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皇帝列表(魏蜀吴)
- 格式:docx
- 大小:14.98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鼎立是指哪三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导语: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历史记载
背景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
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
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生活常识分享。
魏国皇帝(曹)
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世祖文皇帝丕187年-226年黄初220年-226年首阳陵烈祖明皇帝睿204年-239年太和青龙景初227年-239年高平陵齐王芳232年-274年正始嘉平240年-254年
高贵乡公髦241年-260年正元甘露254年-260年
元皇帝奂245年-302年景元咸熙260年-265年
蜀国皇帝(刘)
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前主昭烈皇帝备161年-223年章武221年-223年惠陵后主孝怀皇帝禅207年-271年建兴延熙景耀炎兴223年-263年
吴国皇帝(孙)
庙号谥号姓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
太祖大皇帝权182年-252年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
神凤
222年-252年吴陵
会稽王亮243年-260年建兴五凤太平252年-258年蒋陵景皇帝休235年-264年永安258年-264年定陵文皇帝和224年-253年明陵
归命侯末皇帝皓242年-284年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
天册天玺天纪
264年-280年。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曹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
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
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
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
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
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
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
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
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
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三国皇帝列表在介绍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以前,想先介绍三国时期的一个人,他并没有正式称帝,却是三国时代不可缺少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就是曹操。
魏武帝曹操(汉末魏王、曹魏奠基人)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下面正式介绍三国(魏、蜀、吴)皇帝及其简介。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曹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
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三国历代皇帝简介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三国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结果,形成了魏、蜀、吴并存的三国时期。
这是社会大动乱后的一个喘息时期。
这一时期英才云集,纵横捭阖,角逐争雄,三国都试图统一中国。
魏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父为宦官养子,魏国的实际奠定者。
病死,终年66岁。
葬处不明。
曹操,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出身低微,父曹崇为宦官曹腾养子。
他年轻时就聪明机灵,富有权术,又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20岁时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不久调任顿丘(今河南省浚县西)县令。
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受任为骑都尉,因镇压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有功,升为济南相。
公元192年,他占据兖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击败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黄巾,选其精锐30万,编组成“青州军”,势力开始壮大。
此后,他采取了许多统一北方的措施:第一,于公元196年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第二,面对破败的社会局面,他召募流亡农民,利用荒田命令军队从事耕作以自给,称为军屯,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这样就加强了他的经济实力。
第三,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三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说,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当官。
这使他招纳了不少人才。
曹操不仅在任用官员时注重才学,而且在选择女婿时也注重才学。
曹操有个长得很美丽的女儿,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求亲。
曹操见他们都是些纨绔子弟,就一一拒绝。
后来,听说有个才子名叫丁仪,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只是相貌不雅,一只眼还是瞎的,曹操还是决定将女儿嫁给丁仪。
儿子曹丕听了,急忙劝谏说,丁仪虽然有才学,但是相貌如此不雅,让妹妹这样堂堂的魏王公主下嫁这样的人,太失身份了。
曹操严肃地答说:“用人必须唯才是举,选择女婿也应当要求德才兼备。
既然丁仪博学多才,就不能苛求外貌。
三国皇帝列表曹魏世系表庙号谥号封号史称姓名年号在位时间世祖文皇帝魏王魏文帝曹丕黄初(7)220—226226—239烈祖明皇帝平原王魏明帝曹睿太和(7)青龙(5)景初(3)239—254——齐王齐王曹芳正始(10)嘉平(6)——高贵乡公高贵乡公曹髦正元(3)254—260甘露(5)—元皇帝陈留王魏元帝曹奂景元(5)260—2651咸熙(2)蜀汉世系表庙号谥号封号史称姓名表字使用年号在位年月烈祖昭烈皇帝汉中王汉昭烈帝刘备玄德章武(3)221—223仁宗 1.安乐思公安乐公汉怀帝刘禅公嗣,小字阿斗建兴223(五)-237223—263延熙238-2572.孝怀皇帝蜀后主景耀258-263(七)炎兴263年(八)-(十一)蜀汉世系东吴世系表庙号谥号封号姓名表字生卒及在位年月年号陵寝备注孝懿王孙钟?-?—高陵追尊始祖武烈皇帝孙坚文台155-191—高陵孙权追尊桓王吴侯孙策伯符175-200——孙权追尊2太祖大皇帝吴王孙权仲谋黄武222-229蒋陵222年称吴王;黄龙229-231229年东吴建立嘉禾232-238赤乌238-251太元251-252神凤252——会稽王孙亮子明243-252-258-260建兴252-253定陵—五凤254-256太平256-258太宗景皇帝琅琊王孙休子烈235-258-264永安258-264宣陵—世宗文皇帝南阳王孙和子孝224-253—明陵孙皓追尊——乌程侯孙皓元宗242-264-280-284元兴264-265——3甘露265-266宝鼎266-269建衡269-271凤凰272-274天册275-276天玺276天纪277-280三国皇帝简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阶段,分割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直至280年西晋的建立。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阶段,烽火连天,战乱数十年,自曹丕建立曹魏到229年孙权建立东吴,三国正式成立,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持续了几十年。
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皇帝大全集220—265年,曹魏,被西晋取代。
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220—226年在位)魏明帝曹睿(226—240年在位)魏齐王曹芳(240—254年在位)魏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在位)魏元帝曹奂(260—265年在位)221—263年,蜀汉,被曹魏灭亡。
蜀昭烈帝刘备汉后主刘禅(223—263年在位)229—280年,东吴,被西晋灭亡。
吴大帝孙权吴大帝孙权(229—252年在位)吴废帝孙亮(252—258年在位)吴景帝孙休(258—264年在位)吴末帝孙皓(264—280年在位)301—376年,前凉,被前秦灭亡。
前凉武王张轨(301—314年在位)前凉成王张茂(320—324年在位)前凉文王张骏(324—346年在位)前凉桓王张重华(346—353年在位)前凉哀王张曜灵(353年在位)前凉威王张祚(353—355年在位)前凉冲王张玄靓(355—363年在位)前凉悼王张天锡(363—376年在位)304—347年,成汉,被东晋灭亡。
成武帝李雄(304—334年在位)成哀帝李班(334年在位)成废帝李期(334—338年在位)汉昭文帝李寿(338—343年在位)汉后主李势(343—347年在位)304—329年,汉赵,被后赵灭亡。
汉光文帝刘渊(304—310年在位)汉废帝刘和(310年在位)汉昭武帝刘聪(310—318年在位)汉隐帝刘粲(318年在位)赵昭文帝刘曜(318—329年在位)319—351年,后赵,被冉闵灭亡。
赵明帝石勒(319—333年在位)赵闵帝石弘(333—334年在位)赵武帝石虎(334—349年在位)赵少帝石世(349年在位)赵成帝石遵(349年在位)赵哀帝石鉴(349—350年在位)赵末帝石祗(350—351年在位)337—370年,前燕,被前秦灭亡。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337—348年在位)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48—360年在位)前燕幽帝慕容暐(360—370年在位)350—352年,魏国,被前燕灭亡。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小。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
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着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
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