疏,当归白芍共为伍;疏肝解郁功卓越,月经不调效可求。
六君子汤中苓术甘,陈皮半夏共为伴;健脾益气功显著,带下清稀体虚寒。
清肝泻火丹栀子,当归白芍共为伍;疏肝解郁功显著,肝郁化火月经阻。
归脾汤中参术甘,黄芪茯神共为伴;健脾养心功卓绝,心脾两虚月经乱。
补中益气芪术甘,升麻柴共为伴;益气升阳功显著,气虚体弱月经迟。
八珍汤中四物归,四君苓术共为伴;气血双补功卓越,面色苍白体虚寒。
十全大补汤中八珍,鹿角胶共为伴;气血阴阳共调补,体虚多病体衰残。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生姜共为伴;温经通络功显著,产后身痛效可赞。
人参养荣汤中参,芪术草归共为伴;益气养血功卓越,血虚体弱面色惨。
加减归脾汤中归,芪术草参共为伴;益气养血功显著,心脾两虚体虚寒。
血府逐瘀汤中桃,四物归芎共为伴;活血化瘀功卓越,血瘀经闭效可赞。
七宝美髯丹中首,鹿角胶共为伴;补肾填精功卓越,肾虚腰痛体虚寒。
金匮肾气丸中桂,附子地黄共为伴;温补肾阳功显著,肾虚腰痛体衰残。
左归丸中六味地黄,鹿角胶共为伴;滋阴补肾功卓越,肾虚腰痛体衰残。
右归丸中六味地黄,鹿角胶共为伴;温补肾阳功卓越,肾虚腰痛体虚寒。
四物煎中四物全,当归芍药共为伴;补血调经功显著,血虚经闭体虚寒。
八珍煎中八珍全,四君苓术共为伴;气血双补功卓越,面色苍白体虚寒。
十全大补煎中十全,八珍鹿角胶共为伴;气血阴阳共调补,体虚多病体衰残。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1️⃣ 引言:中医妇科学的独特魅力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千百年来对女性生理、病理及保健的深刻认识。
方歌,作为中医传承中的独特形式,以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成为中医学生学习与实践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精选中医妇科学中的必背方歌,通过深度解析,帮助读者领略其精髓。
2️⃣ 必背方歌精选与解析2.1 四物汤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味药组成,主治血虚血滞所致的各种妇科疾病。
熟地黄补血填精,白芍养血柔肝,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四药合用,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2.2 当归芍药散方歌“当归芍药散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同;妊娠腹痛绵绵者,养肝和脾功效宏。
”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妊娠腹痛,以及肝脾不和所致的多种妇科疾病。
当归养血活血,芍药柔肝缓急,川芎活血行气,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养肝和脾、和血止痛之效。
2.3 温经汤方歌“温经汤用吴茱萸,归芍丹桂姜夏芎;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散寒效无穷。
”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吴茱萸温经散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丹皮清热凉血,桂枝温通血脉,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川芎活血行气,人参、甘草益气健脾,阿胶养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之效。
3️⃣ 方歌记忆与应用技巧3.1 理解方义,把握精髓记忆方歌时,首先要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及主治,把握其精髓。
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在应用时更加得心应手。
3.2 联想记忆,形成网络将方歌中的药物名称、功效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场景进行联想,形成记忆网络。
例如,四物汤中的“地芍归芎”,可以联想到“地(熟地黄)上长着芍药和当归,旁边还有川芎在跳舞”。
3.3 反复诵读,熟能生巧方歌的记忆需要反复诵读,不断巩固。
通过多次诵读,可以逐渐熟悉方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
血府逐瘀汤【方剂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
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方剂歌诀】: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
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
2.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3.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止痛。
【注意事项】: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逍遥散【方剂歌诀】: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
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配方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
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
日3次。
【功效和作用】: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注意事项】:斟酌。
四君子汤【方剂歌诀】:四君子汤和中义,参苓术草四般施,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方解】: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
方中党参甘温扶脾养胃,补益中气,使脾胃健旺、增进运化力,资生气血为主药。
脾虚易生湿、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扶助运化为补药。
茯苓甘淡,助白术健脾利湿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作为使药。
【配方组成】:党参12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白术9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脾胃气虚、运化力弱。
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
【临床应用】:1.本方长于补中气、健脾胃、很多补益方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功能减退,消化力弱,各种慢性病出现的脾气虚弱均可加减应用。
2.脾胃虚弱兼有气滞,胸腹胀闷不舒,可加陈皮理气化滞,称为导功散,如小儿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的脾气虚适用。
3.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咳嗽痰多,痰清稀,气短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称六君子汤。
4.脾胃气虚,寒湿滞留中焦,脘腹胀痛,呃逆嗳气,呕吐腹泻,舌苔白腻等加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可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为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疏肝散【方剂歌诀】: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配方组成】: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使用方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和作用】: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
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临床应用】: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失笑散【方剂歌诀】:失笑蒲黄灵脂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方解】: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
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
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古谓病此‘心腹痛欲死’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
【配方组成】: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使用方法】:上药研末。
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功效和作用】: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临床应用】: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血虚者及无瘀血者也不宜应用。
温经汤【方剂歌诀】: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方解】:【配方组成】:吴茱萸三两[45g] 当归二两[30g] 芍药二两[30g] 川芎二两[30g] 人参二两[30g] 桂枝二两[30g] 阿胶二两[30g] 牡丹皮二两,去心 [30g] 生姜二两[30g] 甘草二两[30g] 半夏半升[100毫升] 麦冬去心,一升[200毫升]【使用方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和作用】: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临床应用】: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
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
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寿胎丸方歌: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坠,固肾安胎此方资。
【处方】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制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耆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
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临床应用:治妊娠中期,腰酸腹坠,或见阴道下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至失禁,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
两地汤方歌: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组成: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玄参、白芍。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治虚热内扰所致的经水先期而至,量少,色红,手足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益阴。
配合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补肾固冲丸方歌: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萸芍茜草施;海蛸倍子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处方】菟丝子250g,川续断90g,白术90g,鹿角霜90g,巴戟天90g,枸杞子90g,熟地150g,砂仁150g,党参120g,阿胶120g,杜仲120g,当归头60g,大枣50个。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9g,日3次,连服3个月为1疗右归丸组成: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三两枸杞子三两菟丝子四两鹿角胶四两杜仲四两肉桂二两当归三两制附子二两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配伍意义: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三药并用,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是为君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是为臣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是为佐药。
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
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二仙汤方歌: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方解】: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
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
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配方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使用方法】: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
【功效和作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
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
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临床应用】: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注意事项】: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2.抑郁症:加用菖蒲、夜交藤;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者,加合欢皮、茯神;丹栀逍遥散方歌: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