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比例尺》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比例尺|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
2.学会计算实际长度与图上长度的比例关系,掌握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
2.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3.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比例尺绘制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1.归纳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
2.讲解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3.分组讨论比例尺解决问题。
4.具体实例演练。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板书出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并以实际例子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2.讲解1.比例尺的绘制方法:在图纸上,用一定的比例将实际长度缩小或放大成为图上的长度,这种比例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通常表示为1: a,其中a表示实际长度与图上长度的比值。
比例尺的绘制方法:(1)按照图上所示比例,将实际长度缩小到合适大小,然后画成指定的长度;(2)用画好的长度与原来实际长度比较,确定比例。
2.绘制比例尺的要点:(1)确定比例。
(2)将原始数据放到适当的比例下。
(3)将图上线条描绘清晰。
2.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尺通常应用于地图、建筑图和机械制图等领域。
通过比例尺,可以使实际长度缩小为图示长度,便于观察和测量。
3.分组探究学生分组,以教师给出的实例为基础,用比例尺完成以下练习:1.如图,在实际尺寸为15cm x 20cm的纸上画一张面积为3平方厘米的图,若比例尺为1:10,则图上的长和宽应分别是多少?2.如图,在实际尺寸为10cm x 20cm的纸上画一张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图,若比例尺为1:25,则图上的长和宽应分别是多少?4.练习演练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目:1.如图,一块100m x 100m的场地要缩小成5m x 5m的两个小画面,缩小的比例是多少?2.如图,一个8cm x 10cm的矩形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如果用比例尺为1:10的比例画图,图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六、教学小结1.比例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怎样绘制比例尺?3.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比例尺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比例尺是地图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比例尺,学生能够将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相互转换,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关系,并能够解决与比例尺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概念理解。
2. 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地图或平面图。
2. 计算器。
3. 白板和笔。
4. 比例尺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图或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意义及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尺2. 板书内容:- 比例尺的定义-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比例尺的应用示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地图的比例尺。
2. 提高题:根据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 挑战题:设计一道与比例尺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地图或平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比例尺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设计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六年级数学上(XS)第2节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例3、例4及第71~72页练习十八第3~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师:先来考考大家,我每天上班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要15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您走的路程和小蚂蚁爬的路程不一样。
师: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师:如果要把我行的路程3000米画在这张作业纸上,该怎样画六年级数学上(XS)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我用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
生2:我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
生3:……师:实际上,你画在图上的5厘米、3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它代表的实际长度3000米就是实际距离。
师:同样一段代表3000米长的线段在图上为什么有长有短呢?生:因为它们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说出各缩小了多少,然后求出它们的比。
学生自主操作,交流汇报。
师:它们的比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还会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所以,画图的时候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比例尺)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比例尺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用比例尺的情况非常多,昨天老师让大家搜集地图,你们搜集的是什么地图?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小组交流收集的比例尺,全班交流。
师:我也收集了一个比例尺,(课件出示)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六年级数学上(XS)生1: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600000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比例尺-西师大版教学目标•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实例练习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学内容1. 概念解析•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的种类;•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练习演练•简单的比例尺计算;•实例分析;•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概念解析1.引入比例尺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制图、地图等,给学生直观感受,同时说明什么是比例尺。
2.介绍比例尺的种类,如数值比例尺、线性比例尺等,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3.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数值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分步骤演示如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练习演练1.给学生简单的比例尺计算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比例尺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答实际的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比例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3.综合运用,选取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展示出各种解题方法。
同时得出正确的解答。
教学方法和策略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解题和灵活运用计算方法。
3.视觉辅助教学法:通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或案例演示、举例子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计算步骤和实际应用场景。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动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的节奏和效果。
2.对学生的练习和答题结果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从中发掘和弥补自己的问题,再次巩固知识点,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信心。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种类、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了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学习方式生动有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比例尺|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常见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3.能够根据比例尺完成实际应用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常见的比例尺类型。
3.实际应用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比例尺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的运用。
2.学生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
3.任务型学习法:指导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比例尺的场景。
2. 讲解比例尺(15分钟)老师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常见类型,并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
3. 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出示一组实际图形,并引导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尺寸,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4. 任务型学习(3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比例尺的应用,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学习内容,总结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练习题的表现来评价其掌握比例尺的程度。
2.家庭作业计入教学评估,检验学生对比例尺的运用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比例尺:表示方法:常见类型:八、教学资源1.比例尺知识的PPT或音视频资料。
2.比例尺的练习题。
九、教学后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作用,并掌握其常见类型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尺完成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家庭作业和练习题的检验,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比例尺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根据比例尺绘制图形。
3.能够根据图形和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2.如何根据比例尺绘制图形以及根据图形和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逐步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2.演示法:老师通过绘制图形和计算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来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
3.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2.引入新知(15分钟)1.让学生看一张地图,并询问学生如何知道地图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对应关系。
2.引导学生想到比例尺的概念,并解释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3.讲解示范(3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矩形,给出实际长度和比例尺。
2.介绍如何根据比例尺来绘制矩形,并在矩形上标出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
3.讲解如何根据图形和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
4.合作学习(3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绘制一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并给出实际长度和比例尺。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根据比例尺在图形上标出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并计算出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
3.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绘制过程和计算过程。
5.巩固练习(20分钟)1.在课堂上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比例尺的计算题目。
2.学生完成练习册后,老师逐一核对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有关比例尺的作业,学生需要在家完成,包括自选的绘图和计算题目。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以地图为例,引入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讲解示范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比例尺绘制图形并根据图形和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和图上长度的对应关系。
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例尺》(一)(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将理解比例尺作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简单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学会计算和运用比例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比例尺模型、地图、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尺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环节:应用与练习1.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简洁明了为主。
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作业:设计一道与比例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本教案严格按照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要求编写,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完整且详略得当,共2000字以内。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比例尺(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比例尺(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的绘制方法,以及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比例尺的分类和绘制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分类和绘制方法。
2. 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比例尺模型,地图,尺子,圆规。
2. 学具:直尺,圆规,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比例尺知识。
2.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重要性。
2. 讲解比例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比例尺及其应用场景。
3. 讲解比例尺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绘制比例尺的步骤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比例尺的绘制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 指导学生绘制不同类型的比例尺,巩固所学知识。
四、案例分析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2. 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分类、绘制方法和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运用。
六、课后作业(见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比例尺(二)一、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二、比例尺的分类三、比例尺的绘制方法四、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判断题:下列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比例尺是表示实际长度与图上长度的比值。
()(2)比例尺可以分为直线比例尺和圆比例尺。
比例尺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教材“比例尺”P89、90例1、例2。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充分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直尺、卷尺、地球仪、芦山地图、方格纸和图画纸实施目标:
一、从生活中寻求问题,揭示课题:
“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就是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实践结果呀?”(板书:长9米,宽6)
“老师提议各组当一次能干的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把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出来。
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然后就动手绘制。
”
大屏幕展示:
1.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怎么办?
2.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是教室的平面图吗?怎么办?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操作的时间)
各小组汇报设想,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能干的小组成员们,你们在设想过程中是怎样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的?”课外操作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更为本节课的学习增添了神秘感,学生兴趣十足。
适当的问题提示,为学生的思考暗示了方向,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孩子们都很聪明,你们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画出了教室的占地大小,其实是用到了今天要探讨的课题‘比例尺’的方法,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比如:在方格纸上用1格表示2米,或者在白纸上用1厘米表示3米等。
现在,请孩子们算一算,黑板上设计正确的几幅平面图各缩小的多少倍。
”学生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孩子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缩小的倍数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我们把测得的教室的长和宽的米数叫做实际距离,而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的厘米数叫做图上距离。
那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比例尺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指出:“为了方便,习惯上把比例尺的前项写成1。
现在,请孩子们将刚才算出的比例规范化。
计算好的小朋友就自己到黑板的相应位置改正过来。
”
二、联系生活,运用新知,学会解决问题:
情感教育:“孩子们,我们芦山有汉文化之乡的美称,也有神秘的自然景观龙门溶洞、围塔漏斗,一首‘芦山我可爱的家乡’感动了多少游人。
”
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芦山地图观察并思考:
“你找到的我们手里的芦山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1:500000)
“它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我们刚才学到的1:300、1:500000等用比来表示的比例尺叫做数字比例尺,还有一种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1厘米表示一定的实际距离。
现在,请孩子们找出我们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并和同桌讨论这个线段比例尺告诉了我们什么?它表示什么?”
“根据这个比例尺和你手中的尺子,你有什么办法算出成都偶尔给孩子们激励性的语言“能干”“聪明”,会增加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对知识的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方法来获得,印象更深刻,也更利于理解。
教学中不仅交给学生知识,又利用简洁的言语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感。
围绕生活实际出示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到龙门洞的实际距离?”
给孩子们两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集体订正,老师作小结。
得出并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组内合作,拓展知识。
“孩子们,你知道吗,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哦。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比例尺这个知识点来完成下面的4个生活问题。
”
大屏幕展示:
1.每年10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地球仪,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2008北京奥运,天津将成为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
(足球场长是90-120米,宽60-90米)
3.眼镜上的镙丝钉长3毫米,镙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大屏幕上的4个生活问题,你想解决哪一个?请你做出选择后仔细思考。
”
给孩子们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以6人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合作突破。
小组长作好分工,完成任务后,各组的汇报员上黑板汇报,集体订正,老师作一定的指导和小结。
四、对学习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想为你这节课的表现打多少分?为什么?”联系。
问题的设计,不仅考虑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注重了教给学生一些数学之处的知识。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中,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通过讨论、自学和相互帮助来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也利于对知识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