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信号与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7.72 KB
- 文档页数:5
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三)——复试经验及准备本人是参加了2012年微系统所的考研,考取了通信方向,长期在考研论坛上看相关资料,发觉关于微系统所的各方面信息不太多,希望我的一些经验和叙述能够让各位学弟学妹们对微系统所有更深入的了结,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
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成为校友。
我不是什么大神,只要大家认认真真的,人人都能考上。
我的QQ号:80279856 ,希望大家加我的时候能够发送(考研+姓名)给我,方便我归类整理。
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我。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先说说我的自身情况吧,我报考的是电子通信工程,考的科目除了数学是数学二之外其他都是和学术型是一样的,初试成绩不算高,总分342,政治59、英语54、数学113、专业课116,可以说这个成绩在电子通信的同学里面还是凑合够用。
我本科是一所211学校。
本科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可以说也算是小小的跨专业吧。
初试成绩是2月24号出来的。
复试成绩整整等了一个多月才出来,而且别的中科院的所大多在3月中旬的时候都已经陆续出成绩了,但是微系统所还是不紧不慢的,不过后来才知道为什么成绩出的那么慢,其实是有原因的,而且还是特别感激招生办老师的考虑的(在下面介绍入取人数的时候会提到)。
到了3月28号网上终于挂出了复试通知。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359分、电子通信工程是305分,当我看到305分的时候我是大为诧异的,本来以为怎么的也要330分没想到竟然是那么低的一个分数,不过自己进复试了心情也还不错。
由于本科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所以很多科目没有涉及,比如包括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低频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组成什么的。
复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准备的:一、专业知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通信原理开始看。
因为没怎么学过,看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就看那一本了,如果本科是通信专业的就多看基本书吧,不会有错的。
复试的时候问了不少书上的原理。
二、英语听力。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2年拟招生总人数290人,包含以下专业:学科专业代码081000学科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报考条件与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专业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和信息安全(081020)3个二级学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毕业生主要去向:1)中科院及国家各部委所属研究所、2)高校及国家重点科研机构;3)国内外IT行业的知名企业;4)出国继续深造和工作。
各二级学科专业简介如下: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网、新型互联网技术、雷达系统、通信信号处理、光通信技术等。
本学科在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和地位,是中国3G、4G和超宽带通信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长期承担有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重大基础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与国内相关著名企业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语音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和视频处理、遥感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统计与阵列信号处理、视觉计算、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处理、信息与网络安全等。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一大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重大奖励。
依托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密码学、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安全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与系统安全、入侵检测与病毒防范技术、密码学理论与应用、数字媒体内容安全、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和量子通信与信息安全等。
一、微电子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以中科院微电子所为主承办单位,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声学所参与共同建设,覆盖从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方向,是目前国内综合研究能力最高,设备最完善,学科覆盖最广的微电子学院,也是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由微电子所代招)、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085209)、计算机技术(085211)。
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4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度下达的指标数为准。
微电子学院欢迎并鼓励学习微电子专业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04半导体物理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56电子线路1、Robert L.Boylestad, Louis Nashelsky(作者), 李立华, 李永华(译者),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08年6月1日),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美)John F.Wakerly 林生葛红金京林(翻译)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原书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5月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59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
奥本海姆等,《信号与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第二版。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复试原则1、专业考核重点考查考生大学学习情况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等,了解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中科大、中科院试卷清单总汇许多试卷属中科院系统通用试卷,适用于中科院很多单位高等数学(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高等数学(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5(第1种),2005(第2种),2007高等数学(A)(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8(2003——2008有答案)高等数学(B)(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3——2005(1993——2004有答案)高等数学(甲)(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1高等数学(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2 高等数学(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2(2000——2002有答案)普通物理(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普通物理(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普通物理(A)(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8(2003——2008有答案)普通物理(甲)(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7——1998,2000普通物理(B)(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8(2004——2008有答案)普通物理(乙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7——2002(1998,2000——2002有答案)量子力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量子力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8(2003——2008有答案)量子力学(实验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0——1998(1997有答案)量子力学(实验型)(中国科学院命题试卷)1998——1999量子力学(实验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2有答案)量子力学(理论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0——2002 固体物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固体物理(B)(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2006——2007有答案)固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7——1999(1997有答案)固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命题试卷)1998,1999固体物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8(2000——2008答案)电动力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电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命题试卷)1998电动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9电动力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2——2008有答案)电动力学(B)(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5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7,1997答案,1998,1998答案,1999,1999答案,2000A卷(第1种),2000A卷(第1种)答案,2000A卷(第2种),2000B卷,2000B卷答案,2001B卷(第1种),2001B卷(第1种)答案,2001B卷(第2种),2001B卷(第2种)答案,2002A卷,2002A卷答案,2002B卷(第1种),2002B卷(第2种),2002B卷(第2种)答案,2003A卷,2003A卷答案,2003B卷,2004,2004答案,2005B卷,2005B 卷答案,2006,2006答案,2007,2007答案,2008,2008答案物理化学(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8物理化学(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87,1995——2008(1995——2008有答案)物理化学(B)(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8(2003——2008有答案)物理化学(C)(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4物理化学(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命题试卷)2001——2004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8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命题试卷)1986——1990,1992——1998(1986,1988,1995——1998有答案)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3,1998(1998有答案)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9——2008(1999——2004,2006——2008有答案)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9——2008(2001,2003——2008有答案)高分子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89,1991,1993——1998,2003——20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9——2002,2004(2001——2002有答案)高分子物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4高分子物理部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占总分值50%)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6——1997,2001——2002普通化学(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普通化学(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普通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1,2004——2008(2004,2006——2008有答案)综合化学(中国科学院命题试卷)1996综合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9——2004有答案)基础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8(2008有答案)化工原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5,2007化学工程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2004(2004有答案)半导体物理(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半导体物理(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半导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7——2002,2004(1997——2002有答案)半导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命题试卷)2004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研究所命题试卷)1996,1998,2000——2001(1996,2000有答案)半导体材料物理(半导体研究所命题试卷)2002——2003半导体集成电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1——2002,2004(2002有答案)半导体模拟集成电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命题试卷)1995——1996,1998(1996,1998,1999有答案)模拟集成电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命题试卷)1997(1997有答案)材料力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2008材料力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1,2003——2008(2001,2003——2007有答案)材料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试卷)2004(2004有答案)大气科学导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5——2008(2005——2008有答案)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0——2002,2004——2005地球物理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第四纪地质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电磁场理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2003电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电子技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电子线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7电子线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命题试卷)1996——2008(1996——2001,2003——2008有答案)(注:2002年的试卷共12页,缺P2—P5)电子线路(电子所命题试卷)2002——2005(2002——2004有答案)电子线路(半导体研究所命题试卷)2002——2004信号与系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命题试卷)2006——2007信号与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命题试卷)1990——1999(1996——1999有答案)(另:有《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题11份,每份3元。
2004 年 12 月 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 December , 2004 文章编号:1007-0249 (2004) 06-0086-04卫星扩频通信中一种简化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梁继业1, 刘会杰1, 杨琳2, 梁旭文1, 杨根庆1(1. 中科院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50;2.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4)摘要:针对卫星扩频通信中的强窄带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处理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该技术采用了简化的自适应方法估计接收信号中噪声的功率,确定窄带干扰与噪声之间的阈值。
通过降低高于阈值的干扰谱线的幅度同时保持这些谱线的相位信息,降低了处理后信号中的干扰能量,使接收信号信噪比大大提高。
该窄带干扰抑制算法的复杂度比较小,硬件实现占用的资源较少。
关键词:卫星扩频通信;窄带干扰抑制;DFT ;噪声估计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扩频通信通过在发送端将有用信号频谱扩宽,在接收端利用相关特性将有用信号能量加以集中,滤除了不相关的干扰和噪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扩频信号能在低功率、低信噪比下传输,有具有较强的防截获能力。
因此,基于扩频的CDMA 通信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1]。
由于卫星通信的路径损耗大、接收功率低,容易受到大功率窄带信号的干扰,从而使解扩后的干扰电平提高,系统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卫星扩频通信质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从时域、频域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窄带干扰抑制措施,其中采用频域抗窄带干扰的方法[2,3,4]主要基于以下思路:信号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保留在频谱的相位谱中,幅度谱只是表征了信号的功率,只需保留信号的大部分相位信息,就可以有效的恢复信号[5,6]。
根据接收信号中的窄带干扰与宽带扩频信号和噪声具有不同带宽和功率分布特性,本文对窄带干扰严重的部分带宽限幅抑制了大部分的窄带干扰能量,同时保留扩频信号的大部分能量,使抗干扰后的接收信号能正确的同步和解扩。
真题(本来是一百一十多道,不过很多有重复,我整理了一下,剩下这么多,括号里的提示有同学说的,也有我写的)1.运算放大器原理,一个好的运算放大器考虑什么因素?集成运放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其中过部分功能如下:输入级:一般是双输入的高性能差分放大器。
输入级好坏直接影响运放性能的好坏。
中间级:运放的主放大电路,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还经常采用复合管和电流源做负载,其电压放大倍数可达千倍以上。
输出级:输出电压线性宽,输出电阻小,多采用互补对称输出形式。
偏置电路:用于给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好的集成运放应是高增值,低功耗,低噪音,宽的摆幅,宽的带宽等。
2。
镜像电流元的工作原理及其注意的因素。
通过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口,使其的参数与另一个晶体管一致,这样,其他的晶体管可以跟踪另外一个晶体管,使其电流等于或按比例地复制参考电流源。
电流源工作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和晶体管工作的参数。
3。
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和原理。
反馈:将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于输入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入量来改善系统性能的一种措施。
正反馈:根据反馈的效果,使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
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
直流反馈:反馈量只含直流分量。
交流反馈:反馈量中只含交流成分。
4。
加法器有几种,半加和全加的区别。
半加器:不考虑进位,而将两个一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实现半加功能的电路称半加器。
全加器:考虑进位,实现2个二进制数相加的电路结构。
加法器分类:串行进位加法器(行波进位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
行波进位加法器:每一位相加的结果都要等到低一位的进位信号产生以后才能建立起来,这种加法器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
超前进位加法器:采用特殊的逻辑电路事先得知每一位全加器的进位输入信号,而无需等待低位向高位的进位信号,显著提高了运算速度,采用这种形式的加法器称超前进位加法器。
5。
信号系统有多少种变换,区别于联系,各自的优缺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通信、控制科学与工程等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域与变换域的数学分析对系统本身和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求解与分析,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 分。
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及计算题几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概论
1. 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信号的运算;
3.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5. 系统分析方法。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 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和求解;
3.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4. 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三)傅里叶变换
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
2. 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
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4.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 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 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相关等基本概念;以及能量谱,功率谱,维纳-欣钦公式
(四)拉普拉斯变换
1. 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
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运算;
3. 线性系统拉普拉斯变换求解;
4. 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
5. 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1. 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
2. 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
3. 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
4. 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
1.周期、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2.无失真传输;
3.理想低通滤波器;
4.佩利-维纳准则;
5.希尔伯特变换;
6.调制与解调。
(七)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 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
2.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3. 单位样值响应;
4. 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运算等。
(八)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 变换分析
1. Z 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2. 典型序列的Z 变换;逆Z 变换;
3. Z 变换的性质;
4. Z 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5. 差分方程的Z 变换求解;
6.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7.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8.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九)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 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S 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3.Z 域流图的建立、求解与性能分析;
四、考试要求
2
、:軽请
1、掌握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以及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钟形信号的定义和表
示方法;
2、掌握信号的移位、反褶、尺度倍乘、微分、积分以及两信号相加或相乘,熟悉在运算过
稈中表达式对应的波形变化,了解运算的物理背景;
3、掌握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
熟悉斜变信号与冲激偶信号;
4、掌握信号的言流与交流、奇与偶、脉冲、实部与虚部、正交函数等分解方法;
5、掌握系统的分类,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即时系统与动态系统、集总参数与分
布参数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可逆与不可逆系统的定义和物理总义,熟悉各种系统的数学模型;
6、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叠加性与均匀性、时不变性,微分特性。
(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K熟悉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
2、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掌握冲击响应打阶跃响应;
4、熟练掌握卷枳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口
(三)傅里叶变换
1>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三角函数形式和指数形式;
2、理解典型周期信号•周期知形脉冲信号、周期三舛脉冲信号、周期半波余弦信号、周期全
波余弦信号频谱的特点;
3、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
4.掌握典型非周期信号,单边指数信号、双边指数信号、矩形脉冲信号、钟形脉冲信号、
升余弦脉冲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熟练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6、掌握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对称性、线性、奇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特性、
频移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
7.熟练掌握卷积;
乩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正弦和余弦信号、一般周期信号;
9、理解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熟练掌握抽样定理"
(四)拉普拉斯变换
1.深入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应用范围、物理总:义及收敛;
2.掌握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阶跃函数、指数函数、冲激函数;
3.熟练掌握拉氏变换的性质,线性、原函数积分、原函数微分、延时、S域平移、尺度变
换、初值、终值、卷积;
4.掌握拉普拉斯逆变换■
(五)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1、熟练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
—3
2、深入理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物理扈义;
2、熟练掌握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
3、熟练掌握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
4、熟练掌握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关系;
5、灵活运用二阶谐振系统的S 平面分析方法;
6、深入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
(六)滤波、调制与抽样
1、掌握利用系统函数H(j )求响应,理解其物理意义;
2、深入理解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特性;
3、熟练掌握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域特性和冲激响应、阶跃响应;
4、掌握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
5、掌握希尔伯特变换;
6、掌握调制与解调以及带通滤波器的运用;
7、理解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的原理;
8、理解脉冲编码调制、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七)信号矢量空间分析
1、理解完备正交函数集、帕塞瓦尔定理;
2、掌握沃尔什函数;
3、深入理解相关;
4、了解能量谱和功率谱;
5、掌握匹配滤波器;
6、了解码分复用、码分多址通信。
(八)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分类与运算;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3、深入理解单位样值响应;
4、熟练掌握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计算等。
(九)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 变换分析
1、深入理解Z 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2、掌握典型序列的Z 变换;
3、理解逆Z 变换;
4、掌握Z 变换的性质;
5、理解Z 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6、掌握差分方程的Z 变换求解;
7、理解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8、理解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9、理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十)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 利用系统的状态方程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2. 利用S 域流图分析析连续系统的性能;
3. 利用Z 域流图掌握无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掌握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
五、主要参考书目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三版编
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4年6月24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