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 鲁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29.97 KB
- 文档页数:10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学案大同二中高二地理申俊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2.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课前复习、夯实基础】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气温,这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因素。
(2)下垫面性质:同一纬度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①海洋和陆地: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②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的作用(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及。
(4)人类活动2、气候类型成因的一般分析规律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赤道地区、中低纬度大陆中西岸、高纬地区---大陆内部---3、气候分布的描述---4、气候特征的描述---【合作探究】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模式法据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将图中空白处写上对应的气候类型)【例题】读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判读相应的气候类型。
C--- F--- G---二、气候资料图(三步法)1、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半球。
【例题】半球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的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型)【例题】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规律是终年盛行风的地区。
(2)B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成因是,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3)C地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大陆的内陆地区。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判断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气候变化、气候影响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依据。
2. 掌握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分析判断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4.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对常见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的熟悉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
4. 通过学后反思,评价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认知和总结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视频,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重要性。
2. 气候类型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分类依据及常见气候类型。
3. 常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学习(15分钟)分组学习,每组负责一种气候类型,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4. 实例分析(15分钟)提供具体地区的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当堂完成)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及常见气候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地区,搜集该地区的气候数据,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3. 学习反馈与调整根据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六、学后反思1. 本课时学习收获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反思自己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对常见气候类型的熟悉程度以及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校:泸源中学学科:地理主备人:备课组长: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板块的主要内容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及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其中核心内容是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步骤,通过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及特点来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三步骤。
2、解析:本单元活动是在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的九大气候类型。
首先学习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出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并根据纬度因素来总结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实现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的有效掌握。
其次,在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容的重点知识气候类型的判读。
通过分析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判断出该种气候类型所处的半球和所处的热量带,并且能够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多少,确定出相应的雨型。
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断分析气候类型,是我们今后分析判断各地气候类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本单元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①利用气候类型图,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②通过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③利用气温和降水资料,学会并掌握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解析:利用本单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图表来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是注重地理学习过程,通过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①识记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就是通过观察书本上给出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每种气候类型所处的纬度和大陆位置;②理解气候成因和特点就是根据气候分布图观察所处经纬度,大陆位置和地形来分析对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③根据气温、降水的柱状图、点状图、表格数据等判定气候类型就是指通过分析气候类型的最冷月气温来判断所处半球和热量带,通过降水柱状图表格数据,说出降水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总结降水特征,从而判断出气候类型,即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二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的最基本因素。
纬度越高→获得太阳辐射越→气温越。
2.下垫面: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2)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
(3)洋流:①暖流——②寒流——、、。
(4)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
一二3.大气环流:控制各地的带、风带不同,造成各地的及降水的分配存在差异。
4.人类活动:改变成分、水汽含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
自我总结:在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寒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一二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根据平均气温月和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处半球。
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在半球,反之则在半球。
2.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3.根据年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带。
ꢀ思考讨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是否都在0 ℃以下?ꢀ提示:不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为什么季风气候显著?提示: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是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因而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一探究二(2)我国为什么气候复杂多样?提示:我国陆地面积广阔,纬度高低不同、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差异较大、受夏季风的影响强度不同等,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3)我国气候为什么雨热同期?提示: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偏北,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温状态;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学习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3.掌握气候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气候图判断区域气候类型。
二、教学重点1.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气候图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学生自主思考课题并进行小组讨论;2.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注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介绍,点明重点,让学生理解归纳。
2. 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1.教师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气候分类的四种方法,其中重点讲解气候分类的经纬度法和能量平衡法;2.指导学生对比四种气候分类方法的异同,并利用PPT和图片进行演示讲解;3.教师从实际例子中指导学生了解,以不同分类方法分类出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3. 气候图的制作方法1.学生集中在电脑室或机房,利用气象软件或网站获取实际气候数据,然后根据经纬度和气候要素制作出气候图;2.教师示范气候图制作方法,并仔细指导学生进行操作;3.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制作气候图,并对比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判断区域的气候类型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气候图,并分别讲解其特点、区域分布和气候类型存在的原因;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区域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3.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深入了解各个气候类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2.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通过问题和学生的互动开展教学;3.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独立思考能力;4.运用PPT和图片进行分析讲解,直观生动。
五、教学手段1.数字化教具:电子教案、电子白板;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3.网络资源:气象软件和气象网站;4.教学实验室:电脑室或机房。
六、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针对讨论问题或小组学习效果;2.实际操作:气候图的制作;3.开展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
我学校临清一中科目地理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教材分析《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气候类型:指向标、经纬度。
(2)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降水、气温等地理图判读气候类型。
2.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气候地理图和气候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读图能力,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对气候特点和气候判断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加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初步掌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气候分布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的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由于各地形成气候的因素不同,气候的特点不同。
据气温、降水特点,可以判断气候类型。
教材指出了据气温、降水特点判断气候类型的三步骤:以气温确定温度带;以降水确定雨型;以温度带、雨型综合确定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4.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5.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通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本单元活动中安排了“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确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前面学过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知识,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四、教学流程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各地的气候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就拿我国来说(影像资料:中国东西南北的不同气候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海南岛则终年如夏。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板书: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师大家阅读教材图2-4-1,识记各气候带内气候类型的名称,注意:记忆要准确,如温带季风气候不能记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归纳不同气候带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
生(读图、记识)师通过刚才的读图,大家应该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现在大家看板图,以北半球的亚欧大陆为例,填出各地的气候名称。
板书: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师刚才大家画得都很好,再阅读图2-4-2,并填表241,体会不同气候类型在气温、降水、气温与降水的组合三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1背景情境导入奇异的热带沙漠沙漠的气候特点很多,比如说,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
其中关键是“干”。
因为干,云雨少,日照多,阳光强;因为干,天上没有云彩,不能挡住部分阳光,地上没有水分,无法蒸发降温,太阳晒到地面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了大地和空气,所以夏季温度特别高,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植物特别少,一起风就刮沙。
在沙漠地区里,有时天空布满了乌云,狂风怒吼,亮起了耀眼的闪电,眼看着一场雷阵雨就要来临,但常常是等了半天,又眼望着云都散了,雨点还没有下来。
其实天空中倒确定是在下雨,只不过是因为空气太干燥了,雨滴经过厚厚的干燥大气层,还没有落到地面,在半路上就蒸发光了!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
我国东部地区,因为是季风性大陆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
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更短,因为沙漠地区性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
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春秋季节一短,冬夏季节就格外的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这是有点道理。
沙漠里的温度变化,是世界各种气候中最最极端的。
问题:沙漠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各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各地气候类型和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不一样,对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的描述不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也应当用综合思维,以亚、欧、非大陆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为基础,将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与海陆分布图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并且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还随着时间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各地气候随季节交替,可见太阳辐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②地面状况: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③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大气环流形成的风带、气压带、大气活动中心,它们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节出现,是造成气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
④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气候是通过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
知识点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2.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3.依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推断一地的气候类型这一读图内容可以在任何地图上进行,但必须熟记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和分布地区、分布规律。
因此,思维的跨度、知识的跨度、地图类型的跨度和表述能力的跨度,都超越前两种图的阅读,在气候图表类型的阅读中,它是难度最大的。
拓展探究一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①宏观分析(主导因素)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所以气温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常见有10种气候类型,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②微观分析(其他因素)同一纬度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气温状况也不尽相同。
如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伦敦的气温年较差比莫斯科的气温年较差小得多。
此外,局部的下垫面因素对气温也有影响,如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拓展探究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宏观分析——大气环流条件①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主为,全年雨量充沛。
②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
③大陆西岸有两种情况。
以亚欧大陆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范围之内或在它的东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欧洲大部分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虽不多,但十分均匀。
④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在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⑤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
⑥两极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
微观分析——①洋流:如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人类活动。
活动提示P551. E地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F地气候特点是:湿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G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2. 据图241,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分布于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
3. 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向,形成西南季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E地,导致E地高温多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南移,E地受信风和来自蒙古高压的东北季风控制,低温干燥,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F地全年在西风带控制下,因此全年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综合拓展探究风向转换的季风气候季风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活动形式,它的风向随着冬夏的转换发生近乎相反的变化。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都有季风气候,但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中国、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等地最为显著。
季风气候的特点,首先是风向的转换。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天气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天气炎热潮湿。
冬夏风向近于相反,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面临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使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
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湿热的气团易形成云雨,因而靠近海洋越近,湿热气团越强,降水也越多;远离海洋的内陆,则雨量稀少,而且降水的开始时间从沿海逐渐向内陆推迟,这是第二个特征。
由于高大山体可以阻挡部分云团的移动,降水的可能性就大,特别是迎风坡,这是第三个特征。
第四个特征是雨量集中在夏季,占全年一半以上。
因为夏季风来自海洋,雨量多;冬季风来自大陆,雨量就少。
我国以及东亚、南亚地区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除了和其他季风地区的相似条件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作用。
由于夏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雨热同期”的条件,有利于水稻一类高产粮食作物的生长。
所以,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都是世界水稻的集中产区。
当然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换并不是定期、定位、等强度的,不同年份会有较大变化,这就有可能发生水旱灾害。
典型例题剖析【例1】读图,完成1~2题。
1. a、b两地的气候特征是()A. a地冬雨夏干,冬寒夏热B. 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C. 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D. b地全年少雨,终年炎热2. 关于a、b两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地主要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B. b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C. a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 b地受盛行西风影响【精析】由图可知,a位于30°N大陆东岸;b位于25°N大陆西岸;这样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和各气候的特征可知: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全年少雨;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夏季多雨。
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年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少雨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冬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年雨型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冬、夏季风影响夏雨型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影响夏雨型【解答】1。
D 2。
C【例2】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位于____点附近,太阳的直射点位于___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2)F地此时盛行______风,受其影响,F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E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
(3)此时,AB之间的等温线向___方向凸出,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___方向弯凸,E地沿海海洋等温线向___方向凸出。
(4)非洲大陆南端因受______带控制,气候具____________的特征。
【精析】解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根据A地箭头方向(盛行西风),判断该地为冬季,然后逐一分析其他问题。
分析过程如下:(1)太阳直射南半球→近日点附近→北京昼短夜长(2)F地(23°26′N~30°N),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温暖,降水较少(3)E地(23°26′N~30°N),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4)AB之间(大陆内部)气温较沿海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5)C地(40°N~50°N),大陆西岸暖流经过,西风影响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6)E地以南沿海寒流经过,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7)南半球夏季→非洲南端受副高控制→炎热于燥解答:(1)近日南昼短夜长(2)偏北气候温和,降水较少终年炎热干燥(3)低纬高纬低纬(4)副高炎热干燥课时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A.海陆分布B.大气环流C.地势高低D.太阳辐射2.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劲B.吸收的地面辐射少C.气压低D.到达的太阳辐射少3.北纬30°~40°大陆东、西岸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洋流4.下列气候类型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式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终年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式气候6.某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可能是()A.上海B.哈尔滨C.伦敦D.孟买7.造成全球降水差异最重要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起伏D.洋流8.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类型中,一年内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变化最明显的是()A.苔原气候B.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9.北回归线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的有()A.东非高原B.亚马孙平原C.德于高原D.内蒙古高原二、综合题11.读下面的图,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