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0.68 KB
- 文档页数:2
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引言桃小食心虫(Peach Fruit Moth),学名Grapholita molesta(Busck),属于鳞翅目昆虫,是桃树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
它以桃果实为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桃树并减少桃小食心虫的危害,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桃小食心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农民和园丁提高桃树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桃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损失。
1.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虫来控制桃小食心虫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1 引入天敌昆虫某些天敌昆虫如中华食心虫、蜂蚜蛛等天敌可以帮助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数量。
可以从健康果树上采集这些天敌昆虫,然后释放到受感染的果树上,以达到控制桃小食心虫的目的。
1.2 利用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如菜粉蝶、豆蠹等能够寄生在桃小食心虫体内,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可以通过采集这些寄生虫,培养并释放到桃树上,以实现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目的。
2.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2.1 树皮粘板在桃树的主干和侧干上安装树皮粘板,可以吸引并捕获桃小食心虫的成虫。
这些树皮粘板可以定期更换以保持其粘附性。
2.2 红色陷阱制作红色陷阱,用颜色吸引桃小食心虫,然后将它们困住。
将这些陷阱放置在桃树上,有助于减少桃小食心虫的数量。
2.3 人工摘除虫害果实经常巡视果园,将受害的果实及时摘除并销毁,可以有效减少桃小食心虫的生存和繁殖。
3.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3.1 农药喷洒在发现桃小食心虫危害或达到防治指示阈值时,可以采用农药来喷洒,以控制其数量。
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和建议剂量进行喷洒。
3.2 农药包衣将农药包衣于桃树的干枝上,使其渗透到树体内部,可以长期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果树虫害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导读】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枣、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枣、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被害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俗称猴头果和豆沙馅。
由于桃小食心虫发生面广,危害品种多,果树受害程度重。
因此,是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下面农业知识网就和您讲讲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2代。
越冬幼虫于4月底,5月初开始出土,雨后出土最多,5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整个出土期要延续一个多月。
缩蛹期9-15天。
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2-3天产卵,盛期为6月上中旬,卵期6-7天。
幼虫蛀果后,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从6月下旬开始老熟脱果,7月上中旬是脱果盛期。
其中一部分入土结夏茧化蛹,发生第二代;另一部分则结越茧越冬。
第一代成虫7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上旬幼虫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
脱果后即入土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应采用地下防治与树上防治,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根据虫情测报开展适期防治是提高好果率的关键一环。
(1)地下防治:在越冬幼虫出土化蛹期间,于土面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或25%辛硫磷微胶囊剂,每666.7平方米250克,兑水25-50千克,然后均匀周密地喷洒在地面上。
喷药前应将地面杂草除净,喷药后最好把地面土壤中耕一遍,以延长药效,20天后依同样方法进行第二镒处理。
此外用2.5%敌杀死或20%速灭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0.3-0.5千克,喷洒地面有良好效果,但残效期短。
(2)树上防治:应掌握在卵果率达1%或卵孵化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3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等。
(3)人工防治:有条件的果园,可在成虫卵前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CATALOGUE 目录•食心虫概述•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食心虫概述定义特点食心虫的定义与特点降低果实品质减产食心虫的危害自然传播桃小食心虫的幼虫会在果树的树冠下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化蛹、羽化后,通过雨水、风等自然因素传播到其他果树。
人为传播桃小食心虫也可以通过果实的运输和销售进行人为传播。
食心虫的传播途径02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苹果桃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主要寄生在苹果、桃子、李子等果实中。
幼虫孵化后,会蛀入果实中,在果肉内形成隧道,并造成果实的畸形或腐烂。
幼虫在果实中生活约10-15天后,会离开果实并进入土壤中化蛹。
果树的品种和成熟度土壤类型和质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苹果桃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预测监测通过定期调查果实中苹果桃小食心虫的数量和发育情况,以及对土壤中蛹的分布和数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该害虫的危害。
预测通过分析气候、土壤、果树品种等多种因素对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可以预测该害虫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03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030201生物防治天敌控制微生物农药化学防治04防治案例分析总结词综合防治方案在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的结合,有效控制了虫害的扩散。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综合防治方案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清除果园周围的杂草,减少越冬场所,同时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在化学防治方面,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此外,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性,也是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措施。
成功防治案例一:综合防治方案的应用总结词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是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的成功之道,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释放天敌,实现了对虫害的有效控制。
桃小食心虫在阜新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汇报人:2024-01-07•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桃小食心虫在阜新的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目录•防治效果的评估与展望•结论01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卵幼虫成虫蛹形态特征01020304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孵化前变为红色。
初孵化时淡黄色,老熟时变为粉红色,体长1.5-2厘米。
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2毫米,灰褐色。
黄褐色,长10-12毫米。
桃小食心虫在阜新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中越冬。
成虫产卵于果实内,孵化后幼虫在果内蛀食,造成“豆沙馅”或“漏斗状”的果实。
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出现成虫,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
老熟幼虫离开受害果,入土做茧化蛹。
生活史生态习性01桃小食心虫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土质疏松、湿度适宜的果园发生较重。
02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常在树冠下和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内活动。
03幼虫在果内蛀食期长达15-20天,有转移为害的习性。
02桃小食心虫在阜新的发生规律在阜新地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在果园、公园、绿地等苹果、梨、桃等寄主植物集中的地方。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其繁殖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桃小食心虫主要分布在阜新的各个季节,尤其在夏季和秋季最为常见。
分布与发生情况桃小食心虫在阜新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发生活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则进入蛰伏状态。
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在土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出土活动,并在寄主植物上蛀果为害。
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羽化后,一般在黄昏或黎明时进行交配,产卵期可持续数天或十余天。
发生规律影响发生的因素土壤湿度01土壤湿度是影响桃小食心虫出土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在干旱季节,土壤湿度较低,不利于桃小食心虫的出土和繁殖。
土壤温度02土壤温度对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和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和发育速度越快。
寄主植物03桃小食心虫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桃小食心虫用什么药防治好防治时间防治方法桃小食心虫有哪些危害?桃小食心虫如何发生?桃小食心虫什么时候防治好?桃小食心虫如何防治?注意:5月桃小食心虫开始出土,农友们一定要注意好防治关键时期!桃小食心虫有哪些危害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称桃蛀果蛾。
其食性杂,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枣、山楂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被害果实畸形,果内充满虫粪,俗称猴头果和豆沙馅。
被害果品质降低,有的脱落,严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
是桃树种植中后期的隐形杀手,防治抓准时机,一旦桃小钻进果实就晚了。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1、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晚龄幼虫成茧潜伏于土壤中过冬。
2、越冬幼虫于4月底,5月初开始出土,5月中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
整个出土期要延续一个多月。
3、出土后多隐于靠近树干周围的石块、土块或杂草根旁,并形成夏茧然后化蛹。
缩蛹期9-15天。
4、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2-3天产卵,盛期为6月上中旬,卵期6-7天。
产卵多集中在太阳落山后,产在果实表面。
5、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之久,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发育。
幼虫蛀果后,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
6、从6月下旬开始老熟脱果,7月上中旬是脱果盛期。
其中一部分入土结夏茧化蛹,发生第二代。
7、二代成虫7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
8、8月上旬幼虫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
脱果后即入土结茧越冬。
桃小食心虫防治时间1、桃小成虫通常有夜间活动的习性,所以白天的时候,大多潜伏在叶片背部等。
2、产卵多集中在太阳落山后,产在果实表面。
3、过冬幼虫出土、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都需要较高的湿度。
幼虫出土时土壤需要湿润,天干地旱时幼虫几乎全不能出土,因此每当雨后出土虫量增多。
成虫产卵对湿度要求高,高湿条件产卵多,低湿产卵少,有时竟相差数十倍,干旱之年发生轻。
谷雨后雨水增多,土壤湿润,利于桃小出土。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此虫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
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
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多种果树,以苹果、梨、枣较等果树受害严重。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有1个蓝黑色近三角形的大斑;雌虫下唇须较长,向前伸直;雄虫下唇须短小,向上翅起。
卵为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卵顶部着生2~3圈“Y”状刺毛。
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腹末无臂栉。
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
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
2、危害症状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
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
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蛀道,虫粪留在果心内呈“豆沙馅”状。
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
由于该虫发生面广,危害品种多,果树受害程度重。
因此,是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3、发生规律和特点在甘肃一年发生1代;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一年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第二年,在苹果落花后一个月左右,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7℃,地温达19℃时,幼虫开始出土。
越冬幼虫出土后,在地面做夏茧化蛹,蛹期约半月。
6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
羽化的成虫2-3天后开始产第一代卵,卵主要产于果实萼洼处,梗洼处较少。
第一代卵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卵期6-8天。
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一段时间后,从果实胴部蛀人果实,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排粪便于其中。
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7月下旬以前脱果的幼虫基本不滞育,脱果后在地面做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