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辛亥革命时间班级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复备人考纲要求 1.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课前预习】一、背景1、客观条件:A.《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和;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群众基础: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年月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自主探究】预习思考为什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不能取得胜利?【教学导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师:欲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就必须了解先生的革命事迹。
其在1894-1912年革命活动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今天就以先生这段时间内的重大活动为线索,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主要要了解它兴起的背景、经过及结果,对于辛亥革命也是这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
资产阶级开始为了自由民主进行不断的斗争。
【新授内容】一、酝酿和爆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当序幕拉开后,首先登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舞台的是谁呢?生:是孙中山和与他志同道合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扛起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旗呢?课本不是讲到了,清朝在20世纪初不是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吗?怎么社会形势仍然朝着革命的方向发展呢?(下面结合如下两个材料认识这个问题)材料一: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材料二: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实际是一个骗局。
“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
……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学生探究】生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在推行新政中,巧立名目,加捐加税,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这只能促使人们反清斗争不断高涨。
生2:从材料一中可知,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奖励实业。
清政府奖励实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际上却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了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为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
生3:除此之外,清政府在“新政”中还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
许多留学生在海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纷纷走上了反清道路,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他们回国后广泛地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
生4:根据材料二可知,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原本是为了抵制革命。
但因“预备立宪”的结局是催生了一个“皇族内阁”,致使原来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立宪派也开始分化,投向于革命。
清政府在政治上空前孤立。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一番剖析,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就清楚了。
第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清朝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第三,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为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师: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走上了革命道路。
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人组建了许多革命团体,这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
有哪些革命团体呢?(结合课本了解)成立时间名称领导人成立地点1894年兴中会孙中山檀香山1904年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长沙1904年光复会蔡元培上海1906年日知会刘静庵武昌师:从以上表格中可知,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互不统一,各自分散。
这种状况不利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为什么能把各地革命志士聚合起来呢?请大家想一想。
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的共同志向,使他们走在一起。
师:他们的这种共同的革命志向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学生探究】生1:首先革命党人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意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就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由于清朝是“洋人的朝廷”,所以反清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这一思想反映了革命党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要求。
生2:在推翻清政府后,革命党人主张“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权利的政治愿望。
生3:革命党人在经济上主张“平均地权”,此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师:(小结)正是由于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所以它才成为革命党人都接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三民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第一,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第二,它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
师:尽管三民主义有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同盟会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人们常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说法有何根据?请大家探讨。
【学生探究】生1:从地域上讲,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它地方性革命团体都联合起来,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
生2:从革命领导机构的角度讲,中国同盟会选举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从而增强了对全国民主革命的统一领导,增强了革命胜利的可靠性。
生3:从革命纲领上讲,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拥有了一个明确的革命奋斗目标,这有利于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师:刚才同学们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对头,思路清晰。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尽管都失败了,但他们仍然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
多少次挫折,多少次磨难,最终换来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
请问,武昌起义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织准备革命前,由于革命党人在此做了长期组织准备,尤其是在湖北新军中做革命宣传工作,说服了许多士兵参加革命,成为革命的主力,从而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长期在武昌策划起义,尽管领导机构后来遭到清军的破坏,但长期形成的良好起义基础仍在。
这也是武昌起义成功的条件之一。
]此外一个客观因数就是此时湖北防务空虚,清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去了。
革命的到来是这样的,革命党人在俄国租界内研制炸弹,不慎爆炸,引来了外国巡扑,搜查去了革命党人的花名册,交给当局,于是当局按图索骥去抓人,形势紧张。
于是,1911、10、10,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明枪起义,新军工程营士兵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当天占了武昌,两天后,武汉三镇全部解放。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武昌起义就被称为辛亥革命。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是辛亥革命的狭义概念;广义概念是指这一时期以孙为首革命党人为建立共和国,推翻清朝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
师:武昌起义的成功,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为都督。
事实是当时群龙无首不成,孙和黄兴不在国内,孙还在美国旅行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