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要素水体
- 格式:ppt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86
1. 无护栏的水体在近岸2.0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5m。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8.1.3)2.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 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公园设计规范》4.3.2)3.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
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
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 x 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8.2.5 )4. 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 : 27 :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 7.0m之间。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8.2.3 )5.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
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 %,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
溪流宽度宜在1吃m,水深一般为0.3 7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
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8.2.4 )6.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
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
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 7.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 -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8.3.2 )《公园设计规范》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水体设计要素引言:城市景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体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对于城市的美观性、环境质量和人居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水体设计要素,包括水体的功能、形式和布局等方面,以期为城市景观规划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一、水体的功能水体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具有多重功能,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气候、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体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
水体的蒸发作用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清凉的微气候。
其次,水体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水体中的水藻和水生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此外,水体还可以提供城市的水资源,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二、水体的形式水体的形式包括湖泊、河流、喷泉、人工水道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场景。
湖泊是城市中常见的水体形式,可以为城市增添一抹宁静和美丽。
河流则可以为城市提供一条生命之脉,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部分。
喷泉则以其喷水的动态效果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人工水道则可以将城市中的水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水系网络,提供交通和娱乐的功能。
三、水体的布局水体的布局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功能需求,以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限制。
首先,水体的布局应与城市的规划相协调。
水体可以被用作城市中心的核心景观,也可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水景。
其次,水体的布局应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限制。
例如,在山区城市中,可以利用山间的溪流和瀑布来布局水体;在平原城市中,可以通过人工挖掘湖泊和人工水道来布局水体。
此外,水体的布局还应考虑城市的交通和生活需求,以便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四、水体的景观设计水体的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美观性和人们的感受。
水体的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水面的造型、水质的处理、水边的植被等方式来实现。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景观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于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愉悦的景观环境至关重要:1.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涉及到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这包括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大小和相互关系,以及定义路径和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创造出流畅、舒适且易于使用的景观空间。
2.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尺寸和颜色,根据景观目标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季节性变化、景观层次和色彩对比等效果。
同时,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特性,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适应环境。
3.地形与水体:地形和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形态和动态特性。
通过地形塑造、起伏和平整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动感。
水体如池塘、喷泉或小溪,不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还为景观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
4.材料与构造:材料与构造涉及到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和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质感,同时考虑其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构造技术包括路径、座椅、围栏、照明等元素的设计和安装,以提供功能和舒适性。
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变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氛围,延长景观的使用时间,并强调特定的景点或元素。
合理选择照明设备、灯光色温和照明角度,以创造出安全、温馨和戏剧性的照明效果。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场地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平衡,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景观设计。
同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相结合,能够营造出宜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园林景观水体设计是指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对水体进行艺术化、功能化的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合理规范的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还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健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一、水体布局规范1. 选择合适的位置:水体应考虑到整体规划,与周围的植物、建筑物相协调,避免与交通干道、高架桥等噪音源靠近。
2. 确定水体形状和面积: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需求,确定水体的形状和面积,通常可选择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3. 合理设置水景元素:在水体中设置喷泉、瀑布、莲花等水景元素,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增加观赏性。
二、水体水质规范1. 水质净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水体的水质净化问题,可以通过植物过滤、人工湿地、曝气等方式改善水体的水质。
2. 控制水体深度: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控制水体的深度,以保证水体生态平衡和安全性。
3. 防止水体污染:在水体附近设置垃圾桶、排水系统等设施,减少周边环境对水体的污染。
三、水体设施规范1. 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区:在靠近水体的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休息区等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水景、休息放松。
2. 设置护栏和警示标识:设置合适的护栏和警示标识,以防止游客误入危险区域,确保游玩的安全。
3. 选择适宜鱼类和植物:根据水体的水质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鱼类和植物进行配置,增加水体生态可持续性。
四、水体灯光设计规范1. 设计合理的照明布局: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使水体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景色,增加夜间景观的吸引力。
2. 照明设施的防水防尘:由于水体环境潮湿,应选择防水防尘等级合适的照明设施,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
3. 节能和环保:在照明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灯具,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水体维护管理规范1. 定期清洁水体: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浮萍等,保持水面整洁干净。
2. 定期检修设施:定期检查维护水体周边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园林景观中的四要素
1. 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们可以增加绿色空间和美感,并且可以提供遮荫避暑的功能。
不同植物的色彩、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效果。
2. 地形:地形是指地势、地貌和地形起伏等自然条件,它会影响景观的布局和形态。
设计师可以利用地形特点,创造出自然、流畅、丰富的地形景观,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 水体:水体是园林景观中最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的要素之一。
它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效果,如池塘、喷泉、瀑布等。
同时,水体还可以起到温度调节、增加湿度、净化空气等环境保护作用。
4. 硬质构造:硬质构造是指园林中用于加固、修建和固定结构的建筑、道路、平台等。
硬质构造物可以起到分隔、引导、组织景观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表达力。
不同的硬质构造物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是指通过组织空间、景观元素和材料来塑造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以创造令人愉悦、舒适和有意义的外部环境的活动。
它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局:2.建筑结构:3.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它们可以为环境增添自然元素,提供阴影、风险和美观。
树木、花卉和灌木是常见的植物选择,它们可以根据所在气候和区域来选择,并与其他景观元素相协调。
4.水体: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喷泉、水池、溪流等形式存在,为环境增添生机和美感。
水体可以提供凉爽的感觉,还可以为周围景观提供反射和反射的效果。
5.地形:地形是影响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
通过改变地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特点,如山丘、峡谷、平原等。
地形可以用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并为其他景观元素提供一种基础。
6.灯光:灯光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景观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增加景观的可见度和安全性,并为夜晚的室外活动创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灯光可以通过应用不同的灯具和灯光技术来实现,如投光灯、地面灯、水下灯等。
7.材料与材料组合:8.艺术元素:艺术元素可以为景观设计增添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们可以包括雕塑、壁画、底纹、石雕、园艺装饰等,它们可以用来增加景观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9.功能需求: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包括户外活动、休息、娱乐、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景观设计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满足其功能需求的环境。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植物、水体、地形、灯光、材料与组合、艺术元素以及功能需求。
通过巧妙地组织和平衡这些要素,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美丽、舒适和有意义的室外环境,为人们提供愉悦的体验。
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水体包括喷泉、池塘、小溪、湖泊等多种形式。
在景观设计中,水体设计不仅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增加场地的场地的透气性,改善空气和环境质量,提升环境品质,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氛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心情的场所。
在进行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水源设计在进行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水源的问题。
如果是室内设计,一般可以用人造水源,即通过水泵和过滤系统将自来水循环利用;如果是室外设计,需要找到自然水源,如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水源的水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水源的不同进行水体的设计。
在使用自来水时,应该保证水源的供水量和水压,并且需要配备过滤系统,以保证水质洁净。
在水体设计中,水池是常用的一种形式。
水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池面大小、池底设计、池壁设计、池水质量等。
池面大小应该与场地大小相适应,并且要避免过大或过小。
池底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池水的水质,合理设计底部排水系统,以保证水质清洁。
池壁的设计应该美观大方,并且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在水池边上可以增加靠背椅、吊床、休闲亭等,以提供更好的休闲体验。
三、喷泉设计喷泉是水体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喷泉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喷泉的类型、喷头数量、喷泉高度、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
喷泉设计的关键是要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水的节约和能源的节约。
有些喷泉设计可以通过节约水和节约能源来达到低碳和环保的目的。
四、小溪设计小溪是一种自然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小溪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流水的路线、水流的速度、流量的控制等多个因素。
设计小溪时需要保证水质干净,以及避免水污染和水浸问题。
同时,可以随意增加一些小岛屿、瀑布、钟乳石等景观来增加小溪的美感。
五、湖泊设计湖泊是一种较大型的水体,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湖泊的深度、湖泊的面积、湖泊的流动速度、湖泊的水质等。
湖泊的设计通常需要围绕湖泊周围设立一些休闲设施,如游泳池、户外音乐厅、舞台、游乐场等景观,以增加湖泊的娱乐性。
(完整)园林中的五大元素园林中的五大要素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行业也相应快速发展,营造出了大量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的园林环境作品.其中包罗万象的园林景观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元素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
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
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包括河、溪、喷泉等形式;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形态、色彩、气味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的有机搭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所以园林中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游鱼、小鸟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元素3:园林建筑物园林建筑物常被作为景点处理,既可以用来观景,又可以是景观。
因此,它除了有使用功能,还有美学功能。
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
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古色古香的室内布置陈设与外部环境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
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元素4:园路广场园路广场以及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园路与广场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更可以是自由曲线形、流线形的。
园路与广场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在园林中起到交通组织和导游线的作用.元素5:设施小品设施小品是园林环境要素中起到辅助功能或装饰点缀作用的构成部分,设施小品使园林景观更具人性化和表现力。
水景设计要点一、水景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水景设计是指在园林景观中运用水体、瀑布、喷泉等水景元素,通过造型、灯光等手段来创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景设计能够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增强城市形象。
二、水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1.空间环境:包括场地面积、形状、地形地貌等因素,要充分考虑场地特点来确定水景元素的种类和布局。
2.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确定水景元素的类型和规模。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喷泉、涟漪池等供游客休闲娱乐,而在商业广场上则可以设置高大气派的喷泉来营造商业氛围。
3.视觉效果:要考虑到整个园林环境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使得整个水景效果更为美观。
4.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场地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玻璃钢等。
5.维护管理:水景元素的维护管理也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要选择易于清洁、维护成本低的材料和设备。
三、水景设计的要点1.合理布局:水景元素的布局要与整个园林环境相协调,不能过于突兀和孤立。
同时,还要考虑到游客流量和观赏角度等因素,使得水景效果更加出色。
2.造型设计:水景元素的造型设计要与整个园林环境相融合,创造出自然美感或现代感。
在造型设计中可以采用曲线、波浪线等流畅的形态来增强水景效果。
3.灯光效果:灯光是营造水景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通过巧妙地设置灯光方案,可以让整个水景在夜晚变得更加迷人。
4.音乐配合:在一些大型公共场所中,可以设置音乐喷泉来为游客提供视听盛宴。
音乐与喷泉的配合能够创造出更加动感和艺术化的效果。
5.绿化搭配:在水景设计中,绿化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绿化搭配,可以增加水景元素的自然感和生态感。
四、水景设计的案例分析1.上海外滩滨江公园该公园是上海外滩地区一处重要的城市绿地,其中的“流动之光”喷泉是该公园最为著名的水景元素之一。
这个喷泉由28个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喷头组成,每天晚上都会有灯光和音乐表演。
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景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中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
景观要素是指构成景观的各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景观要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社会要素。
一、自然要素自然要素是指地球表面上由自然因素形成并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元素。
它们包括:1.地形:地势高低起伏、山峰群峦、河流湖泊等地貌形态。
2.水体:江河湖海、瀑布泉水等水系。
3.气候:温度、湿度、气压等大气环境因子。
4.植被:森林、草原、沙漠等植物群落。
5.动物: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等。
这些自然要素在构成景观时,不但具有美丽的外表,还承载着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意义。
例如,山川河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还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人文要素人文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景观元素。
它们包括:1.建筑: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等。
2.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博物馆、纪念碑等。
3.农业景观:农田、果园、花海等。
4.城市公共设施:公园、广场、街道等。
5.人工湖泊和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灌溉渠道等。
这些人文要素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长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三、社会要素社会要素是指由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各种景观元素。
它们包括:1.工业设施:厂房、矿山等。
2.交通设施:公路、铁路、机场等。
3.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广场等。
4.居住区:住宅小区、别墅区等。
5.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度假村等。
这些社会要素是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会对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环保措施。
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是:建筑物、绿地、水体、交通设施和人文景观。
1. 建筑物:包括高楼大厦、公寓、住宅、商业建筑和文化设施等。
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和高度等都对城市的整体景观产生影响。
2. 绿地:指城市中的公园、广场、花园和绿化带等。
绿地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功能。
3. 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人工水池等。
水体的存在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美感,也可以提供人们观赏、娱乐和运动的场所。
4. 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铁路和公共交通等。
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设计对城市的景观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交通系统可以提升城市的便利性和美观度。
5. 人文景观:包括历史遗迹、文化建筑、雕塑和艺术品等。
人文景观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水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之一。
水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还能改善环境空气湿度,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水体是十分重要的。
水体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缀元素,为整个景观增添生气和活力。
例如,在花坛或草地周围设置小型喷泉或人工湖泊,既可以增加水的流动感,又可以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水体的反射作用还可以将周围的景物倒映其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增添园林的艺术感。
水体可以作为视觉焦点,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园林中,可以设置较大规模的喷泉或人工瀑布,使其成为景观的中心点,吸引人们的目光。
水流的声音和水雾的飞溅声也可以为园林增添一种自然的音乐,使人们在园林中获得放松和舒适的感觉。
水体还可以改善园林的环境空气湿度。
在干燥的气候地区,通过设置喷泉或人工湖泊,可以增加园林中的湿度,缓解空气的干燥。
同时,水体蒸发时释放的水蒸气也能够减少园林中的尘土飞扬,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健康感受。
水体还为许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例如,在人工湖泊中可以养殖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为园林增添生机。
这些鱼类和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景观元素,还可以形成生态链条,吸引更多的鸟类和昆虫等生物栖息其中,增加园林的生物多样性。
水体的运用还可以增加园林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水藻和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园林中空气中的氧含量,使人们在园林中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
尤其在城市中,水体的运用可以缓解城市的气候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运用水体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改善环境空气湿度,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水体,使园林更加美丽、舒适和生态友好。
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1.水体分类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
静有安详,动有灵性。
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景观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矶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动态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观中的喷泉、瀑布、活水公园等。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和人工状态下的水体,起侧面、底面也是不一样的。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
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2.考虑因素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与灯光照明相结合;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3.注意事项从总体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无论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
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几种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比照,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
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
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一样,而影响池岸设计。
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4.设计要点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水质。
二是水形。
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景观设计的六大要素分别是:1、地形要素。
地形是景观三度空间的轮廓,地是旅游景观诸要素的基底和衬托,是构成整个旅游景观的骨架,地形规划设计合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各要素的设计。
在旅游景观设计中,根据要设计的旅游项目,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构建具有吸引力、休闲功能、旅游卖点的景观。
2、建筑要素。
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以建筑外在造型为主体背景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同的建筑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外部空间类型。
景观建筑往往以其独特的立意与构思、独特的造型,成为旅游景区的亮点。
景观建筑为旅游者提供了休闲、学习、放松、娱乐、购物等活动场所,成为旅游区不可缺少的因素。
3、水体要素。
亲水是人的天性,水体以它且柔美且广阔的特性、多变的姿态,成为景观中的灵动之韵。
水为满足旅游者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各景观区建设中都加大了水景、水体的应用。
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水景是景观设计中最富有魅力的要素,它使旅游环境有了灵性、动感,使环境与人类更加接近。
水景根据其特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静、流、落、喷,不同的类型水体在不同的旅游景观环境中得到应用。
4、植物要素。
植物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植被具有建筑功能、工程功能、美学功能,能够有效分割空间、创造空间,丰富视觉体验。
植物素材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地被植物等,植物被材料丰富多样,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旅游空间、直观表达旅游主题,还可以改善旅游区的气候环境,游客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远足、休闲、放松、探奇等旅游活动。
5、道路要素。
景观道路作为旅游区空间结构的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是旅游景观的造景要素。
旅游区道路是游客观光和了解地域风情的途径,强调路线的可通达性、视觉效果及美学特征。
在景区设计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景区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同时道路又把各功能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6、景观小品要素。
关注旅游景区环境的舒适性、美感,景区环境细节之处彰显了景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