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1-4
- 格式:doc
- 大小:11.49 KB
- 文档页数:1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培优练习案例讲义厚川2022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1.填空题。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
2.连线题。
地球自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3.选择题。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仪,被光照到的地方是(A)。
A.白天 B.黑夜C.都有可能(2)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乒乓球代表(B)。
A.太阳 B.地球C.月球(3)在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几种解释中,符合事实的是(C)。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C.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B.利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C.昼夜交替现象只能有一种可能的解释4.实验题。
根据下图,设计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我的假说:地球自转,太阳围着地球转。
(2)模拟材料: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小球代替地球。
(3)运动形式:(在正确的括号里打“√”)()太阳不动() 地球不动() 地球逆时针自转()地球逆时针公转 (√)地球顺时针自转 ()地球顺时针公转(√)太阳逆时针公转 ()太阳逆时针自转 ()太阳顺时针自转(4)实验结论:地球上((√)能 ()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判断题。
下列这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请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顺时针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逆时针公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主要讲述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特点,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学会观察和保护蚯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
2.难点:如何观察和保护蚯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3.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让学生对蚯蚓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作业新设计2020年2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放手后不碰到底部的为()。
A.浮B.沉C.一半浮一半沉(2)一枚回形针放入水中是沉的,下列方法放在水中能浮的是()。
A.把两枚回形针串在一起B.把十枚回形针串在一起C.把回形针插在塑料泡沫上(3)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一半大小在水中是(),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这说明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下列物体放入水中,都会下沉的一组是。
()A.小石头、泡沫块B.回形针、橡皮C.蜡烛、铁块(2)1千克铁在水中是下沉的,和它相同重量的木块在水中会()A.下沉B.上浮C.不确定(3)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 把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它排开的(),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轮船排开水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
2.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多些 B.少些C.不变3、右图中三个球的体积是相同的,它们排开水的体积说法错误的是()。
A.A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B.C球比B球排开水的体积要大C.C球和B球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大造一艘小船1.使用重量相同的橡皮泥制作小船,体积越大,装载量()A.越大B.越小C.不变2.用橡皮泥捏小船,为了增加船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A.缩小船底面积,把船舷加高B.把船底的面积增大C.选择小一些的盆子作为装水的容器3.玲玲测试橡皮泥小船的装载量时,当垫圈数加到19个时,小船刚好沉没了,那么它的载重量应为()A.20个垫圈B.19个垫圈C.18个垫圈浮力1.当物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会()。
2.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
3.两个体积相同但轻重不同的物体,都浮在水面上,那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1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A)。
A.石头B. 木块C. 萝卜【解析】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2.一实心物体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半,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C)。
A. 将会上浮B. 将会下沉C. 依然是浮的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3.下列关于判断物体浮沉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物体在水中静止后,有一半露出水面时是浮的B. 物体静止后悬在水中时是沉的C.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解析】A ,物体有一半露出水面,能说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不符合题意;B.物体静止后在水中沉底,说明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不是漂浮状态,B符合题意C.物体不下沉,可以说明物体处于浮的状态。
【分析】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海面上浮着许多的冰山,这说明(B)A.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重B.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轻C.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的轻重相同【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5.在水中上浮的木板,所受到的浮力(A)重力。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解析】物体浮在水面,可知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6.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A)A. 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B. 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C. 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7.下列方法中,有可能使小木块沉下底的是(C)A.把小木块锯得更小B.把几块小木块绑在一起C.在小木块上面绑一块大石头【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
1.4造一艘小船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下列几种情形中,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大的是( )。
A. 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B. 在长江中航行的大型客轮C. 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 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2.下列能用来做小船的是( )。
A.塑料瓶B.薄铁片C.易拉罐D.以上都可以3.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只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B. 装载的物体越多,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C. 装载的物体越少,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D. 以上说法中都不正确4.什么形状的橡皮泥能在水中浮着()A. 正方体B. 长方体C. 船形的5.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的()有关。
A. 排开的水量B. 重量C. 颜色二、判断题6.保持船的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加重货物。
()7.古代的船都是木材做的,现代的船都是钢铁做的。
()8.各种船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是船内都有很大的空间。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0.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11.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
()1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加。
()三、填空题13.________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________,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14.把船造得尽量大,它________就大,装载的货物就________.15.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
17.回忆船的发展史,写出古今三种船________1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成了如图所示的小船,这些小船装载大量货物后容易倾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四、解答题19.丁丁做了一艘玩具小船,放在水里却总是下沉。
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举例说明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形盒子(内侧涂黑)、吸水纸、塑料薄膜、干泥土、湿泥土、蚯蚓、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其他动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前面三节课,我们研究了植物的发芽和生长条件,请大家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水、空气、土壤、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2.过渡:由此看来,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动物也是这样吗?(教学提示:出示蚯蚓的图片。
)3.揭题:对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蚯蚓的选择。
(板书:蚯蚓的选择)[设计意图]由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类推动物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设问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推测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1.提问:我们通常是在哪里发现蚯蚓的?(预设:花坛的土壤里;菜地里;下水道边;……)2.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认为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呢?请大家进行组内讨论。
3.过渡:大家的推测和依据都比较合理,那么到底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呢?我们如何验证?(预设:做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探索二:观察蚯蚓对光照的选择1.提问:刚刚大多数同学认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如果我们用对比实验验证,那么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光照,不变的条件是空气和潮湿的环境。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班级:____ 姓名:_______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________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____________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____________,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______和_______都有关。
3、__________构成的物体,如果_______相同,_____的物体容易沉;如果______相同,________的物体容易沉。
_________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___,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一、填空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________________。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________________越大越容易浮,它的____________也随之增大。
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____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____________。
二、实验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班级:____ 姓名:________填空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水中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______________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_________________越大,受到的_________也越大。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认识到要用实验去验证猜想,树立科学指导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对物体沉浮的状况做出判断。
【教学难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状况会不会发生改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课前准备】水槽、小刀、回形针、木块、萝卜、橡皮、透明胶带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小船尖尖》。
小船儿尖尖,漂在水面,我们划桨,船儿向前。
为什么小船会漂在水面上呢?判断物体的沉浮有标准吗?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呢?这节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物体的沉浮首先让我们观察砖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让我们把砖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发现:把砖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砖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上。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沉和浮呢?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沉”用符号“”表示,“浮”用符号“ ”表示。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用实验观察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和苹果的沉浮情况。
操作方法: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说预测的理由,再把它们放在水中观察。
注意事项:把几种物体轻轻地放在水里,物体必须完全放在水中,而不是扔在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表小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沉与浮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5.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7.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
2.在日常生活中,()、()、()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体积变(),放入水中是()(填“浮”或“沉”)的,沉浮状况()(填“有”或“没有”)改变。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填“会”或“不会”)改变。
二、我会判断。
5.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6.一块泡沫塑料快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沉的。
()7.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有密切关系。
()三、我会选。
8.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
A.石头B.木块C.铁盖9.胡萝卜在清水中会()。
A.上浮B.下沉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10.下列几种物体会沉到水底的是( ).A.木块B.泡沫C.橡皮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11.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用“↑”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⑴铁钉 ⑵橡皮 ⑶乒乓球 ⑷玻璃瓶 ⑸小刀⑹大头针 ⑺木筷子 ⑻铝勺 ⑼纸片 ⑽硬币⑾竹子 ⑿小石子 ⒀篮球 ⒁塑料尺 ⒂铅笔(1)我的猜测:(在方框里打“√”)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作业新设计(2022新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多个2.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有()。
A.空气B.水C.土壤D.光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有()。
A.种子数量B.光C.空气D.适宜的温度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适宜的()和充足的(),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没有发芽,则缺少的条件是()。
3.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
3.绿豆苗的生长1.绿豆种子发芽()阳光,绿豆苗生长()阳光。
2.下面植物适合生活在炎热干旱环境的是()。
A.仙人球B.香蕉树C.苹果树D.苹果树2.要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水分,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阳光B.空气C.水分D.土壤4.蚯蚓的选择1.下面哪种环境容易找到蚯蚓()A.学校操场中央硬硬的泥土里B.水稻田的烂泥里C.墙角枯树叶堆下面潮湿的土壤里D.池塘里2.甲小组在探索蚯蚓选择的实验中,使用了蚯蚓、干土壤、水、无盖的盒子,顺利完成了实验,你觉得他们最有可能探索的是下面哪个问题?()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B.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C.蚯蚓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D.蚯蚓喜欢有植物的环境还是无植物的环境?5.当环境改变了1.冬天到了,天气变冷,青蛙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了行为反应()。
2.每年春季,丹顶鹤飞往东北的繁殖地,入秋后,又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往温暖的南方过冬,这种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叫()。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哪些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行为()可选多项。
A.三文鱼洄游B.北极熊有一身肥厚的脂肪C.小狗夏天掉毛了D.秋天,大雁南飞E.青蛙的身体是绿色的F.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6.食物链和食物网1. 判断题(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第二单元热o填空: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认识到要用实验去验证猜想,树立科学指导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对物体沉浮的状况做出判断。
【教学难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状况会不会发生改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课前准备】水槽、小刀、回形针、木块、萝卜、橡皮、透明胶带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小船尖尖》。
小船儿尖尖,漂在水面,我们划桨,船儿向前。
为什么小船会漂在水面上呢?判断物体的沉浮有标准吗?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呢?这节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物体的沉浮首先让我们观察砖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让我们把砖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发现:把砖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砖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上。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沉和浮呢?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沉”用符号“”表示,“浮”用符号“ ”表示。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用实验观察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和苹果的沉浮情况。
操作方法: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说预测的理由,再把它们放在水中观察。
注意事项:把几种物体轻轻地放在水里,物体必须完全放在水中,而不是扔在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表小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惯,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重点研究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聚焦: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视频回顾和预测,引出实验设计的思路。
探究:选择一个可能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
明确:对比实验需要选择研究问题、预测结果、控制条件并用科学方法证明。
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并培养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惯和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方案展示与交流1.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实验设想。
2.做相同实验项目的小组提出修改意见。
方案1:阅读、讨论、设计、展示、交流、评价、改进,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实验中改变哪个条件,哪些条件不变。
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实验操作1.我们以方案1进行演示实验,准备以下实验器材:玻璃皿、绿豆种子、泥土、水。
2.注意选种。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干瘪或受伤害的种子不能萌发,需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3.实验步骤:a。
准备两个玻璃皿,编上号。
b。
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铺上一层土,另一个不铺。
c。
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个绿豆。
d。
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观察与记录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研讨1.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解决方案设计中合作探究: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玻璃皿中放多粒种子,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课堂练1.某班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是这样的: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知道所有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好奇——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却下沉?他们也许会想到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可能与其重量有关,有些人也可能推断物体的大小甚至液体的类型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年级材料单元有《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这些,设计了这课,操作起来也是挺简单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本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要紧研究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是改变。
让学生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式研究沉浮转变。
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在那个进程中熟悉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定物体沉浮有必然的标准。
2.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进程与方式.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式研究沉浮转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熟悉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育学生对沉浮作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的适应。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忙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法学法】实验法【教学预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11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牙签、纽扣、药丸盒、玻璃球),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胶带、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观看物体的沉浮大伙儿看教师是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呢?(石头和木块),若是把它们放到水里它们会怎么样呢?我把石头从水面轻轻的放入水中,石头沉入水底,我再把木块轻轻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中。
如何判定沉和浮呢?标准是什么?物体和容器底部接触是沉,物体和容器底部没有接触是浮。
在咱们身旁有很多的物体,今天就让咱们一路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仍是浮》。
(板书题)二、观看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谈话: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有教师为大伙儿预备的一袋东西,快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物体吧!谁给大伙儿介绍一下。
2.学生介绍实验材料。
3.谈话:大伙儿想不想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想啊,先别急,咱们先来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形好不行?请同窗们把你预测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热在金属中传递的基本原理,理解热传导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热传导的过程。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并掌握“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热的定义、热传导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金属导热的特点等。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金属棒(如铜棒)、酒精灯、温度计、绝热手套等。
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具体包括: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观察并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理解热量是如何在金属中传递的。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操作,避免烫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相关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准备要求: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设备。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实验器材和场地。
4.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需撰写一份简短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结论等。
报告中要重点描述观察到的热传导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评价:评价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准备评价:评价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的能力以及安全性。
3.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4. 作业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以及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沉与浮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5.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7.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
2.在日常生活中,()、()、()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体积变(),放入水中是()(填“浮”或“沉”)的,沉浮状况()(填“有”或“没有”)改变。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填“会”或“不会”)改变。
二、我会判断。
5.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 6.一块泡沫塑料快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沉的。
() 7.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有密切关系。
()三、我会选。
8.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
A.石头 B.木块 C.铁盖 9.胡萝卜在清水中会()。
A.上浮B.下沉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10.下列几种物体会沉到水底的是( ). A.木块 B.泡沫 C.橡皮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1——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11.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用“↑”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预测结果12.根据下列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情况分类,将序号填在方框内。
⑴铁钉⑵橡皮⑶乒乓球⑷玻璃瓶⑸小刀⑹大头针⑺木筷子⑻铝勺⑼纸片⑽硬币⑾竹子⑿小石子⒀篮球⒁塑料尺⒂铅笔付的物体沉的物体浮的物体1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1)我的猜测:(在方框里打“√”)□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重,越容易沉到水底下。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沉到水底下。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它的沉浮状态。
(2)实验记录:(用“↑”或“↓”记录观察结果)11大小大小物体名称2倍大小1倍大小24 橡皮萝卜泡沫塑料(3)我的结论: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2——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在重量相同的条件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
3.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体积相同重量越大越容易沉,重量越小越容易浮。
5.在轻重一定时,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在大小一定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
6.潜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的原因是:因为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果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填“浮”或“沉”),往瓶里装装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 )到水底了(填“浮”或“沉”)。
2.在()时,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在()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
3.潜艇在水中既能上浮也能下沉,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潜艇会()。
4.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的容易沉,()的容易浮;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的容易沉,()的容易浮。
二、我会判断。
6.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在水中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 7.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控制沉浮的。
() 8.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9.我们用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研究物体与沉浮的关系,看不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这是因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同时在影响着物体的沉浮。
() 10.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 11.在用小瓶子研究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
()三、我会选 12.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同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3——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13.同样50克的方木块,()容易浮。
A.体积小的 B.体积大的 C.一样 14.让一个浮在水面的玻璃瓶沉下去的方法是()。
A.改变它的大小 B.改变它的重量C.在水中加盐15.一公斤铁在水中是下沉的,和它相同重量的木块在水中是()的。
A.下沉 B.上浮C.不确定16.要使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B.从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把潜水艇的压载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17.()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A.体积小,重量大B.体积大,重量大C.体积大,重量小 18.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A.一组大小,重量都不同的材料B.一组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 C.一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19.我会研究:物体沉浮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研究的问题:物体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3)实验材料:的小球。
(4)实验过程:第一步:把球按顺序排列在桌面上;第二步:再进行自己的推测;最轻较轻轻重较重最重()()()()()()第三步:放入水中实验,并已记录其中两个球的沉浮,请你判断其他球的沉浮。
最轻较轻轻重较重最重()()(浮)(沉)()()我们的结论是:。
4——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不变,体积也不变,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3.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4.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造成船形后,体积增大,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也增大,所以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
5.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有:①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碗形。
②把橡皮泥放在木块或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物体上。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2.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
3.实验中我们发现,将橡皮泥捏成()样的形状就容易浮起来。
4.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5.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为()毫升。
6.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果一块铁放在水里会()(填“浮”或“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可能会()(填“浮”或“沉”)。
二、我会判断。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8.船是用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时浮的。
()9.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都是相同的。
()10.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发生改变。
()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 13.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14.不管怎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15.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它的重量。
( ) 5——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16.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排开的水量会发生变化。
()三、我会选。
17.把同样一块橡皮泥先后捏成船形,一次沉下去,一次浮在水面上。
沉下时受到的浮力(),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 A.大 B.小18.一只空瓶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沉入水底。
用()种方法可以让瓶子沉下去,用()种方法可以让橡皮泥浮起来。
A.往瓶里吹气 B.往瓶里装沙 C.把橡皮泥捏成船形 D.把橡皮泥捏成圆团四、我会答 19.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答:①② 20.钢铁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22.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实心体,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改变后的形状正方体长方体球体扁圆形其他形状(实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实心的形状,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结论它的和没有改变。
23.观察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记录表橡皮泥量杯里的水放入后水排开的水量形状量(毫升)面刻度(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 210 沉的形状200 210 能浮的形状① 200 225 能浮的形状② 200 225 能浮的形状③ 200 225 6——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4课造一艘小船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3.在选取造船材料时,应选择重量小,体积大的。
4.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可以保持船舱的平稳。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2.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重力。
3.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