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课件6
- 格式:ppt
- 大小:534.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全县初中政治教师全方位、有重点地复习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我们编辑了22个专题,仅供大家在中考复习中参考、选择使用。
热点专题一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一)中考重磅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会民族永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屡屡制造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及中东部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
(二)备考角度透析角度一:谈现状。
1.雾霾、沙尘、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1)大气污染。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几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这给我们哪些警示?(1)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①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八股取士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2、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B.中俄两国的西北边界问题C.中俄两国的贸易问题D.蒙古的归属问题3、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郑成功驱逐日本殖民者,收复台湾B.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的制度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地区D.平定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隶属于()A.福建省B.浙江省C.江苏省D.广东省5、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对东北地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准葛尔贵族的分裂势力B.设立驻藏大臣C.接受土尔扈特部回归D.发动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军6、“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A林则徐 B康熙帝C郑成功D戚继光7、2004年10月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请回忆历史上第一个中俄双方签订的边界条约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8、“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所说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文天祥C.郑成功D.林则徐9、康熙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帝评价的是()A.班禅五世接受册封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D.渥巴锡率众回归祖国10、“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侵略B.民族团结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11、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013-2014学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三)专题复习十二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4)口号或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曹汝霖”、“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6)主力及地点的变化:前期主力是学生,地点在北京;后期主力是工人,地点是上海。
(7)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避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8)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例题11、材料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日本夺去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
而英、法、美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否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和约”和“会议”分别指什么?答:是。
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会议是指巴黎和会。
(2)材料二中的口号是哪次运动中提出的?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一句口号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中的会议和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怎样的关系?答:材料一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例题2材料一:5月3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全国激情激昂,人们的悲愤再也不能抑止下去------5月4日下午一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等十四个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纷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材料二:消息(新闻联播)青春做伴,激情飞扬,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又有15名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