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远动终端抗干扰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1.76 KB
- 文档页数:1
电力调度自动化远动技术及抗干扰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城网和农网大规模改造以及大型工矿企业的升级,变电站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能够综合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监控一次设备的状态,实现“四遥”以及历史记录、报表、事故分析等等。
然而电力系统要想实现调度真正自动化,就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来实现。
因此,远动控制技术在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远东技术;抗干扰措施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已成为最核心的内容。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分作配电网调度自动化与发电、输电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
2 电力系统远动控制电力系统远动是指,使电力系统受到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远方实时控制和监视。
远动通道、被控站及控制站、三者构成了远动系统。
从广义的角度讲,远动系统包含:被控站的过程设备与控制站的人机设备;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远动系统仅包含远动通道与两端远动设备。
各级调度一起承担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省调或大区网调负责经济调度和自动发电控制,省调与网调均应具备校正控制与安全分析等功能。
3 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应用3.1 便于诊断和维护的功能采用规约调试工具能够很方便的对现场设备运行的正确性进行确认;运行控制工具可以监视前置系统的设备、通道和各个节点等各级运行环节的运行状态,并能实际控制其恢复、删除、停止等的各种运行方式;为了对与主机系统间数据传递的正确性和各个规约扫描进程数据处理的正确性进行确定,需采用数据监视工具对前置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据控制和现场采集进行监视。
报文监视工具可以同时实时监视多个运行通道的收发信息,且能将其截获并存储,从而进行报文的具体分析;管理运行日志。
系统能够按照需要使采集与存储运行日志信息的工作被启动或停止;这些进程的状态监视和启动运行由系统运行管理的子系统负责维护,为了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如果这些进程发生异常,系统就会启动故障恢复机制。
论述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防范措施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电力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为电力的稳定是保证生产安全、有序进行的根本,也是促进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想加强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从引发不安全因素的干扰问题入手,将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应对措施,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的电力工作人员可以重视起来,为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贡献。
1、电力系统外部的干扰在影响电力系统的干扰因素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中,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几个部分,例如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因为我们无法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只能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他的干扰因素还有很多,下面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1自然干扰。
大气层中的电场出现变化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同样的情况还包括在电离层中出现的变化以及因为太阳黑子的变化而对电磁造成的影响,这些都是自然界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干扰到电力系统的安全。
自然干扰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干扰类型,并且也是最难解决的部分,因为在电力系统实际的运作中,外界因素的干扰会造成高频电压的出现,超出规定的范围之内,就会对系统的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跳闸、断电等情况时有发生。
1.2放电干扰。
放电干扰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放电干扰来源于电晕放电,这一情况的发生是因为高压输电造成的,输电线的绝缘体会因为失去效果而产生脉冲电流的情况,并且这一情况还是间歇性的,由此引发电晕放电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低频测试系统的影响最大,而对高频测试系统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
另外,辉光放电干扰也是一种常见的放电干扰。
这种类型的放电干扰可以称之为气体放电,发生在两个接电之间,当出现电离时,就会因为离子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作用而发生辉光放电的情况,人们在直观的观察中,通常会看到蓝色的辉光,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
电力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措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在面临日益复杂和多样的干扰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抗干扰技术与措施,从干扰监测、干扰削减、抗干扰设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干扰监测与分析电力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的设备和元件组成的,因此,充分了解干扰的产生机理,对干扰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干扰的类型和来源,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频谱分析仪可以对频率变动干扰进行监测,通过功率品质分析仪可以对电压波动和谐波干扰进行监测,通过隔离放大器和滤波器可以对电磁干扰进行监测,还可以利用故障记录仪等设备对瞬态干扰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干扰的类型和来源,并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二、干扰削减技术与措施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干扰可能会对电力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措施来降低干扰的影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扰削减技术与措施:1. 确保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接地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接地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在设备布局上应避免磁场和电场相互干扰,合理规划设备的位置,减小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耦合。
同时,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可靠的接地系统,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扩散。
2. 采用抗干扰设计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性能的设备,例如,采用屏蔽和过滤技术设计的电缆和绝缘子,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此外,对于敏感设备,还可以采用可调节的滤波器和隔离器来进一步削减干扰。
3. 优化电力系统的传输和配电网络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的传输和配电网络结构,可以降低谐波干扰、电压波动和暂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优化的电缆布线方案、增加电源的容量和负载调整等措施,可以降低谐波干扰;通过合理的传输线路规划和等电位接地设计,可以降低电压波动的产生与传播;通过优化装置的选择和保护措施,可以减轻暂态干扰的影响。
探讨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及抗干扰技术摘要:基于自动化、计算机、远程通信等计算机技术的电力远动系统为铁路的电力供电、优质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举足轻重的保障作用。
但铁路电力远动系统采用的都是弱电设备,易受外界干扰,进而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及稳定性。
运用抗干扰技术,加强系统的防护,进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电力远动系统;抗干扰技术;铁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建设也有突飞猛进的成就,这对铁路的电力远动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由于电力远动系统设备的绝缘水平非常低,尤其是电力远动系统一直处于强电场所的环境中,极容易影响到数据的收集、发送及处理等,而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维系电力远动系统可靠性的杠杆。
因此改善和加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一、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概要近年来,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在国内日益发展、普及,对于铁路的电源运行、电力线路及行车供电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主要可以进行遥调、遥测、遥控和线路故障检测等,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到电力的调度管理、远动控制主站与远动终端间的数据通信、电力工程的设计等复杂的系统工程。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主要包括远动控制主站、远动终端和通信通道三部分。
远动通道又包括车站监控系统和变、配电所监控系统。
(一)车站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高压监控系统和低压监控系统。
高压监控系统监控车站10 kV变压器高压侧输入电压、电流。
监测对象主要是输入电压值、输入电流值和高压断路器。
低压监控系统监控车站10 kV压器低压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监测对象主要是输出电压值、输出电流值和低压断路器[1]。
(二)变、配电所监控系统此系统主要监控铁路变、配电所的高压设备和直流电源系统。
在铁路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监控:一种是变、配电所高压设备次保护装置和分合均采用微机保护装置。
另一种是变、配电所高压设备二次保护装置继续采用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同时增设微机监测装置。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电磁干扰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电磁波扰动信号对电力设备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干扰现象。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电磁干扰可能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抑制方法。
首先,为了进行电磁干扰分析,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干扰的来源。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高压输电线路的辐射电场、高压电缆的辐射磁场、变压器的铁芯饱和现象、电力电子设备的开关和交流转直流(AC/DC)转换等。
这些都可能引起电磁信号的辐射和传播,从而干扰电力设备和周围环境的正常运行。
其次,要进行电磁干扰的分析,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电磁干扰的特点和影响。
辐射电场和辐射磁场是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其干扰特点主要包括频率范围、幅度和波形等。
这些特点可通过电磁场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除了干扰特点外,电磁干扰还可能对电力设备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其工作效率、导致通信信号损失和数据传输错误等。
一种常见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是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是一种电气设备,用于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分离出来,从而阻止它们对电力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干扰。
滤波器可根据频率范围和特性进行选择和设计,以实现对特定电磁波的抑制。
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地线与屏蔽等措施来抑制电磁干扰。
地线是将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地之间连接的导体,能够提供有效的接地保护,将干扰信号引流到地面。
屏蔽是用导电材料包裹电力设备,用以阻止电磁干扰信号的传播。
通过使用地线和屏蔽,我们可以显著减少电磁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此外,在设计和制造电力设备时,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和材料也非常重要,以避免或减少电磁干扰。
例如,在PCB设计中使用合适的布线规则和屏蔽技术,选择低噪声、低干扰的电子元件,以及合适的绝缘材料和接地设计等都可以减少电磁干扰。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设备抗干扰研究【摘要】电磁兼容技术是指铁路电力远动系统使用的设备在某种特点的电磁环境中,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共存,这项技术包括分为电磁干扰(EMI)与电磁耐受(EMS)两大类。
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干扰源分析、接地方式对抗电磁干扰的安全性进行剖析,得出了防止电磁干扰的部分措施,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抗干扰,措施一、前言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铁路建设也随着高速发展,人们对铁路高速、高密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采用的还是相对来说能耗低、速度和集成度较高的电子电路,也造成了铁路电力信号容易被干扰的现状。
因此必须加强对铁路电力远动设备的抗干扰研究,提高屏蔽和过滤技术水平,保证系统的稳定和相对独立。
二、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所谓的电磁兼容,是指不同的设备在同一个电磁环境中,能够不受干扰的共同执行各自功能一种共存状态。
也就是说,这个设备不因受同一电磁兼容环境中另一设备的电磁发射,而发生不被许可的的降级;也不会导致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另一设备因为遭受它的电磁发射而发生不被许可的降级。
电磁兼容(EMC) 可以划分为电磁干扰和电磁耐受两种情况,还要求全部的电子产品都必须和电磁兼容的一般规定相吻合。
1.电磁干扰问题EMI它是指所有引发其他设备或系统出现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EMI又可以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前者,即传导干扰指的是经过导电介质用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干扰另一个电网络。
后者,即辐射干扰指的是干扰源通过空间用自己的信号干扰另一个电网络。
铁路电力各个子系统之间均为采用电缆线路把全部设备进行联络,设备与设备之间存在某种逻辑联锁关系。
采集室外设备的状态之后,室内设备采用联锁计算产生驱动命令,经过驱动电路控制室外设备,达到保障行车安全和效率的效果。
所以,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干扰,将出现难以弥补的损失。
2.电磁耐受问题指的是指设备具备一种能力,它在执行应有功能时可以不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