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统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概论润滑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3. 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 能够分析和解决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教学重点:1. 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汽车润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 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学难点:1. 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2.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汽车润滑系统的模型或示意图3. 相关的实物样品或零部件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汽车发动机运转的视频,引出汽车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使用PPT课件和实物样品,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润滑油、油泵、滤清器、润滑脂等组成部分,以及润滑系统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润滑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如高速公路行驶、越野行驶、低温环境等,让学生理解不同润滑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车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拓展延伸:邀请汽车维修专家或技术工程师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介绍汽车润滑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反馈: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汽车润滑系统的报告或实验记录。
2. 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报告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案首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点名考勤,做好日志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班长点名复习回顾针对上学期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掌握一下学生假期的学习情况及遗忘情况。
提问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从而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回答新授知识第二节润滑系主要部件一、机油泵机油泵的作用是将一定压力和足够数量的润滑油压送到各润滑表面,并保证润滑油在系统内的正常循环流动。
机油泵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外啮合式机油泵和内啮合式机油泵两种,一般将前者称为齿轮式机油泵。
1.齿轮式机油泵机油泵体内装有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齿轮的端面由机油泵盖封闭,齿轮和泵体之间的间隙很小,泵体、泵盖和齿轮的各个齿槽间组成工作腔。
主动齿轮由凸轮轴上的斜齿轮或曲轴前端齿轮驱动。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所以应用较广泛。
2.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分类讲解对比讲解先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再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听讲理解记忆记忆、观摩、分组动手操作听讲理解记忆新授知识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由泵体、泵盖、内齿轮、外齿圈、月牙形块和限压阀等组成。
其内齿轮是主动齿轮,套在曲轴前端,通过花键由曲轴直接驱动,外齿圈是从动齿轮,装在机油泵体内。
泵体固定在曲轴的前端。
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由曲轴直接驱动,不需中间传动机构,所以其零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使用范围较广。
3.转子式机油泵转子式机油泵也称为偏心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其结构如图6—8所示。
主要由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油泵轴和限压阀等组成。
主动的内转子和从动的外转子都装在泵体内。
主动的内转子固定在油泵轴上,从动的外转子在油泵体内可以自由转动,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
内转子有四个凸齿,外转子有五个凹齿,内、外转子在任何位置,两者间都可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腔。
结合多媒体及实物进行讲解检修项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分析故障及检测方法记忆、观摩、分组动手操作听讲理解记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根据图片与实务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课堂小结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润滑系的功用和润滑方式、润滑系的组成与油路及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润滑系的维修与故障诊断,要求学生掌握维修的方法和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诊断方法。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润滑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润滑系统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润滑系统的作用与重要性2. 润滑系统的组成a. 油底壳b. 油泵c. 滤清器d. 润滑油e. 润滑油道f. 油压开关g. 冷却器3. 各部分功能介绍a. 油底壳:储存润滑油b. 油泵:将润滑油从油底壳抽出,送到发动机各润滑点c. 滤清器: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保证润滑油的清洁d. 润滑油:减少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散热e. 润滑油道:润滑油流动的通道f. 油压开关:监测润滑油压力,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g. 冷却器:降低润滑油的温度,保证润滑效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润滑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润滑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润滑系统的组成,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详细讲解各部分功能,并进行互动提问。
4. 分析润滑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重要性,开展小组讨论。
5. 总结讲解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润滑系统的组成图。
3. 分析并解答润滑系统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图纸、短文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关于润滑系统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润滑系统组成图:用于直观展示润滑系统的各个部分。
2. 润滑系统工作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润滑系统的实际运作。
3. 润滑系统相关问题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店或工厂,实地观察润滑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润滑系统第一章:润滑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系统的作用掌握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道、喷油嘴等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润滑油在系统中的循环过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示意图,展示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润滑系统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润滑系统的基本问题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章:机油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油泵的作用掌握机油泵的构造理解机油泵的工作原理2.2 教学内容机油泵的作用:提供足够的机油压力,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机油泵的构造:由泵体、叶轮、驱动轴等组成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利用驱动轴的旋转,使叶轮转动,产生机油压力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油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示意图和实物图,展示机油泵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机油泵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机油泵的基本问题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油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三章:机油滤清器的构造与更换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掌握机油滤清器的构造学会机油滤清器的更换方法3.2 教学内容机油滤清器的作用:过滤机油中的杂质,保证润滑系统的清洁机油滤清器的构造:由滤纸、金属外壳、密封垫等组成机油滤清器的更换方法:拆卸旧滤清器、安装新滤清器、添加适量机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油滤清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实物图和操作视频,展示机油滤清器的构造和更换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会机油滤清器的更换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机油滤清器的基本问题实际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机油滤清器更换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润滑油的选用与更换4.1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油的作用掌握润滑油的选用原则学会润滑油的更换方法4.2 教学内容润滑油的作用: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保护发动机部件润滑油的选用原则:根据发动机类型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更换方法:选择合适的更换时间和更换量,进行更换操作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油的基本概念和选用原则利用实物图和操作视频,展示润滑油的更换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会润滑油的更换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润滑油的基本问题实际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润滑油更换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润滑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了解润滑系统的维护方法掌握润滑系统故障的诊断技巧5.2 教学内容润滑系统的维护方法:定期检查机油量和质量,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润滑系统故障的诊断技巧:通过故障现象,找到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维修操作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的维护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利用故障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润滑系统的维护和故障诊断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润滑系统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基本问题故障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维护和故障诊断的掌握程度第六章:曲轴箱通风系统6.1 教学目标了解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作用掌握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构成理解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6.2 教学内容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作用:防止曲轴箱内部压力过高,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构成:通风口、通风管、油气分离器等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通风口和通风管,将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物排出,保持曲轴箱内部压力平衡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示意图和实物图,展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基本问题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的关系7.1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的相互关系7.2 教学内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控制发动机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的相互关系:冷却系统影响润滑油的粘度,润滑系统影响冷却液的循环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示意图和实物图,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问题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八章:润滑系统的检测与故障排除8.1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系统的检测方法掌握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技巧8.2 教学内容润滑系统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机油压力、机油质量等参数,评估润滑系统的状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技巧:根据故障现象,找到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维修操作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利用检测设备和实物图,展示润滑系统的检测过程进行故障排除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润滑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润滑系统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基本问题故障排除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故障排除的掌握程度第九章:润滑系统的节能与环保9.1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系统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作用掌握润滑系统节能与环保的途径9.2 教学内容润滑系统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作用: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污染润滑系统节能与环保的途径:选用高效润滑油,优化润滑系统设计,提高发动机效率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作用和途径利用示意图和实物图,展示润滑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润滑系统节能与环保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润滑系统节能与环保的基本问题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节能与环保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0.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润滑系统实际案例能够独立完成润滑系统的实践操作10.2 教学内容分析润滑系统的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润滑系统的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润滑系统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演示,让学生独立完成润滑系统的实践操作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润滑系统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润滑系统的作用与基本组成润滑系统对于发动机的运行至关重要,它能够减少内部摩擦,延长发动机寿命。
润滑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润滑系统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维护方法,提高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 了解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4. 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润滑系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教学重点:1. 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润滑系统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教学难点:1. 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理解。
2. 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相关的润滑系统实物或模型。
3.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的图示材料。
4. 润滑系统的维护方法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机械设备故障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润滑系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减少摩擦、冷却、密封和清洗等功能。
- 讲解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如润滑油、润滑脂和润滑剂等,并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展示实物或模型,演示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 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润滑系统的装配和拆卸,加深对润滑系统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总结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并与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
5. 拓展延伸(5分钟)- 提供一些润滑系统维护方法的案例和实例,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润滑系统在某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和维护方法的报告。
教学评估:1. 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2.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a.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摩擦,冷却发动机内部零件,清洗排出杂物,减少噪音b.润滑系统的构成:润滑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润滑油冷却器、油封等2.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a.干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分离,发动机运行稳定,缺点是油温升高b.湿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混合,油温稳定,缺点是油耗较高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a.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b.保持润滑油的正常油位c.注意发动机冷却器的清洁和通风d.及时检修和更换发动机油封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2.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润滑系统以及润滑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3.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的适用情况4.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维护不当可能导致的故障和损坏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保养方法,并形成小结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2.阅读学生的小论文,评估学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和保养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汽车修理店或汽车生产厂家,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案例分析。
汽车润滑系教案解读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维护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润滑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汽车维修技能。
通过对本教案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作用;2. 熟悉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掌握润滑油的种类、选用和更换方法;4. 学会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技巧;5.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润滑的概念;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油的作用。
2. 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润滑油泵;油道;滤清器;润滑油规格及选用。
3. 润滑油的种类、选用和更换方法润滑油的分类;润滑油的选择;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及方法。
4. 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技巧检查润滑油量;检查润滑油品质;维护润滑系统的方法。
5. 实际操作演练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润滑油的更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维护方法;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润滑系统故障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润滑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2. 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3.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水平;4. 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润滑系统相关教材;2. 教具:汽车润滑系统模型、润滑油样品、润滑油更换工具等;3.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案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汽车润滑系统的资料,以便进行教学拓展。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进程:按照教案内容依次进行教学;3. 实践环节:安排1课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润滑系统的重要性;2. 讲解基本原理:详细讲解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 分析组成部分:讲解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4. 传授维护方法:讲解润滑油的选用、更换方法及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技巧;5. 实际操作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掌握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润滑系统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润滑系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润滑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润滑系统吗?它在机械设备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减少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新课讲授1. 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 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等。
- 润滑泵:将润滑剂送至润滑点。
- 滑油冷却器:降低润滑剂温度。
- 滑油过滤器:过滤润滑剂中的杂质。
- 润滑点:润滑剂注入的位置。
- 排油装置:将废弃的润滑剂排出系统。
2.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剂在润滑泵的作用下,被送至润滑点,降低机械部件间的摩擦。
- 润滑剂在润滑点形成油膜,起到润滑、冷却、清洗、密封等作用。
- 废弃的润滑剂通过排油装置排出系统。
3.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润滑泵:保证润滑剂的正常供应。
- 滑油冷却器:降低润滑剂温度,防止过热。
- 滑油过滤器:过滤润滑剂中的杂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润滑点: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在机械部件表面。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润滑系统示意图。
2. 学生分析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如提高润滑效率、降低能耗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作用。
2. 强调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分析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组成部分。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3.掌握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4.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重要性的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气缸与活塞之间的磨擦,降低发动机运行时的摩擦阻力,保护发动机各个部件免受磨损。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油泵、油滤器、冷却器等。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和油位、定期更换机油和油滤器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如:机油泵失效、油泵阀体卡塞等。
4.实践操作(25分钟)现场展示如何进行润滑系统的维护。
具体步骤如下:-检查机油质量:将油尺插入油箱,检查油位高度和机油是否变黑。
-更换机油和油滤器:打开机油排放阀,放出旧油,然后用扳手拧下油滤器,用新的油滤器替换,再加入新机油。
-检查泄漏:启动发动机,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检查油压:用相应的工具检测发动机的油压。
5.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订正和总结。
四、教学设计要点1.重点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3.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要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巩固所学知识。
4.在小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