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样?(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答案:(1)鲧:堵,失败.禹:疏导,成功。
(2)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结束语:炎帝和黄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开创者,尧舜禹是他们的继承者。
黄帝以后,尧舜禹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板书设计当堂达标1。
“啊,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是人民赞颂黄河的诗篇,说明了中华文明和黄河息息相关.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最为强大的部落是( A )①黄帝落部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半坡聚落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右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A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3.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有关的是( B )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建造宫室以避寒暑④教人们通商交换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D )A.中国人善于想象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
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黄之战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发明:开垦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等,制作乐器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位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和尧舜禹。
这一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历史,理解传说中的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性的叙述,使学生感受到远古时代的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历史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传说人物和事件产生疑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此外,学生对故事性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真实性以及传说人物的神话色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与课程相关的人物图片、地图等道具,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参考资料:教师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教学方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学生回答] 涿鹿[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著名战役:涿鹿之战[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教材通过讲述这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时代的了解相对片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掌握传说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3.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如“黄帝战蚩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这些传说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说人物,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篇一: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琢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大禹治水。
【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基础知识】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基本情况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4.炎黄战蚩尤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琢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考古发现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3.黄帝及其贡献(1)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指南车。
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的原因;“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和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图;《炎黄战蚩尤》图;祭黄帝陵活动相关图片;出土农具的图片;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导入:同学们,前面学习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课后去阅读一些中国远古时代的故事。
其中有一篇叫《黄帝战蚩尤》,那是写一个黄河流域远古时代两个部落战争的故事。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想同学们已经清楚了。
那么,黄帝除了打败蚩尤以外,还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被奉为华夏族的祖先?我相信,我们学了这一课后,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感知理解一、炎黄联盟1.出示《炎黄战蚩尤》示意图,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炎帝、黄帝和蚩尤部落的位置。
然后说说自己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关于炎黄战蚩尤的故事。
讲述:黄帝与炎帝是住在黄河流域的两个部族,他们因争夺地盘发生战争,最终以黄帝获胜而告终。
从此黄帝声威远扬,各部族纷纷前来归附,黄帝的势力不断壮大。
再加上四方安定,国泰民安,黄帝渐渐产生了享受一番的念头,于是大修宫殿都城,开始耽于享乐。
九黎族的首领见黄帝荒废政事,就起兵反叛。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场大战。
黄帝的兵士被蚩尤布下的毒雾包围,黄帝踏上指南车指挥他们冲出毒阵。
蚩尤又请来风伯雨师助战,黄帝请天女帮忙,使风停雨散,并乘机打败了蚩尤。
黄帝从此兢兢业业,勤于政务,并与炎帝精心合作,和睦相处。
两个部落共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材分析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禅让”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和炎帝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展示:孙中山祭黄帝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教师:巍巍华夏,历史悠悠。
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
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华夏民族的形成-------炎黄战蚩尤教师:黄帝为什么称“黄”帝呢?展示:《淮南子》:“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展示:黄帝被称为轩辕氏的故事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远古的传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通过这些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传说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掌握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学生对远古传说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传说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练习题:教材后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2.呈现(15分钟)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炎黄联盟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
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
那么,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8年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黄帝的贡献.提示:造船、炼铜、发明弓箭等.5.教师讲述:传说难免有神秘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1.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过程,形象地了解禅让制.2.图片展示:尧、舜、禹;;3.教师提问: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提示: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继承人.4.教师提问: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提示: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5.材料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三、课堂总结;;四五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尧、舜俭朴谦让、克己利人的精神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态度,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贡献,是全课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和实质.通过图片,让学生对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有直观了解;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难点:1.炎黄联盟②要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
2.禅让制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炎黄联盟幻灯片展示问题: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历史故事。
生1:阪泉之战。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爆发了阪泉之战。
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
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联盟。
生2:涿鹿之战。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
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对炎黄联盟造成威胁,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
炎黄联盟得到更大发展。
生3: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师:从字形来看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这里的黄帝是轩辕氏,并不是后来的皇帝。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师:炎帝黄帝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更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生1: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炎帝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生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师: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发明都是他们本人发明的么?生1:我认为即使是他们发明的,也是受了谁的启发,而且是在一些先民们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黄帝的事迹,认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学习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理解他们为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
3. 华夏族的形成:探讨华夏族的起源,理解华夏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传说故事;华夏族的形成。
难点: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分析古代治水事迹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讲述炎帝、黄帝的事迹,分析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事迹,探讨他们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贡献。
(3)华夏族的形成:讲解华夏族的起源,分析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分析其事迹,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农业、医药、陶器黄帝:战争、文化、制度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禅让制、选贤任能舜:道德品质、治国方略禹:治水事迹、三过家门而不入3. 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事迹,并分析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比拟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奉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开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根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展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开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奉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黄帝对人类的奉献;夏朝的建立二、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出色奉献,提醒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怎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创造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根底。
他的妻子创造了,他的手下创造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
影响:原始社会完毕,开场。
4、你对黄帝的创造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6、“禅让〞是怎么回事?“禅让〞的实质:“禅让〞表现为:7、大禹治水治水方法:治水效果: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异很大。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
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多媒体展示
2.炎帝
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师: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多媒体展示阪泉之战图片
3.蚩尤
教师:据说蚩尤是位桀骜不驯的野心家.据《山西通志》和《安邑县志》载:他是安邑"蚩尤村“人。
传说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铁石充饥。
他好兵杖刀戟,能飞空走险,喷云吐雾。
教师: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多媒体展示炎帝黄帝大战蚩尤图
教师: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
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
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
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
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
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教师: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多媒体展示涿鹿之战图
教师:炎帝与黄帝两个部落联盟共同战蚩尤最终形成了华夏族。
多媒体展示华夏族形成的图片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为何叫炎黄子孙了。
多媒体展示祭拜轩辕图
教师: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师: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还制作乐器琴瑟、还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多媒体展示炎帝发明图片
教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多媒体展示黄帝发明图示
教师:在文中划出重点内容
多媒体展示
教师:《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
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发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学生:在生产上:制作出了陶器、发明了纺织等
学生:在生活上:教会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等。
使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
学生:在经济交流上:教会人们通商交换。
学生:有科学依据: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
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的遗迹。
蚕茧和石制品等。
讨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学生: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一种制度。
多媒体展示禅让制图片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教师:尧舜禹的表现?
学生:尧教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解除水患;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师:大禹治水用什么方法治水的?
学生:挖沟开渠“疏”、“导”结合。
教师:治水的结果这样呢?
学生: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生活。
多媒体展示大禹治水图片
教师: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
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教师:大禹的尊称怎么来的?
学生: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以工作为主,为国家建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三、课堂总结
从黄帝以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发端,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落笔第一人也是黄帝。
他是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是十几亿炎黄子孙心系一处的文化巨擘。
由他及历代有为国君的努力,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统一、团结,民主,富强!
四、课堂练习
1.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D )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今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远
古的传
说
一、炎黄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制
【教学反思】
《远古的传说》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