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
- 格式:pptx
- 大小:178.80 KB
- 文档页数:85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第一节资产 (9)第二节负债 (11)第三节净资产 (12)第四节收入 (12)第五节费用 (13)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第六章附则 (15)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第六章附则 (20)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第一章总则 (21)第三章长期投资 (22)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第五章附则 (26)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第六章附则 (33)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第六章附则 (48)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第六章附则 (54)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第一章总则 (56)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第七章附则 (63)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4)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举借债务 (65)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7)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9)第五章预计负债 (70)第六章披露 (72)第七章附则 (7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第一节资产 (9)第二节负债 (11)第三节净资产 (12)第四节收入 (12)第五节费用 (13)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第六章附则 (15)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第六章附则 (20)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第一章总则 (21)第三章长期投资 (22)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第五章附则 (26)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第六章附则 (33)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第六章附则 (48)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第六章附则 (54)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第一章总则 (56)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第七章附则 (63)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4)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举借债务 (65)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7)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9)第五章预计负债 (70)第六章披露 (72)第七章附则 (7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探析1. 引言1.1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概念政府会计准则是规范政府财务会计活动的准则和标准,是政府财务会计的基本规则。
政府会计制度是指政府财政管理中用于编制、实施和监督财政预算的一整套体制和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确立和健全,对于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对于适应和引领时代潮流,实现政府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规范政府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制定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可以明确政府各部门、机构和单位的财务责任,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提高政府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经济活动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还有助于不断完善和更新财政管理理念和制度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政府财务管理需求。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研究意义】的探讨将有助于加深对政府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认识,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 正文2.1 政府会计准则的特点1. 法律约束性:政府会计准则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和监督执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6)第一章总则 (6)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8)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9)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10)第一节资产 (10)第二节负债 (12)第三节净资产 (14)第四节收入 (14)第五节费用 (15)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5)第六章附则 (17)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9)第一章总则 (19)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9)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9)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21)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2)第六章附则 (22)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3)第一章总则 (23)第二章短期投资 (23)第三章长期投资 (24)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4)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5)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7)第五章附则 (28)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9)第一章总则 (29)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30)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1)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3)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3)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4)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5)第六章附则 (36)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7)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8)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0)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40)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41)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42)第六章附则 (43)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5)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6)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8)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8)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50)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50)第六章附则 (51)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3)第一章总则 (53)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4)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4)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6)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7)第六章附则 (58)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9)第一章总则 (59)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61)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63)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4)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6)第六章披露 (66)第七章附则 (67)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8)第一章总则 (68)第二章举借债务 (69)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71)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74)第五章预计负债 (75)第六章披露 (76)第七章附则 (77)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5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该《准则》分总则、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附则6章62条,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5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该《准则》分总则、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附则6章62条,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5)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6)第一节资产 (6)第二节负债 (8)第三节净资产 (10)第四节收入 (10)第五节费用 (11)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1)第六章附则 (13)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4)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4)第一章总则 (14)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5)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5)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7)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18)第六章附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短期投资 (19)第三章长期投资 (19)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0)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0)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3)第五章附则 (23)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4)第一章总则 (24)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5)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6)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28)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28)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0)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0)第六章附则 (31)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1)第一章总则 (31)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2)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4)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5)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5)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6)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7)第六章附则 (38)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38)第一章总则 (38)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39)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1)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3)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3)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5)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5)第六章附则 (46)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48)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49)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0)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2)第六章附则 (52)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5)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7)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58)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0)第六章披露 (60)第七章附则 (61)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2)第一章总则 (62)第二章举借债务 (63)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5)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7)第五章预计负债 (68)第六章披露 (70)第七章附则 (7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及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2015年10月23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1]部长:楼继伟2015年10月2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第八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5)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6)第一节资产 (6)第二节负债 (8)第三节净资产 (10)第四节收入 (10)第五节费用 (11)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1)第六章附则 (13)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4)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4)第一章总则 (14)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5)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5)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7)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18)第六章附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短期投资 (19)第三章长期投资 (19)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0)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0)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3)第五章附则 (23)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4)第一章总则 (24)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5)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6)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28)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28)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0)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0)第六章附则 (31)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1)第一章总则 (31)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2)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4)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5)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5)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6)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7)第六章附则 (38)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38)第一章总则 (38)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39)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1)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3)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3)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5)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5)第六章附则 (46)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48)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49)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0)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2)第六章附则 (52)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5)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7)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58)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0)第六章披露 (60)第七章附则 (61)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2)第一章总则 (62)第二章举借债务 (63)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5)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7)第五章预计负债 (68)第六章披露 (70)第七章附则 (7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