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33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是西南师范大学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两个地理单位,旨在培养学生的面积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课程目标•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换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1.平方千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公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4.面积计算实例分析。
3.1 平方千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方千米是一个地理单位,用来衡量面积的大小。
具体来说,平方千米是指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一千米的区域的面积。
在计算平方千米时,可以使用边长乘边长的方法,或者使用面积公式S = 边长× 边长来计算。
3.2 公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公顷也是一个地理单位,常用于衡量农田、公园等大片土地的面积。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因此,当需要将平方千米转换成公顷时,可以直接将平方千米数乘以100。
3.3 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平方千米和公顷进行换算。
要将平方千米转换成公顷,只需要将平方千米数乘以100即可;同样,要将公顷转换成平方千米,则需要将公顷数除以100。
3.4 面积计算实例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计算。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例演示和练习等。
4.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换算关系,让学生对这两个地理单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2 实例演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农田面积、公园面积等,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展示面积计算的过程。
通过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第一章: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1.1 引入概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
1.2 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公顷是指面积为一万平方米的土地,平方千米是指面积为一千万平方米的土地。
1.3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关系: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第二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计算2.1 公顷的计算: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长度和宽度计算公顷面积。
2.2 平方千米的计算: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长度和宽度计算平方千米面积。
2.3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运用换算关系,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转换。
第三章: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3.1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土地面积测量中的应用:介绍土地测量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
3.2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介绍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作用。
3.3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在农业生产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
第四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活动4.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游戏: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
4.2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4.3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各种形式展示他们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总结5.1 总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5.2 学生分享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5.3 布置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故事与案例6.1 讲述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历史和地理中的重要性:介绍历史上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土地交易、版图划分中的作用。
6.2 分享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述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拓展学习7.1 介绍其他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和公顷、平方千米相似的其他面积单位,如亩、英亩等。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是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两个面积单位,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面积换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 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 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 - 能够熟练进行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
2.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复习相关知识点;•打印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练习册;•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面积单位吗?请举例说明。
•面积是如何计算的?你们有什么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方千米与公顷。
2. 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讲解:•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换算关系。
3. 实际运用(2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 1. 一块土地的面积是1.5个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多少个公顷? 2. 一个公园的面积是800个公顷,这个面积相当于多少个平方千米?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理解换算关系。
4. 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思考并探究平方千米和公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 - 你身边有哪些与平方千米和公顷相关的例子? - 若一个区域的面积是4000个公顷,它约等于多少个平方千米?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各自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1《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内容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相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
要正确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平面面积来进行大量的感知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3.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是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会利用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的进率进行初步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1.谈话: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面积有关,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
你还记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用符号是这样表示的。
板书:cm2dm2m2那1平方厘米是个什么样的正方形呢?边说边用手比划比划。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多大?(边说边比划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问:想想看这儿填什么什么面积单位合适?追问:你怎么想到用公顷而不用平方米作单位了呢?(因为学校的占地面积很大,用平方米作单位就太小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较大面积单位公顷。
(板书:公顷)师: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板书:hm2)2【设计意图:这些图片都是学生所熟知的。
出示这些图片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景点面积非常大,如果再用平方米作单位显然有些不适。
《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作文新学期到了,我们升入了四年级,课本中有许多新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老师让我们利用暑假时间亲身体验一平方千米和一公顷有多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公顷、平方千米。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那么它的边长就是100米。
由于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00×100=10000(平方米),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2、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由于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千米=1000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妈妈还告诉我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公顷。
濮阳市的占地面积是4266k㎡,河南省地面积是1670000平方千米,子路小学占地面积133100米。
晚饭过后,我和妈妈在家楼下散步,我发现围绕着小区走一圈需要好久,于是,我和妈妈决定研究一下我们的小区到底有多大。
经过测量,我的一步长度为0.41米,而妈妈的一步长度为0.45米。
我们从金浦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我一共走了770步,而妈妈走了695步,所以利用我的步长测量出来金浦路的长度约为316米,利用妈妈的步长测出来的长度约为313米。
利用同样的方法,我测量出文豪西路的长度为395米,妈妈测量出的长度为392米。
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我测量出的小区面积是395*315=124425平方米,约为12公顷,约等于0.12平方千米,妈妈测量出的小区面积是392*313=122696平方米,约为12公顷,约等于0.12平方千米。
利用地图功能可以看见,在地图上小区的面积也大约为0.12平方千米。
经过这一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一公顷和一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2《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计量单位,用来描述不同大小的面积。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两个非常重要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先来说说公顷。
想象一下,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不是挺大的?但如果用“平方米”来计量操场的面积,数字可能会很大,不太方便。
这时候,“公顷”这个单位就派上用场啦。
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呢?一公顷等于 10000 平方米。
那 10000 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如我们有一个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一公顷。
我们来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 7000 平方米,那么一公顷大约相当于 14 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再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大型公园,它的面积可能就有几十公顷。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
一平方千米等于 100 公顷,也等于 1000000 平方米。
如果说一公顷相当于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那么一平方千米就相当于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们想想我们生活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市区面积,或者一个大型的湖泊,可能就会用平方千米来计量。
比如说,我们所在的城市,市区面积可能是几十平方千米。
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用途呢?比如说,在测量城市的面积、国家的领土面积、大型农场的面积时,平方千米就经常被用到。
而在测量一些大型公园、工业园区、学校的占地面积时,公顷就比较常见了。
现在,让我们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题目 1:一个长方形的果园,长 500 米,宽 200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先算出果园的面积:500×200 = 100000(平方米),然后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因为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所以 100000÷10000 =10(公顷)。
题目 2:一片森林的面积是 5 平方千米,它等于多少公顷?因为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所以 5×100 = 500(公顷)。
《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CAI演示选择题:小学的占地面积约3()你能估计一下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生:用平方米。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我认为用平方分米?师:还有不同的吗?生:我认为三个都不行。
师:三个都不行?为什么?生:因为这三个面积单位都不够大。
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师:你能找出1平方厘米的参照物吗?生:我们的食指的指甲面的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
师:那谁来告诉李老师为什么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也不行呢?生:因为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三个面积单位都太小了。
师:你讲得真好,如果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3平方米的话那我们不都变成小蚂蚁了?生:(学生哄堂大笑)师:那有没有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师:出示小学的占地面积约3公顷。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
(先后呈现学生熟悉的车站、人民医院、人民公园、江滨公园、龙山公园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师:请你们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生:很大,比平方米大得多。
师:(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师: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生:以我们学校100米的跑道长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
师:讲得真好!师: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生:100×100=10000平方米,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同意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猜测一下,1公顷相当于我们身边哪些地方面积的大小。
(片刻)师:我们的课室连走廊,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想一想,1公顷大约是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生:100个。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是小学数学中关于面积单位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较小的面积单位,对面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而平方千米和公顷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于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如城市的面积、国家的面积等。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完整的面积单位体系,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单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面积单位和计算方法,但对于较大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千米和公顷,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实际的体验。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仍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建立 1 平方千米和 1 公顷的表象,体会它们的大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法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
第六单元《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我们将从实际情景引入,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换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平方千米和公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平方千米和公顷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吗?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那么,你们知道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 知识点讲解:我们来了解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概念。
平方千米是指面积为一千米乘一千米的地域,而公顷是指面积为一百米乘一百米的地域。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平方千米=100公顷。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公园的面积为5平方千米,请问这个公园的面积换算成公顷是多少?解答:5平方千米× 100 = 500公顷。
所以,这个公园的面积是500公顷。
例题2:一个农场的面积为80公顷,请问这个农场的面积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解答:80公顷÷ 100 = 0.8平方千米。
所以,这个农场的面积是0.8平方千米。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一个校园的面积为2.5平方千米,请问这个校园的面积换算成公顷是多少?答案:2.5平方千米× 100 = 250公顷。
所以,这个校园的面积是250公顷。
5.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运用平方千米和公顷的知识,计算一下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所覆盖的面积,并换算成公顷和平方千米。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整体规划一教材简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学生在数学课上第一次接触的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对于“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表象的建立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在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
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原来放在三年级授课,现在放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原因是:1.对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学生比较难理解,2.在学了多边形的面积后,这两个面积单位会有更多的应用价值。
3. 遵循学生学习知识上升的规律性,同时对以后学第十一册圆的知识有相关的准备。
二单元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知识,现在学公顷与平方千米还是比较陌生,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有些学生已经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就是一个面积单位,而公顷却在其他教科书确是比较陌生,因此,我们要多从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知识入学,感知这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学生的兴趣会很浓,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2.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3 .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五.过程与方法:(一)教学准备:课件、课前28个学生在操场围成大约100平方米的正方形(二)教学方法:1、通过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如:1公顷的面积如同1平方米的面积一样迁移过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