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0
霍乱医学观察病例诊断标准
霍乱(Cholera)是一种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以下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提供的霍乱病例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持续阵发性或水样稀便,导致水和电解质丧失。
●脱水: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迅速发展的脱水,可伴有血压
下降、皮肤弹性减弱、心跳加快等。
2.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接触史:患者是否有接触疫区、流行病区的水源或患者
的历史。
●流行病地区:病例是否来自或近期在霍乱流行病区。
3.实验室检测:
●从病例的粪便样本、血清或组织中分离出霍乱弧菌。
●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DNA。
诊断霍乱的关键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确认。
如果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符合,同时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霍乱弧菌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到霍乱弧菌的DNA,那么诊断可被确认。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是一种引起霍乱的弧菌属细菌。
为了有效防控霍乱疫情,国家制定了
相关的标准方法来监测和检测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潜在威胁。
以下是关于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的介绍。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
1. 样品采集: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一般
来说,水样、食物样品和环境表面样品是常见的采集对象。
采集时需要使用无菌容器,避免样品污染。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采样点,确保能够准确反映被测对象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判定霍乱弧菌是否存在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培
养法进行分析,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温度和时间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其他细菌的污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检测方法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
3. 结果解读: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于从采集到的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的,应
根据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来进行解读。
结果解读需要根据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的卫生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检测霍乱疫情的重要手段。
准确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
通过执行国家标准方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霍乱的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
血清钾、钠、氯化物和碳酸盐降低,血pH下降,尿素氮增加。
治疗前由于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清钾可在正常范围内,当酸中毒纠正后,钾离子移入细胞内而出现低钾血症。
(二)尿检查少数病人尿中可有蛋白质、红白细胞及管型。
(三)病原菌检查1.常规检查(1)粪便镜检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取粪便或早期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的弧菌,无芽孢,无荚膜。
O139群弧菌除了可产生荚膜外,其余与O1群弧菌同。
(2)悬滴检查将新鲜粪便作悬滴或暗视野显微镜检,可见运动活泼呈穿梭状的弧菌。
2.培养(1)增菌培养所有疑为霍乱病人的粪便,除作显微镜检外,均应作增菌培养。
粪便留取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且应尽快送到实验室作培养。
增菌培养基一般用pH8.4的碱性蛋白胨水,36~37℃培养6~8小时后表面能形成菌膜。
应进一步作分离培养、动力观察和制动试验。
(2)分离培养常用庆大霉素琼脂平皿或碱性琼脂平板。
前者为强选择性培养基,36~37℃培养8~10小时霍乱弧菌即可长成小菌落。
采用后者则需培养10~20小时。
选择可疑或典型菌落,用霍乱弧菌“O”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若阳性即可出报告。
近年来国外亦有应用霍乱毒素基因的DNA探针作菌落杂交,可迅速鉴定出产毒素O1群霍乱弧菌。
3.免疫学试验制动试验取急性期病人的水样粪便或碱性胨水增菌培养6小时左右的表层生长物,先作暗视野显微镜检,观察动力。
如有穿梭样运动物时,则加入O1群多价血清一滴,若是O1群霍乱弧菌,由于抗原抗体作用,则凝集成块,弧菌运动停止。
如加O1群血清后,不能制止运动,应再用O139血清重复试验。
4.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方法:近年来应用PCR技术来快速诊断霍乱。
检测基因亚单位CtxA、Zot和毒素协同菌毛基因(TcpA)。
根据TcpA 基因的不同DNA序列又可区别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
(1)直接镜检:
①直接涂片染色:将标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有无典型弧菌。
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行排列,有如“鱼群”。
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镜检细菌动力,最好用暗视野显微镜。
霍乱弧菌运动活泼,呈小鱼穿梭状。
(2)分离培养:将吐泻物直接或先经碱性胨水增菌后,接种于庆大霉素琼脂等培养基,容易检出霍乱弧菌。
应用荧光抗体检测粪便中霍乱弧菌,可于1~2小时内获得结果。
(3)血清学检查:可作血清凝集试验。
在发病第1~3日及第10~15日各取1份血清,若第2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比第1份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参考价值。
(4)制动试验——快速诊断:在急性病人的水样便中含有大量弧菌,如悬滴检查阳性,再滴加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血清(使用浓度为1∶64),几分钟内细菌运动停止,凝集成块即为阳性。
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为霍乱:
①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大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霍乱流行期间,在疫区有典型霍乱症状,大便培养阴性,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③有吐泻症状,霍乱弧菌培养阴性,作血清凝集试验第2份血清抗体
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者。
在非疫区,凡有典型泻吐症状,在病原学检查未确定时,或在霍乱流行期间,曾接触过霍乱患者,有腹泻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均应高度怀疑为霍乱,在给予积极处理的同时,应作大便培养,隔日1次,连续3次阴性者,才可以否定诊断,并作出疫情更正报告。
现在已经有霍乱的快速检测试剂盒了,检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一、背景介绍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它通常导致急性腹泻和呕吐,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死亡。
近期,某地发生了霍乱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了解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人群,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1. 确定霍乱疫情的爆发范围和趋势。
2. 掌握疫情的传播途径,分析可能的污染源。
3. 了解感染人群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调查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数据、患者病例记录等。
2. 现场调查:赴疫情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卫生状况、饮水和食物供应情况等。
3. 随机抽样:对疫情爆发地区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4. 实验室检测:对患者的粪便样本、饮水和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霍乱弧菌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四、调查内容1. 疫情爆发地点:确定疫情的爆发地点,并绘制疫情地图,标注疫情的扩散范围。
2. 潜在污染源:调查当地的饮水供应情况,包括自来水管网、水源地和水处理设施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水源污染。
3. 食品供应链:调查当地的食品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加工环节和销售渠道等,分析可能的食物污染途径。
4. 患者特征:调查已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分析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
5. 接触史调查:对病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接触史和旅行史等,以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五、调查结果分析1. 疫情分析:根据采集的疫情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疫情的爆发趋势和扩散规律。
2. 污染源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传播途径。
3. 人群特征分析:对感染人群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感染的高风险群体。
4. 防控措施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卫生监管、提高饮水和食品安全、加强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