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9
圆形广场实例分析报告圆形广场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其特点是以圆形结构为核心,周围被环绕性道路或建筑环绕。
圆形广场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交通引导、人流疏导和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
以下是对圆形广场实例的分析报告。
本次分析的圆形广场位于某城市中心,周围环绕有多个主要道路,广场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
该广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欧洲城市广场,通过精心布局和景观装饰,营造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首先,该广场的布局精心设计,呈现出明确的中心节点和辐射状的道路连接。
中心节点是一个圆形绿地,种植了多种花草树木,具有观赏和休憩功能。
绿地周围是一圈宽阔的步行道,方便行人在广场周围漫步。
从中心节点向外,辐射状的道路连接了周围的主要街道,起到了交通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布局使得广场成为了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其次,广场的景观装饰独具特色,彰显了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中心节点的周围,建有多座雕塑和纪念碑,用以纪念城市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
雕塑和纪念碑的设计精美,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为广场增添了独特的气息。
此外,广场的道路两侧还矗立着一排古典风格的建筑,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古典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功能,如商业和娱乐设施,为广场带来了多种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可能性。
最后,该广场还提供了多种便利设施,使之成为城市居民聚集、交流和休憩的理想场所。
在广场周围,建有多个咖啡馆、餐厅和商店,供人们购物和用餐,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此外,广场还设有休息区、游乐场和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设施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广场的功能,也增加了人们在广场停留的时间和欢乐。
综上所述,该城市中心的圆形广场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和景观装饰,以及提供丰富的便利设施,成为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重要节点。
该广场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休闲和娱乐的多重功能。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策略及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项目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在具体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建筑立面设计理念要求高、如何做好异型曲面屋面的排水、建筑平面功能布局与室内中庭设计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建筑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分析了规划原则,然后应用了合理的设计策略,包括复合利用功能空间、坚持开放共享、做好建筑形象设计等措施。
最后在项目完成阶段,不仅得到了业主方的一致认可,而且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帮助,期待一座绿色节能建筑的崛起。
关键词:区位规划;建筑设计;综合服务中心引言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应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做好项目规划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鉴于此,有关人员需要对服务中心的区位规划原则进行掌握,注重区位可达性、服务半径合理性与空间开放性。
为实现以上建设目标,有必要对项目建筑的要点进行分析。
1综合服务中心的区位规划原则1.1城市区位的可达性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综合服务中心所承载使命有目共睹,要想使服务中心迸发出强大活力,关键是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1]。
对区位进行规划时,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因素,尽量沿交通枢纽对服务中心进行建设,由公共交通负责为服务中心提供客流,通过降低居民前往服务中心的难度的方式,使其参与度得到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对建筑所在区域、附近区域的人行流线加以考虑,尽量缩短服务中心和主要街道的距离,这样做可使服务中心所具有标识性得到增加。
1.2服务半径的步行覆盖在规划服务中心区位时,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居民生活方式和日常需求,通过打造全覆盖建筑的方式,使居民需求得到满足。
由于服务中心往往复合多种功能,且各种功能对应服务半径均有所不同,要想为居民日常使用提供便利,关键是要根据各种功能的最佳半径,对主体建筑服务半径进行确立,保证居民可通过公路、地铁、步行等方式,前往娱乐、购物或教育设施。
高层建筑实例分析一、引言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它们拥有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技术设计,成为城市天际线上的亮丽明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高层建筑实例,探讨其设计与建造的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二、实例一: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地带,是一座集演艺、文化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该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采用流线型的外观,犹如一艘巨大的船只横空出世。
大剧院内部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体验。
这一建筑为北京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之一。
三、实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筑,也是迪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身由钢筋混凝土支撑,外观呈现出优雅的曲线。
塔顶部分设有空中露台、餐厅和游泳池,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哈利法塔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技术和工程的奇迹,对于迪拜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实例三:纽约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是美国纽约市的代表性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摩天大楼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装饰艺术和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设计,拥有独特的尖顶和墙壁雕塑。
帝国大厦不仅提供了一流的办公和商业空间,还设有观光楼层,为游客提供俯瞰纽约城市美景的机会。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帝国大厦都成为了纽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实例四: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高度达到632米,是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
中心大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元素,外观犹如一根巨大的竹子,象征着上海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大厦内设有办公、酒店、观光等设施,为上海提供了世界级的商务和旅游场所。
六、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高层建筑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给城市增添了壮丽的风景线,还提供了先进的功能和设施,成为城市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支撑。
初看建筑——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基本内涵: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实例一:世博零碳馆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实例二:巴格兰生态工厂建筑的设计原理是被动式设计。
本项目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太阳能控制合理解决了能源和资源问题以及视觉感受和室内热环境舒适度问题。
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高质高效,具有高气密性,这是建筑达到高能效的前提。
太阳能光电板用来供电的同时还兼做遮阳板。
实例三:丹麦哥本哈根绿色灯塔绿色灯塔项目,在进行设计招标时,克里斯坦森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根据其圆柱外加倾斜顶面的造型,以及它和太阳有着密切联系的设计,给它取了一个富有文化色彩、形象、和富有东方情调的名字:日晷。
后来,大家又根据其更强大、更先进的环保、节能、可持续等特征,给它改名绿色灯塔,有号召大家关注绿色,关注环保的意思。
实例四:欧洲未来住宅atikaAtika,旨在将未来的居住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设计理论相结合,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不仅是取暖,同时包括降温)、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而建造一座欧洲最新的节能型住宅试点项目。
这个项目以全球性的设计竞赛开始,西班牙建筑事务所ACXT/IDOM的设计获胜,并最终实现了这一项目样本的建造。
实例五:邦德大学MIRVAC可持续发展学院大楼MIRVAC可持续发展学院大楼充分运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采用了世界一流的可持续实践措施,旨在打造未来的生态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