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统编八年级美术下册7色彩静物画第1课时课件人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9.14 MB
- 文档页数:35
《色彩静物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色彩静物画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分类与属性,了解色彩的混合与调配等基础知识。
并理解如何在静物画中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
2. 素材准备准备各种颜色的画笔、水彩、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选取一个静物(如花瓶、水果等)作为绘画对象,并准备相应的背景布和道具。
3. 实践操作学生需根据所学色彩知识,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运用水彩在画布上绘制所选静物。
注意观察物体的形态、质感和光影变化,用色彩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同时,注重背景与静物的色彩关系,营造和谐的画面效果。
4. 作品完善在完成初稿后,学生需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调整和完善,包括色彩的调整、细节的刻画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完整。
三、作业要求作品要求:1. 静物绘画要构图合理,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现物体形态和空间感。
2. 注意光影处理和物体质感的表现,力求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3. 注重背景与静物的色彩关系,保持画面和谐统一。
4. 使用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保证画面质量。
时间安排:1. 理论学习时间:约30分钟。
2. 实践操作时间:约90分钟(包括素材准备和绘画时间)。
3. 作品完善时间:约30分钟(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以及细节刻画等。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反馈结果将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参考依据,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色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色彩静物画的绘画技巧,提升色彩运用和画面构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色彩静物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色彩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了解色彩静物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现色彩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准备阶段:学生需准备水彩颜料、画笔、纸张、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
2. 观察阶段:学生观察一组静物,包括水果、蔬菜、陶瓷等实物,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感,记录观察结果。
3. 构图阶段: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设计色彩静物画的构图,确定各部分的位置和大小。
4. 色彩分析阶段:学生分析所选静物的颜色,了解其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为下一步涂色做准备。
5. 涂色阶段: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构图和颜色分析结果,逐一涂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对比。
6. 调整阶段:学生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包括颜色的添加、减少和替换等,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第一课时结束后完成;2. 作业形式:以水彩画的形式完成作业;3. 作业内容: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涂色准确;4. 作业数量:至少完成一幅作品;5. 作业材料:要求绘画工具齐全,纸张质量良好;6. 作业协作:学生需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和涂色等环节,共同探讨作业中的问题。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涂色准确度、色彩搭配、构图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3. 评价结果: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需在课后对作业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掌握色彩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了解色彩静物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观察、分析和表现色彩的能力。
同时,本次作业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色彩静物画的基本技巧,包括调色、构图、光线运用等,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表现色彩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