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测温孔布设-Model(1)
- 格式:pdf
- 大小:103.61 KB
- 文档页数:1
地下室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施工方案1.总则1.1工程概况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34900m2。
基础形式为灌注桩基础,地下室筏板厚度400mm,平面面积约8000㎡,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控制。
1.2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
1.3编制依据的标准及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施工技术手册(第四版)》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大体积混凝土硬化期内实测温度应符合:2.1.1 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
2.1.2 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 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
2.1.3 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2.1.4 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2.2材料准备湿棉毡、塑料薄膜等。
2.3工具准备应用该技术需准备电子测温仪JDC—2型一台,测温探头一根、测温线若干条、温度计10支、150mmΦ20PVC管若干根,并一端用胶带密封。
2.4人员准备项目部安排试验员2名参与测温并做好记录工作。
2.5施工作业条件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将测温管埋好,并按规定时间进行测完并做好记录。
3.施工部署基础钢筋绑扎的同时,试验员将准备好的测温线安装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测量大体积混凝土底部温度的测温线,其端部应位于大体积混凝土底部以上100mm处,测量中心温度的测温线居中埋设,测温线要有措施保证不与基础钢筋接触。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开始浇筑后,试验员要随同浇筑,检查测温线的预埋情况,保证将测温线以一定深度埋入。
混凝土收面前,试验员将PVC 管埋入混凝土面下100mm,用以测量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进入养护期后,2名试验员24小时轮换上岗,按照事先定好的测温时间进行测温记录,保证测温数据翔实可靠。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福佳斯•南湖花园B-7#楼位于泰安市南关街与南湖大街交叉口东北侧。
本工程地下2层储藏室,地上18层均为住宅,层高均为 2.9m;东西长52.15m,南北宽18.20m;地上部分采用抗震缝分为两个结构单元。
建筑总高度为52.65m,总建筑面积为15976.2讥钢筋混凝土基础筏板全长55.05m,宽20.9m,厚1.2m,需浇注的混凝土量约计1260用,强度等级为C35P6因筏板的厚度大,连续浇注的混凝土量大,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
重点控制三项内容:第一、混凝土浇注后的内外温差,防止裂缝产生。
第二、合理组织浇注顺序,防止产生冷缝。
第三、所用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的选用与合理的配比,满足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2、施工部署(1 )混凝土供应方法: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为防止出现意外和满足供应能力,与生产厂家协商两条生产线同时供应统一调配。
(2) 浇注机械:采用两台(HTB-80)拖式泵浇注混凝土,浇注范围为筏板基础。
(3) 浇注能力:拖式泵正常浇注能力30nV h,共计42h。
两台泵车,预计36小时完成。
(4) 浇注顺序:整体自西向东浇注,以斜面分层形式向前推进,每层厚度3、 人员组织在整个筏板浇注期间,分两班作业,每班 12小时。
(1) 成立临时协调小组:其中,总协调 1人,组长1X 2=2人,调度1X 2=2人,要求小组人员有独立作业能力。
(2) 主要作业人员:振捣手4X 2=8人,找平、覆膜等6X 2=12人。
拖式泵 管拆装6人,机械修理1X 2=2人,泵车操作1X 2 = 2人,电工1X 2=2人,辅 助作业人员若干。
4、 操作方法:(1) 根据每段混凝土泵送时自然的斜面,在浇注段的上、中、下分别布置 三个振捣器,沿浇注方向平行推进,以保证混凝土内部的交接密实。
(2) 振捣手操作振动器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动过程中应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使上下振动均匀,在振捣每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 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 前进行。
筏板基础测温管做法及位置及测温方式
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在各底板的四角、中部及落深区用方管设置测温点,每测点分别在砼厚度的不同深度布置测点(即砼表面、砼中部、基础底部),根据规范要求测量混凝土外表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测量混凝土底面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
土测温选用测温管加温度计的测温方式,测温管采用30方管,露出混凝土面150mm,方管底部包裹严实。
监测周期的前7天,派专人每隔2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8~15天,每隔4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15天后每隔6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
测温终止条件:连续48小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0℃。
.
附表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市兴隆路住宅小区一期筏板根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测温案省闽南建筑工程XX2021 年01月15日目录第一章筏基混凝土施工法及技术措施2第二章根底大体积抗渗砼裂缝预防施工技术措施4第三章大体积砼测温11一、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1、工程根本情况2、建筑设计概况3、本工程采用筏板根底,筏板厚1300mm,筏基根底面标高-3.50m。
根底施工安排:因面积大,分布广,工程量大,桩根底工程开挖顺序施工,逐块移交。
为缩短根底施工工期,减少投入,根底分批施工,筏板根底分3#、4#、5#楼三块进展浇筑施工,使施工节奏有序、合理。
第一章筏基混凝土施工法及技术措施筏基根底为C30p6钢筋砼,其质量的好坏对于保证构造到达设计要求的可靠度,同时其施工期将影响到根底工程施工进度的快慢。
所以,其施工法、施工工艺要求、技术措施落实均作为根底施工的重点控制对象,要求格把握各工序穿插施工,实行质量动态控制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优势,确保防水砼构造工程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下面就三个分项施工工艺综合考虑确定其施工法和制定技术措施。
混凝土分项工程是根底施工的主导工程,其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优劣和使用要求,本工程筏板厚1300mm,筏基根底混凝土现浇体积约为:3#楼1450m3、4#楼1400m3、5#楼1500m3,为加快施工进度,要求筏板每段一次连续浇完〔以后浇带为分隔〕,且要控制住宅局部厚度超过1m根底砼温差裂缝,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为此,从案编制到作业交底,直到施工过程,均应作密考虑,层层把关,确保根底防水砼施工质量。
1、筏基根底砼及浇筑道支撑系统用钢管搭设,底脚设Ф251000筋马凳〔呈梅花状布置〕,置于根底垫层上,纵横间距1000×1000,作上层钢筋定位支承之用,浇灌架,搭设高度视操作要求确定。
铺板布置按砼运送主通道宽3m,次道沿主道两侧按4m搭设,宽度约1.5m。
测温孔布置规范篇一:测温孔的平面布置测温孔的平面布置砼测温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电子测温导线固定在预埋的φ16的pvc管内,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共计埋设12个测温点。
1.8m基础筏板布置10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分别埋设深度为1600㎜、900㎜、200㎜,数据线露出砼面200㎜;两个集水坑最深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分别埋设深度为4100㎜、2150㎜、200㎜,数据线露出砼面200㎜。
具体位置布置见测温孔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篇二:混凝土测温孔的设置根据相关规范,我们是这样设置测温孔的:间距6米,呈梅花形布置 E我们用的就是用PVC管插入入柱混凝土内5cm。
合模后在模板上打孔,插入的PVC管一端用胶带包住,防止混凝土进入PVC管,用绑丝固定一下。
F测温孔用Φ10mm长250mm的白铁管埋置在结构中,白铁管应封严下口,并加锡焊焊缝,管内放10cm深的机油。
测温孔的埋置深度: 梁、柱、基础中为10~20cm,测温管应露出结构表面50mm以上,在梁、板等水平结构中应垂直插入,在墙柱等垂直构件中,测温孔与水平成30°角。
G测温时温度计插入测温孔的时间最短不得少于3分钟,读数要快、准,测温后将测温孔塞紧并盖好保温材料。
1、人员准备:设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于开始测温前组织培训和考试。
2、必备工具的准备:测温百页箱:规格不小于300mm×300mm×400mm,且安装于建筑物 10m以外,距地高度约1.5m,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外表面刷白色油漆。
温度计:测量大气温度和环境温度,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测原材料温度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
各种温度计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校验。
3、测温孔的设置:(1) 测温孔布置及深度要绘制平面和立面图,各孔按顺序编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实行。
(2) 各类建筑测温孔设置要求:1) 测温孔的布置一般选在温度变化教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遭冻结的部位。
2) 现浇混凝土梁、板、圈梁的测温孔应与梁、板水平方向留置。
使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砼的早期抗拉能力。
在第二次抹压后,随即盖上薄膜、麻袋并适量洒水。
底板砼蓄水深度150mm保温保湿,蓄水时间为3~5d(根据测温结果确定)。
保温保湿材料要迭缝铺设,不留空隙,放置和撤除要经项目部决定,不得随意进行,同时加快基础四侧回填土,避免长期裸露,导致降温收缩与干缩共同作用,使应力叠加。
3.4大体积砼温度监测(1)测温点布置:在2200r~的区域,沿垂直高度布3个测点,分别布置在距砼底面3002、表面200mm 和中部。
用普通钢管固定在钢筋骨架上,使砼浇注后直接与钢筋连接,高出板面250mm;纵向测温点布置间距为8000mm(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将高出板面的钢管割除,用膨胀细石砼封堵钢管)。
(2)测温制度:①检查测温仪的准确性;②测温工作由责任心强度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所有测温孔编号,用统一表格记录数据,同时应测大气的温度,测温记录及时交技术负责人阅签,作为计算和现场控制的依据;⑧第1~5d每两小时测温一次;第6~15d每天测温3次以上;④温差发生异常的处理办法:若发现砼内部最高温度高出表面温度接近25~C时,立lP;~I深蓄水深度,使砼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差值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当加水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对蓄水水温进行调节。
4小结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封顶,在地下室现场检查时未发现温度有变形裂缝,砼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实践证明,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温度监测及加强混凝养护等有效技术措旗,是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GBS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灞(上接第41页)设部正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提出节省资源,使用6L坐便器,将中水回用作为一项住宅产业现代化成套技术加以推广。
能否为用户接纳的关键是其成本的高低,住宅厨卫设计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相关新设备,设计切实可行的中水回用方案。
翻车机室筏板砼测温及保温养护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7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7、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二、工程概况淮北市平山电厂厂外输煤管道系统翻车机室工程,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平山村。
本工程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建筑总高度约30m。
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底板总面积约963平方米,底板混凝土约1400立方。
整个底板除集水坑降板位置处,基坑开挖深度为-15.13m。
底板厚度主要为1.400m厚度,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
三、施工部署1、材料选择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3d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 ,7d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不得使用带有R字样的早强水泥。
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同时水泥中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选用非碱活性的碎石,粒径5~20mm,含泥量不大于1%。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即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细度模数2.5~3.0,砂的含泥量不大于2%。
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0。
前言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日趋广泛。
但是,混凝土的有害裂缝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普遍见于高层建筑或大型设备基础上,由于筏板基础混凝土体积大,聚集的水泥水化热大,内部温度上升较快。
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我们要做好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分析裂缝的原因,寻求控制对策,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1.工程概况某工程建筑总面积10746.36㎡,基础形式为1.5m厚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7.25m。
筏板基础展开最大长度59.900m,最大宽度23。
300m,厚1.50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外墙为C45,S6抗渗混凝土。
养护方法则是水平面采用蓄水养护;立面采用塑料薄膜及毡布洒水保湿养护。
2.混凝土工程特点及难点(1)混凝土浇筑后须加强薄弱部位的养护防止出现网状、纵向裂缝。
附加应力集中部分,已不能按正常的热工计算计算裂缝,在该部分设加强带防止裂缝。
加强带做法:设附加抗裂筋;增大膨胀剂的掺量。
(2)混凝土需昼夜连续施工,不留设施工缝一次浇筑完成.(3)钢筋:筏板基础钢筋为双层双向间距为HRB400Ф25200mm。
基础梁为暗梁,截面为400mm×1500mm,梁钢筋定位采取措施须加固,筏板基础钢筋上、下层网片之间须用HRB400Ф25钢筋马凳间距1500mm梅花式布置并在南北方向贯通设置架立钢筋,确保钢筋网片之间尺寸准确.(4)模板:由于基础大放脚坡度较大,最大达到65°,施工中模板加固难度大。
3。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对商品混凝土厂家混凝土采用的主要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
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2)骨料。
粗骨料,碎石应采取连续级配或合理的掺配比例。
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超过5%,含泥量不应超过1%。
【专业知识】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孔设置要求【学员问题】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孔设置要求?【解答】(1)全部测温孔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绘制测温孔布置图,并逐一编号(包括位置和深度)。
(2)测温时,温度计应采取与外界气温隔离措施,并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3)测温孔的设置:一般应选择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受冻部位(西北部或背阴部位)。
①现浇混凝土梁。
测温孔应垂直于梁轴线,每3m设置一个,每跨至少一个,孔深1/3梁高。
圈梁每跨,每3m至少一个,孔深10cm.②现浇混凝土板(包括基础底板)。
每15㎡设置一个,每间至少设置一个,孔深1/2板厚,测孔垂直于板面。
对于箱型底板,每20㎡设置测孔设置一个,孔深15cm.厚大的底板应在板中、下部增设一层或两层测温点,以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测孔垂直于板面。
③柱在柱头和柱脚各设置测温孔2个,与柱面成30°倾斜角。
孔深1/2柱断面边长。
④砖混结构构造柱。
每根柱上下各设置一个测温孔,与柱面成30°倾斜角,孔深10cm.⑤条形基础。
每5m长设置测温孔1个,孔深15cm.⑥现浇框架结构的墙体。
当墙体厚度小于等于20cm时,应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1/2墙厚;当墙厚>20cm时,可双面设设置测温孔,孔深1/3墙厚且不小于10cm.测温孔与板面成30°倾斜角。
每15㎡设置测孔设置一个,每道墙至少设置一个,孔深10cm.大面积墙体测温孔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的间距设置。
⑦框架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工艺)。
墙体横墙每条轴线测一块模板,纵墙轴线之间采取梅花形布置,每块板单面设置测温孔3个,对角线布置,上、下测孔距大模板边缘30cm~50cm,孔深10cm.⑧现浇阳台挑檐、雨罩及室外楼梯休息平台等零星构件。
凡以个为单位的,每个设置测温孔2个。
凡以长度为单位的,宜每隔约3m~4m设置1个测温孔。
孔深1/2板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筏板基础测温管做法及位置及测温方式
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在各底板的四角、中部及落深区用方管设置测温点,每测点分别在砼厚度的不同深度布置测点(即砼表面、砼中部、基础底部),根据规范要求测量混凝土外表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外表以内50米米处,测量混凝土底面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米米处.土测温选用测温管加温度计的测温方式,测温管采用30方管,露出混凝土面150米米,方管底部包裹严实.
监测周期的前7天,派专人每隔2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8~15天,每隔4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15天后每隔6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
测温终止条件:连续48小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0℃.
附表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