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 格式:docx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8
前言1.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概况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是2008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确认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其选址位于偃师市区西南部约2.0km的岳滩镇,原集聚区规划面积7.1 km2。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由河南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2010年3月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经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豫环审【2010】287号文审查通过。
2010年12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豫发改工业【2010】2045号文下发了《关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09-2020)的批复》(见附件),同意其按照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选址位于偃师市城区西南部约2.0km的岳滩组团内,规划范围东至连霍高速引线、北至洛河、西至规划310国道,南至岳滩中心区干道南约200m,规划面积7.1km2,其中规划发展区面积3.46 km2;规划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业,功能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以西黄路、洛阳至偃师快捷通道为发展轴、滨河路为景观轴,规划建设机械加工、混合工业、物流仓储和配套生产生活等四个功能区,形成“三轴四区”的空间结构。
随着集聚区的迅速发展,其整体规划面积及工业用地面积偏小,主导产业单一等问题越发突出,特别是2011年洛阳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将偃师市划入洛阳市,统筹安排洛阳市中心城区工业布局,规划现有市域工业将逐步外迁进入产业聚集区,加之产业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已有多家企业入驻使得集聚区剩余土地量越来越少,已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2012年6月偃师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聚集区进行调整,在洛河以北、北环路沿线(城关镇)规划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区,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洛阳市城乡规划局、洛阳市环境保护局等联合签发《关于调整偃师市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和主导产业定位的请示》。
2012年10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豫发改工业【2012】1653号文下发了《关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其规划调整方案,将洛河南岸部分区域调出规划范围,适度向洛河北岸拓展,新增规划面积4.8km2;根据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聚区规划范围调整为:北部片区东至经一路、连霍高速公路引线,西至一高路、潘屯西路,南至华夏路,北至北环路以北约300m,规划面积6.5km2;南部片区东至连霍高速引线、西至规划310国道、南至规划的创业路、北至科创路,规划面积5.4 km2;主导产业调整为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功能布局调整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北部片区规划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工业区、综合工业区与和综合服务区,南部片区规划建设机械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与原规划形成“两片两区”的空间结构。
偃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偃师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八月目录前言 ................................................. 1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 1 第一节偃师市概况 ........................................ 1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 2 第三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 4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 ................... 11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11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12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和目标 ........................... 14 第三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17 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17 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 21 第四章推进城乡一体化 .................................. 33 第一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 33 第二节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保障 ........................... 34 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 48 第五章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 49 第一节积极推进农地整理 ................................. 49 第二节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 52 第三节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 52 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 53 第五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的保障措施 ................... 54 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55)I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 55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 59 第七章乡(镇)土地利用 ................................ 63 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指标的调控 ........................... 63 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措施 ............................. 71 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72 第一节构建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 72 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72 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 73 第四节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74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76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 76 第二节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76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制度 ......................... 77 第四节建立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 77 第五节加强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 77 第六节加强规划技术管理手段 (78)II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做好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和科学预测新一轮规划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偃师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偃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引导城市开发建设,合理使用城市土地,加强空间环境的有序组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指导偃师市中心城区东南片区的建设,依法实施规划管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东起天津路,西至迎宾路,北起商都路,南至滨河路,规划总用地约4.5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和规模第三条功能定位以三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生态为特色的现代风貌新城。
第四条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8万人。
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第五条规划结构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核、五轴、五心、五片区”。
“一核”:由商业综合体、体育中心、城市公园、文化娱乐中心组成的城市公共核心区。
“五轴”:沿东明路城市滨水空间轴线。
沿华夏路、伊洛大道两条城市公共设施轴线。
沿上海路、迎宾路两条城市发展轴线。
“五心”:城市商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片区商业中心。
“五片区”:由城市主干路分割而成的多个居住片区。
第六条用地布局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为457.7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443.17公顷,水域面积14.56公顷。
(1)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29.8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51.86%。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44.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01%,(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32.8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7.40%。
其中商业用地32.34公顷,加油加气站用地0.46公顷。
(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93.4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21.09%。
(5)公用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3.0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0.68%。
(6)绿地与广场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39.7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8.96%。
第一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第七条容积率控制二类居住用地小于3.0,公用设施用地小于1.0。
商业用地小于4.0,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小于1.5,中小学用地小于0.9。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规划后续实施优化调整建议和对策第九章规划后续实施优化调整建议和对策9.1规划已实施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根据规划已实施内容、开发强度及环境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开展规划环评时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各项生态环境要求,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分析,并结合国家和地方最新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和公众意见,本次跟踪评价针对规划已实施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详见下表。
表9-1 规划已实施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汇总表9-29-3表9-2 现有企业调整建议9.2规划后续发展调整建议9.2.1规划后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根据集聚区规划后续待实施内容和后续实施开发强度预测结果,并结合国家和地方最新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和公众意见,规划后续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根据《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相关要求,集聚区远期规划的电动三轮(四轮)摩托车工业规模将不符合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要求。
(2)原规划北园杜甫大道以东区域污水排水进入偃师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不符合《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2015〕86号)相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工业废水原则上不得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3)由于集聚区所在区域现状PM10浓度超标,经预测,规划后续实施预测范围内的PM10年均质量浓度变化率k>-20%,区域环境质量不能得到改善,区域PM10不能环境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评价提出以下调整建议:(1)原规划的电动三轮(四轮)摩托车剩余工业规模按照《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8〕227号)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后续可转型发展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规划未达到规划工业规模的多晶硅、分子筛等化工新材料生产规模,应以现有建龙微纳、河南恒星为基础进行改、扩建,现有企业应积极发展延伸产业链,完成升级转型;同时,鼓励符合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的项目入驻,积极引入与主导产业关联密切的、有利于延伸集聚区产业链的项目。
偃师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洛阳市青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九年四月目录概述 (1)1.项目由来 (1)2.评价工作过程 (1)3.建设项目特点 (2)4.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或影响 (2)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2)6.报告书主要结论 (3)1 总则........................................................................................................................................ 1-1 1.1编制依据 ........................................................................................................................... 1-1 1.2评价对象及评价目的 ....................................................................................................... 1-2 1.3评价原则和总体思路 ....................................................................................................... 1-3 1.4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 1-3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1-6 1.6评价标准 ........................................................................................................................... 1-7 1.7评价等级 ........................................................................................................................... 1-8 1.8评价范围 ......................................................................................................................... 1-10 1.9相关规划 ......................................................................................................................... 1-101.10选址可行性分析 ........................................................................................................... 1-132 工程分析................................................................................................................................ 2-1 2.1项目概况 ........................................................................................................................... 2-12.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2-11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3.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 3-13.2环境质量现状 ................................................................................................................... 3-4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1 4.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 4-44.3周围环境对该项目的影响 ............................................................................................. 4-155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5-1 5.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5-1 5.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5-2 5.3环保措施及其投资 ........................................................................................................... 5-65.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 5-8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1 6.1经济效益分析 ................................................................................................................... 6-1 6.2社会效益分析 ................................................................................................................... 6-16.3环境损益分析 ................................................................................................................... 6-1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7-1 7.1环境管理总则 ................................................................................................................... 7-1 7.2日常环保管理 ................................................................................................................... 7-2 7.3污染物排放清单 ............................................................................................................... 7-27.4监测计划 ........................................................................................................................... 7-78 结论与建议............................................................................................................................ 8-1 8.1评价结论 ........................................................................................................................... 8-1 8.2建议 ................................................................................................................................... 8-5 8.3评价总结论 ....................................................................................................................... 8-5附图附图一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三本项目周围环境及噪声监测布点图附图四本项目与大遗址保护区划图附图五偃师市城乡总体规划图附图六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示意图附图七本项目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件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偃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偃发改〔2017〕106号)、偃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变更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可研报告部分内容的批复(偃发改[2018]80号)附件三偃师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偃国土资预审字〔2017〕19号)附件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偃规选字第〔2017〕012号)附表附表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表二污染物排放清单附表三三同时验收一览表概述1. 项目由来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九章规划后续实施优化调整建议和对策9.1规划已实施部分调整建议和对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与省市有关的标准、政策,集聚区布局和生态适宜度的分析,以及规划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本次评价提出规划调整意见及调整原因汇总见下表。
表9-1 规划调整建议汇总表表9-2 现有企业调整建议① 对已建成并满足环保及清洁生产要求,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相关手续,其产品属于产业集聚区规划方案中的主导产业的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② 对已建成并满足环保及清洁生产要求,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相关手续,但其产品不属于产业集聚区规划中的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或布局不相符的企业,应限制其扩产,鼓励向主导产业转型;③对已建成但未办理相关环保手续的企业,按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罚;对已建成的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能过剩企业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企业,限期关停;④对已建成,与文物保护要求不相符的企业,主要为位于北环路以北,杜甫大道以西区域《邙山陵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中的偃师西晋陵区的重点保护区的企业,土地性质不相符的建议搬迁;产业布局不相符,环保手续齐全的企业建议维持现状不扩产,后期进行环保技术提标改造。
9.2规划后续发展调整建议9.2.1关于发展产业的建议根据集聚区南园已形成的三轮摩托车的产业规模及周边产业链条,北园已形成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环评建议如下:⑴对入园企业应严格审查,严禁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园区;⑵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大型联合企业进入;⑶鼓励引入汽车关键零部件:汽油机增压器、电涡流缓速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随动前照灯系统、LED前照灯、数字化仪表、电控系统执行机构用电磁阀、低地板大型客车专用车桥、空气悬架、吸能式转向系统、大中型客车变频空调、高强度钢车轮、载重车后盘式制动器。
⑷鼓励引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能量型动力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 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 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2.5kW/kg,高效区:6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入电压100V~400V),大功率电子器件(IGBT,电压等级≥600V,电流≥300A);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
偃师市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文本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偃师市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1条规划背景 (1)第2条适用范围 (1)第3条强制性条文 (1)第4条规划范围 (1)第5条规划期限及人口 (1)第6条规划依据 (1)第7条规划原则 (2)第8条规划目标 (2)第二章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2)第9条总体布局 (3)第10条水系连通 (3)第11条水面面积率 (3)第12条水面组合形式 (3)第三章水系综合利用规划 (3)第13条水系分类与等级划分 (4)第14条水系功能定位 (4)第15条岸线利用和分配 (4)第四章防洪排涝规划 (4)第16条防洪排涝区划与标准 (5)第17条防洪排涝总体思路 (5)第18条防洪排涝总体布局 (5)第19条排涝方案 (5)第20条排涝工程措施 (5)第21条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 (5)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6)第22条水资源可供水量 (6)第23条需水量预测 (6)第24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第25条水源规划方案 (6)第26条水功能区划 (7)第27条水源保护区 (7)第28条水源地保护措施 (7)第29条水资源保护措施 (7)第30条河湖水源方案 (7)第31条优化调度方案 (8)第六章水系保护与整治规划 (9)第32条河道蓝线绿线界定 (9)第33条水域保护管理措施 (9)第34条径流污染控制 (10)第35条截污工程规划 (10)第36条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规划 (10)第37条水生态修复规划 (11)第七章城市水景观和水文化 (11)第38条水系景观建设总体布局 (12)第39条水系定位 (12)第40条滨水休闲性交通规划 (12)偃师市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文本第八章城市水系管理 (12)第41条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 (13)第42条水系管理范围 (13)第43条管理任务及办法 (13)第44条工程调度及运行 (13)第九章建设时序规划 (13)第45条分期建设计划 (14)第46条近期工程投资估算 (14)第十章附则 (14)第47条规划编制、修改及实施 (14)附表 (15)附表1水面规划明细表 (15)附表2水面组合形式 (15)附表3河渠水域功能类别一览表 (15)附表4湖泊、湿地水体功能类别 (16)附表5水系岸线分配一览表 (16)附表6现状排涝沟渠规划设计成果表 (16)附表7规划排涝沟渠设计成果表 (17)附表8规划调蓄设施规划成果表 (17)附表9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单位:万立方米) (18)附表10偃师城区需水量预测结果 (18)附表11供需平衡分析表 (18)附表12近期水源规划方案 (18)附表13远期水源规划方案.........................................................................................................18附表14规划区近远期河湖水源方案.. (19)附表15河流蓝线和绿线控制范围界定表 (20)附表16水库湖泊蓝线和绿线控制范围 (21)附表17近期沟渠开挖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表 (21)附表18近期水闸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表 (21)附表19近期景观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表 (22)偃师市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指导偃师市科学、系统的建设符合当地实际的水系工程,加强对偃师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水系建设和管理,制定本规划。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佚名
【期刊名称】《网络科技时代》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本节课为研究活动汇报课,分四个板块:一、提出课题;二、介绍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三、呈现研究成果;四、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总页数】3页(P78-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3
【相关文献】
1.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度假中心规划设计——以武汉市凤栖花山城市休闲度假中心总体规划设计为例 [J], 黄杰
2.城市湿地规划中的因地制宜——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J], 励国明
3.城市市政给排水的总体规划设计 [J], 万树兴;靳晓航;潘静
4.铁路穿越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研究 [J], 禹凌坤
5.云南维西城市面山绿化总体规划设计 [J], 谭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章“三线”管控及分析6.1现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分析6.1.1 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分析6.1.1.1现有供水设施支撑性分析集聚区所在区域内现有供水设施支撑性分析西区污水处理厂见下表。
表6-1供水设施支撑性分析集聚区南园规划建设的偃师市第三供水厂还在设计阶段,未开工建设,集聚区北园依托的偃师市第二水厂未达到设计取水量5万m3/d,区域部分用水还依托自备水井和岳滩镇现有3个集中供水井。
现有的集中供水设施不能支撑区域用水。
本次跟踪评级要求尽快完善供水设施建设,制止随意取水用水行为,实行科学用水、依法管水、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1.1.2所在区域河流水环境容量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伊河、洛河、伊洛河常规监测断面和本次跟踪评价补充的现状监测结果,伊河、洛河、伊洛河水质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和Ⅳ类标准要求,因此伊河、洛河、伊洛河现状尚有环境容量,能承载集聚区规划已实施现状的发展。
6.1.2 现状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现状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值按照现状的实际情况确定。
表6-2现状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值根据集聚区实际情况计算,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剩余率P=0.1,集聚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尚有少量剩余,剩余率为10%,集聚区目前开发强度在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可承受范围内。
6.1.3现状能源承载力6.1.3.1集聚区现状供热表6-3产业集聚区现状热负荷统计表根据现状调查,集聚区热源由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公司已改造的1台额定供热量275t/h机组供给,供热量大于集聚区现状104.39t/h用热需求。
6.1.3.2集聚区现状电力承载力表6-4各类用地用现状电负荷统计表偃师市电力资源丰富,南园主变压器1×63MV A,110/35/10KV出线供给;北园供电建设规模主变压器2×240MV A,220/110/10KV出线供给,可以满足产业集聚区现状用电需求。
第六章“三线”管控及分析6.1生态保护红线控制与空间约束分析6.1.1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偃师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偃师生态体系空间布局为“三区、三网”,三区指偃师市域北部的北邙生态屏障区(与洛阳段北邙山生态衔接,同步实施全山系生态修复)、偃师市域中部的都市生态核心区(与洛阳段伊洛河生态衔接,实施全流域治理。
并对汉魏故城、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东汉帝陵南兆域等遗址区进行生态化保护,共同构建洛阳中心城生态内核和组团隔离带)、偃师市域南部的嵩山生态涵养区(与洛阳段万安山生态衔接,进行一体化生态防护)。
三网指沿河湖渠系形成的水网、沿各类市域交通大通道形成的生态防护绿网、城镇内部的绿地系统网络。
偃师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共有三处,分别为二里头遗址公园、伊洛河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对公园内现有的山林地、湿地和水源进行严格控制和保护,未经审批不得转化为其他非绿地用途的用地。
集聚区北园陇海铁路以北区域位于北邙生态屏障区,集聚区南园位于偃师市域中部的都市生态核心区,集聚区所在区域均不涉及大型城市生态公园。
伊洛河湿地公园位于偃师产业集聚区东南侧约3km,且部分位于集聚区排水的下游。
其规划范围:西起城关镇龙虎滩、佃庄镇河头村(洛河),佃庄镇后石罢(伊河),李村镇新民村;东至顾县镇杨村村、城关镇许庄村(老偃登路伊洛河渡口)北起洛河北堤;南至伊河南堤。
规划总面积约为45.09km2,划分为三个生态保护区:一级生态保护区、二级生态保护区、三级生态保护区。
产业集聚区的规划范围不在其生态保护区范围内,详见附图。
6.1.1.1 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区保护要求一级生态保护区是伊洛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除湿地服务工作人员外,禁止游客等入内,以免惊扰鸟类栖息,从而破坏湿地的生境。
本区域内部不开展任何旅游活动,游客的观鸟活动只能在该区与恢复重建区交界处的观鸟屋或观鸟台进行。
严禁在区内开发旅游等休闲项目,尽量保持伊洛河流域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偃师市2010年度第十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8•【字号】豫政土〔2011〕1025号•【施行日期】2011.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偃师市2010年度第十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的批复豫政土〔2011〕1025号洛阳市人民政府:《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偃师市2010年度第十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的请示》(洛政土〔2010〕491号)收悉。
经审查,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偃师市征收寇店镇等9个镇李家村等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耕地1.4947公顷、园地0.1594公顷、建设用地0.4733公顷、未利用地0.2381公顷,共计2.3655公顷(其中耕地1.4947公顷),作为该市2010年度第十批乡镇建设用地。
同意该市国土资源局拟订的征收土地方案。
二、你市和偃师市要严格依法履行征地批后实施程序,按照征收土地方案及时支付补偿费用,落实安置措施,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社会保障资金和措施不落实的,不得使用土地。
三、你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并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落实情况报省国土资源厅。
四、你市和偃师市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用途和供地方式、节约集约用地标准进行供地,并按照规定将供地情况经洛阳市国土资源部门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附件。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规划实施及开发强度跟踪评价第二章规划实施及开发强度跟踪评价2.1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价2.1.1 规划内容已实施情况集聚区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目前集聚区发展时期为原规划末期,根据现场勘察、搜集资料情况,至基准年规划内容已实施情况见下表。
表2-1 规划内容已实施情况一览表2-22-32-42-5截止2018年年底,集聚区规划尚未实施完毕。
由上表可以看出,集聚区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以及产业定位与原规划一致;集聚区发展至今,目前未实现规划目标:南园除发动机及零部件工业规模外,其余工业均未达到达到原规划规模;北园各类工业规模均未达到达到原规划规模。
集聚区用地规模开发区域接近一半,居民安置相对滞后。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各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变化,集聚区北园新材料产业的产品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料,形成了产业链的上、下游的融合发展。
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将北部片区调整为新材料及新能源工业区、综合工业区和综合服务区。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集聚区用地布局,结合已入驻项目实际分布情况,将集聚区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集聚区用地现状具体情况如下:(1)用地现状发展至基准年,产业集聚区总用地面积1190hm2,现状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村庄建设及道路交通为辅。
截止2018年,现状建成用地约666.86hm2,其中工业用地362.97hm2,村镇建设用地135.91hm2,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下表及附图。
表2-2 产业集聚区现状用地类型统计表表2-3 南园现状用地构成表表2-4 北园现状用地构成表(2)居民安置情况集聚区发展至目前,原规划在集聚区内6个村庄居民还未进行搬迁,居民安置情况相对滞后。
各安置区建设情况见下表。
表2-5 村庄安置实施情况由上表可知,原规划3处安置小区位于集聚区外,目前规划建设的安置小区未按规划期限完成,村庄搬迁安置规划滞后,造成土地集约利用率降低,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影响。
偃师拆迁整体规划方案背景偃师市是河南省周口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拆迁成为了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部分。
然而,仅仅靠拆迁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整体规划方案来指导拆迁工作的开展。
本文对偃师拆迁整体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目标拆迁并不是无限制地推行,需要站在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制定出能够真正切合偃师市城市化发展的拆迁方案,以达到以下目标:1.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平衡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3.提高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方案第一步:划定拆迁范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配套规划,确定拆迁范围,包括城市老旧区、危旧房、耕地和非农业用地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市民生产生活需求,避免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第二步:统计拆迁房屋数量和面积经过勘察和调查,统计拆迁房屋数量和面积,制定拆迁方案,充分考虑到市民的利益和福祉,使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并且拆迁工作得以平稳进行。
第三步:对拆迁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将拆迁后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制定出合适的土地用途和规模,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
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水平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在拆迁之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以满足市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第五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拆迁之后,应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院、学校、文化中心等,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文化品质。
同时也可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
结论本文针对偃师市拆迁整体规划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划定拆迁范围、统计拆迁房屋数量和面积、对拆迁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五个方面提出了整体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