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企业R&D博弈模式及其政策选择的思想演变与前沿倾向
- 格式:pdf
- 大小:449.35 KB
- 文档页数:6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4期,第2O一25页,2013年12月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Vo1.33,No.4,pp.2O一25,Dec.2013 DOI:CNKI:61—129O/N.1290.N.20131205.0913.001. http || .cnki.net/kcms/detail/61.1290.N.20131205.0913.001.html
寡头垄断企业R&D博弈模式
及其政策选择的思想演变与前沿倾向
杨建飞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目的描述并分析国内外对于寡头垄断产业R&D活动中,政府与寡头企业及寡头企业之
间R&D博弈过程(包括演化博弈)中的理性策略和典型模式的思想演变和基本问题。方法 文献检索 法、分类法及归纳法。结果与结论 目前寡头垄断企业R8LD博弈模式及其政策选择相关选题和研究
具有的潜在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寡头垄断企业;R&D;博弈模式 .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1261(2013)04—0020—06
The game pattern as well as ideological evolution and
research tendency of oligopolistic enterprise R&D
YANG Jian-fei (School of Economic&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scribe and analyze not onl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D activities for
oligopolistic industry but also ideological evolution and basic problems of rational strategy(including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and the typical pattern in the R&D.game process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oligopolistic enterprises as well as among oligopolistic enterprises.Methods—Iiterature retrieval
method,taxonomy and induction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Results and conclusion—At present,the game mode of oligopolistic enterprises and the selected topic related to the policy choice and research of R&D hav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oligopolistic enterpris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game mode
不同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中政府和企业在 R&D活动中的策略、模式是企业R&D战略选择
和政府科技管理及产业技术政策设计的基础问题
和核心问题之一,其研究在国内外一直受到高度
重视。对于许多重要的基础产、高技术产业和现 代服务业,如通讯标准(WCDMA,CDMA2000,
TD-CDMA)、大飞机和零部件、电视用显示器件 (LCD,PDP,LED)以及家电商业连锁等,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因其有利于有效降 低产品平均成本,避免过度竞争,扩大社会福利, 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化R&D资源配置
而格外引人注目。 1国际研究现状
国际上,熊彼特(1912)从事实上开创了产业 组织与企业R&D及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充分大的市场规模、较高的市场垄断地位
和资源禀赋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表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并
*收稿日期:2o13-09—20,修回日期:2013—11-05,网络出版时间:2013-12—05 09: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072160) 作者简介:杨建飞(1966一)男,陕西风翔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科技创新管理及科学哲学 Email:renliyangl26@sina.CO1TI
第4期 杨建飞 寡头垄断企业R8LD博弈模式及其政策选择的思想演变与前沿倾向 21
不利于技术创新。但对熊彼特思想的重新发现及
其深入化、系统化和跨学科的研究却发生在战后。
2O世纪7O年代开始,熊彼特的追随者对其
学说不断完善,揭示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 的正向关系。80年代后,斯蒂格利茨、泰勒尔等
把博弈论作为方法论框架引入现代产业组织研究 中,首次系统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竞争合
作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在R D和专利竞赛等活
动中博弈各方的理性化的策略选择及对企业
R&D战略制定和政府R D政策的有效性及意
义。9O年代后,熊彼特学派的工作和思想方向的
一个重要进展是在现代产业组织和博弈论框架
下,对于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产业中政府与 寡头企业及寡头企业之间的R&D博弈模式和博
弈过程的系统化、实证化、动力学化和计量化的研 究,特别是引入了演化博弈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颇
具新意,令人注目。现对其主要方向、观点和问题
综述如下: 1.1 现代产业组织、寡占市场理论和博弈论框架
下的企业R&D战略选择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文献集中在博弈过程中的基本
的理论研究、博弈模型研究、演化博弈的理论与模 型研究、计量与实证检验研究等4个方向,代表性
的文献和观点有: (1)R&D博弈过程中的基本理论研究
Jean Tirole(1988)分析了寡头垄断条件下随
劳动力的投人变化的企业成本模式 。他发现其
中技术人员的影响和效率更大,而来自其它企业
的潜在的知识传递对本企业有重大影响,在此,合 作创新会导致成本均分。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的
保护性竞争行为比R&D活动中非合作博弈有更
高的经济效率。
d’premont等(1988)的研究发现,当存在较高溢 出时,R&D的合作更利于提高寡头企业的创新投 入,此时,R&D合作比R&D竞争更为有效 。
Klepper等(2002)以寡头垄断市场为背景,
以创新回报动态递增为基础,以SCP(结构一行
为一绩效)为理论框架,通过产业典型案例的研
究,并假设创新机会递增,提出了基于主导厂商技 术创新能力、效率及竞争优势的寡头进化理论口 。
Klepper的寡头进化理论,对于寡占行业及高新
技术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
(2)R&D博弈模型研究 罗伯特・J・巴罗等人(1990)建立了在寡占
市场中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即领导一跟随者模 型,并发展出了创新者与模仿者的博弈模型,分析
了有关模仿概率的影响因子 。
KAMIEN M I等人(1992)用博弈论分析比 较了寡头市场上4种寡头企业的R&D组织模
式:R&D有限竞争、R&D卡特尔、RJV(Research
Joint Venture)竞争和RJV卡特尔 。
凯兹和奥皮罗(1995)认为,当两个寡头企业
的利润激励大于竞争威胁时,竞争只能会导致“等 待博弈”模式的出现。只有厂商发现竞争对手所
进行的R&D对自己构成威胁时,才会投入资源
进行研发活动 。 Zhou等人(2003)建立了开放条件和不对称
信息条件下环保R&D中不同国籍的企业之间的
R&D合作与博弈的模型 。
KAMIEN M I et al,Zhou等人的工作深化
了不同条件下寡头企业R D的行为模式的研究 水平,具有明确清晰的指导意义。
(3)演化博弈理论和模型研究
Elabbasy E M(2009)着手建立了非线性演
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寡头垄断 企业之间的博弈对策 ]。LUTHI L(2009)0 在
文章中了基于工资不确定性因素下,寡头企业间
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并得出了寡头企业之间工
资策略对博弈结果的影响规律。YOUNG H:P (2009) 在纳什均衡和演化博弈论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了企业群体经济行为的规则。ROCA C
P等人(2009) 考虑了基于时间、空间变化因素 对博弈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得到了影
响博弈结果的规律。Zoltdn Varga等人
(2010) 。 在文中建立了合作奖励与不诚实处罚
机制,考虑了这类演化博弈的性质。LIN Min等 人(2010) 。 进行了演化博弈的债券稀释研究。
DING F等人(2010) 研究了二进制演化博弈策 略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化博弈过程进行了
适当的简化,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贴近于现 实情况。Elabbasy E M等人的工作代表了国际
演化博弈的前沿动态,为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寡头 企业R8LD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准备。
(4)相关理论和模型的计量与实证检验研究
KOELLER C T(1995)以相关数据为基础,
针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提出了2
个经验方程,并进行多元回归,证明了寡头企业和 2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各种优势 。 VANDER WERF P A等(1997)对寡头企业的先
动优势的实验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实验方
法有效,但不同的选择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口 。
KOELLER C T的主要贡献是在大量数据的 基础上,利用相应的算法,对于寡头企业技术创新
优势假说的有效性及有关典型模型的适用性进行
了经验分析和有效检验。
HOPPE H C等人(2005)建立了一个算法简
明的创新适时博弈模型。他们发现“等待博弈”无 论在市场竞争还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中,无论在高
成本的产品和工艺的R8LD活动中,还是在低成 本的产品和工艺的R&D活动中,都会有后动的
优势,但这却增加了全社会的R&D的成本 。
HOPPE H C等人的工作特色是在大量计算和数
据模拟基础上,验证分析了寡头企业之间进行
R&D等待博弈的个体理性及其负外部性,说明 合作博弈的重要性。
1.2 寡头垄断企业R&D活动中政府介入和公
共政策工具设计的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文献集中在产业R&D和科技
公共政策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寡头企业R&D行
为与策略的政府政策论证及具体公共政策类型分
析与设计3个方向,各自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有: (1)产业R&D和科技公共政策基础理论研究
立足于信息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ARR0w K(1962)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
企业R D投资和产业不足。由于完全竞争市场
不能最优分配风险负担,完全竞争厂商不能确定 信息财产的所有权,R&D在完全竞争市场具有
溢出效应和外部性,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 品),利用低效或不足 。ARROW K关于R&D
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供求特征的研究,为寡头垄 断产业中政府R&D的行为介入和R&D政策工
具选择建立了严格的理论基础。 丹尼斯・w・卡尔顿等(1995)的进一步研究
认为,专利、奖金、政府研究合同等是必要的。如
果政府缺乏设立奖金或研究合同的信息或能力,
专利也许能激励最优的R&D资源。如果政府拥
有的关于潜在发明价值和发明可能性的信息少于
研究者,则政府没有能力设立恰当的奖金和相关
R8LD项目的研究合同。因此,在专利形成垄断
价格与减少专利有效期导致的R&D积极性下降
之间,一般应选择延长专利有效期的政策策略。 丹尼斯・W・卡尔顿分析了由于技术创新知识和
信息的溢出性及减少专利有效期的政府行为所引 起的产业R&D的不良激励和积极性下降,认为
应理性保护专利的垄断地位并强化政府支持口 。
丹尼斯・w・卡尔顿在产业组织、激励理论和公 共经济学基础上的分析是深刻的,其明确的结论,
在更为深刻的基础上证明了R&D活动中政府介
入的具体的行为模式选择,是对ARROw K等人
工作的深化改进。 (2)基于寡头垄断企业R&D行为与策略的
政策论证与分析
LOURY G C(1979)发展了寡头垄断市场结
构下的专利竞赛理论。他认为,在各个寡头企业 初始条件和科研能力相同的静态博弈条件下,新
技术的研究依赖于R D投资,专利竞赛因一家
企业成功而结束。当转人模仿时,成功企业还会
具有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优势。在 竞争激烈的行业,政府的专利保护力度越大,研发
周期越短,则在模仿阶段会产生较长时间的技术
外溢 。 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1981年)
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制度
创新者的理性本质,他认为寡头垄断等引起的市 场不完全、创新溢出、创新收费困难和高的创新初
始投入等都是政府介入产业R&D活动的重要原
因。他还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联性和
及适应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政策设计过程 。 DASGUPTA P等人(1981)的实证研究发
现,每个企业同时从事R&D可能会造成极度重
复以致于整个市场体系内部的研发投入——产出 比很低和研发费用上升。寡头市场结构是有效
的 。DASGUPTA P等人的工作从实证的角度 检验了ARROW K等人的政府R&D政策的必
要性和有效性的理论假说。
以上的工作深化了ARROw K等人的理论
和论证,关注寡头企业R&D策略与政府介入行
为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寡头垄断产业R&D政策
工具的基础。
(3)具体R D公共政策类型分析与设计
KENNEDY P W(1994)研究了新型环保产
品R 8LD中的非合作博弈战略及其最优政策对于
合作博弈战略最优政策的扭曲,他认为合作博弈
是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 。KENNEDY P W倾
向于政府通过政策工具诱导环保产业R&D中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