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实验室搭建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27.41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实验室建设方案1. 引言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议题,食品行业的企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食品实验室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食品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包括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人员培训和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等。
2. 实验室设备和设施食品实验室需要一些特定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设备和设施:•高性能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添加剂。
•气相色谱仪(GC):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和残留农药。
•质谱仪:用于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仪(NMR):用于对复杂食品中的化合物结构进行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色素和光学特性。
•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食品中微小结构和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试剂:如标准品、试剂盒等。
此外,食品实验室还需要安装通风系统、洗手间、实验台和实验室报警系统等设施。
3. 人员培训和管理食品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和管理非常重要,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人员培训和管理的建议:•招聘和培训合格的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师、实验助理和技术支持人员。
•制定实验操作手册,确保每个实验人员都能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包括新技术、新方法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记录、样品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管理。
•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定期校准设备、进行质控样品和参比物的检测。
4. 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为了保证食品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的建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实验前的样品准备、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等。
•建立实验室储存样品的系统,确保样品的保存和标识的准确性。
•建立实验室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储存。
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室建设指南1. 前言为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检验室。
本指南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检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意见。
2. 检验室基本条件2.1 场所要求检验室应选址合理,与生产车间分开,并具有独立的出入口。
室内面积应与检测项目和工作人员数量相适应。
检验室内应划分为样品保存室、称量室、理化分析室、仪器室、办公室等功能区。
2.2 环境要求检验室应保持整洁、干燥、通风良好,采取措施防止灰尘、虫害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入。
温度、湿度、照明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3 设备要求检验室应配备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如天平、水浴锅、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等。
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保养,保证其精度和准确性。
2.4 人员要求检验室应配备专职检验人员,人员数量应与工作量相匹配。
检验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 检验室管理3.1 制度建设检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样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检测数据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3.2 记录保存检验室应如实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保存相关记录。
记录内容应真实、完整、可追溯。
3.3 质量控制检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量手册,开展内部和外部质量评审,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项目检验室应根据企业生产的食品种类和相关法规要求,设置必要的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5. 小结食品生产企业应重视检验室建设,为食品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口。
检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因此,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
二、实验室设备选购1.分析仪器:选择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提供针对不同食品成分的快速分析和检测。
2.试剂和标准物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试剂和标准物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生物安全柜:为了保护实验人员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应选购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生物安全柜。
4.样品处理设备:包括离心机、冷冻离心机、自动样品制备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加快样品处理的速度,提高实验效率。
5.数据处理设备:选择高性能的计算机和软件,以便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实验室家具和消耗品:选择耐腐蚀、易清洁的实验室家具,并储备适量的实验室消耗品,如试剂瓶、移液器等。
三、实验室布局设计1.实验室空间划分:根据实验室功能的不同,将实验室划分为样品处理区、分析区和数据处理区。
确保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无交叉污染。
2.合理布局:根据实验室流程和工作人员的操作习惯,设计合理的实验室布局。
确保设备之间的距离合理,操作的方便性和效率性。
3.安全考虑:实验室内应设置安全措施,如消防设施、急救设备和应急出口等。
与有害物质相关的设备和区域应有专门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1.建立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操作规程,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益。
2.员工培训和考核: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定期进行员工考核,确保实验室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3.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并避免交叉污染。
4.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定,包括戴防护手套、穿实验服等。
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
五、与监管机构的合作1.获取认证和资质:与相关监管机构合作,获得实验室运营所需的认证和资质。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方案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人员、设备、流程等多个方面展开,提出一种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人员在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中,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应该招聘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如食品科学、化学等专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同时,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以及实验室助理。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验室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项食品检测任务。
第二部分:设备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先进的设备。
首先,需要配备一台高性能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
其次,应配置一套高效的微生物检测仪器,以便进行微生物学相关的检测工作。
此外,还需要各类常规设备,如天平、酸碱滴定仪等,满足实验室的日常操作需求。
第三部分:流程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样品收集、保存和运输的规范。
其次,应明确检测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活动,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部分:实验室环境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首先,应确保实验室的通风设施良好,以保证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其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台面和储物空间,保证实验操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此外,实验室还应具备适当的温湿度控制设备,以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第五部分:数据管理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包括建立数据库、采用电子数据采集和存储技术、制定数据管理流程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析实验室产生的大量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六部分:标准和法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建设需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例如,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验室建设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选址要求:实验室不应选择在给排水或排污系统的下游位置以及储存或制造易燃易爆品、有害气体、烟尘、粉尘、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场所附近。
总体布局:实验室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各区域之间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隔离设施,防止交叉污染。
通风设施: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必要时应设置通风柜或局部排风装置。
温湿度控制:实验室应有温湿度控制设备或措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电源和供水:实验室应提供稳定、充足的电源和供水,必要时应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等设备。
照明和安全设施:实验室应提供合适的照明和安全设施,如紧急洗眼器、消防设备等。
检测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应配备符合检测需求的仪器和设备,如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人员资质:实验室应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人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保护:实验室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确保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以上是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实验室类型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建设实验室前咨询相关专业机构或政府部门,以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之实验室分区和仪器设备要求根据SLD中检实验室技术的行业经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是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在前期设计阶段规划得好,在后续建设和使用就会减少甚至避免问题的发生。
其中,实验室分区和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尤其重要。
一、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分区及基本要求(一)通风良好是要优先考虑的,必要时应配备抽风机。
(二)接种、分离及细菌鉴定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三)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一般会接触多种有害微生物,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操作人员健康和安全,实验室设计应至少划分3个区,具体的实验室分区及要求如下:1、实验室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培养基配制室、试剂储藏室和休息室。
清洁区内严禁带入细菌检验标本。
2、实验室操作区(1)通风要求:由于实验室操作区各种病原菌集中,导致空气相对污浊,所以实验室要求保持一定的通风量,特殊实验需要安排在专用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2)整洁要求:微生物操作区是各种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空气中粉尘流动,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区应与外界分开。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换无尘鞋,送标本人员不进入操作区,操作区地面要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 次。
每天工作前,用专用紫外灯照射半小时,或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一小时,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干净、整洁。
(3)光线要求:血清试验凝集颗粒和细菌培养的细小菌落的观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线。
操作区除了设置常规照明灯外,还必须安装亮度合适的操作台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4)温度和湿度要求:由于无菌操作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酒精灯,因此,微生物学实验室不能安装吊扇,以免影响酒精灯的使用效果。
为了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宜温度,尤其是满足某些仪器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实验室建议安装空调装置。
(5)水源要求:操作区内必须设置水源:标本处理(如细菌染色等)用水槽与工作人员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
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随着食品工程领域的发展,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该实验室旨在为食品工程研究与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食品工程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室位置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选址在市区中心的食品科技园区内,交通便利,有利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的互动交流。
三、实验室面积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样品存储室、设备保养室等。
四、实验室设备1. 实验室应具备基本的分析测试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 实验室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加工设备,包括真空包装机、冷冻干燥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3. 实验室应具备基本的安全设备,包括实验室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等。
4. 实验室应具备基本的办公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五、实验室人员1. 实验室应招聘有经验的食品工程师和食品分析师,具备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实验室还应招聘一些实习生,他们可以在实验室内接受专业的培训并参与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六、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实验室安全管理以及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
2.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内的数据和文档的管理和存档做出规范,保证实验室内信息的安全和可及性。
七、实验室业务范围1. 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主要承担食品加工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食品新产品的研发、食品质量的控制和食品工程技术的创新等。
2. 实验室还可以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提供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食品安全的检测分析等服务。
八、实验室研究方向1. 食品工艺的研究,包括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优化等。
2. 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研究,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检测等。
3. 食品工程技术的研究,包括食品工程装备的研究和开发等。
九、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食品工程中心实验室可以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研究服务,协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标准食品检验实验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以下是关于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室建设场地。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场地应选择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环境干净整洁的地方。
实验室的布局应合理,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确保实验室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二、实验室设备。
食品检验实验室所需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检测仪器、实验台、通风设备、消毒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准确判断食品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实验室安全。
食品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实验室内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紧急处理装置、防护设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五、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文件管理、数据管理、质量管理等。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实验室工作,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运转。
六、实验室质量控制。
食品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记录等。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室环境监测。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实验室内部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障食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各项标准的执行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建设方案(食品)一、选址:1. 实验室应选择在清洁安静的场所,远离生活区,锅炉房与交通要道;2. 实验室应选择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要与生产加工车间有一定距离;3. 实验室应选择在方便扦样与检验,距离车间较近的工作场所。
二、结构和布局: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一般工厂应设置细菌与理化检验兼有的综合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细菌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办公室。
1. 办公室2. 理化分析实验室:(或者和细菌检验操作室合并)①理化分析室(兼作感观检验室)②仪器室(兼放细菌室显微镜等少量仪器)3.细菌实验室:①细菌检验操作室;②无菌室;③培养基制作室;④洗涤消毒室。
一般布局要求如下:1.办公室:办公室是化验人员进行原始记录等各项工作的场所,是与非化验室人员交往较多的场所,因此,应设在整体综合化验室的最外层,只需有桌、椅等简单设施即可。
2.细菌检验操作室(常规操作)细菌检验操作室是细菌培养与检验主要操作室,主要设施是实验台。
对实验台的要求:a.实验台面积一般不小于2.4×1.3m;b.实验台位置应在实验室中心位置,要有充足光线;也可以做边台。
c.实验台两侧安装小盆与水龙头;d.实验台中间设置试剂架,架上装有日光灯与插座;e.实验台材料要以耐热、耐酸碱为宜。
3.无菌室:无菌室通过空气的净化和空间的消毒为微生物实验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工作环境,无菌室是处理样品和接种培养的主要工作间,应与细菌检验操作室紧密相连。
为满足无菌室无菌要求,无菌间应满足以下布局:a.入口避开走廊,设在细菌检验操作室内;b.与操作室用两道缓冲间隔开;c.无菌室与缓冲间均装有紫外灯,要求每3平米安装30w紫外灯一盏;d.无菌室内设有实验台(中央实验台与边台皆可),紫外灯距实验台面要小于1.5m;e.无菌室与操作室之间设有双层窗构成小通道。
4. 培养基制作室:培养基室是制作、配制微生物培养所需培养基及检验用试剂的场所,其主要设备应为边台与药品柜。
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仪器装备规范化研讨
李世雨尚德军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63)摘 要分析了食品安全检验发展趋势,对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仪器装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配置规范化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 仪器装备;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31
Dissertation on Standardization of Instruments Equipping for the Laboratory
of Food Safety Inspecting
Li Shiyu, Shang Dejun
(Xinji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tine Bureau of P.R China, Urumqi 830063,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inspecting, describe a actuality and existent problems of instrument equipping in chinese laboratorys of food safety inspecting. The significance on standardization of Instruments equipping for the laboratory of food safety inspect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Food safety; instrument equipping; standardization
1 引 言
中国加入WTO世贸体系以来,由于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和相关国际贸易争端频频发生,推动了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的规范化建设问题进行讨论。
2 食品安全检验发展趋势
社会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被确定为“不得检出”,几乎达到现代检测技术检出限多低,食品的安全卫生检测限量就定多低。
以出口动源性产品为例,要求兽药残留氯霉素、硝基呋喃不得检出,要求方法检出限0.3μg/kg和0.5μg/kg[1]。
食品安全检测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检测项目、种类越来越多。
例如据有关报道[2],日本政府将于今年发布公告,并于2006年5月正式实施新食品卫生法“肯定列表(positive list)”制度。
该制度中日方对71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1万多个最大允许限量标准,一旦食品中残留物超标,将被禁止进口和流通。
食品安全检测已成为构成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国家间贸易限制与反限制的重要依据和谈判筹码。
2002年欧盟曾以进口中国动源性产品氯霉素检测超标为由,宣布欧盟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源性产品[3],直到去年才部分解禁。
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现实的情况是,发达国家总是不断地领先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分析技术和仪器装备,不断地降低食品安全限量,扩大食品安全检验的种类。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食品出口,总是紧跟发达国家的先进分析技术,力图突破技术壁垒,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如近几年国外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二恶英事件、转基因食品事件及国内接连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
国际食品安全检验的动态与国内食品安全检验的动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公众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十分关注,对检测机构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代表提出议案最多的问题。
3 国内食品安全检验仪器装备的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
实验室仪器装备的现状与食品检测面对的检验专业范围不完全匹配。
由于食品检测专业范围广泛,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领域。
照理不同等级的实验室,仪器装备应有不同水平,但至今仍无规范。
造成不同实验室的检验业务的范围与技术装备条件脱节。
实验室仪器装备技术水平不整齐,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由于食品安全技术壁垒等原因,对于出口食品检验,要求我国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和技术能力,必须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否则出口企业面临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国家遭受贸
收稿日期:2005-08-17
作者简介:李世雨(1956-),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易制裁的风险。
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没有对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的仪器装备水平有一个规范性的统一要求,各实验室对仪器装备先进性、前瞻性的把握不准,加上经济条件不同,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实验室间存在巨大差距。
仪器装备各自为政,决策水平参差不齐。
食品安全检验的新标准、新方法越来越依靠高新技术和大型分析仪器。
如新颁布的《水果和蔬菜中44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国家标准[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所需投资超过400万元,对设备购置的技术调研要求越显重要。
长期以来实验室仪器的装备一直各自为政,各个单位自行计划,行政审批,个人或局部决策的因素很大。
极易造成购置失当,且各地、各单位都重复着同样的调研工作,耗时、耗力。
设备购置周期长,实验室应急反应能力弱。
当遇到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临时购置所需设备的可操作性很小。
仪器购置从实验室上报年度预算到计划汇总、管理部门批准、政府招标采购,购置周期可长达一年。
事实上,多数实验室无法对仪器设备的不足作出应急反应。
4 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规范化的意义
根据食品安全检验任务和技术要求规划或规定食品安全实验室必须装备的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档次,以保证满足一个地区日常食品安全检验和应对突发性事件。
对一个地区高、中、低等级实验室设仪器设备的关联度进行调研和规划,应在一个地区形成既有高新检验技术的制高点,也有常规检验技术的普及面,形成一个技术关联的检测网络。
对一个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系统性、配套性进行调研和规划,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检验技术平台,增强应对各种复杂检验、应急检验的能力,拓宽检验业务范围。
对仪器设备配置的经济性进行规划。
避免重复性投入,提高设备投入的经济性和使用率。
一地区统一规划装备某种常用仪器,可降低购置费和维修成本,且方便实验室间的技术交流与协助。
仪器设备配置的规范性有利于技术标准、技术方法的规范性;有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推广;还有利于系统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5 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
备评价、决策体系
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评价工作涉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认知的不断深化、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评价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依靠个人、部门或厂商的意见做决策。
应建立一个专家评估、咨询系统,收集全面信息,组织认真的论证,集中多数专家的意见,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对实验室装备的科学性、先进性、标准性、经济性、关联性做出评价。
为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决策和执行及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食品安全实验室仪器装备评价应密切追踪国际新指标、新技术发展动态。
发达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指标、实施保护措施(技术壁垒)、一般需要经过四个环节。
第一,毒理学研究;第二,分析技术实用化;第三,一批政府和民间实验室参与;第四,在该国(地区)进口食品监控检验中,该指标阳性发生率较高。
以欧盟兽残监控指标硝基呋喃为例,九十年代后,发现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癌和基因毒性;1993年禁止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使用;随后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检验方法,其中包括两种初筛方法:四碟微生物抑制法(four plate test)和酶联免疫法,及基于LC-MSMS技术的确认检验法;欧盟的一些民间和政府实验室参与了毒理学研究和分析技术的建立;2003年,欧盟在进口动源性产品兽残检验中,硝基呋喃的检出率占所有兽残检出结果的54%[5]。
至此硝基呋喃残留才被确定为可用于贸易制裁的主要食品安全指标之一。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密切追踪国际食品安全动态,提前规划和规范我国实验室仪器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才能主动应对基于食品安全因素的国外技术壁垒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度出口动物及动
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2005.4.1
[2] 苏志明, 张梅.日本将调整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制度,《中国国门时报》总第
1922期,2005.7.4
[3] European Communities,Certain Protection Measurs with Regard to the
Products of Animal Origin Imported from China, Commission Decision (2002/69/EC) of 30 January 2002
[4]中国标准出版社.《水果和蔬菜中44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
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48-2005
[5] Glenn Cennedy, EU and 3rd country implications about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欧盟专家组报告资料,2004.7.20,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