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2
科学技术创新2020.33宿连航道整治工程航道线路方案比选研究王宗传(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南京210000)1项目背景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进一步支持了淮安、泰州、宿迁融入沿海开发战略布局。
为服务沿海发展,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沿海内河航道建设。
将进一步完善骨干航道网络,升级改造干线航道,推进内河航道整治,构建“连城达港、通江入海连运河”的联运体系,扩大水运中转能力,形成以“两纵四横”干线航道为骨架的水运通道网络。
实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畅通,完成连申线灌河西段航道、通江连接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盐宝线、通扬线等工程,启动建设宿连航道。
2建设必要性2.1本项目的建设是抓住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落地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江苏省内河水运发展、带动苏中苏北地区联动发展的的需要。
2.2本项目的建设是宿迁市抢抓沿海开发机遇、打通与连云港港的航运通道实现“借港出海”发展战略、完善交通综合运输、提升区域集疏运整体水平的需要。
2.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内河水运需求稳步增长,支撑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宿连航道通航后,可以就地就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物流业、航运服务业、绿色建材等产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加快沿线乡镇富民步伐。
2.4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淮河流域西向入海通道及江苏省干线航道网、增加宿迁境内岸线资源利用、实施内河船舶标准化的需要。
宿连航道的建成开通,将为宿迁地区运河中心港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岸线资源,带动沿线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接京杭运河的经济流量;也将有利于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
内河航道等级也随之提升,保证等级航道联网畅通,减少中转环节,有利于船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极大地降低交通成本、提高其运输效益。
张家港第四水厂一期工程监理工作总结一、工程概况:张家港市第四水厂一期工程,位于张家港市沿江公路店岸段一干河西侧。
本工程为市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是张家港市重点工程。
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日供水能力20万M3,为一类工程。
本工程由多个项目组成,分别为:供水泵房、滤池、沉淀池、加氯加矾间、污泥池及泵房、清水池、35KV变电所、综合楼、取水头部、排水顶管、绿化景观以及厂区内各配套工程。
本工程占地面积14.559公顷,其中一期工程构筑物占地面积为25587.23M2,道路、广场占地面积为25137.84M2,厂区绿化率达59.07%。
建设单位:张家港市给排水总公司勘察单位:江苏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张家港兴港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江苏金厦建筑集团第一分公司、江苏张家港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太平洋水处理公司、上海基础公司、张家港市辰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化学工业部连云港设计院、常熟园林公司、张家港市东方园林置景公司。
分包单位:江苏港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联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江阴金辉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凤山石材有限公司、杨舍雅洁装潢总汇、张家港市东昌涂料公司。
监理单位:南京工大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质检单位:张家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本工程于2004年2月8日开工,2005年7月10日完成一期工程所有结构、装饰、安装、绿化、道路及其他配套工程,竣工投产。
二、监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及设备的投入使用情况㈠、组织机构:本工程采用直线制监理组织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下,现场设立各专业监理为: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市政道路工程、信息资料管理、生产安全控制。
㈡、人员配置:本工程监理组成员由总监提名,其中参加本工程监理工作的分别有:王惠民、张建才、赵建明、朱士平、蔡新、龚国良、缪季强、冯丽媛㈢、本工程监理实施的投入情况: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卷尺、靠尺、水平尺、小锤、回弹仪、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焊缝检验尺、照相机等等。
目录前言 (9)一、概述 (11)1.1项目背景 (11)1.2评价依据 (12)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1.2.2规划文件 (14)1.2.3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4)1.2.4有关设计报告及批复文件 (15)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5)1.3.1技术路线 (15)1.3.2工作内容 (16)二、基本情况及分析计算方法 (18)2.1建设项目概况 (18)2.1.1工程概述 (18)2.1.2管道穿越方式及施工工艺概述 (18)2.2自然地理概况 (34)2.2.1自然地理位置 (34)2.2.2水系概况 (35)2.2.3气候条件 (36)2.2.4地形地貌 (37)2.2.5水文地质条件 (37)2.3.1区域地层 (38)2.3.2区域构造 (40)2.3.3地震 (41)2.4分析计算方法 (41)2.4.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方法 (41)2.4.2河道一般冲刷深度计算方法 (41)2.4.3岸坡(堤)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方法 (45)三、九圩港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53)3.1工程概述 (53)3.1.1穿越位置 (53)3.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53)3.1.3工程地质条件 (55)3.1.4穿越方案选择 (56)3.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57)3.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57)3.1.7河床演变分析 (60)3.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61)3.3河床冲刷计算 (62)3.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62)3.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62)3.4.2小结 (67)3.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67)3.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68)3.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68)3.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68)3.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68)3.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68)3.5.7 施工影响评价 (69)3.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9)3.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69)3.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70)3.7结论和建议 (70)3.7.1结论 (70)3.7.2建议 (71)四、通吕运河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73)4.1工程概述 (73)4.1.1穿越位置 (73)4.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73)4.1.3工程地质条件 (74)4.1.4穿越方案选择 (75)4.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75)4.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78)4.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79)4.3河床冲刷计算 (79)4.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79)4.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79)4.4.2小结 (84)4.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84)4.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84)4.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84)4.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85)4.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85)4.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85)4.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85)4.5.7 施工影响评价 (85)4.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86)4.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86)4.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87)4.7结论和建议 (87)4.7.1结论 (87)4.7.2建议 (88)五、通启运河、团结河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90)5.1工程概述 (90)5.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90)5.1.3工程地质条件 (91)5.1.4穿越方案选择 (93)5.1.5定向钻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93)5.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96)5.1.7河床演变分析 (96)5.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96)5.3河床冲刷计算 (97)5.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97)5.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97)5.4.2小结 (102)5.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02)5.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02)5.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03)5.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03)5.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03)5.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03)5.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03)5.5.7 施工影响评价 (104)5.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104)5.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04)5.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05)5.7结论和建议 (105)5.7.1结论 (105)5.7.2建议 (106)六、通甲河等十二条河道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108)6.1工程概述 (108)6.1.1穿越位置 (108)6.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109)6.1.3工程地质条件 (110)6.1.4穿越方案选择 (112)6.1.5顶管穿越设计方案简介 (112)6.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 (116)6.1.7河床演变分析 (116)6.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116)6.3河床冲刷计算 (116)6.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17)6.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17)6.4.2小结 (121)6.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22)6.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22)6.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22)6.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22)6.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23)6.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23)6.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23)6.5.7 施工影响评价 (123)6.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123)6.6.1消除施工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23)6.6.2消除施工完成后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 (124)6.7结论和建议 (124)6.7.1结论 (124)6.7.2建议 (126)七、南千一横河等七条河道以及沿线其他等外级河道、沟塘穿越断面防洪评价 (128)7.1工程概述 (128)7.1.1穿越位置 (128)7.1.2 穿越点自然概况 (128)7.1.3工程地质条件 (129)7.1.4穿越方案选择 (129)7.1.5大开挖穿越方案设计 (129)7.1.6工程水域水利工程现状和规划简况 (133)7.1.7河床演变分析 (133)7.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计算 (133)7.3河床冲刷计算 (134)7.4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35)7.4.1穿越断面岸坡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 (135)7.4.2小结 (139)7.5防洪影响综合评价 (139)7.5.1洪水对工程的影响 (139)7.5.2工程对河势、行洪、防洪影响 (140)7.5.3工程对防洪工程影响 (140)7.5.4工程对防汛抢险影响评价 (140)7.5.5工程对周边涉水工程影响评价 (140)7.5.6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141)7.5.7 施工影响评价 (141)7.7结论和建议 (141)7.7.1结论 (141)7.7.2建议 (142)八、结论与建议 (144)8.1结论 (144)8.2建议 (146)前言南通市城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下游城市用气项目之一,是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于02年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05年初步设计获得核准,07年完成了土地的征用和部分管网的建设。
关于奉贤区庄行镇七一港东水闸基坑围护与地基处理方法发布时间:2021-06-25T05:35:44.50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6期作者:孙雪勤[导读] 该文介绍在奉贤区庄行镇2020年低洼圩区改造工程中,针对奉贤区庄行镇地基特性采取土围堰、SMW工法桩和灌注桩以及水泥搅拌桩等措施,保证水闸基坑开挖边坡的安全以及解决水闸不均匀沉降问题。
孙雪勤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2103摘要:该文介绍在奉贤区庄行镇2020年低洼圩区改造工程中,针对奉贤区庄行镇地基特性采取土围堰、SMW工法桩和灌注桩以及水泥搅拌桩等措施,保证水闸基坑开挖边坡的安全以及解决水闸不均匀沉降问题。
关键词:基坑围护;地基加固;水泥搅拌桩;灌注桩1工程概况七一港东水闸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位于张塘圩区内,由于水闸破坏严重,目前已经废弃,本次需要拆除并按规划规模新建节制闸1座。
本工程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防洪规划除涝排水标准一般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200. 2mm、"麦莎"雨型及其它相应的防潮型排水作为防洪规划设计排水标准。
圩外最高水位为3.75m,预降水位为2.0m,圩内最高控制水位为3.4m,预降水位为1.8m。
2场地地质条件七一港东水闸场地地貌单一,地势较平坦,根据勘察现状地面标高在3.58m~3.71m之间。
根据实测勘探资料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①1层灰色杂填土、②层灰色粉质或浅灰色的泥粘土、③层灰色淤泥质或浅粉质混砂黏土、④1层灰色淤泥质混砂粘土、⑤1层粘土。
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3 水闸设计3.1闸址选择根据现场踏勘,现状七一港东水闸两侧均为厂房,其中北岸现状河口线距离厂区围墙约2m,距厂区3层楼厂房约6m,南岸现状河口线紧邻厂区围墙,距离厂区3层楼厂房约4m,河道蓝线与厂房用地红线冲突。
现状闸址处施工场地狭小,施工进场道路以及今后管理区进场道路铺设困难,施工难度较大。
苏申内港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四月1 总论1.1 评价目的项目施工和营运将对所在区域环境将带来正负两方面的环境影响。
评价拟在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工程污染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防治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项目建设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的需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河资源丰富,水网密布,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得天独厚的优势。
十几年来,江浙两省在交通部“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内河航运得到了快速发展,京杭运河及干线航道网逐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以京杭运河为纵轴,苏申外港线、锡澄运河、长湖申线等为骨干的航道网为长三角地区的水上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本工程的建设将更加完善长三角地区的航运网络,密切苏南发达地区与上海的水运联系,为苏南货物便捷、快速通达太仓港、上海港又提供了一条水运高速路,对促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经济密切交往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⑵项目建设是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江苏省干线航道网,提升区域航道服务水平的需要。
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交通部在“十五”期末制定了《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为发挥内河水运绿色运输优势、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制定了总的方针。
进入“十一五”后,是全面实施航道网规划,提升航道网通过能力的关键时期。
目前就规划的多条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作为连接京杭运河与上海长江港口的主要通道之一,苏申内港线的升等将加强高等级航道网东南部片区的功能,加强东南与西南网的横向联系,畅通两纵在苏南的货物交流。
附件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集中实践环节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张家港南丰镇东沙物流园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教学点名称:张家港开放大学学号:1232004470980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层次大专姓名:徐云龙指导教师: 姚雪明职称:讲师指导小组组长:孙伟宏职称: 副高级二○一四年十月关于张家港南丰镇东沙物流园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运作的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它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对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中,港口以其规模化的集散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现代综合物流产业的核心。
在我国,由于受到各种软、硬环境的制约,港口在现代综合物流中所发挥的作用远不及发达国家。
究其原因,物流设施与港口设施脱节是重要方面。
因此,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园区发展,促进和提升地方社会经济,迫在眉睫。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港口是水上运输与陆地运输的连接枢纽,也是水上运输与陆地运输的连接点,是货物中转、换装和散装的场所。
据统计,世界贸易中90%以上的货物都经港口中转运输。
港口又是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梁,而且作为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关键节点,它提供开展现代物流的良好基础。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随着现代港口的逐步发展,港口的升级换代已有单纯的“运输、装卸”的节点向“提供分拨、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的综合物流节点方向发展。
张家港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保税区的成功发展更加彰显出港口对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南丰作为张家港市东部的一个乡镇,多年来一直以打造机械强镇、钢铁重镇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河道疏浚专项方案杭平申线航道平湖子孙桥锚泊区工程XXX工方案XXX2014年8月一、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性质及地理位置本工程是2012年浦东新区整治工程河道淤泥清运施工部分,为保证该整治工程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疏浚,以清洁河道达到设计要求的河床标高,还老百姓一个干净,清洁的河道。
本次施工项目共涉及张江镇区域八条河道疏浚,疏浚总长度米,总方量立方米。
1.2主要工程结构创新河河道平均宽度20米,河道内淤泥平均宽度为18米,深度为 2.2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10m,河坡均为1:2.三灶浜河道平均宽度24米,河道内淤泥平均宽度为22米,深度为 1.2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10m;河坡均为1:2.沈家漕河道平均宽度16米,河道内淤泥平均宽度为14米,深度为1.5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7m;河坡均为1:2.结字盘港河道平均宽度16米,河道内淤泥平均宽度为14米,深度为1.3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7.4m;河坡均为1:2.观音港姚长沟河道平均宽度14米,河道内污泥平均宽度为12米,深度为1.3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6m;河坡均为1:2.沈家宅沟虹桥港河道平均宽度16米,河道内污泥平均宽度为12米,深度为1.5米。
河道设计底高程为0.0m;底宽6m;河坡均为1:2.(二)、施工准备工作2.1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文件、了解现场地形变化情况,掌握当地的水文和相关的各项技术资料。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的踏勘与调查结果,认真仔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要求每个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本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明确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文明施工规范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进度控制、廉政勤政制度建设,工地环境卫生,并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
2.2组织准备在公司经理室的领导下,组织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挑选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
桩板式挡土墙在南通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2 南通市九圩港水利工程管理所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近年来,南通市属于沿海平原地区,部分骨干河道受引排水流冲刷以及船行波影响,局部河道岸坡出现坍塌现象,影响周边居民房屋、道路交通安全。
针对河道护岸类防汛应急项目,考虑挡土高度不高以及经济适用性,南通市基本实施板桩式挡土墙。
板桩式挡土墙属于轻型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兼有挡土和挡水双重功能。
关键词:桩板式挡土墙;南通河道;护岸工程一、钢筋混凝土桩板式挡土墙的构造钢筋混凝土桩板式挡土墙,由桩和桩间的挡土板两部分组成,可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在现场依次打入形成连续墙体,利用板桩挡土,依靠自身锚固力或设帽梁、拉杆及固定在可靠地基上的锚碇墙维持稳定,顺河坡方向布置,类型单一,施工方便,具有挡水、防止侧向土体崩塌而设置的岸墙。
图1 钢筋混凝土桩板式挡土墙平面图图2 焦港闸下游钢筋混凝土桩板式挡土墙剖面图板桩式挡土墙分为无锚碇结构和有锚碇结构两种。
如:如东县江海河支河口应急护岸工程实施有锚碇结构:主桩为4.5米长预制C30钢筋砼方桩,桩身断面25×30厘米;锚桩为3.0米长预制C30钢筋砼方桩,桩身断面25×25厘米。
主桩和锚桩中心距2.0米,设C25钢筋砼拉梁,拉梁断面15×25厘米。
二、设计计算原理(一)压顶高程压顶高程根据河道设计标准确定。
根据《南通市水利治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各河道现状实际情况,南通市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主、次要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
水位采用废黄河高程。
表1 南通市20年一遇排涝标准控制水位表(二)挡土板尺寸1.板高:根据压顶高程、河床桩位处高程确定。
挡板顶高程根据设防水位加安全超高扣压顶高度确定。
板底高程根据河床桩位处高程,考虑板的埋置深度确定,根据这两个高程确定板高。
2.板长:根据桩间距减去搭接长度。
3.板厚:根据板高、板长,综合考虑板厚,一般10-14cm,考虑是否配筋,采用单面筋还是双面筋。
实施蓝线管理维护河道安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就《张家港市蓝线管理办法》答记者问10月1日起,我市的很多河道将被“划”上蓝线,实施蓝线管理。
被纳入蓝线管理的河道,等于“穿”上了一件安全服。
这是《张家港市蓝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主要内容。
8月18日,市政府印发了张政发[2007]101号文件“关于印发《张家港市蓝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了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办法》的内容,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
问:为何要出台《办法》?答:我市水网密集,河道众多。
河道在调蓄、航运、排涝、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景观、水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河道沿线土地权属不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依据缺乏,存在着河道无序开发、擅自利用等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由于近年来土地紧张,在河道沿线规划范围内随意占用现象时有发生,违章建筑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增加了政府在河道规划整治中的成本。
二是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扒坡种植现象相当普遍,河道内乱设网簖、河边随意建设码头等情况也屡禁不止。
有些沿河而建的码头,厂房内产生的垃圾、废水等直接进入河道,恶化了水环境。
为加强对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防止因工程建设破坏河道设施、危及水利工程安全,防止和减少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擅自填堵河道、围垦河道的现象发生,本着保护水系、保护河道资源的原则,市政府出台了《办法》。
《办法》对加强河道规划与管理、确保河道工程安全运行、保障防汛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促进我市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办法》中所称的蓝线是指什么,哪些河道需要划定蓝线?答:河道蓝线,是指河道规划控制线。
蓝线管理范围包括两线之间的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护堤地、岸线等河道管理范围,以及因河道整治、河道绿化、生态景观等需要而划定的规划保留区。
我市河道蓝线的适用范围在《办法》第三条中有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村(社区)级以上河道应当划定蓝线,即今后市、镇(管理区)、村(社区)三级河道都要划定蓝线。
目录1 任务缘由 (1)1.1任务由来 (1)1.2洪水影响评估内容 (1)2 评价依据 (3)2.1法规、规范、规程与规定 (3)2.2参考资料 (3)3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5)3.1设计水位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5)3.2河道壅水计算方法 (5)3.3河道冲刷深度计算方法 (7)4 工程概况 (10)4.1项目概况 (10)4.2土质情况 (12)5 河道概况 (23)5.1河道、堤防现状及规划状况 (23)5.2水位和流量成果 (26)6 洪水影响分析与评价 (28)6.1塔址处河道设计流量和水位 (28)6.2壅水高度分析 (30)6.3冲刷分析 (32)6.4建设项目对堤防安全和河道行洪的影响 (33)6.5建设项目对入海、入江水道河道冲刷的影响 (34)6.6建设项目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35)6.7建设项目对航运的影响 (36)6.8背水侧堤防管理范围内铁塔的影响评估 (36)6.9工程施工对防洪的影响 (36)6.10河道规划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36)6.11河道行洪对建设项目影响 (37)7 总体评价 (38)1 任务缘由1.1 任务由来杨庄至双龙220KV单回送电线路工程是江苏省进行电网改造、缓解我省用电紧张的重点项目之一,线路起始于杨庄电厂,经金沟进入220KV双龙变,途中横跨淮河入海水道(桩号12+500)和入江水道(桩号43+300)。
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滩面上分别布置了2座(61#~62#)和9座(122#~130#)铁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96 C W T 中国水运 2022·01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堤建设的标准也随着提高。
文章针对江苏省东北部徐圩段海堤200年一遇提升建设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以期为本段海堤及邻近地区海堤提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海堤200年一遇提升建设;堤顶高程;防护型式;初探中图分类号:U6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2)01-0096-03江苏省徐圩段海堤200年一遇提升建设堤顶高程及防护型式初探相入兴1,孙承坪2,王江伟1,孟琅环1(1.江苏方洋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6)DOI 编码:10.13646/ki.42-1395/u.2022.01.033徐圩新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境内,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
徐圩新区东临黄海,海岸线长37.7km,海堤现状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高潮位+10级风浪爬高。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内部,是经国务院审议确定的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基地已建和在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一千亿元,根据相关规划,基地总体防洪标准计划提升至200年一遇高潮位+200年一遇风浪。
1海堤现状徐圩段海堤包括原徐圩盐场海堤及台南盐场海堤,海堤堤线走向从西北至东南,海堤范围为排淡河挡潮闸~烧香河南闸区间海堤及沿线涵闸,海堤桩号为71+285~108+985,属淤泥侵蚀型海岸,现状临海侧护面型式主要采用槽型块。
2 堤线布置本次只对该段海堤防潮标准提升进行研究,不改变原堤线,徐圩段海堤共分为九段,海堤分段情况详见表1。
本次将此段海堤分为六个区域,各区域情况见图1。
(1)I ~IV 段(A ~E,排淡河挡潮闸—港区西端起点);(2)V 段(E ~F 港区西端正在吹填区);(3)VI 段(F ~G 港区中间段,近期不考虑吹填);(4)VII 段(G ~H 港区东端即将吹填区);(5)Ⅷ(H ~I 圆弧过渡段);(6)Ⅸ段(埒子口段)。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812号2007年7月1 工程简介根据《江苏省张家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开发研究报告》,朝东圩港是北2片防洪分区(太子圩港与二干河之间区域,含杨舍镇部分区域及整个大新镇)的主要排灌通道,承担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改善市区水质等多重任务,通过朝东圩港枢纽和一干河枢纽从长江引水,将清水经过朝东圩港—环城河、一干河及周边水系引入城区,最终通过二干河排入长江,形成水系循环,改善市区水环境;同时通过本工程和张家港市其他防洪工程的逐步实施,可使张家港市的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当日涝水当日排除不受涝。
目前朝东圩港规模(底宽6~15m,底高程0.5m(镇江吴淞高程,下同),开口宽46m)已远远不能适应规划要求。
因此,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将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的建设列为张家港市近几年内的重要工程之一,通过该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的建设,改善张家港市区水环境,解决市域水质型缺水问题,提高城乡防灾抗洪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朝东圩港河道工程范围为朝东圩港老闸至东横河(地理位置如图1-1),将新开和拓浚河道11.617km,拆除、新建、重建和改建16座跨河桥梁,建主河道节制闸2座(南横套节制闸和环城河枢纽),支河圩口闸(涵)55座,工程永久占地永久占地69.92hm2,临时占地149.95hm2,拆迁居民445户,企业59家,工程总投资11.08亿元,工程总工期3年。
图1-1 地理位置图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1水环境质量现状朝东圩水质总体介于Ⅳ--劣Ⅴ类之间,特别是南侧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不能达到功能区Ⅲ类水质标准,附近东横河和南横套水域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也未达到功能区Ⅳ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指标为NH3-N、BOD5和DO,有机污染严重;工程附近长江张家港段水质一般能达到Ⅲ类水以上,达到该区域江段水功能区标准。
河道底质营养盐含量均较高,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底质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最高容许含量,说明本工程河道开挖产生的弃土均可农用。
2.2声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东岸沿线为西二环路、杨新公路、三八路等交通道路,南侧有东横河Ⅵ级航道,且沿路有多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受其影响,东岸声环境相对较差,但基本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Ⅳ类标准。
西岸离噪声源相对较远,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Ⅱ类标准。
2.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张家港市2006年空气环境略优于2005年,可吸入颗粒物是张家港市城区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为0.083mg/m3,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41 m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0.030 mg/m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景观生态体系河流生态体系由于受到排污、建闸等人为活动的干扰,此区域水生植物以芦苇等挺水及湿生类常见种为主,鱼类江苏省常见鱼类为主,底栖动物以耐污型的寡毛类及轮虫类为主。
农田生态系统是本区域主要的组成部分,区域农业生产力较高,一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油菜、麦等,此区域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2)生物多样性工程河段周边植被分为城镇绿化植被、城镇次生植被、农作物、防护林等4种主要类型;城镇绿化主要包括城镇绿化乔木、灌木及草本,一般以常见的绿化树种为主,主要优势种有侧柏、圆柏、夹竹桃、黄杨等,主要优势草本为结缕草、早熟禾等;城镇次生植被一般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或绿化树种和果树野逸而来,主要有洋槐、榆、臭椿,草本主要以加拿大蓬等;重要农作物为油菜、水稻、大元麦;防护林主要以河道两侧的绿化防护林为主,主要乔木为水杉和香樟,草本植物以车前及狗牙根等为主。
工程河段陆生动物有兽类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6种主要以鼠类、娃类和蛇类为主。
河段有高等水生植物34种,其中,沉水植物3种,浮叶植物3种,挺水植物28种。
优势种有蚕茧草,稗草,苦草,空心莲子草和芦苇,种类较丰富,生长良好。
浮游植物56种,优势种为广缘小环藻,以绿藻门、硅藻门及蓝藻门为主,表明水体呈现中~富营养化特征。
浮游动物12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工程河段底栖环境较差,底栖动物种类较少,以耐污的霍甫水丝蚓为主,底栖环境已遭受一定污染。
另外,有鱼类41种,优势种为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常见鱼类。
无保护级鱼类。
2.5环境敏感点根据工程及周边现场踏勘调查和工程拆迁情况,本工程的环境敏感点主要类别为水环境敏感点、大气环境敏感点和声环境敏感点。
水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朝东圩港入江口下游5.5km(近一干河口)的张家港水厂的取水口,取水口位于长江张家港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功能区,根据2005年张家港市水功能区监测资料,取水口水质年度综合评价为Ⅱ类水,达到该功能区2010年Ⅲ类水水质目标。
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工程沿线两岸大新和杨舍镇的居民区,由于朝东圩港东岸沿线有杨新公路、西二环路等城市干道,东岸大部分居民区噪声和大气环境均受其影响,因此朝东圩港周围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大部分为西岸居民区。
3工程分析3.1规划相容性朝东圩是北2片防洪分区的主要排灌通道,承担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改善市区水质等多重任务,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的建设与《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江苏省张家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开发研究报告》和《张家港市环境保护规划报告》相协调,符合《张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求。
3.2施工期主要污染源3.2.1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废水主要钻孔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废水,共产生 1.49万m3,SS含量约10000mg/l。
混凝土工程产生的泥浆废水、施工场地和机械设备的清洗废水等,总量约0.93万m3,主要污染物质是SS 和少量石油类。
另外,生活污水高峰期每日约排放生活污水70.2m3,主要污染物质是COD Cr、BOD5、NH3-N和SS等。
3.2.2空气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燃油废气和施工扬尘。
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作业和运输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是本工程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TSP和PM10,工程高峰期扬尘产生量约200~400kg/d。
3.2.3噪声污染源噪声主要由施工过程中的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钻机、卷扬机、翻斗车、插入式振捣器、压路机、铺摊机、泥浆泵、蛙夯和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所产生。
施工机械设备10m处噪声值一般在73~90dB(A)之间。
(4)固体废弃物产生源本工程产生工程弃渣总量约为351万m3。
高峰期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约0.65t。
3.3运行期主要污染源本工程运行期间枢纽、圩口闸及涵闸的管理工作人员将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约2.5m3/d,生活垃圾约25kg/d,各枢纽、圩口闸及涵闸运作时,闸门启闭将产生噪声,噪声源10m处强度约80~85dB(A)。
此外,管理区还将产生食堂油烟废气和变配电设备的电磁辐射。
4施工期环境影响4.1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河道,将使附近局部水域悬浮物含量和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加,对附近农田和水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进行针对性收集处理后排放。
本工程河道拓浚采用干挖施工,对河底沉积物的扰动扩散程度和扰动范围相对较小,一般在500m以外区域水质即可达到本底浓度,水厂取水口至本工程水流距离6.55km,SS输移扩散距离较长,且长江水体的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好,工程施工对张家港四个水厂取水口水质不会有显著影响。
4.2 施工噪声、大气对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和大气的影响在300m以内,本工程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河道两侧的居民区,由于各环境敏感点距离施工场界较近,施工期噪声和大气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各敏感目标声环境和大气不同程度超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和降尘措施。
4.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弃土在弃土场只是暂时弃置,最终将利用于锡张公路建设,弃土场最终复耕还田后,对环境无明显影响。
本工程施工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若随意倾倒,占压毁坏农田,在雨水冲刷下也会造成附近水体混浊度增加,生活垃圾虽然产生量较小,但随意处置也会造成工程区域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因此,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收集,专门处理。
4.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4.1植被工程建设期间将对生物量、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均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结束后通过人工种植绿化树种及防护林,可以有效地弥补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
工程区域内的保护级植物均为人工栽培,对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无明显不利影响。
4.4.2陆生动物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原有的农田、鱼塘等,这将影响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另外,施工人员进入后,如果管理不善,有可能因捕食而造成一些动物数量上损失,如蛇类、蛙类等。
施工期对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一些兽类迁出,工程完工后,随着栖息地恢复,原本迁出的陆生动物将可能重新迁回。
4.4.3水生植物河道拓浚整治将改变现状两岸土坡和底质环境,两岸挺水植物及河底沉水植物将消失。
根据区域内两条类似河道(四干河和五干河)疏浚后的调查情况,说明河道疏浚后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沉水植物的恢复时间较长。
另外,沉水植物的恢复跟水体的透明度有关,由于朝东圩港为长江引水通道,引水水质将比现状水质条件好,透明度较高,有利于沉水植物较快的恢复。
4.4.4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施工期间水体悬浮物浓度剧增,降低了水体透明度,从而造成水体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减少。
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可逆的,随着工程的结束,悬浮物浓度的降低,影响随即消除。
根据类似河道疏浚后的调查数据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基本与疏浚前的种类数相近。
工程结束后藻类的密度和种类将很快恢复,河道整治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影响较小。
4.4.5底栖动物工程疏浚施工将造成底栖环境的较大改变,疏浚河段底栖动物将消失。
根据两条类似河流疏浚后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分析,河道疏浚后底栖动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恢复进程缓慢。
4.4.6鱼类工程施工将破坏原有鱼类的栖息环境,对河道鱼类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工程所处为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四通八达,周边河道具有相似的自然条件;鱼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可在周边河道寻觅到合适的生境,且工程所影响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
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
工程建成后,河道断面的加宽增加强了河道与长江之间的水体交汇交换能力,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有利于长江内鱼类进入河道,从而提高河道鱼类的生物量及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