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引入中文文化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和提倡多元文化教育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化见识。
利用多媒体资源传播文化信息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文化。
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还可以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使学生更具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文文化元素、文化交流活动、多元文化教育、多媒体资源、加强重要性、丰富文化体验、跨文化理解、交流。
1. 引言1.1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其教学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技能,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习惯。
引入中文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并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鼓励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倡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利用多媒体资源传播文化信息,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To cultiva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teaching,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 language exchange partnerships, and international pen pals. By exposing students to diverse cultural perspectives, they can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other cultures.2.2 引入中文文化元素引入中文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意识是指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尴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3.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
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礼仪、习俗等文化因素,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和误解。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法1.渗透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式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例如,在讲解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传统和习俗等;在讲解西方饮食文化时,教师可以介绍西方的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等。
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将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节日、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文化意识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世界的日益互联互通,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这种文化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和策略1. 以文化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英语文化元素,如英国的常见食物、传统节日、名人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文化,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2.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外国学生的笔友信件交流、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加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认识。
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4.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国家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5. 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加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英语新课标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概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1.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并欣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使用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通过学习英语习语和俚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 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4. 文化差异的识别与适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并学会适应这些差异。
这不仅包括对不同文化行为的理解,也包括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5. 文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评估和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包括自己的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文化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或拒绝。
6. 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模拟国际会议、文化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7. 全球视野的拓展: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
8. 反思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开放态度。
9.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10. 评价与反馈:在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时,也应考虑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文化敏感性和有效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一、文化意识及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和培养内容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英国学者泰勒)。
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收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
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
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
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
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与途径1.课堂内的文化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
1.引入文化元素: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习俗、传统节日、音乐、电影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索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中西方在礼仪、饮食和教育上的不同。
3.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4.文化交流:与英语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带来的收获。
5.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语言交换计划、文化游学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那么,具体而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是重要目标之一。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交往。
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主义、尊重他人隐私、平等与公正等价值观的重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被高度尊重,人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之间存在差异,培养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态度。
其次,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传统习俗和节日的认知也是关键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让学生知道圣诞节时西方人会装扮圣诞树、互赠礼物;感恩节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并表达感恩之情。
通过学习这些,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英语语言的兴趣,还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再者,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着装风格、日常问候方式等。
比如,在西方,人们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正装;用餐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是“How are you?” 而不是像在中国常用的“你吃了吗?”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能够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解和尴尬,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国家的艺术、文学和历史也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通过介绍著名的英语文学作品、艺术家和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给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欣赏梵高的画作,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入探索欲望。
还有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敏感度。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传承引言:中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但仅着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致力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和传承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还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传承文化意识,以及为什么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1.1 文化背景的介绍学习一门语言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名人等,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比如,通过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和英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性。
1.2 文化差异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讨论和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给外国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3 文化体验的创造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文化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们参观艺术展览、演出或者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二、文化意识的传承2.1 文化知识的传授了解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或者话题,引导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一篇与中国农历春节相关的课文时,我们可以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重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2.2 文化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关于文化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思维。
2.3 文化价值的传播教师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先行者和榜样。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与文化价值观相关的活动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邹琼瑶一、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大大有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如果我们一味地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单纯地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就会给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也就常常会以“中文思维+英文方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产生尴尬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而且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世界也大有裨益。
那么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呢?1.了解语言学习者存在的个性差异。
语言学习者本身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各有千秋。
我们应该体现个性,尊重个性,让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
2.注意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当今国际英语教育的发展正在经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课堂的整体教学转向因材施教,从以教师传授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学习,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转向运用为目的学习,这些转变表现了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英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3.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行为思想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文化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中的文学修养构建: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
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尚无文化教学大纲。
另外,在教师用书中也无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文化渗入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鉴赏能力。
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育是学生接触英语、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二、英语文化意识的内涵英语文化意识是指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法1.课堂教学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渗透,将英语文化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词汇时,教师可以介绍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在讲解语法时,教师可以介绍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讲解对话时,教师可以介绍对话的文化背景和情境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
2.课外活动渗透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渗透英语文化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语广播、阅读英语原著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与外教或其他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家庭教育渗透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文歌曲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英文原著,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外国友人交流,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综上所述,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河北 065600)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1-01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意识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 称呼语
例如“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 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再例如,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己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
teacher wang。
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 mr.,miss,mrs.等。
2 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淡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
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 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介绍
在我们英语课本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please?”或“may l know your name?”如
果使用“what’ 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 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 (复活节),april fool’ 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 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
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