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 格式:doc
- 大小:495.00 KB
- 文档页数:88
目录第一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一、上轮规划编制概述 (1)二、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3)三、开展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3)第二章本轮规划概述 (5)一、规划背景 (5)二、规划编制原则 (5)三、规划编制方法与技术路线 (6)第三章规划编制的简要过程 (8)一、准备阶段 (8)二、调查分析、研究阶段 (8)三、规划成果讨论稿征求意见阶段 (8)四、规划成果审查、完善阶段 (8)第四章人口与用地需求预测 (9)一、镇域概况 (9)二、人口总规模预测 (9)三、城乡建设用地预测 (9)第五章规划基础数据的确定与指标落实 (11)一、基础数据确定的依据 (11)二、基础数据确定的过程 (11)三、规划指标落实情况 (13)第六章规划中相关问题说明 (14)一、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说明 (14)二、土地利用目标及重点的确定 (14)三、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的说明 (15)四、关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说明 (18)第七章规划主要成果 (21)一、规划文本 (21)二、规划说明 (21)三、规划图件 (21)第一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由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政府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关于下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主要控制指标通知》编制。
规划成果主要包括《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文本、规划说明及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土地利用现状图、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一、上轮规划编制概述(一)编制背景1、土地政策背景。
基于耕地长期大面积减少的严峻形势,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党中央、国务院于1996年提出了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决策。
同时,国务院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也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A.中央与地方B.省级和市级C.国家和地方D.中央与基层【答案】 C2、《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包括若干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它们布点于()A.抚顺、大连、吉林、大庆B.满洲里、吉林、本溪、锦州C.齐齐哈尔、哈尔滨、大连、沈阳D.大连、本溪、丹东、鞍山【答案】 A3、经济学中用于说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影响的理论是()。
A.加速数原理B.乘数原理C.边际原理D.效用原理【答案】 B4、规划目标是分层次的,()是第三层次的目标。
A.总体目标B.主要目标C.具体指标D.年度目标【答案】 C5、根据我国《预算法》,政府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共设立()A.两级预算B.三级预算C.四级预算D.五级预算【答案】 D6、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总供给的变动B.总就业的变动C.价格总水平变动D.总需求的变动【答案】 D7、关于预算调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C.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D.乡、民族乡、镇预算的调整方案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査和批准【答案】 C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 )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覆盖城乡、全民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B.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一致、保障充分、可持续C.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充分、可持续D.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答案】 D9、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属于()。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3月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要求,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的依据。
为指导各地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证规划成果科学、规范、有效,遵循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地位作用 (1)1.3规划期限 (1)1.4规划范围 (2)1.5规划层次 (2)1.6编制原则 (2)2编制要求 (3)2.1工作组织 (3)2.2编制程序 (4)2.3成果审查 (5)2.4规划基数 (5)2.5基础研究 (6)3编制内容 (6)3.1现状分析与形势研判 (6)3.2战略目标与协同发展 (7)3.2.1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 (7)3.2.2区域协同发展 (7)3.3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7)3.3.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7)3.3.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8)3.3.3控制线划定 (9)3.3.4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11)3.4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1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 (11)3.4.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4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12)3.4.5自然保护地体系 (12)3.4.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2)3.5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2)3.5.1国土综合整治 (12)3.5.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3)3.6城乡功能结构优化提升 (14)3.6.1产业体系布局 (14)3.6.2综合交通体系 (14)3.6.3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4)3.6.4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4)3.6.5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5)3.6.6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15)3.6.7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5)3.6.8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5)3.7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6)3.7.1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16)3.7.2城市用地布局 (16)3.7.3居住与住房保障 (16)3.7.4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生活圈 (16)3.7.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17)3.7.6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17)3.7.7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 (17)3.7.8城市更新 (17)3.7.9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7)3.7.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18)3.7.11城市基础设施布局 (18)3.7.12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18)3.7.13城市“四线”管控 (18)3.7.14乡镇发展指引 (19)4规划实施 (19)4.1规划传导 (19)4.1.1对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 (19)4.1.2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9)4.1.3对详细规划的传导 (20)4.2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0)4.3信息化建设 (20)5成果要求 (20)5.1报批成果 (21)5.1.1规划文本 (21)5.1.2规划图件 (21)5.1.3 数据库 (23)5.1.4 附件 (23)5.2技术成果 (23)5.2.1规划说明 (23)5.2.2专题报告 (24)5.2.3分析图件 (24)5.2.4其他材料 (25)5.3公众读本 (25)5.4乡镇规划指引成果要求 (26)5.4.1报批成果 (26)5.4.2技术成果 (27)6 附录 (29)附录1:规划指标体系 (29)附录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32)附录3:规划文本附表 (33)表1规划指标表 (33)表2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33)表3基本规划分区统计表 (33)表4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表 (34)表5镇村体系规划表 (34)表6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表 (34)表7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35)表8自然保护地名录表 (35)表9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6)表10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36)表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平衡表 (36)表12(中心城区)“四线”汇总表 (37)附录4:专项规划编制任务表 (38)附录5: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39)1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的要求,加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提高规划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繁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繁昌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九月目录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 (2)(一)繁昌县基本情况 (2)(二)经济社会概况 (2)(三)土地利用概况 (2)二、规划实施情况 (5)(一)耕地保有量实现情况 (5)(二)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情况 (5)(三)建设用地总规模变化情况 (6)(四)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使用情况 (7)(五)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8)(六)园地、林地变化情况 (8)(七)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实现程度评估 (8)(八)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8)(九)实施成效 (10)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11)(一)指导思想 (11)(二)调整原则 (11)(三)调整依据 (12)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情况 (13)(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3)(二)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5)(三)建设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17)(四)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20)五、“三线”划定情况 (21)(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2)(二)生态保护红线 (23)(三)城市开发边界 (24)六、土地利用管制分区调整优化情况 (26)(一)允许建设区调整 (26)(二)有条件建设区调整 (26)(三)禁止建设区调整 (26)(四)限制建设区调整 (27)七、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8)(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28)(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30)(三)对环境影响分析 (31)(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38)八、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 (40)附表 (42)表1繁昌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2)表2繁昌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3)表3繁昌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 (44)表4繁昌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45)表5繁昌县耕地面积规划平衡表 (46)表6繁昌县“三线”划定面积统计表 (47)表7繁昌县重点生态保护区名录 (47)表8繁昌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8)前言《繁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源宏观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附件2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规划概况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范围确定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两条城市发展带的城市以及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和赣州都市区的城市,包括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宜春、新余、鹰潭、抚州、萍乡等9个城市,土地面积约13.9万km2。
近期规划范围为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宜春、新余、抚州7个地级市,土地面积13.16万km2。
本次共规划12条城际铁路线路,其形态为以南昌为核心的“三联三射三通”总体格局,规划区内规模1330km,总投资为1469亿元,其中近期建设南昌-抚州城际、南昌-修水城际、新余-吉安城际和南丰-瑞金城际4条线路,线路总长为530.0km,投资478.0亿元。
其中,“三联”:规划九江-鄱阳-鹰潭-抚州城际,加强九江都市区、信江河谷城镇群以及抚州城镇组团之间的联系;规划萍乡-宜春-新余-吉安城际,加强新宜萍城镇群内部及与吉泰城镇群的联系;规划南丰-瑞金城际,加强昌抚一体化地区与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的联系。
“三射”:规划南昌-进贤-抚州城际、南昌-丰城城际、南昌-高安城际,增强省会南昌对周边城镇组团的向心作用。
“三通”:规划萍乡-浏阳城际、南昌-修水-咸宁城际、九江-池州城际,分别对接联系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规划年度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表1 江西省城际铁路网分期建设方案一览表2 规划区环境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1)水环境2015年全省地表水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改善。
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81.0%。
主要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6.2%,其中,修河和长江水质总体为优;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东江、袁水和萍水河水质总体为优;鄱阳湖水质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2)大气环境2015年,全省设区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均值为90.1%,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
寻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寻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寻乌县人民政府寻乌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三年四月《寻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申报单位:寻乌县人民政府承担单位:寻乌县国土资源局市级国土部门:赣州市国土资源局编制单位: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人:审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总则 (2)一、评估背景 (2)二、规划评估的目的 (3)三、评估的指导思想 (3)四、评估原则 (4)五、评估范围与期限 (4)六、评估的主要技术思路 (4)七、规划评估的主要内容 (5)第二部分规划的概况 (7)一、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7)二、土地利用战略 (8)三、土地利用目标 (8)四、规划确定实施的保障措施 (9)1、提高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方法,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10)2、加强相关法律政策措施的宣传,加大执行力度 (10)3、建立规划实施行政监管体系,实现责权统一 (11)4、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用地,协调土地供需矛盾 (12)5、创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顺利开展 (12)第三部分规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14)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14)1、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14)2、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评估 (15)3、规划布局和分区评估 (19)4、土地利用重点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估195、“两大试点”实现程度评估 (20)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 (21)二、土地规划执行情况定量分析 (22)1、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2)2、土地规划执行评估指标标准化 (26)3、量化结果分析 (28)三、土地实施成效评估 (29)1、经济成效评估 (29)2、社会成效评估 (29)3、生态成效评估 (30)四、土地规划执行评估小结 (30)第四部分规划的适应性评估 (32)一、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评价 (32)1、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评估 (32)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城镇化、人口规模变化适应性评估 (33)3、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匹配度评估 (33)4、用地布局与分区管制一致性评估 (34)二、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重大调整适应性评估 (34)1、寻乌县未来发展趋势 (35)2、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重大调整的适应性定量评估383、现行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的矛盾分析 (41)第五部分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42)一、规划执行情况正常,但部分规划指标实施情况不佳 (42)二、重大背景导致现行规划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42)第六部分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后的相关建议 (44)一、建议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时修改 (44)二、建议调整规划空间布局 (44)三、建议进一点深化落实《国土地资源部支持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 (44)四、建议抓住机遇,推进土地制度的创新 (45)附表 (46)附表1 寻乌县2006-2012年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46)附表2 寻乌县土地利用结构表 (47)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案的过程。
王晓萍、汤婵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征收【审理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6.24【案件字号】(2020)赣行终214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江怀玉万进福谢丽萍【审理法官】江怀玉万进福谢丽萍【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王晓萍;汤婵;钟世秋;喻品光;刘启虎;陈波;徐俊;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当事人】王晓萍汤婵钟世秋喻品光刘启虎陈波徐俊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王晓萍汤婵钟世秋喻品光刘启虎陈波徐俊【当事人-公司】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许文煜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许文煜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许文煜【代理律所】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王晓萍;汤婵;钟世秋;喻品光;刘启虎;陈波;徐俊【被告】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王晓萍等七人不服安源区政府作出《安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安源区后埠神船岭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的决定》向原审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房屋征收决定。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听证程序质证关联性合法性维持原判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王晓萍等七人不服安源区政府作出《安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安源区后埠神船岭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的决定》向原审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房屋征收决定。
那么本案的争议焦点即是,被诉房屋征收决定是否合法,是否应当被撤销。
根据征补条例第八、九条之规定,市、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应当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且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
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本案案涉地块的建设项目为旧城改造,经安源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属于征补条例第八条第(五)项规定的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的情形,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4•【字号】赣府厅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按照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工作部署,聚焦全省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节地增效”行动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用地提质增效,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企业“亩产论英雄”工作(一)优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进一步优化《全省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细则》,持续推进各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探索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优势特色行业、重点产业平台(小微创业园、标准厂房等)开展综合评价。
持续调整优化亩产效益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整合企业登记、统计、税务、用地、用能、污染物排放等数据,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建立数据准确的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数据库。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服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每年梳理汇总全省参评企业各项数据指标,分行业、分区域、分指标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形成全省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绩效报告。
通过评价对工作推进扎实、要素配置精准、亩均效益水平提升明显的市、县(区),在财政政策、用地指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能耗排放等方面给予倾斜。
制定亩产效益领跑者遴选方案,统一发布全省领跑企业名单。
土地利用信息遥感提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刘玲)摘要:我国土地利用信息的分析是土地调查和检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馈土地管理政策、检验土地管理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现选取江西省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过波段选择、合成、监督分类等步骤,将江西省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城镇居民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五类,且分类精度值达到96%以上。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江西省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调整对策。
关键词:江西;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用地结构与布局Abstract: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land investigation and detection, and feedback the land management policy,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land management benefit, therefore, the land use information analysis on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s very important. Now select in jiangxi province LANDSAT remote sensing image as the data source, after the band selection, synthesis,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steps, such as land use types in jiang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and unused land and wate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value reache9d more than 6%. And on this basi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use in jiangxi province, reasonable adjust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Jiangxi;Remote sensing image;Land use;Land use structure and layout..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研究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三节县级规划下达指标 (5)第二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7)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7)第二节规划目标 (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2)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3)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15)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 (17)第一节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17)第二节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 (19)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5)第三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26)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 (26)第一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7)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28)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3)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环境评价 (36)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 (36)第二节地质环境评价及压覆矿产资源查询 (36)第八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39)附表1 2006-2020年耕地保有量规划表 (46)附表2 2006-2020年基本农田规划表 (47)附表3 2006-2020年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48)附表4 2006-2020年建设用地规划表 (49)附表5 2006-2020年地类调整平衡表 (50)目录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 (51)第二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55)第一节现行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55)第二节现行规划的成效及问题 (57)第三节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58)第三章规划修编过程 (60)第一节前期工作阶段 (60)第二节规划成果形成阶段 (61)第三节审查报批阶段 (63)第四章规划编制依据 (63)第五章规划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67)第一节基础资料和数据来源 (67)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分析预测 (70)第三节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 (71)第四节指标反馈与落实 (74)第五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80)第六节土地用途分区 (80)第七节建设用地分区与管制 (83)第八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地质环境评价 (84)第九节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及公众参与情况 (86)第十节关于规划实施措施的说明 (87)第六章规划指标落实情况 (88)第七章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说明 (89)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引导黄兴镇(以下简称“本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臵,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依据本镇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和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黄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阳辉平、钟勇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资源土地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补偿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征收【审理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3.12【案件字号】(2020)赣行终2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彭彩玲林贤瑛章华【审理法官】彭彩玲林贤瑛章华【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阳辉平;钟勇;钟斌;上栗县人民政府【当事人】阳辉平钟勇钟斌上栗县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阳辉平钟勇钟斌【当事人-公司】上栗县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赵春燕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赵春燕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赵春燕【代理律所】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阳辉平;钟勇;钟斌【被告】上栗县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系阳辉平、钟勇、钟斌要求确认其与上栗县政府签订的案涉土地征收补偿协议无效引起的纠纷。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合法性审查举证责任合法性维持原判改判听证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查明的事实与原审认定的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系阳辉平、钟勇、钟斌要求确认其与上栗县政府签订的案涉土地征收补偿协议无效引起的纠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9〕17号)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在本案的具体审查过程中,既要审查案涉行政协议的效力性,又要对行政机关订立行政协议的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于行政协议无效的判断,既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无效行政行为的规定,同时也适用民事法律规范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
经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国土资核〔2017〕43号《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上栗县2016年度第三批次集镇建设用地的批复》同意,上栗县政府为建设上栗县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工业园项目征收案涉集体土地,在法定期限内发布了案涉征收土地公告及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其委托的上栗县金山镇人民政府成立的金山镇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对案涉被征收土地的类别、面积、范围等进行了登记确定,上诉人对此也进行了确认。
林冲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调整完善方案林冲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1)(一)镇域概况 (1)(二)土地利用现状 (1)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1)(一)调出情况 (1)(二)补划情况 (1)五、建设用地调整情况 (2)(一)城镇工矿用地调整 (2)(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 (2)六、土地利用分区调整情况......................................................................... 2附表:1、林冲镇土地利用现状表;2、林冲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林冲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表;4、林冲镇落实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情况表;5、林冲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表;6、林冲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7、林冲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8、林冲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9、林冲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10、林冲镇2006-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11、林冲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12、林冲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表;附图:1、林冲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2、林冲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林冲镇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4、林冲镇土地整治规划图;5、林冲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6、林冲镇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调整示意图。
一、基本情况(一)镇域概况林冲镇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的西部。
规划期内,2015年由原林冲乡、原天堂乡(11个村)、原黄雷乡(1个村)和原晏家乡(1个村)合并,合并后的林冲镇北部与西北部临贵州省,西南部与凉伞镇相接,东北部和东南部与鱼市镇和扶罗镇毗邻。
湘黔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从镇域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林冲镇是以发展边贸、农林牧业为主的农贸型镇。
苏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苏仙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规划范围及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土地利用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土地利用形势与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二节规划实施评价 (4)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一节指导思想 (10)第二节基本原则 (10)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 (12)第四节土地利用目标 (13)第三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5)第一节优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 (16)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18)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21)第四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一节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2)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3)第三节保质保量补充耕地 (25)第四节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 (28)第五章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0)第二节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32)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34)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5)第五节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市场机制 (36)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8)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38)第二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9)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1)第七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43)第一节土地利用分区 (43)第二节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48)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50)第一节基本农田建设 (50)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51)第三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53)第四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6)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9)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59)第二节规范规划实施的管理制度 (61)第三节健全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63)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64)第五节营造依法依规用地的社会氛围 (66)附表 (68)附表1规划目标指标 (68)附表2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 (69)附表3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70)附表4建设用地指标 (71)附表5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 (72)附表6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农用地面积 (73)附表7园地指标 (74)附表8林地指标 (75)附表9牧草地指标 (76)附表10补充耕地指标 (77)附表1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8)附表12规划期内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79)附表13规划期内高等级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80)附表14规划期内民航重点建设项目 (81)附表15规划期内水利水运重点建设项目 (82)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全国纲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十一五”规划),编制《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和质量不降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有序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大力开展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臵,努力实现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继续推进江西崛起进程提供土地保障。
《规划》主要阐明了规划期内全省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范围为江西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16689434公顷。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89434公顷。
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至2005年底,全省农用地面积141901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02%;建设用地面积9062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3%;未利用地面积1593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5%。
农用地中,耕地2859012公顷、园地273435公顷、林地10310488公顷、牧草地3824公顷、其他农用地743352公顷。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3763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476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03804公顷。
2005年,全省已利用土地15096322公顷,土地利用率为90.45%;农业土地利用率为85.02%,耕地复种指数为186.39%。
单位土地GDP为2.56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产值为207.41万元/公顷,单位农用地平均产值1.00万元/公顷。
土地利用的特点:全省山地丘陵多、平原盆地少;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多样,农用地比重高,农用地中林地比重大;土地利用呈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耕地、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地带及周边岗地与丘陵地区,林地、牧草地等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相对较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压力较大;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供给潜力有限;低效用地、粗放用地现象仍有发生,节约集约用地的总体水平不高,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要求较为迫切;土地生态环境局部遭到污染和破坏。
第二节规划实施评价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决策,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耕地占补平衡得到落实。
1997-2005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40595公顷,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1475公顷,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超额完成。
《上轮规划》确定全省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546542公顷,保护率为85.07%。
至2005年末,全省实际保有基本农田2554158公顷,比《上轮规划》确定的面积多7616公顷,保护率达到85.32%。
——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得到保障。
依法依规保障了全省基础设施用地、民生工程用地和重大支撑产业用地,全省城乡居住环境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用地结构得到优化。
全省交通用地增加2096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增加2242公顷,独立工矿用地增加8627公顷,城市用地增加18734公顷,建制镇用地增加24148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4668公顷。
——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有较大提高。
土地利用率从1996年的90.23%提高到2005年的90.45%;全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从1996年的130.75平方米/人下降到2005年的114.71平方米/人;地均GDP从1996年0.91万元/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2.56万元/公顷;地均工业用地产值是1996年的4.31倍;单位面积农业产值是1996年的2.04倍。
——“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1997-2005年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23万公顷,园地增加56586公顷,林地增加37368公顷,林木覆盖率由53.3%提高到60.05%。
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71个,保护面积达9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
《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尤其是2003年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全社会的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主要用地部门,如城建、交通、水利、能源和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逐步提高;农民对基本农田、土地开发复垦、占补平衡、农村居民点合并等重大政策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上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因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005年比1996年净减少134424公顷,平均每年净减少14936公顷,比规划目标年(2010年)要求的耕地保有量少131662公顷。
耕地保有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据调查,到2005年末,全省有闲臵土地867公顷,空闲土地657公顷,批而未供的土地2442公顷,低效用地19644公顷。
——《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据统计,1997-2005年全省共查处违法违规用地1883公顷。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江西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实施“中部崛起新跨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绿水青山和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要求,将使全省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种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
一、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长,供给压力加大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预计达到4832万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预计达到5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尤其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扩大内需政策启动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到2020年预计达到13500亿元;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将直接带动城镇用地、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的需求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补充耕地难度逐渐加大,耕地保护的形势严峻规划期间,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还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灾毁、农业结构调整等也将减少部分耕地。
而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质量好、易开发的优质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加剧了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补充耕地难度不断加大、成本不断提高。
同时,补充耕地的质量不及占用耕地的质量,需要一个培肥熟化的过程。
三、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突显,面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实现“绿色生态江西”的建设目标,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带来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应紧张和废弃物排放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