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第四章硅藻门(一)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4
思考题一、填空题:(一)、硅藻:1.硅藻细胞壁由内层果胶质和外层硅质组成。
2.硅藻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称为间生带。
3.硅藻通常可形成三种孢子,即休眠孢子、小孢子和复大孢子。
4.硅藻细胞壳由上、下两壳套合成,壳顶和壳底称为壳面,壳边称为壳环,壳套则为壳面边缘略有倾斜部分。
5.硅藻门分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
6.海洋浮游硅藻多属于根管藻目。
7.硅藻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常被誉为海洋的“草原”。
8.硅藻细胞壁壳面花纹有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两种类型。
9.硅藻细胞壁向内部伸展的片状结构称为隔片。
10.某些硅藻具有运动能力,是因为有壳缝结构。
(二)、甲藻:1.甲藻的上锥部有4组板片,即顶孔板、顶板、沟前板和前间插板。
下锥部3组,即沟后板和后间插板、底板。
2.横裂甲藻具有2条鞭毛,一条为横鞭,呈带状,茸鞭型,环绕于横沟内,作波状运动,使身体旋转;另一条为纵鞭,呈线状,尾鞭型,作鞭状运动,使身体前进。
3.横沟把甲藻细胞分为上椎部和下椎部。
(三)、绿藻门:1.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绿藻门分为两个纲绿藻纲、接合藻纲。
3.绿藻门的细胞壁由内层纤维素和外层果胶质组成。
4.缢缝把鼓藻细胞分为两个半细胞。
5.绿藻门水绵的有性生殖有侧面接合和梯形接合两种类型。
(四)、蓝藻门:1.蓝藻的特征色素为藻蓝素,故藻体带有蓝色。
2.蓝藻的细胞壁分为内、外二层,内层为纤维质,外层为果胶质。
3.蓝藻的色素位于周质中,而金藻的色素位于色素体中。
4.蓝藻藻殖段的产生是由于在藻丝的胞间位有间生胶质隔片或间生异形胞。
(五)、其它浮游植物:1.金藻和黄藻的同化产物都是白糖素和油滴。
光合作用都无叶绿素b.2.生活的金藻一般为金黄色,黄藻一般为黄绿色。
3.隐藻细胞前端有一特殊形态为口沟,伸向原生质体深处。
4.隐藻和裸藻的主要运动胞器为鞭毛。
5.蓝藻的同化产物为蓝藻淀粉,裸藻的同化产物为裸藻淀粉。
(六)、原生动物:1.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鞭毛、纤毛和伪足。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羽纹纲Pennatae无壳缝目Araphidiales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 Schröder星杆藻属Asterionella Hassall 1855⒈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a japonica Cleve 1878细胞群体生活,常以一端相连成星形螺旋状的链。
壳环面的近端呈三角形,另一端细长。
末端截平。
采样时间:2010年5月细胞密度:0.16万个/立方米分布特点:近岸广温性种类,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均有分布,暖季多于冬季。
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 Cleve et Grunow⒉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Grunow 1880细胞一端借胶质相连组成星形或螺旋形的群体。
壳环面棒状。
壳面末端圆钝,另一端比较尖细。
采集时间:细胞密度:分布特点:外洋广温性种类,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 Grunow 1885⒊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1885藻体细胞短棒状。
壳面观细胞两端形态相同,末端钝圆。
相临细胞借胶质连成锯齿状或星状群体。
色素体小颗粒状,多数。
采样时间:细胞密度:分布特点:世界沿岸性种类,温带海域有时大量出现,我国海域均有分布。
平板藻科 Tabellariaceae斑条藻属 Grammatophora Ehrenberg⒋海生斑条藻 Grammatophora marina(Lyngbye)K ützing,1844细胞长形,纵轴长63-117μm ,横轴宽10-16μm ,壳环轴宽16-30μm 。
多数由胶质块在细胞的角隅相连成锯齿状或星形的群体。
在靠近基部有一个明显的曲折。
采样时间:2010年5-7月、10月 细胞密度:0.54-37万个/立方米分布特点:海生潮间带广温性底栖种,东海、黄海、渤海。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植物体单细胞,可以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
细胞壁是由两个套合的半片所组成,称半片为瓣。
外面的半片为上壳(epitheca),里面的半片为下壳(hypotheca)。
瓣的正面叫做壳面(valve),侧面即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很像一条环形的带,称做环带(girdle band)。
上壳和下壳都是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图1-32)。
壳面上有各种花纹。
壳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辐射硅藻类,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也是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另一种是羽纹硅藻类,长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图1-33)。
硅藻载色体1—多数,小盘状或片状。
电子显微镜下,载色体有4层膜,外边两层是载色体内质网膜,里边两层是载色体膜。
外层载色体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
载色体中有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由于墨角藻黄素和其他色素所占比例比叶绿素a 和c大,使载色体呈现橙黄色或黄褐色。
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硅藻营养体中没有游动细胞,仅精子具鞭毛,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茸鞭型,轴丝是9+0条,没有中央轴丝,这种构造是硅藻独有的。
细胞中央有液泡,紧贴细胞壁之内有1厚层原生质,载色体分散在其中,载色体上有淀粉核或无。
细胞核1个,球形或卵形。
有些羽纹硅藻有自发的运动,凡有运动能力的硅藻都有1条或两条脊缝。
运动方向是沿着纵走轴的方向前进或后退。
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原生质环转流动所致。
原生质在脊缝处与水接触,脊缝处的原生质向后方流动,结果细胞被推向前进。
(二)繁殖硅藻是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细胞分裂时,原生质膨胀,使上下两壳略为分离。
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载色体、淀粉核等细胞器也随着分裂,原生质沿着与瓣面平行的方向分裂,1个子原生质体居于母细胞的上壳,另1个子原生质体居于母细胞的下壳(图1-34)。
一、各大类藻的形态结构区分1、硅藻门: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没有鞭毛,细胞表面有多种多样的突出物,运动种类具有壳缝。
2、甲藻门:细胞有背腹之分,前后端具有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横裂类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大多数具有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具有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具有特殊的换甲藻素、新甲藻素和甲藻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
3、蓝藻门: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无鞭毛,具有假空胞,除颤藻目外其它的蓝藻都有异形胞,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蓝藻淀粉。
多数能分泌胶质,包于藻体外。
4、金藻门: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具有2条鞭毛,色素含有金藻素,藻体成金黄色或棕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
5、黄藻门:细胞壁由“U”形或“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运动细胞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的4~6倍。
藻体成黄绿色或黄褐色,有1个至多个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油滴和白糖素。
6、绿藻门:色素体是绿藻细胞中最显著的细胞器,一般具有1或多个蛋白核,细胞内有液泡,大多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基部一般都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
大多具1个细胞核,少数多核。
7、隐藻门:大部分种类没有纤维素细胞壁,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部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2条鞭毛,略等长,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有蛋白核。
8、裸藻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膜,有色素种细胞前端一侧有一眼点,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大多数种类具1条鞭毛,有贮存物质为副淀粉粒。
二、主要藻类的分类1、硅藻: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壳面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对称,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壳面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