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桥下河床冲刷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296.83 KB
- 文档页数:20
桥梁设计之桥下河床冲刷过程预计算桥梁设计中,桥下河床冲刷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河床冲刷是指水流对河床表面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导致河床深度增加或者流速加剧,从而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预计算桥下河床冲刷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动力条件:水的流速是决定河床冲刷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测定或估算桥北河段的流速,并将其作为输入条件用于模拟计算。
2.河床形态:河床的形态特征对于决定河床冲刷的程度和机理有着重要影响。
河床形态包括河床横断面形状、纵向坡度、河床材料等。
需要进行对河床的调查测量,并将其作为模拟计算的输入条件。
3.底床材料:底床材料的物质性质,如粒径分布、比重等,对河床冲刷的程度和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需要对底床材料选择进行粒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并将其作为模拟计算的输入条件。
4.侵蚀机理分析:根据水动力条件、河床形态和底床材料特征,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河床冲刷机理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稳态均衡模型、非稳态均衡模型、非稳态水沙模型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模拟桥下河床冲刷过程,预计算河床冲刷的程度和速率。
5.设计桥台和桥墩:根据预计算结果,需要合理设计桥台和桥墩的结构和布置。
桥梁设计中,通常会采用防冲刷措施,如设置防冲刷装置、铺设防冲砾石、加固岸坡等方式来减轻河床冲刷的影响。
根据预计算结果进行桥梁设计,可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预计算桥下河床冲刷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动力条件、河床形态、底床材料和侵蚀机理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数学模型,预计算河床冲刷的程度和速率,并根据结果进行桥梁设计,可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桥梁的设计符合工程要求。
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建桥后,由于桥墩的束水作用,桥位处河床底部将发生下切冲刷。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该桥桥址处,河床冲刷层为亚粘土。
河床的冲刷计算按粘性土河床处理。
4.3.1一般冲刷计算采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8.5.4-1式85135'233.0⎪⎪⎪⎪⎪⎭⎫⎝⎛⎪⎪⎭⎫ ⎝⎛⎪⎭⎫⎝⎛=L c mc c p I h h B Q A h μ(4-3式)式中, h p --桥下一般冲刷后的最大水深(m);Q 2--河槽部分通过的设计流量(m 3/s ); μ—桥墩水流侧向压缩系数,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表8.5.3-1;h mc--桥下河槽最大水深(m ); c h --桥下河槽平均水深(m );A —单宽流量集中系数,5.0⎪⎪⎭⎫⎝⎛=H B A ,B 、H 为平滩水位时河槽宽度和河槽平均水深。
A=1.0~1.2'c B --桥下河槽部分桥孔过水净宽(m ) ,当桥下河槽扩宽至全桥时'c B 即为全桥桥下过水净宽;I L --冲刷坑范围内粘性土液性指数,在本公式中I L 的范围为0.16~1.19。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牧野桥I L =0.67。
经计算得:现状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2.73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9.19m ,最大冲坑深3.58m 。
按规划整治后的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1.30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6.42m ,最大冲坑深1.26m 。
4.3.2 局部冲刷计算牧野路卫河桥设计墩宽b=2.40m ,桥墩的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墩形计算宽度B 1=2.40m ,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附录16,K ξ =0.98。
一、现状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2.73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9.19m ,H p /B 1=3.83>2.5,根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采用该规范中的8.5.4-3式V I B K h L b 25.16.0183.0ξ= (4-4式)式中,h b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m);K ξ--墩形系数;B 1--桥墩计算宽度(m ); hp--一般冲刷后最大水深 (m);d -- 河床泥沙平均粒径, d =0.0145(mm );V-- 一般冲刷后墩前行进流速(m/s)3261ph d E V = =1.43E —与汛期含沙量有关的系数,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表8.5.3-2,E=0.66。
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建桥后,由于桥墩的束水作用,桥位处河床底部将发生下切冲刷。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该桥桥址处,河床冲刷层为亚粘土。
河床的冲刷计算按粘性土河床处理。
4.3.1一般冲刷计算采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8.5.4-1式85135'233.0⎪⎪⎪⎪⎪⎭⎫⎝⎛⎪⎪⎭⎫ ⎝⎛⎪⎭⎫⎝⎛=L c mc c p I h h B Q A h μ(4-3式)式中, h p --桥下一般冲刷后的最大水深(m);Q 2--河槽部分通过的设计流量(m 3/s ); μ—桥墩水流侧向压缩系数,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表8.5.3-1;h m c--桥下河槽最大水深(m ); c h --桥下河槽平均水深(m );A —单宽流量集中系数,5.0⎪⎪⎭⎫⎝⎛=H B A ,B 、H 为平滩水位时河槽宽度和河槽平均水深。
A=1.0~1.2'c B --桥下河槽部分桥孔过水净宽(m ) ,当桥下河槽扩宽至全桥时'c B 即为全桥桥下过水净宽;I L --冲刷坑范围内粘性土液性指数,在本公式中I L 的范围为0.16~1.19。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牧野桥I L =0.67。
经计算得:现状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2.73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9.19m ,最大冲坑深3.58m 。
按规划整治后的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1.30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6.42m ,最大冲坑深1.26m 。
4.3.2 局部冲刷计算牧野路卫河桥设计墩宽b=2.40m ,桥墩的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墩形计算宽度B 1=2.40m ,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附录16,K ξ =0.98。
一、现状河道条件下,该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72.73m 时,一般冲刷完成后,主槽最大水深h p 为9.19m ,H p /B 1=3.83>2.5,根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采用该规范中的8.5.4-3式V I B K h L b 25.16.0183.0ξ= (4-4式)式中,h b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m);K ξ --墩形系数; B 1--桥墩计算宽度(m );h p--一般冲刷后最大水深 (m);d -- 河床泥沙平均粒径, d =0.0145(mm );V-- 一般冲刷后墩前行进流速(m/s)3261p h d E V = =1.43E —与汛期含沙量有关的系数,查《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表8.5.3-2,E=0.66。
桥涵水文Hydrology of Bridge and Culvert桥梁墩台冲刷计算及基础埋深第六章(桥涵水力计算)第一节桥下一般冲刷计算第二节桥墩局部冲刷计算第三节桥台冲刷计算第四节基础埋深计算为了使设计洪水在桥下安全通过,不但要有足够的桥孔长度和桥梁高度,而且桥梁墩台基础还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
桥下冲刷直接影响着桥墩台的基础埋置深度,要保证桥梁安全,就必须将墩台基础放置在可靠的地基上。
进行冲刷计算的目的是要找最大冲刷深度,决定不被冲走的地基面的标高。
一、桥下冲刷的组成1.自然演变冲刷z定义:河床在水力作用及泥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自然发育过程造成的冲刷现象,称为河床自然冲刷。
z常见自然演变冲刷现象:河床逐年下切、淤积、边滩下移、河湾发展变形及截弯取直、河段深泓线摆动及一个水文周期内,河床随水位、流量变化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形,以及人类活动(如河道整治、兴修水利等)都会引起河床的显著变形,桥位设计时都应予考虑。
z计算方法:关于河床自然演变冲刷深度,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一般多通过调查或利用桥位上、下游水文站历年实测断面资料统计分析确定。
对于各种河床的自然演变冲刷,在河流动力学和河道整治的有关书籍中,有一些计算方法可供参考。
但由于影响河床演变的因素很多,又极其错综复杂,难以得到可靠的计算结果。
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或参考类似河流的观测资料,结合河段的特点和整治规划,估计建桥后可能发生的河床变形,作为桥梁墩台的自然(演变)冲刷,进行设计。
具体做法,可以参阅《公路工程桥涵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2.一般冲刷建桥后,由于桥孔压缩河床,桥下过水面积减小,从而引起桥下流速的增大,水流携沙能力也随之增大,造成整个桥下断面的河床冲刷。
这一冲刷过程,称为桥下断面的一般冲刷。
3.局部冲刷水流因受墩台阻挡,在墩台附近发生的冲刷现象叫局部冲刷。
在桥墩的前缘与两侧形成冲刷坑。
三种冲刷交织在一起,同时进行。
计算时假定它们独立地相继进行,可分别计算,最后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