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火灾的发展阶段包括
- 格式:docx
- 大小:13.09 KB
- 文档页数:2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火灾减弱阶段1.初期增长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
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火灾自行熄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
若通风条件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3)如果可燃物充足且通风良好,火势将迅速扩展,乃至将其周围的可燃物引燃,起火房间内的温度也随之迅速上升。
根据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设备,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初期增长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2.充分发展阶段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起火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
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火灾减弱阶段1.初期增长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
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火灾自行熄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
若通风条件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3)如果可燃物充足且通风良好,火势将迅速扩展,乃至将其周围的可燃物引燃,起火房间内的温度也随之迅速上升。
根据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设备,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初期增长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2.充分发展阶段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起火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
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
4月19日直播:实务基础知识必考(二)火灾(2)第三节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3.外界风的作用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
建筑物外部的压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风的速度和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和几何形状等。
风的影响往往可以超过其他驱动烟气运动的力(自然和人工)。
一般来说,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滞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的流动。
三、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也称轰燃前阶段)、充分发展阶段(也称轰燃后阶段)和衰减阶段。
由于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火灾燃烧强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常用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来描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如图所示。
(一)初期增长阶段从室内出现明火算起。
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附近的可燃物燃烧,仅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处的温度相差较大,平均温度较低,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别不大。
该阶段由于燃烧范围小,室内供氧相对充足,燃烧的速率主要受控于可燃物的燃烧特性,而与通风条件无关,因此,此阶段的火灾属于燃料控制型火灾。
随着燃烧的持续,该阶段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火灾,也可能中途自行熄灭,或因灭火设施动作或人为的干预而被熄灭(如图虚线所示)。
初期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图1-2-5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二)充分发展阶段室内燃烧持续一定时间后,如果燃料充足,通风良好,燃烧会继续发展,燃烧范围不断扩大,室内温度不断上升,当未燃的可燃物表面达到其热解温度后,开始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
当室内温度继续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燃烧面积和燃烧速率瞬间迅速增大,室内温度突增的现象,即轰燃,标志着室内火灾由初期增长阶段转变为充分发展阶段。
进人充分发展阶段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开始燃烧,室内温度急剧上升,可高达800〜1000℃。
由于此阶段大量可燃物同时燃烧,燃烧的速率受控于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的速率,因此,此阶段属于通风控制型火灾。
编号:SY-AQ-08235(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door fire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火灾减弱阶段1.初期增长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
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火灾自行熄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
若通风条件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3)如果可燃物充足且通风良好,火势将迅速扩展,乃至将其周围的可燃物引燃,起火房间内的温度也随之迅速上升。
根据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设备,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初期增长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知识点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知识点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图1-2-2为建筑室内火灾温度一时间曲线。
(一)初期增长阶段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
由于可燃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见图1-2-2中虚线),燃烧发展不稳定。
火灾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
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全面燃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
之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
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
(三)衰减阶段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随后房间内温度下降显著,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1428.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的义务。
A.维护消防安全B.保护消防设施C.预防火灾D.报告火警参考答案: A,B,C,D1429. [多选题]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可分为:A. 阴燃阶段B.初起阶段C.发展阶段D.下降阶段参考答案: B,C,D1430. [多选题] 使用干燥箱和恒温箱,应注意的事项有:A.使用前检查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线B.箱内应保持清洁,放物网篮不得有锈,否则影响待干燥物品的洁净度C.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玻璃制品的温度不能超过180℃D.使用温度不能超过干燥箱的最高允许温度,用毕要及时切断电源参考答案: A,B,C,D1431. [多选题]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使用生物安全柜:A.操作传染性物质B.空气感染危险性很小C.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溶胶的危险性较大时 ,包括研磨、离心、超声破碎等 "D.操作非传染性物质参考答案: A,C1432. [多选题] 做普通溶剂蒸馏时应注意的操作是A.充分了解各馏份的沸点B.仔细检查装置的密闭情况C.蒸馏瓶内可以不用加入沸石且蒸馏速度不用控制D.要具有充分的冷却效果 (冷却水的温度和气相溶剂有10℃以上的温差) 并尽量使蒸馏在通风柜里操作。
参考答案: A,B,D1433. [多选题]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安全 II 级实验室的建造、使用和管理无需参照生物安全 I 级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B.在生物安全 II 级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
C.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生物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
D.生物安全培训应当从常识教育入手,引导所属人员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参考答案: B,D1434. [多选题] 自燃性试剂应如何存放:A.单独储存B.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C.存放于试剂架上D.远离明火及热源,防止太阳直射参考答案: A,B,D1435. [多选题] 下面哪些物质彼此混合时,特别容易引起火灾?A.活性炭与硝酸铵B.硝酸、硫酸和盐酸C.抹布与浓硫酸D.可燃性物质(木材、织物等)与浓硫酸参考答案: A,C,D1436. [多选题] 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 )。
第二章火灾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 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1特别重大火灾;2重大火灾;3较大火灾;4一般火灾。
火灾的危害:1危害生命安全;2造成经济损失;3破坏文明成果;4影响社会稳定;5破坏生态环境。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1电气;2吸烟;3生活用火不慎;4生产作业不慎;5放火;6玩火;7雷击。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
热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大小。
来衡量执能传递的强度。
热传导:又称为导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通常用热导率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一般来说,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
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
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烟气流动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烟气羽流;(火羽流);顶棚射流;烟气层沉降。
研究表明,假设顶棚距离可燃物的垂直高度为H,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层的厚度约为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5%~12%,而顶棚射流层内最大速度和最大温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高度H 的1%处。
顶棚射流的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值是估算火灾探测器和喷头热响应的重要基础。
挡烟垂壁轰燃烟气在走廊中的流动是呈层流动状态的。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四会消防安全知识一、火灾的发展过程和灭火原理1. 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引燃、发展、扩散和蔓延四个阶段。
(1)引燃阶段:是指当可燃物质与起火源接触并达到燃点时,引发火灾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火焰往往呈现出明亮的火苗。
(2)发展阶段:是指火焰燃烧发展的过程。
当燃烧物质继续供给燃料和氧气时,火焰会不断扩大,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3)扩散阶段:是指火焰在燃烧过程中蔓延到其他物体的过程。
当火焰蔓延到附近的可燃物体时,这些物体也会被点燃。
(4)蔓延阶段:是指火焰蔓延到其他区域的过程。
当火焰蔓延到其他地方时,火灾往往会变得更加猛烈,造成更大的破坏。
2. 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主要包括降温、隔离和抑制三个方面。
(1)降温:降低火焰和物体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反应。
常见的降温灭火方法包括使用水、泡沫等介质进行灭火。
(2)隔离:阻止火焰蔓延到其他区域,使火灾无法扩大。
常见的隔离灭火方法包括封闭门窗、使用防火墙等。
(3)抑制:剥夺火焰所需的氧气,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常见的抑制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等。
二、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1. 火灾预防:(1)加强火灾宣传教育:定期向员工、居民等进行火灾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火灾预防意识。
(2)建立健全火灾预防措施:包括制定火灾预案、安装火灾探测器、设置灭火设备等。
(3)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定期对物业、单位等进行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4)提高防火安全意识:加强对可燃物品的储存、使用等管理,防止引发火灾。
2. 火灾应急处理:(1)报警:发现火灾时应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报告火情。
(2)保持冷静: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
(3)扑救初起火灾:如果火势较小,可以使用灭火器等进行扑救。
但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冒险。
(4)疏散人员:在火灾燃烧发展迅猛或无法扑灭时,应立即疏散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5)封锁门窗:在火灾发生时,尽量封锁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轰然与回燃轰燃与回燃火灾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轰燃(Flashover)与回燃(Backdraft)就是建筑火灾发展过程中两种特殊得火行为。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如果判断与处置不当,容易造成不必要得伤亡。
关于这两种特殊燃烧现象,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得探索与实验,初步得出了一定得结论。
但仍有待于更为深入、准确、恰当与权威得研究。
本文通过总结各方面得研究成果与经验,对两种燃烧现象得含义、判据、机理、发展过程与危害以及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供消防人员在火灾预防与扑救工作中参考。
1.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室内火灾就是在一个受限空间中发生得火灾。
在理想条件下,室内火灾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初起(点燃)、发展、猛烈(完全发展)与熄灭阶段(见图1)[1]。
图1 室内火灾发展阶段室内火灾得燃烧包括通风控制燃烧与燃料控制燃烧两种形式[2]。
如果可燃物得燃烧速率就是由空气流入得速率决定得,称为通风控制燃烧。
如果火源得大小与室内受限空间相比很小(比如大房间内燃烧得炉具)时,空气供应不成问题,则可燃物得燃烧只与本身得燃烧速度有关即燃料控制燃烧。
假如火源得体积不断增大,通风状况便可逐渐成为燃烧速率得支配因素,也即室内燃烧过程由燃料控制逐渐向通风控制燃烧转变。
通风控制燃烧就是室内火灾得通常状况,就是在受限空间内火源具有一定规模时达到得阶段。
通风控制燃烧就是室内火灾燃烧研究得重点之一。
轰燃就是一种燃料控制燃烧现象,回燃则主要表现为通风控制燃烧现象。
已有得研究成果表明,轰燃就是火灾发展阶段过渡到猛烈阶段得转折点;而回燃就是火灾发展过程可能出现得现象,不但自身危害大,而且能引发轰燃、爆燃。
2、轰燃与回燃2、1含义比较2.1.1轰燃轰燃通常定义为“在室内火灾中,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全部卷入燃烧得瞬变状态”。
也有人将室内火得轰燃定义为“就是受限火灾发展得一个阶段,在此阶段火焰迅速传播充满整个空间”。
通过图1可以发现在火灾得发展阶段与猛烈阶段之间有一个温度急剧上升得狭窄区即为轰燃区,它就是火灾发展得重要得转折阶段。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二氧化碳、甲烷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生存。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民间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是对应了暖锋天气过程。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与农村地区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太阳辐射加强。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异常降温的气候现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聚餐后,如果发现有很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应立即销毁最近吃过的所有食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触摸大动脉搏动消失即意味心脏停搏,据此应予CPR。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地震时应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在商场、展览馆、地铁等处遇到地震时,可以选择在结实的广告牌下躲避。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设法马上下车。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3.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人为调运感病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传播扩散。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感染松材线虫病死亡的松树,村民可以拖回家做柴火烧。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6.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个等级。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当屋后发生土体崩塌,可立即清理屋后崩塌堆积的土体。
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1.初起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这时火灾好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根据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火火设备。
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初起阶段的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2.全面发展阶段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问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问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人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
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火最显著的特征之.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
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轰燃发生后,房问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
放热速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
室内火灾轰燃研究的动态述评摘要:在大量阅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室内火灾轰燃研究的现状,包括轰燃形成的基本原因、轰燃发生临界条件、影响轰燃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发生轰燃的影响机理等。
关键词:室内火灾轰燃动态述评1 引言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火灾的主要形式。
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火灾燃烧强度的指标,人们通常用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描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图1为典型的室内火灾过程。
室内火灾通常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减弱阶段。
在火灾的初始阶段与充分发展阶段之间有一个温度急剧上升的狭窄区,通常称为轰燃区,它是火灾发展的重要的转折阶段。
一旦发生轰燃,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将严重损害室内物品,造成建筑物损坏甚至倒塌;高温火焰还常常带着相当多的可燃气体从起火室窜出,使得火焰蔓延到临近的区域,是火灾中最危险的阶段。
因此,对轰燃的认识是研究火灾规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火灾模化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 轰燃的定义及形成原因轰燃是室内火灾发展的一个转变过程,标志着室内火灾由初期阶段向充分发展阶段的转变,发生轰燃后,室内的温度骤然升高,燃烧强度猛烈,时常会喷出火焰,并导致火灾地蔓延扩大。
目前常见的定义有:(1)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2)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3)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轰燃是火灾初期阶段向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过渡,而不是一个明确过程,关于轰燃形成的原因,可解释为:室内可燃物大面积同时烧,标志着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开始,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大量积累的结果。
燃烧生成的热烟气在顶棚下的积累,将使顶棚和墙壁上部(两部分合称扩展顶棚)受到加热;同时,扩展顶棚温度的升高又以辐射形式增大反馈到可燃物的热通量。
随着燃烧的持续,热烟气层的厚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增加,使得可燃物的燃烧速率不断增大。
火灾发生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难,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的发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包括初期燃烧阶段、自由燃烧阶段、扩散阶段和剩余燃烧阶段。
本文将对于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火灾的发生和扑灭。
一、初期燃烧阶段火灾的初期燃烧阶段是指,火焰还没有进一步的扩散,火势也还没有得到控制,此时火源周围的物质极易被点燃,比如家庭用品、织物等等。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燃烧表面积相对较小,温度也相对较低,但是火焰所排放的毒烟和有害气体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一旦发现初期的火灾,应该立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比如使用火灾灭火器并开启门窗通风等等。
二、自由燃烧阶段当火源周围的物质被点燃,并且能够自持,火焰就会迅速地扩散,形成更大的火面。
自由燃烧阶段是火灾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旦火势进一步扩大,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燃烧表面积很大,温度也很高,很多物质会被迅速氧化分解,排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毒气。
此时如果人员未能及时撤离,就会引发一系列生命危险。
为了防止火灾进一步发展,需要当场采取扑救措施,并迅速撤离人员。
三、扩散阶段当火焰持续燃烧,同时温度还在不断升高的时候,火势很容易扩散到未被燃烧的物质上。
在这个阶段,火灾所涉及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火灾的性质也会越来越复杂。
有时候,火灾还会从一个区域扩散到另一个区域,并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在扩散阶段,需要更加紧急地采取措施,比如隔离现场、切断电源、向周围居民发出避难警报等等。
四、剩余燃烧阶段当火灾被扑灭后,可能还会有一些残留的火源,此时就需要采取剩余燃烧阶段的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火焰已经熄灭,但是火源周围的热能和气体依然很高,因此仍有可能引发二次燃烧。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残余的火源进行切断或清理,检查室内外是否有易燃物质残留,并适当降低温度和调节气体浓度,以防火灾再次爆发。
总而言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经历初期燃烧阶段、自由燃烧阶段、扩散阶段和剩余燃烧阶段四个阶段。
火灾水平蔓延速度参考值
1、火灾的速度。
火灾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这很关键。
从理论上讲,火灾为分超快速火,快速火,中速火,慢速火。
火灾的速度主要和燃烧物有关,一个是燃烧物的种类,一个是它的存在形式。
比如气体和液体,燃烧的就比固体要快。
简单的例子是液化气、汽油燃烧的比桌子快;同样是固体,桌子要比刨花慢些。
看这个图片,由于燃烧速度不同,四十年前,家里发生火灾,我们可能会有17分钟时间逃生,现在,我们只有3分钟。
这很好理解,过去主要是慢速火,现在主要是快速火。
家里的东西多了,档次高了,是个好事,也是个坏事,至少对火灾是个坏消息。
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1)在你周围可能发生的火灾,是哪一个类型?
(2)你有多少时间可用(发现火灾,判断火灾,开始行动:灭火,自救,互救)?
2、火灾的发展蔓延
燃烧,会以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方式传递能量。
燃烧会生成很多烟气,通常来说,烟气流动的方向、途径,就是火灾发展蔓延的方向、途径。
烟气的流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向上(热力学原理),所以火灾容易向上蔓延。
凡是能够向上的渠道,比如楼梯,门,外窗,各种管道孔洞,外墙,广告牌,都是蔓延路径。
室内的火灾,理论上是有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猛烈和下降。
实际上,由于燃烧受通风控制(供氧),发展的阶段比较复杂。
建筑室内火灾有一些极危险的发展模式,比如轰燃、回燃、风驱火等,容易危及⼈员包括消防员的生命。
轰燃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火灾发展到一定阶段,温度上来了,室内达到600度以上,全部可燃物都释放出可燃气体(分解产物),突然,轰地一声全面卷⼈燃烧。
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图1-2-1为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图1-2-1 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一)初期增长阶段室内火灾发生后,最初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
局部燃烧形成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以最初着火的可燃物燃尽而终止;二是因通风不足,火灾可能自行熄灭,或受到较弱供氧条件的支持,以缓慢的速度维持燃烧;三是有足够的可燃物,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火灾迅速发展至整个房间。
这一阶段着火点处局部温度较高,燃烧的面积不大,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
由于可燃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燃烧发展不稳定。
火灾初起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出现全面燃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
之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
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
(三)衰减阶段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当降到其最大值的80%时,火灾则进入熄灭阶段。
火灾的发展过程可分为阴燃阶段,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室内火灾可分成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在前面两个阶段之间,有一个温度急剧上升的狭窄区,通常称为轰燃区,它是火灾发展的重要转折区。
轰燃所占时间较短,因此,把他看成一个事件,不作为一个阶段。
(1)火灾初起阶段,燃烧面积较小,火焰不高,燃烧强度弱,火场温度和辐射热度低,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的速度较慢,此时只要能及时发现,用很少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工具就可以将火扑灭。
一般而言,油气类火灾的初起阶段都极为短暂。
(2)充分发展阶段。
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后,火灾发展速度很快,燃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附近的可燃物被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面积迅速扩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燃烧温度急剧上升,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猛扩张,火灾包围整个设施或者建筑物,火灾进入猛烈阶段。
在火灾作用下,设备机械强度降低,设备开始遭到破坏,变形塌陷,甚至出现连续爆炸。
扑救猛烈阶段火灾是极为困难的,需要组织大批的灭火力量,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战,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3)衰减阶段。
由于燃烧时间长,可燃物减少,或者由于燃烧空间密闭,有限空间内氧气逐渐被消耗,则燃烧速度减慢,直至逐渐熄灭。
但此时燃烧空间内温度仍然很高,如果立即打开密闭空间,引入较多新鲜空气,或停止灭火工作,则仍有发生爆燃的危险。
从以上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火灾的发生是分为阶段的,那么导致火灾大面积蔓延的主要原因在于哪儿?主要在于当我们发现火灾的时候(也就是初期阶段),我们未能够将其扑灭,从而导致了火灾的大面积、大范围的发生。
如何能够扑灭初期火灾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灭火器可以扑灭初期的火灾,那么如何使用灭火器呢?又该分为几个步骤?本人认为应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1、提起灭火器;2、拔掉保险销;3、左手拿起喷管,右手提着压把;4、站在上风口距离火焰2米位置,对准火焰根部。
操作步骤说起来简单,当我们正常使用的时候,却总是不能正确的使用。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起、全面发展和下降三个阶段。
1、室内火灾的初起阶段
室内火灾发生后,最初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
局部燃烧形成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以最初着火的可燃物烧尽而终止;
二是因通风不足,火灾可能自行熄灭,或受到较弱供氧条件的支持,以缓慢的速度维持燃烧;
三是有足够的可燃物,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火灾迅速发展至整个房间。
这一阶段着火点处局部的温度较高,燃烧的面积不大,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
由于可燃物燃烧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燃烧发展是不稳定的。
火灾初起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2、室内火灾的全面发展阶段
随着燃烧时间的持续,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便会发生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标志着室内火灾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出现全面燃烧,室温急剧上升,温度可达800~1000℃。
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层蔓延。
此外,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局部或整体倒塌。
3、室内火灾的下降阶段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当降到其最大值的80%时,火灾则进入熄灭阶段。
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显著,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