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8幼⼉⽂学第⼋章幼⼉戏剧练习题《幼⼉戏剧》练习题(第⼋章)⼀、选择题1.我国最早的幼⼉戏剧是()A.《葡萄仙⼦》B.《⼩熊请客》C.《⿇雀与⼩孩》D.《⼤灰狼》2.我国最早的幼⼉戏剧的作者是()A.柯岩B.黎锦晖C.苞蕾D.郑振铎3.经中央⼈民⼴播电台“⼩喇叭”节⽬配曲录⾳、多次播演的幼⼉戏剧是()A.《⼩熊请客》B.《⼩熊拔⽛》C.《果园姐妹》D.《⼤灰狼》4.下⾯幼⼉戏剧中柯岩创作的是()A.《三蝴蝶》B.《⼩熊拔⽛》C.《果园姐妹》D.《⼤灰狼》5.幼⼉戏剧冲突的特点是()A.复杂激烈B.复杂有趣C.单纯热闹D.单纯有趣6.由对⽴的⾓⾊引起戏剧冲突的是()A.《⼩蝌蚪找妈妈》B.《⼩熊拔⽛》C.《⼩熊请客》D.《照镜⼦》7.下⾯对幼⼉戏剧的表述不准确的⼀项是()A.幼⼉戏剧⼀般⼊戏快,情节展开迅速,⽽且只有⼀条主线,不枝不蔓。
B.幼⼉戏剧的冲突往往⽐较单纯,⽽且充满幼⼉情趣。
C.幼⼉是通过直接阅读剧本来接受和欣赏幼⼉戏剧的。
D.柯岩创作的《⼩熊拔⽛》《红灯绿灯和警察叔叔》等幼⼉戏剧,其内容具有明显的游戏性质。
8.下⾯对幼⼉⽊偶剧的表述,不准确的⼀项是()A.幼⼉⽊偶剧是由⼈(演员)操纵⽊偶来表演故事内容的⼀种幼⼉戏剧。
B.⽊偶可分为布袋⽊偶、指头⽊偶、提线⽊偶三种。
C.幼⼉⽊偶剧能表演⼈难以在舞台上做到的动作,最适合表现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内容。
D.孙毅的《五彩⼩⼩鸡》和沈慕垠的《⽼公公种红薯》都是专门为幼⼉创作的⽊偶剧。
9.能收到朦朦胧胧、雾⾥看花艺术效果的幼⼉戏剧是()A.幼⼉⼴播剧B.幼⼉话剧C.幼⼉⽪影戏D.幼⼉⽊偶剧10.下⾯不属于舞台提⽰的是()A.⼈物提⽰B.场景提⽰C.⾓⾊提⽰D.⾓⾊对话⼆、名词解释1.幼⼉戏剧2.幼⼉歌舞剧3.幼⼉话剧4.幼⼉⽊偶剧5.幼⼉⽪影戏6.幼⼉⼴播剧7.故事表演三、简答题1.幼⼉戏剧的特点。
2.常见的幼⼉戏剧有哪些种类,请举例说明。
3.幼⼉戏剧改编从哪些⽅⾯着⼿。
第八章生物氧化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指发生在线粒体内的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质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逐步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3、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由于是代谢物的氧化反应与ADP的磷酸化反应偶联发生,因此称为氧化磷酸化。
二、符号辨识1、Fe-S:铁硫蛋白;2、CoQ:辅酶Q;3、Cyt:细胞色素体系三、填空1、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
有两种类型的氧化体系,即(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生物氧化的方式有(脱氢)氧化、(加氧)氧化和(脱羧)氧化三种。
3、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包括脱氢酶的辅酶(NAD+)和(NADP+)、黄素蛋白的辅基(FMN)和(FAD)以及(Fe-S)蛋白、(泛醌)和(细胞色素)体系。
4、呼吸链的氢传递体既传递质子也传递电子,其类型有(NAD+)、(NADP+)、(FMN)、(FAD)和(UQ)。
5、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包括(细胞色素)体系、某些(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
6、泛醌又称为(辅酶Q),广泛存在于动物和细菌的线粒体中。
它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7、主要的两条呼吸链途径为(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偶联可分别产生(3)分子和(2)分子ATP。
8、ATP酶,由两个主要单元构成,(F0)起质子通道作用,(F1)起催化合成ATP的作用。
9、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可用Mitchell的(化学渗透)假说予以解释。
10、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包括(电子传递)抑制、(解偶联剂)抑制、(ATP酶)的失活以及(离子载体)的影响。
11、细胞的(微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也发现有氧分子直接参与的生物氧化体系。
第八章矿物质一、填空1、奶和奶制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
2、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比例下降。
3、铁损耗的三个阶段包括铁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
4、畜禽肉中的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5、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硒、碘和钼。
6、微量元素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蛋白结合、抗氧化、调节代谢,缺硒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7、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8、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锌。
9、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有内标法和外标法的不同。
10、大约85%的磷与钙一起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磷比值约为2:1 。
二、选择1、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经常在户外晒太阳B.经常做理疗C.多吃谷类食物D.多吃蔬菜、水果2、影响蔬菜中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磷酸B.草酸C.琥珀酸D.植酸3、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含量减少引起的。
A.铁B.硒C.钙D.锌4、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
A.蔬菜B.牛奶C.动物肝脏D.谷类5、对钙需求量最高的人群是。
A.成人B.孕妇C.乳母D.儿童6、锌缺乏可出现的情况是。
A.贫血B.牙龈出血C.味觉下降D.毛囊角化7、对铁吸收起抑制作用的膳食因素是。
A.“肉因子”B.草酸C.维生素CD.核黄素8、人体发生厌食和异食癖时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 钙B. 碘C. 硒D. 锌9、以鲜奶作为良好食物来源的营养素是。
A. 铁B. 碘C. 钙D. 锌10、以下蛋类加工品中可能含铅的是。
A. 皮蛋B. 咸蛋C. 糟蛋D. 冰蛋三、名词解释1、矿物质/无机盐2、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利用率四、简答(一)简述矿物质的分类。
(二)简述矿物质的特点。
(三)简述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四)简述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五)简述钙的生理功能。
(六)简述磷的生理功能。
(七)简述镁吸收的影响因素。
《药剂学》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第八章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C.选择适宜的溶剂 D. 浸出一定的时间 E.将药材粉碎成细粉2.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 )A.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B.浸渍法适用于粘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C.浸渍法不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E.欲制制剂浓度高低是确定渗漉速度的依据之一3、为提高浸出效率,常采取一些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 )A 选择适宜的溶剂B 恰当地升高温度C 加大浓度差D 将药材粉碎得越细越好E 加表面活性剂二、多项选择题4、浸出过程浓度梯度大,置换作用强,扩散效果好,免于分离浸液和药渣的浸出方法或浸出工艺是 ( )A 煎煮法B 多极浸出工艺C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D 渗漉法E 浸渍法5、浸出制剂质量保证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是( )A药材标准 B药材洗涤原则 C制法规范 D药材的粉碎规范 E质量标准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介电常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溶剂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B. 溶剂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小;C.溶剂介电常数对其极性无影响;D. 溶剂介电常数对药物的溶解无影响。
2.助溶剂与药物形成( )而使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
A.水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B. 胶束;C. 可溶性凝胶;D. 微乳3.下列方法中不是溶液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为( )A.最大气泡法;B. 吊片法;C. 滴重法;D. 冰点降低法4.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B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制成盐类D应用潜溶剂E加入助悬剂5.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制成可溶性盐B.加入助溶剂C.加入增溶剂D.升高温度E.使用混合溶剂6.关于药物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极性与溶剂的极性相似者相溶B.极性药物与极性溶剂之间可形成诱导偶极-永久偶极作用而溶解C.多晶型的药物,稳定型的较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的溶解度大D.处于微粉状态的药物,其溶解度随粒度的降低而减小E.在溶液中相同离子共存时,药物的溶解度会增加三、多项选择题1. 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系物药物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大B助溶机制包括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C同系物增溶剂碳链越长,增溶量越小D有些增溶剂可防止药物水解E增溶剂加入顺序可影响增溶量2.增加药物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A.升高温度B.增加药物的粒度C.不断搅拌D.加入增溶剂E.引入亲水基团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A.药物的极性B.溶剂的性质C.药物的晶型D.微粒的大小E.压力的大小三、名词解释1.溶解度2.溶出速度3.渗透压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1.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所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溶液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第八章账簿该练习根据李建丽同学答案修改。
其中的红字是修改和解释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1.“应收账款”明细账一般采用的格式是( A )。
A.三栏式B.多栏式C.数量金额式D.卡片式2.在结账之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而记账凭证无误,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B )。
A.红字更正法;B.划线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红字冲销法3.现金日记账一般采用( A )。
A.订本式B.活页式C.卡片式D.数量金额式4.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各种经济业务的簿册称为( C )。
A.原始凭证/B.会计报表C.账簿D.现金日记账5.总分类账大多采用(B)。
A.多栏式B.三栏式C.单栏式D.数量金额式6.特种日记账是( C )。
A.序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和多种经济业务的日记账《B.专门用来登记货币资金的日记账C.专门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D.对常见的经济业务分设专栏登记7.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入(借方)除了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登记外,有时还要根据下列那种凭证登记(C)。
A.银行存款付款凭证B.现金收款凭证C.现金付款凭证(借:银行存款,贷:库存现金)D.转账凭证8.多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D )。
A.应收账款明细账~B.库存商品明细账C.原材料明细账D.材料采购明细账9.总分类账的外表形式适用于采用(A )。
A.订本式B.活页式C.多栏式D.数量金额式10.不可以采用三栏式账页的是(D )。
A.总账@B.应付账款明细账C.库存现金日记账D.原材料明细账11.记账后,如果发现记账错误是由于记账凭证所列会计科目或金额多计错误引起的,可以采用的更正错账方法是( A )。
A.红字更正法B.划线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平行登记法12.不需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是( B )。
A.明细账~B.总账C.日记账D.备查账13.记账凭证记账栏中的“√”记号表示(A )。
A.已经登记入账B.不需登记入账C.此凭证作废D.此凭证编制正确14.“生产成本”明细账应该采用的格式是( B )。
第八章:练习题库-身体活动基本知识1.(单选)促进身体活动的主要目标是A节省交通费用 B增加体力消耗 C减肥D鼓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体力活动 E以上皆不是2.(单选)身体活动的本质是A肌肉收缩做功 B运动 C体力活动 D脑力劳动 E消耗能量3.(单选)利用磷酸肌酸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的过程叫A有氧运动 B无氧运动 C体力活动 D身体活动 E以上皆是4.(单选)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是A走平衡木 B双臂水平伸直,走直线 C闭眼单脚站立D台阶试验 E以上皆是5.(单选)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用代谢当量表示意义是A按相对强度划分是固定范围 B范围在4-6之间 C不同人范围不同D多数健康人的范围在3-6之间 E按绝对强度划分是固定范围6.(单选)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相当于自觉运动强度的级别是A.11~14B.7~8C.9~10D.5~6E.13~147.(单选)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男子,当以每小时3km速度步行(代谢当量为3METs)40分钟时,他的能量消耗为A.160kcalB.120kcalC.180kcalD.140kcalE.100kcal8.(单选)某男性体重75kg,每天以4Km/h的速度快走30min,其代谢量为3kcal/h/kgwt,其每天能量消耗为A.38kcalB.150kcalC.15kcalD.3.8kcalE.113kcal9.(单选)成年人每天身体活动可累计,但建议每次至少达到A.5minB.6minC.8minD.10minE.20min10.(单选)有益健康的体力活动应该适度,这主要是指A运动的频度、强度、形式和有关注意事项 B运动的时间、强度和形式C运动的频度、时间和强度 D运动的频度和强度 E运动的频度和时间11.(单选)以下选项不属于个体身体活动指导的基本原则的有A量力适度 B贵在坚持 C一视同仁 D多动更好 E动则有益12.(单选)运动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受到身体内在承受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的影响因素是A外部体力负荷量 B运动类型 C运动器械D机体各系统确诊的疾患 E机体各系统未确诊的结构功能损害13.(单选)5-17岁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达到的运动量为A至少1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B至少10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C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D至少30分钟低强度运动E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14.(单选)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 )以上的身体活动A.3000步B.4000步C.5000步D.6000步E.10000步15.(单选)以下关于成年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叙述正确的有A每次活动时长10分钟以上 B每周完成1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运动包括短跑、长跑等 D无论个人体质,运动量应该设定一致E可以每周三天16.(单选)对于老年人来说,建议每天进行()的身体活动A.20-30分钟中等强度B.20-30分钟高等强度C.30-60分钟中等强度D.30-60分钟高等强度E.1小时以上高等强度17.(单选)从锻炼心肺功能的角度考虑,强调相对运动强度达到中等程度以上,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强调A运动量及运动的时间 B能量消耗达到负平衡 C能量消耗达到正平衡D肌力训练及柔韧性练习 E总的能量消耗量18.(单选)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的运动量为A中等强度运动,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B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天30分钟,每周至少 5 天C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天200分钟,每周至少 5 天D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天200分钟,每周至少 5 天E以上皆错19.(单选)以下不属于高血压患者增加身体活动方法的是A骑自行车 B散步 C剧烈性球类运动 D游泳 E慢跑20.(单选)下列哪种情况下的运动处方需要医生的批准A健康成年人 B健康青少年 C健康老年人D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E健康尚可的肥胖人21.(单选)以锻炼肌肉力量为目的,应采用的运动是A身体平衡练习 B累计尽量多的能量消耗 C中等以上的有氧耐力运动D大肌群抗阻力训练 E关节柔韧性练习22.(单选)最大心率按照年龄估计,公式为:A.180 - 年龄B.220 - 年龄C.240 - 年龄D.250 - 年龄E.170 - 年龄23.(单选)1代谢当量(METs)相当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消耗多少毫升的氧气A.2.5mLB.2.9mLC.3.0mLD.3.5mL24.(多选)抗阻力运动的特征常用哪两个指标反映A心率 B血压 C代谢当量 D肌肉力量 E肌肉耐力25.(多选)运动训练前需要进行的常规体格检查包括A.病史B.血压C.脉搏D.关节E.X光片26.(多选)以下活动属于有氧运动的有A游泳 B哑铃 C杠铃 D慢跑 E舞蹈27.(多选)反映身体所承受的体力负荷剂量的指标是A运动时间 B体力活动水平 C能量消耗量 D心率 E运动量28.(多选)身体活动按照日常活动可以分为A职业性身体活动 B家务性身体活动 C交通往来身体活动D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E关节柔韧性身体活动29.(单选)我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身体活动量为A.2-3千步当量B.10-20千步当量C.6-10千步当量D.3-5千步当量E.20-30千步当量30.(单选)关于老年人身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应与医生一起制定运动处方B老年人宜参加个人熟悉并有兴趣的运动项目C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应定期做医学检查和随访D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鼓励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E运动中,体位不宜变换太快31.(单选)高血压患者体育锻炼正确的是A超负荷锻炼 B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C高强度体力活动D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 E休息为主,减少活动32.(单选)不属于有氧运动的是A慢跑 B游泳 C太极拳 D门球 E举重33.(单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A促进游离脂肪酸的氧化 B促进脂蛋白酶的活性 C加快三酰甘油的乳化D有效的防治高血压、冠心病 E以上都是34.(单选)测量身体活动水平的大小,应考虑选择的指标是()A代谢当量、每周运动的天数、每次运动时间B最大心率百分比、每次运动时间、每周运动的天数C代谢当量、每次运动时间,每周运动的天数D最大心率百分比、每天运动累计时间、每周运动的天数E每次运动时间、每天运动累计时间、每周运动的天数35.(单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是A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周一次B中等强度,30分钟以上、一天一次C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周数次D中等强度,10分钟以上、一天一次E轻到中等强度,30分钟以上、一天几次36.(多选)为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身体活动适当的频度描述正确的是A中等强度至少每周3天 B中等强度至少每周5天C中等强度至少每周6天 D高等强度至少每周3天E高等强度至少每周2天37.(单选)下列关于代谢当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代谢当量是反映人体代谢的精确数量值B.代谢当量是一种倍数关系C.代谢当量可以用于表示身体功能状态D.代谢当量可以用于表示运动强度E.1MET=3.5ml/(kg*min)38.(单选)有氧和耐力运动量的测量项不包括A呼吸 B心率 C代谢当量(METs) D自觉运动强度(RPE)分级39.(单选)关于有氧和无氧运动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氧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B无氧运动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C有氧运动有助于增进心肺功能 D慢性病人不宜参加无氧运动E有氧运动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40.(单选)关于有氧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活动 B在氧气供应充足的环境里的活动C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稳定状况 D需要氧参与能量供应E有氧运动也叫耐力运动41.(多选)运动促进健康的效益有A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促进新陈代谢 B适量运动结合合理营养促进生长发育C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提高人体最大吸氧量 D运动能改变家族遗传病E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42.(单选)体力活动的意义不包括A保持体重 B缓解高血压 C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D增快心率E降低胆固醇水平43.(单选)身体活动强度可分为A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B小强度、中强度、大强度C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极高强度D普通强度、有强度、高强度、极高强度 E休闲、普遍、有强度、高强度44.(单选)将身体活动按日常活动分类不包括A家务性身体活动 B有氧运动 C运动锻炼身体活动D交通往来身体活动 E职业性身体活动45.(单选)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对健康有显著效益的运动是A低强度身体活动 B中等活动强度至少每周5天C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D高强度活动至少每周3天E每周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46.(单选)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可以衡量A运动强度 B能量消耗 C运动量 D疲劳程度 E内脏机能47.(多选)充足的体力活动能够带来的健康收益有A降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B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C控制体重D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E降低心脏病风险48.(单选)一名26岁的体操运动员,身高175cm,体重70kg,他的最大心率(),中等强度的心率( )。
第八章 二重积分练习题A 题一 交换下列积分的积分次序(1)dy y x dx x ⎰⎰--+2402222(2)0(,)a a x dx f x y dy -⎰ (3)⎰⎰y y dx y x f dy 2202),( 二 计算下列二重积分 (1)D xdxdy ⎰⎰,其中D 为由21,2,0y x y x x =+==所围成的区域. (2)⎰⎰+D dxdy y x 22,其中D 是由圆环2222b y x a ≤+≤所围成的闭区域. (3)⎰⎰+D d xy σ)2(,其中=D {}x y x y x 2),(22≤+. (4)⎰⎰D xyd σ,其中D 为由直线2-=x y 及抛物线x y =2所围成的闭区域. (5)⎰⎰+Dd y x σ)2(,其中D 是由22x y =,12+=x y 围成的闭区域. (6)arctan Dy dxdy x ⎰⎰,其中D :2214,0,.x y y y x ≤+≤≥≤ 三 把积分dx e dy y y y x ⎰⎰-+222210化为极坐标形式并计算积分值.四 求以2,1y x x ==所围成的区域D为底,2(,)f x y xy =为顶的曲顶柱体的体积.B 题一 交换下列积分的积分次序(1)⎰⎰-x x dy y x f dx 2103),( (2)⎰⎰y dx y x f dy 2010),(+⎰⎰-y dx y x f dy 3031),(.二 计算下列二重积分(1)⎰⎰-+Ddxdy y x 422,其中D 是由圆1622≤+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 (2)⎰⎰+D dxdy y x x )cos(,其中D 是顶点分别为)0,0(,)0,(π和),(ππ的三角形闭区域.(3)x D exydxdy ⎰⎰其中D为由曲线y =与y =所围区域.(2012研三) 三 化二重积分⎰⎰--21110),(x x dy y x f dx 为极坐标下的二次积分.四 设),(y x f 连续,D 由2x y =,0=y ,1=x 围成,且),(y x f =⎰⎰+Ddxdy y x f xy ),(,求),(y x f .五 求由曲面222y x z +=及2226y x z --=所围成立体的体积.。
第八章散客旅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1.【单选题】导游人员在帮助游客办理入住手续后,要与游客()。
A.送餐B.订餐C.确认行程安排D.提醒游客好好休息2.【多选题】散客的送站服务包含()。
A.服务准备B.到饭店接运旅游者C.后续工作D.沿途导游服务E.到站送客3.【多选题】接站服务包含()。
A.服务准备B.接站服务、后续工作C.沿途导游服务D.入住饭店服务E.出发前的服务4.【多选题】入住饭店服务包含()。
A.帮助办理住店手续B.确认日程安排:C.提前订购机票D.推销旅游服务项目E.为游客预定早餐5.【多选题】导游人员要准备好所迎接散客的欢迎标志(接站牌)及()。
A.地图B.随身携带的导游证C.胸卡D.行李E.旗子6.【多选题】出发前,导游人员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
A.携带游览券、导游小旗B.宣传材料C.游览图册D.水、饮料E.导游证、胸卡、名片7.【多选题】导游人员应明确()。
A.迎接的日期B.航班成车次抵达的时间C.散客姓名及人数D.提前到机场E.帮助办理住店手续8.【多选题】导游人员接受送站任务后,应详细阅读送站计划,明确所送旅游者的()。
A.姓名B.离开本地的日期C.所乘航班(车次、船次)D.行李E.旅游者下榻的饭店9.【多选题】散客旅游的特点有()。
A.规模小、批次多B.要求多、变化大C.自由度大D.人数多,操控难E.预订期短10.【多选题】散客旅游与团队旅游的区别为()。
A.旅游景点B.旅游方式C.服务内容,服务难度D.旅游者人数E.付款方式和价格11.【多选题】散客旅游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与以下因素有关的是()。
A.旅游者自主意识增强B.旅游者内在结构改变C.旅游者人数增多D.交通和通信的发展E.散客接待条件改善12.【判断题】如果没有接到应接的散客,导游人员可以询问机场。
A.正确B.错误13.【判断题】如散客乘火车离站,应使游客提前0、5小时到达车站。
A.正确B.错误14.【判断题】若是迎接乘火车而来的散客,应提前20分钟进车站站台等候。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______ 数列,一般由 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___________ o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_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____________ ,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或 ________ 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_______ 增长量和________ 增长量,各 ______ 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 _________ 增长量o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______________ ,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 ________ 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 法和 _________ 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________ 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 __________ 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__________ ,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o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 _______ 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______________ ,以扶正其位置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_________ o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 ____________ 趋势方程。
第八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资本保全约束规定不得用于支付股利的权益资金是()。
A.资本公积B.任意盈余公积C.法定盈余公积D.上年未分配利润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确定收益分配政策的法律因素内容的是()。
A.资产的流动性B.偿债能力C.资本积累D.超额累积利润3.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假定某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产权比率2/3,明年计划投资600万元,今年年末分配股利时,应从税后净利中保留()用于投资需要。
A.400万B.200万C.360万D.240万4.公司以股票形式发放股利,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A.引起公司资产减少B.引起公司负债减少C.引起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变化D.引起股东权益与负债同时变化5.某企业当年净利润为300万元,年初累计亏损为50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为10%,则当年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为()万元。
A.20B.0C.30D.806.容易造成股利支付额与本期净利相脱节的股利分配政策是()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7.除息日开始,()。
A.股利权从属于股票B.股利宣告发放C.股利权与股票相分离D.持有股票者享有领取股利的权利8.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 00万股,每股面额1元,资本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800万元,股票市价20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公司资本公积的报表列示将为()。
A.100万元B.290万元C.490万元D.300万元9.股利分配涉及的方面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
A.股利的各种支付形式B.各种股利分配政策C.股利支付程序中的各个日期D.股利的支付比率10.()比较适用于那些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11.企业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的根本理由是()。
A.最大限度地用收益满足筹资的需要B.向市场传递企业不断发展的信息C.使企业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D.使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12.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
第八章 假设检验(一)一、选择题:1.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为α,则 [ B ](A) 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 (B)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 (C) α是小于等于%10的一个数,无具体意义 (D) 可信度为α-1.2.设某产品使用寿命X 服从正态分布,要求平均寿命不低于1000小时,现从一批这种产品中随机抽出25只,测得平均寿命为950小时,方差为100小时,检验这批产品是否合格可用 [ A ](A )t 检验法 (B )2χ检验法 (C )Z 检验法 (U 检验法) (D )F 检验法 3.从一批零件中随机抽出100个测量其直径,测得的平均直径为5.2cm ,标准方差为1.6cm ,若这批零件的直径是符合标准5cm ,采用了t 检验法,在显著性水平α下,接受域为 [ A ](A )2||(99)<t t α (B )2||(100)<t t α (C )2||(99)≥t t α (D )2||(100)≥t t α4.设样本12,,,n X X X 来自正态分布2~(,)X N μσ,在进行假设检验时,采用统计量t =是对于[ C ](A )μ未知,检验220σσ= (B )μ已知,检验220σσ=(C )2σ未知,检验0μμ= (D )2σ已知,检验0μμ= 二、计算题:1.已知某炼铁厂铁水含碳量在正常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2(4.52,0.108)N ,现在测定了5炉铁水,其含碳量分别为4.29 4.33 4.77 4.35 4.36 若标准差不变,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问 (1)现在所炼铁水总体均值μ有无显著性变化?(2)若有显著性变化,可否认为现在生产的铁水总体均值 4.52μ<?010.02522: 4.52,: 4.52~(0,1)0.05 1.964.421,0.108|| 2.07 1.96H H x Z N z x Z μμασμ=≠======>提出假设: 选统计量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取临界值为,由于 计算 所以,现在所炼铁水总体均值有显、.二著性变化。
第八章产品及生命周期策略重点章一、单选题:1、按照整体产品的概念,产品被看作是()A任何有形物品 B任何可以等价交换的服务C任何可以等价交换的有形物品 D购买者需要得到的各种有形的利益和无形的满足感2、在炎热的夏天,人们购买空调以满足凉爽舒适的需求,这是产品的()部分。
A核心 B形式 C期望 D延伸3、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产品项目总数称为()A产品组合的宽度 B产品组合的长度C产品组合的深度 D产品组合的关联度4、顾客频繁购买,希望一旦需要即可买到,并且只需花最少精力和最少时间去比较品牌、价格的消费品是()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渴求品5、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需要去许多家零售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花色、式样、质量、价格等消费品是()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渴求品6、消费者能识别哪些品牌的商品物美价廉,哪些牌子的商品质次价高,而且习惯上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购买的消费品是()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渴求品7、顾客不知道的物品或者是虽然知道却没有兴趣购买的物品是()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渴求品8、一个企业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是指产品组合的()A深度 B宽度 C长度 D关联性9、企业所有的不同产品线的数目是产品组合的()A深度 B宽度 C长度 D关联性10、一个企业产品线中的每一产品项目有多少个品种(如口味、大小等)是指产品组合的()A深度 B宽度 C长度 D关联性11、原来企业生产高档产品,后来决定增加低档产品,这种产品延伸策略是()A向下延伸 B向上延伸 C双向延伸 D品牌延伸12、原来企业生产低档产品,后来决定增加高档产品,这种产品延伸策略是()A向下延伸 B向上延伸 C双向延伸 D品牌延伸13、原来企业生产中档产品,后来决定向产品大类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这种产品延伸策略是()A向下延伸 B向上延伸 C双向延伸 D品牌延伸14、某公司原来生产微波炉,现在扩展到生产空调、橱柜、洗碗机等产品,该公司的这种做法属于()A.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B.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C.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D.增加产品组合的高度15、品牌使用者策略中,企业决定使用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做()A企业品牌 B中间商品牌 C自有品牌 D其他品牌16、企业整体声誉不会受到某种商品的声誉影响,商品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称,这种品牌策略是()A个别品牌 B统一品牌 C分类品牌 D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17、企业所有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名称,这种品牌策略是()A个别品牌 B统一品牌 C分类品牌 D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18、()策略在企业宣传介绍新产品的时候费用开支较低。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标准成本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2.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C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D成本控制3.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4.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是为适合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进行的控制。
A产品预算阶段 B产品入库阶段 C产品销售阶段 D产品生产阶段6.在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中,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包括()标准成本。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7.下列情况中,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是()。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8.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9.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10.成本差异是指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下,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之间的差额。
A计划成本 B历史成本 C标准成本 D预算成本11.计算数量差异要以()为基础。
第八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古罗马时代文化课程中的三艺是指A.语文、数学、外语B.文法、修辞、辩证法C.几何、数学、天文D.文法、数学、辩证法【解析】B2.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是A.“五经”、“四书”B.语文、数学、外语C.礼、乐、射、御、书、数D.七艺【解析】C 学科课程历史悠久,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可以看做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
3.近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A.孔子B.夸美纽斯C.布鲁纳D.瓦﹒根舍因【解析】D 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是夸美纽斯奠定的,他提出的课程试图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所以又称“百科全书式课程”。
4.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是哪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A.结构主义课程论B.实用主义课程论C.学科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解析】B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十分重视A.儿童的社会活动B.学科的基本结构C.学生的知识结构D.知识的逻辑体系【解析】B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
布鲁纳说:“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6.德国的瓦﹒根舍因1951年提出了A.学科结构B.教学与发展C.范例教学D.综合学习【解析】C 德国的瓦﹒根舍因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主张,要求用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武装学生。
7.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B.学科设置C.学科顺序D.课时分配【解析】B 学科设置,即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确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
学科设置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8.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A.练习册B.教学指导书C.教科书D.课外读物【解析】C9.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解析】A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A B C D牛蹄鸭足啄木鸟嘴狗头第八章综合练习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练习题一、压力的概念、方向:1、某人重500牛,他站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压力的方向是_______,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D.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表面,有时不垂直3、如图所示,重10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对斜面的压力为6N,作出重力和压力的图示。
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受到的压力较大2、小平在家中找了一块泡沫、一个小塑料板凳、一个铁块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有关系.(3)比较甲、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 和_________有关系.(4)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物理量是_______.三、压强的计算、单位、意义:1、12牛的压力作用在0.5米2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牛/米2,____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
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 __ 。
(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3、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B、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4、一本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教科书,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00cm2,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A.6Pa B.60Pa C.200Pa D.600Pa5、用20牛的水平力把一颗重0.02牛的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壁,已知图钉帽面积是0.8厘米2,钉尖的面积是0.05毫米2,求(1)图钉对墙壁的压力. (2)钉帽所受的压强. (3)墙受的压强各是多大?6、如果薄冰的冰面只能承受104 Pa的压强,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他能否站在这块冰面上不下沉?如果他站在一个质量不计的薄木板上不下沉,这块薄木板的面积至少多大?(取g =9.8 N/kg)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李刚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减小了,从而增大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澳大利亚》练习题及答案(湘教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澳大利亚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之称,主要原因是()A.面积大,物种多B.有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草原C.独占一块大陆,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D.人类活动干预少2.如图所示是李先生在某国野外公路拍摄到的照片,照片中路牌提示附近有动物出没,这个国家是()A.美国B.埃塞俄比亚C.澳大利亚D.新加坡3.澳大利亚物种众多,有考拉,鸸鹋,袋鼠,琴鸟等,因此被称之为()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C.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D.世界火山博物馆4.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坐在矿车上的国家”C.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D.是一个内陆国家5.下列景观图位于伦敦的是()A.B.C.D.6.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A.水稻B.羊毛C.大豆D.甘蔗7.关于下图两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第1页共10页A.甲国矿产资源贫乏;乙国有“坐在矿车里的国家”之称B.甲国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乙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C.甲国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乙国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语言是英语D.两国都是四周临海,经济发达的国家8.下图取自一个国家的国徽图案,图中有两种该国特有的动物,它们是()A.袋鼠和鸵鸟B.袋鼠和鸸鹋C.长颈鹿和鸸鹋D.鸵鸟和鸸鹋9.手机微信是现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常见方式。
小雪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外国朋友,她们平时多通过微信互动。
下图为小雪的朋友Jack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的两张照片。
小雪的朋友Jack可能去了()第2页共10页A.东南亚B.中东C.欧洲西部D.澳大利亚目前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非洲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第3页共10页A.粮食B.汽车C.电子产品D.矿产品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地水草丰美,牛羊遍地B.A地林木繁茂,水网稠密C.B地多袋鼠,骆驼等动物D.D地黄沙漫漫,寸草不生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B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6、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7、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D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9、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C )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1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13、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C )。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4、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了( D )。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5、1953年到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的特点是(D )A实现工业化 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1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B )A归国家所有B四马分肥C归企业所有D用于工人的工资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C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限制、批评C利用、限制、改造 D利用、团结、批评19、“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的重点是( C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农轻重并重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B)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1.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体现了( A )的策略。
A.不要四面出击 B.和平赎买 C.依靠群众 D.和平过渡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ABCD)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包括(ABC)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委托加工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CD )A供销合作社B高级社C供销小组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正确说法是( ABD)A它应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B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C是社会主义经济D是一种过渡性经济,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D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7、1951年到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BD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官僚主义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CD)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建国之初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有( ACD )。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B.消灭资本主义C.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D.恢复国民经济三、材料分析题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这种提法是有害的。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
这是要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分析: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其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
在政治上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
在经济制度上它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政治经济、形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其社会主义的成份在不断增长,而民主主义的成份则在不断的减少,最终将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
因此,毛泽东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四、论述题试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总路线内容(二)具备条件1.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的重大胜利的取得,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并为这一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正是在上层建筑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之下,作为恢复经济的最重要的物质前提——对官僚资本的全面没收,使新生的人民政权顺利而迅速地建立起了坚实的国营经济基础,一开始便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具有了最现实的可能性。
3.中国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国家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帮助民族资本主义私营企业摆脱了停工歇业的困境,但同时也把它们初步纳入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中来,使随后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具备了现实条件。
4.也正是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一些资本家唯利是图、危害国家的各种非法行为暴露出来。
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尖锐对立,由此引发了“五反”运动。
反对资产阶级的任务,被提上日程。
这实际上是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要求。
5.作为朝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已开始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不仅存在现实的必要性,而且在最初阶段上,也确实是由中国农民自愿的互助合作要求所引发的。
6.除了上述生成于中国国内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条件之外,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加之西方世界对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的围攻,都成为影响中国向社会主义迅速转变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总之,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