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竞争日渐激烈。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权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管理法规的滞后等原因,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行为又重新出现和泛滥,成为严重破坏经济秩序,腐蚀干部队伍,侵蚀党的肌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社会公害,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笔者现就国有企、事业单位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谈几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一)唯利是图是从事商业贿赂的主观动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始终激烈地存在于市场商品交易之中。
一些参与竞争的经营者为了通过“捷径”,取得比其他经营者更大的优势,往往抛开应有的商业道德,违背正当的竞争规则,利用少数人的贪财心理,暗中以金钱或其他好处贿赂交易对方的负责人或对交易有影响的其他个人。
追根求源,经营者愿意冒违法犯罪的风险,直接暗中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好处,或者唆使雇员在业务活动中,以回扣开路进行交易,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交易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收取回扣方为牟私利,置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于不顾,其贪婪动机更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唯利是图则是从事商业贿赂者的主观动机。
(二)供求失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市场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市场已由过去计划体制下商品短缺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品种数量繁多的买方市场。
尤其在国外商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之后,现在已很难找出使用货币买不到的商品。
众多的货物在供买方选择之时,市场总会千方百计使商品循环流通,其中包括了合法与非法渠道。
可以认为,商业贿赂是供求失衡状态下,市场代谢的扭曲,然而,人们追求的供求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供求矛盾却是永恒的。
为此,商业贿赂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市场条件,制止商业贿赂的工作,也就成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要求和办法)(2023年7月1日施行,2023年3月1日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商业经营行为,加强内控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树立诚实守信、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切实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建立公司治理商业贿赂、腐败的长效预警机制,保护公司利益,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对外经济往来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营销、采购。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对象为公司所有员工及利益攸关者,即所有与公司有业务来往的客户、供应商、服务商、承包商。
第四条反商业贿赂反腐败的目的:(一)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腐败行为,规范公司员工及利益攸关者的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二)进一步完善公司反商业贿赂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三)提高员工素质,自觉防范和抵制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第五条防治商业贿赂管理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密组织,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第六条商业贿赂,是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七条本司的任何对外商业活动中,禁止以下行为:(一)违反规定以附赠形式向对方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给予或索取现金或物品;(二)以捐赠为名,通过给予财物获取交易、服务机会、优惠条件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三)提供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商业赞助或者旅游以及其他活动;(四)提供各种会员卡、消费卡(券)、购物卡(券)和其他有价证券;(五)提供、使用房屋、汽车等物品;(六)提供干股或红利;(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九条开展反商业贿赂反腐败活动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领导机构,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三)在落实反贿赂反腐败的过程中,由公司管理部门到其它部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了解预防商业贿赂的苗头,研究开展预防商业贿赂的对策和措施。
浅谈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整治对策蔡银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商业贿赂行为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犯罪,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相当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极大地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剖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阐述了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据此提出了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贿赂概念特性危害对策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商业贿赂是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他可谓是廉政建设的毒瘤,十分严重地腐蚀着干部队伍,严重影响党的良好形象。
特点非常具有隐蔽性,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其一犯罪分子通过秘密的方式向个人或单位支付财物,其所支付的金额款项以伪造财务会计帐薄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因此商业贿赂行为十分隐蔽、且不易查处。
其二通常以财物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
如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或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等,具有手段越来越隐蔽且手段多样化、花样不断翻新的特性。
商业贿赂作为是一种特殊的贿赂,只有在商品流通领域才存在。
首先,商业贿赂的直接目的是促成交易,也就是说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商品交易的经营者,既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其次,商业贿赂在主观上是故意而自愿的,行为目的是争取交易机会,获得经济利益;从客观行为的表现来看,客观上表现为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通过秘密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支付的款项或者提供的优惠,并达到一定数额,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第三、商业贿赂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风气,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交易机会,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公平经营权。
二、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首先,商业贿赂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干扰了企业间正常公平的竞争,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让诚实信用经营的企业成为受害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导致优质品牌产品敌不过劣质冒牌产品,极大挫伤优秀企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
[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关于工商治理商业贿赂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违法行为也愈演愈烈,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和公平诚信原则,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投资环境,毒化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不正当交易行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治理商业贿赂,是当前各级工商部门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即:“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
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 由此可知,商业贿赂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商业贿赂现象的成因(一)不良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
(二)我国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
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这也使得商业贿赂得到滋生。
商业贿赂:原因与对策关键词: 商业贿赂/原因/对策内容提要: 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探讨对我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以及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途径。
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我国垄断行业太多、追求最大化利益、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产生商业贿赂的社会、制度、心理、市场原因。
而有效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经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近年来,“商业贿赂”乃是新闻媒体和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显然,商业贿赂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古已有之。
本文并不打算对商业贿赂问题进行完整全面研究,而仅是从犯罪学或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中的商业贿赂现象之原因与如何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进行粗线条的探讨。
有必要说明,本文所称“商业贿赂”,泛指发生在经济交往或者商业领域的行贿与受贿,而不是指刑法学上相对于普通贿赂犯罪的商业贿赂犯罪。
一、中国反商业贿赂之由来商业贿赂(bribery in business),意指发生在商业领域的贿赂,是相对于普通贿赂而言的一个概念。
现代商业贿赂行为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违法行为,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经济活动中,其起源是西方国家的铁路运输部门为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或其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本质上是一种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一种不公正竞争措施。
200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几其商业贿赂事件引发了中国全社会对商业贿赂的严重关注:其一,2003年以来。
一场关于医生收受“红包”的是否触犯中国刑法的讨论在国内各种媒体展开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斗争的序幕。
其二,2003年12月,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彭木裕因在审批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时,默认其妻收受昆明沃尔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邹丽佳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04年3月,世界500强之一的默沙东(MSD)公司解雇了20多名中国分区副经理和医药代表,原因是“假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报销娱乐费”。
我国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业贿赂深深渗透于商业、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并有不断蔓延之势,治理商业贿赂问题迫在眉睫。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监督管理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直接相关,因此,我国应从上述几方面入手,着力建立起反商业贿赂的全方位综合治理体系。
关键词:商业贿赂;现状;原因;对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腐败行为的日益猖獗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商业贿赂作为腐败的一种形式,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为腐败行为产生和经济犯罪提供了“温床”,使得收受贿赂、贪污腐败成为许多行业的潜规则,导致商业风气败坏、干部队伍腐蚀,从而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我国商业贿赂现状1.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涉案数额巨大根据监察部向《中国经济周刊》披露的数据显示,2005年8月-2009年12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223件、涉案金额165.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超过了1300件,而每天案发超过40件。
据统计,在2011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48万件,涉案金额42.8亿多元。
2.公务人员涉案比例高,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成腐败新特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其中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
据一位反腐专家统计,2009年落马的仅省部级高官就已达15人之多,这个数字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官落马的年度纪录。
另外,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3.越来越多的商业贿赂涉及跨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贿赂的高发地带,跨国企业的身影愈来愈多。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第一篇: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治理商业贿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好惩治和预防工作的难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特点与执法办案的难点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等手段获取交易机会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违法行为的隐蔽性。
商业贿赂行为因其破坏法律规定的市场公平交易原则,贿赂行为通常掩饰于“招投标”等正当的竞争形式之下,贿赂过程非常隐秘,他人难以知晓。
二是违法手段的多样性。
交易双方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达成目的:⑴.“账外暗中回扣”,往来钱款不入账,或通过开设“账外账”、设立“小金库”等途径获得非法利益;⑵.巧立名目入账,即以“宣传费”、“劳务费”、“手续费”等项目入账,使非法所得合法化;⑶.无中生有做假账,通过虚报损耗、红票冲账或以“餐费“、礼品费”、“差旅费”等票据顶账等方式,使得账目收支持平。
三是违法案件的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受贿方在同一类商品上可能有多个销售方在销售不同种商品时对其进行商业贿赂,或者是销售方在同一商品上对多个销售对象进行贿赂。
这在医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一家医院在选择进院药品时,由于药品种类繁多,可能出现多个药品厂家或医药公司同时与该院发生贿赂和受贿关系。
另外,商业贿赂协议往往依靠所谓中间人的参与和支持而达成。
因此,一个案件的一条线索可能牵动很多隐蔽的涉案对象甚至是涉案群体,案中案的情况非常普遍。
商业贿赂这些特点给执法办案工作带来以下突出的困难:一是取证难。
除商业贿赂隐蔽性因素外,法律本身对行使执法权限规定不细,造成对商业贿赂行为取证难并成为办理此类案件的突出问题。
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反商业贿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当前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及影响商业贿赂作为市场经济的顽疾,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害了其他合规企业的正当利益,毒化了社会风气,阻碍了诚信、创新、效率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对企业而言,商业贿赂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破坏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社会而言,商业贿赂扭曲了资源配置,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了社会整体福利。
因此,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治理商业贿赂问题,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商业贿赂产生的原因商业贿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导致商业贿赂的重要原因。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
其次,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商业贿赂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商业贿赂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三、反商业贿赂的意见和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同时,要完善举报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2.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
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要重点监督,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 建立诚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诚信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同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记录企业的诚信状况,对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进行公示和惩戒。
4.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法律法规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商业贿赂的危害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员工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鼓励员工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5. 鼓励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商业贿赂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6.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为切实抓好商委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公路施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深入推入反腐倡廉工作,根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我分公司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获取私利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
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投资环境,损害交通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共财产侵吞;为不严格施工开了方便之门,直接侵害国家的利益。
商业贿赂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企业从业人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
山东高速和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公司工程项目分散,职工流动性强,经营开发任务重,涉及的劳务队伍和敏感环节多,治理商业贿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扎实、切实有效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二、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压滤机滤布厂家认真落科学发展观,按照《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七公司的实际工作,以自查自纠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切实开展治理工作,铲除商贸系统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条件。
(二)指导原则: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教育、经济、纪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既要坚决纠正、从严惩治,又要深入探索有效预防的措施。
2、统筹部署,有序推进。
通盘考虑,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结合交通施工建设实际,对各项目部与地方政府、与业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从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