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变换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5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句式的变换和选择(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旬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年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元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反同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把下面一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应改成:“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把下面一个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应改成:“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难道不是(按:不能改成(难道都不”)应该像松树一样,……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吗?”(四)长短句的变换、选择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说的。
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
容量大,那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
至于复句,不管它分句多少,字数多少,容量大小,只要是构成复句的某些单句都短,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短句。
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
它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PPT篇一:小学语文句式变换小学语文句式变换详解(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二)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例如: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一是改变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二是改变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改动。
(三)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例如:他是三好生。
改成:他难道不是三好生吗?又如: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改成: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感到自豪呢?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
也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难道”等。
反之,把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和句末的“吗”、“呢”等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五)句子合并例如:1、年轻的妈妈请大夫。
2、大夫给孩子看病。
合并后为:年轻的妈妈请大夫给孩子看病。
注意点:第一句中动词“请”的后面是“大夫”,第二句句首也是“大夫”,所以去掉一个“大夫”。
(六)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
例如:战士们摸进山坳潜伏下来。
注意点:这一句中有“摸”,“潜伏”,是“战士们”的两个连续动作,这一类句子中间不加逗号。
六年级语文句式变化复习①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选择正确的关联词③明确关联词的类型三、修改病句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
3、搭配不当(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或不符合语言习惯)。
4、语序颠倒。
5、语意矛盾。
6、重复啰嗦。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指代不明,概念含混。
8、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四、例题讲解1、“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狗敏捷地跑上来,吃完了白鹅的饭。
改把字句:改被字句: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1)、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4)、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陈述句:(5)、我们怎么可以随便毁坏自然资源呢?改陈述句: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1)、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我承认父亲是对的。
(2)、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3)、在读《小松鼠》一课时,我们叹服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
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互换:(1)、爷爷说:“请你给我念一段报纸吧。
”(2)、妈妈说:“你讲讲这件事怎么办?”(3)、陈伯伯说:“这件事情怎么会是我干的?”(4)、老师说:“请你到办公室把我的教案拿来。
”(5)、诸葛亮说他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6)、爷爷说那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
(7)、诺贝尔说他为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轻松。
5、扩写与缩写(1)、游客们走进风景区。
(扩写)(2)、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缩句)(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6、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草塘美如画。
我的心里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
(2)、我们把铁路修建成功。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篇一: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1、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1、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2、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3、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6、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
(改为反问句)7、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8、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9、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改为反问句) 10、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 11、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改为反问句) 12、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改为反问句) 13、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
(改为反问句)14、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 15、“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
(改为反问句) 16、卡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
(改为反问句) 17、窗户里望见的能有多大呢?(改为陈述句) 1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改为反问句) 19、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
(改为反问句) 20、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 2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改为陈述句) 2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改为陈述句)23.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改为陈述句) 2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改为陈述句)2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改为陈述句)2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改为陈述句) 2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改为陈述句) 2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改为陈述句) 29.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 (改为陈述句) 30、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改为陈述句) 31、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改为陈述句) 3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 (改为陈述句)33、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改为陈述句)34、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35、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 36、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3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38、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9、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0、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句式变换(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真题引路】例1:照样子,写句子。
(1)例: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座楼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2)例:柳枝说,春雨是嫩绿色的,你看,她点绿了我的衣裳。
桃花说,春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 这座楼直冲云霄!②. 粉红色的,你看,她点红了我的衣裳。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例子里的第二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热烈的掌声”形容成“雷鸣般的掌声”。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这座楼真高啊!”变成夸张句,就要从“高”这个方面入手,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突出这座楼的高。
示例一:这座楼直冲云霄!示例二:这座楼高得直达灵霄殿!(2)例句先提出了与柳枝有关的颜色,再说春雨在什么东西上点了颜色。
桃花的颜色多为粉红色、白色、深红色。
同学们可以将桃花的花瓣比作衣裳、裙子、脸庞等。
示例一:桃花说,春雨是粉红色的,你看,她点红了我的衣裳。
示例二:桃花说,春雨是粉红色的,你看,她点红了我的脸庞。
例2:按要求写句子。
(8分)(1)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为转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报春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
(缩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专项训练工人们把一条越江隧道开凿出来了。
被动语态:一条越江隧道被工人们开凿出来了。
2、XXX把盲人叔叔搀扶过了马路。
被动语态:盲人叔叔被XXX搀扶过了马路。
3、清洁工人把一堆堆的垃圾清理掉了。
被动语态:一堆堆的垃圾被清洁工人清理掉了。
4、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把字句:熊猫的有趣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5、一阵清脆的铃声把XXX从睡梦中惊醒了。
被动语态:XXX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二、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改为: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
(加主语)2、姐姐最爱看电影和听音乐。
改为:姐姐最爱看电影和听音乐。
(无错误)3、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改为: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改正“动”字错误)4、黑色的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而下。
改为:黑色的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而下。
(改正“下来”多余错误)5、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号召。
改为: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号召。
(无错误)6、XXX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态度,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
改为:XXX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态度,因此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加上代词“他”)7、中国是世界上四大闻名的古国之一。
改为:中国是世界上闻名的四大古国之一。
(调整词序)8、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改为: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补充“班级”)9、我们班荣获“先进班集体”称号。
改为:我们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称号。
(改正用词错误)三、1、天空中的明月高悬,如同一盏明灯。
2、XXX在窗外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3、妈妈,今天学校开学了,能否麻烦您给我一些零花钱呢?4、这三克镭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物质。
6、每个人都认为XXX是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7、话不能全都相信别人说。
8、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汐最大。
9、删除此题目,因为没有内容可供修改。
1、这位小姑娘的心灵真纯真,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 ,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 (怎么),在句末加上“吗” (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改为反问句)○1 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3 、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改为反问句)○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难道)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值得赞扬(吗)?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不)值得赞扬(呢)?○3、读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上面的讲解练习后,我们可以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过程写成歌诀来帮助记忆:陈述变反问,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