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15823
- 格式:doc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6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基本概念:
基期:统计中计算指数或变化情况等动态指标时,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
(参照物)现期:相对基期而言,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之紧紧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的增长情况。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顺差= 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逆差: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逆差= 进口额—出口额
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
现期量= 基期量()N
⨯,其中n为相差年数;
+
1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量= ()n÷
现期量,其中n为相差年数;
-基期量。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速算技巧一、估算法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1.“比较型”插值法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2.“计算型”插值法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1. A﹥B,C﹥D,则有A+C﹥B+D;A-D﹥B-C;2. A﹥B﹥0,C﹥D﹥0,则有A×C﹥B×D;A÷D﹥B÷C五、割补法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3.将得到的新数值相加得到和值,用和值除以该组数值的项数得到商值,将商值加上中间值,即为该组数值的精确平均值;4.用中间值乘以数据项数再加上最后的和值即为总和值。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1.A﹥B,C﹥D,则有A+C﹥B+D;A-D﹥B-C;
2.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
(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3.将得到的新数值相加得到和值,用和值除以该组数值的项数得到商值,将商值加上中间值,即
为该组数值的精确平均值;
4.用中间值乘以数据项数再加上最后的和值即为总和值。
六、差分法
分子,分母都较大的分数称为“大分数”;分子,分母都较小的分数称为“小分数”,“大。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掌握一些关键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用的资料分析公式。
一、增长类公式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加量。
2、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率这个公式用于在已知基期量和增长率的情况下,计算增长量。
3、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增长率反映了数据的增长速度。
4、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间隔年份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的增长量。
5、年均增长率=\(\sqrtn{\frac{末期量}{初期量}} 1 \)(n 为间隔年份)用来衡量在若干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二、比重类公式1、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比重表示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2、整体量=部分量÷比重通过已知部分量和比重,求出整体量。
3、部分量=整体量×比重已知整体量和比重,计算部分量。
三、平均数类公式1、平均数=总数÷个数这是最基本的平均数计算方式。
2、平均增长量=(末期平均数初期平均数)÷间隔年份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的增长情况。
3、平均增长率=\(\sqrtn{\frac{末期平均数}{初期平均数}}1 \)(n 为间隔年份)衡量平均数在若干年中的平均增长幅度。
四、倍数类公式1、倍数= A÷BA 是B 的多少倍,用 A 除以 B 即可得出。
2、基期倍数=\(\frac{A}{B} ×\frac{1 + b\%}{1 +a\%}\)A、B 分别为现期量,a%、b%分别为对应的增长率。
五、隔年增长类公式1、隔年增长率=当年增长率+上年增长率+当年增长率×上年增长率用于计算间隔一年的增长率。
2、隔年基期量=现期量÷(1 +隔年增长率)通过现期量和隔年增长率,求出隔年的基期量。
增长量相关1. 基期量已知现期量、增长率,基本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基本公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2. 增长率已知基期量、增长量。
基本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已知现期量、基期量。
基本公式: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
基本公式:增长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3. 隔年增长率已知现期与间期的增长率,那么现期相对于基期的增长率为: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间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间期增长率。
比重相关1. 现期比重已知部分值、整体值,求比重。
基本公式:比重=部分值/整体值已知整体值、比重,求部分值。
基本公式:部分值=整体值*比重已知部分值、比重,求整体值。
基本公式:整体值=部分值/比重2. 基期比重部分值的现期量A,部分值的现期增长率q A,整体值的现期量B,整体值的现期增长率q B,则基期比重为:3. 比重变化分子部分所对应的增长速度>分母部分所对应的增长速度,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即比重值上升。
反之,平均数与倍数1. 平均数已知总体值、份数,求平均数。
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份数2. 年均增长量已知末期值、初期値与年份差,求年均增长量。
基本公式: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年份差3. 年均增长率已知末期值、初期值与年份差,求年均增长率。
基本公式:末期值=初期值×(1+年均增长率)N资料分析公式非常多,往往求解一个量就会有三四个公式,这时候就要求考生先看材料给了哪些数据,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来决定用哪个公式,比如求解增长率的时候,给出增长量、基期值所用的公式和给出增长量、现期值所用的公式是不一样的,求解基期比重的时候,给出现期值、增长量和给出现期值、增长率所用的公式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就要求各位考生熟悉掌握每一个公式和提前阅读材料。
大家如果记住了上面的公式,加上一些思维技巧,速度会很快提上来,就会做到事半功倍。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基期量=现期量1+x%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基期量=现期量1+M截位直除法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基期量=现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比较:基期量=现期量1+x%1.截位直除法2.化同法(分数大小比较)3.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4.差分法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特殊分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 =基期量×(1+M )估算法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现期量=基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基期量×x%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 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增长量计算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x=B ‒A N直除法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公式可变换为:增长量=现期量×,其中为x%1+x%x%1+x%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已知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求平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为A,第n+1期(或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x%=-1nBA代入法,公式法B=A(1+X%)n当x%较小时可简化为B=A(1+nx%)求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一期和第二期增长率分别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为r3r3= r1+r2+r1r2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正负号带进公式计算)求总体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x%x%=A×a%+B×b%A+B x%=a%+B(b%-a%)A+B已知总体增长率和其中一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另一部分的增长率增长率计算求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a%,分为两个部分B,C,增长率为b%和c%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c%之间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增长率比较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比较增长率=代替增现期量基期量长率进行大小比较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发展速度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发展速度==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增长贡献量=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增长贡献率贡献率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贡献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拉动增长求B拉动A增长几个百分点: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x%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为B现期比重=AB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现期比重=AB×1+a%1+b%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比重计算求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两期比重差值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BAB1+b%1+a%=×(1-)AB1+b%1+a%=×ABa%‒b%1+a%1.先根据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2.答案小于|a-b|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4.直除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AB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比重比较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直除法,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欢迎共阅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考点基期量计算已知条件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计算公式基期量=基期量=方法与技巧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截位直除法备注基期量=现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1.截位直除法2.化同法(分数大小比较)3.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4.差分法基期量比较比较:基期量=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现期量计算增长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基期量,增长量N已知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x%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特殊分数法,预算法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估算法=基期量×(1+M)现期量=基期量+N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x%增长量=×x%尾数法,估算法尾数法特殊分数法1.非凡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被简化为:增长量=2.预算法(倍数预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增长量比较假如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均匀增长量为x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x=×x%直除法增长量=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页脚内容欢迎共阅被简化为:增长量=2.公式可变换为:增长量=现期量×,其中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形下,增长量一定大为增长率计算基期量,增长量已知现期量,基期量求平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为A,第n+1期(或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求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一期和第二期增长率划分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为增长率=增长率=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截位直除法代入法,公式法x%=-1B=A(1+X%)当x%较小时可简化为B=A(1+nx%)nr3=r1+r2+r1r2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终究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正负号带进公式计算)r3求总体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x%求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a%,分为两个部分B,C,增长率为b%和c%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进献率页脚内容x%=x%=a%+已知总体增长率和其中一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另外一部分的增长率夹杂增长率a%介于b%和c%之间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增长率比较开展速度增长贡献率比较增长率=替代增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长率进行大小比较发展速度==1+增长率增长贡献量=贡献率%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截位直除法,插值法贡献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欢迎共阅=数目与资本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拉动增长比重计算求B拉动A增长几个百分点: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x%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为B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求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x%=现期比重=截位直除法,插值法一般先计算,然后按照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普通先计算,然后按照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两期比重差值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1-=1.先按照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2.答案小于|a-b|3.预算法(近似取整预算)4.直除法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比重比较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指数人次与人数进出口和商业顺逆差指数=直除法,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基期量=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基期量=截位直除法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基期量=现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比较:基期量=1.截位直除法2.化同法(分数大小比较)3.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4.差分法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特殊分数法,估算法(1+x%)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基期量×(1+M)估算法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现期量=基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增长量计算已知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基期量×x%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被简化为:增长量=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x=直除法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被简化为:增长量=2.公式可变换为:增长量=现期量×,其中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增长率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截位直除法求平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为A,第n+1期(或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x%=-1代入法,公式法B=A(1+X%)n当x%较小时可简化为B=A(1+nx%)求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一期和第二期增长率分别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为r3r3= r1+r2+r1r2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正负号带进公式计算)求总体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x%x%=x%=a%+已知总体增长率和其中一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另一部分的增长率求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a%,分为两个部分B,C,增长率为b%和c%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c%之间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增长率比较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比较增长率=代替增长率进行大小比较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发展速度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发展速度==1+增长率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增长贡献率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增长贡献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贡献率贡献率%=贡献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拉动增长求B拉动A增长几个百分点: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x%x%=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比重计算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为B现期比重=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现期比重=一般先计算,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基期比重=×一般先计算,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率b%求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两期比重差值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1-)=×1.先根据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2.答案小于|a-b|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4.直除法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现期比重=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直除法,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