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GIS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GIS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旨在突显其重要性和潜力。
一、境内水环境保护案例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某市利用GIS技术进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通过数字化高程模型和水文数据建立了水源地分布图。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判断是否发生污染,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该市还利用GIS技术进行水体污染源的定位和追踪,准确找出污染物的来源,加强监管和治理。
二、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案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增加了大气污染的风险,监测和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成为各大城市的重点任务。
某大城市利用GIS技术开展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工作。
首先,通过GIS技术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分布图,全面监测城市各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
其次,利用GIS技术模拟城市大气污染的扩散情况,预测可能出现高污染区域。
最后,结合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形成空气质量动态监测报告和治理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三、自然环境保护案例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某自然保护区运用GIS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首先,利用GIS技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的地图数据库,记录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类型、动植物分布等信息。
其次,通过GIS技术,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生态模型分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结合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实现了对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监测和评估,为植被恢复和保护提供指导。
四、应急环境监测与响应案例环境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极大的威胁,及时监测和响应成为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某应急管理部门运用GIS技术开展应急环境监测和响应工作。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
5.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6.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7.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肖笃宁李秀珍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傅伯杰,陈利项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数据分析,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特定区域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功能,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实验时间:2023年10月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样品:- 地形图、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 地表植被样方、土壤样品、水样2. 仪器设备:- 全站仪、GPS定位仪、无人机、数码相机- 地形测量仪、土壤养分测定仪、水质检测仪- 计算机软件(ArcGIS、SPSS等)四、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获取实验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等信息。
- 利用无人机采集高分辨率影像,分析景观格局特征。
-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植被样方、土壤样品、水样等数据。
2. 景观格局分析:- 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实验区域景观格局特征,包括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等指标。
-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3. 生态风险评价:- 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实验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包括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
- 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景观格局分析:- 实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城市建成区、农田、林地、水域等。
- 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建成区斑块密度较高,农田斑块密度较低,林地和水域斑块密度适中。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如城市建成区与农田之间存在过渡带。
2.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实验区域土壤侵蚀风险较高,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中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风险较低。
- 土壤侵蚀风险主要源于城市建成区扩张和农田水土流失。
-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主要源于城市建成区扩张和林地的破碎化。
论述gis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具有空间参考关系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本文将从GIS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应用场景、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GIS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GIS具备如下优势:1. 空间分析能力强。
通过GIS可以对地表信息进行精细化、深入化的探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理、土壤类型、气象气候等,从而较为准确地判断环境状况。
2. 数据源头信息齐备。
GIS除了集成了各种表格、文字或数字数据,还包括各种视觉、语音、地图数据等,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各个角度的信息数据。
3. 决策分析效果好。
因为GIS可以集合多个因素,将它们以一种符合实际的方式显示出来,可能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海量数据处理。
GIS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可以完成空间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加工处理等工作。
二、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场景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自然资源和环境评估GIS可以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和分析,为区域环境变化评估、环境容量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压力状态评估提供支撑,通过多变量的数据、索引及各类测量指标等定量化常规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分类、定位与度量。
2. 环境监测和管理GIS可以管理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识别空气污染或水质污染的来源,将监测数据矢量化,计算监测数据的统计量及时地反映出污染状况,以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3. 环境规划和决策支持GIS可利用空间和属性数据分析工具为环境规划提供决策支持,预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依据建筑物与土地类型等数据库,可以预测开发区发展所可能带来的潜在环境问题,并且利用GIS的可视化效果使决策更全面和准确。
4. 废物产生和处置GIS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废品处置,选择适宜的方法和区域,开发和改进处置设施及系统。
其中包括计算废物量和至多的分析、识别废物处理站点、搜索摆脱废物的方法等等。
测绘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案例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过程中,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测绘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位置数据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技术系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例如,在某省份的生态保护区内,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植被覆盖、湿地面积、土壤质量等数据的定期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航天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气候变化监测等方面。
例如,在某国家的国土资源调查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大规模的地表信息。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分布等数据的获取,可以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规划和管理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定位的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GNS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
例如,在某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中,利用GNSS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监测站点,实时获取空气质量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形测量方法,通过激光传感器扫描地表,能够获取地形的三维坐标数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和生态修复中。
例如,在某城市的城市规划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地形数据,包括坡度、高程等。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1.景观生态学的原理:(1)景观结构原理: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不同景观元素、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和量化景观结构,可以了解各个元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和连通性,从而评估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
(2)功能与过程原理: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并探索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食物链和能量流动,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功能。
(3)行动与管理原理:景观生态学强调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并提供实用的管理策略来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通过制定合适的保护区域和恢复计划,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学的目标。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
例如,通过建立连通性生态廊道,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动植物迁徙通道,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2)水资源管理:景观生态学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对降雨径流和水质的影响,可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水资源优化利用策略。
(3)自然灾害管理: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景观的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土壤保持和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和洪水的抑制作用,可以制定防洪和防灾的策略。
(4)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提供景观生态学原则和方法,可以实现城市绿化、生态廊道和可持续交通网络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5)森林经营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对森林经营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森林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过程,可以制定合适的林业管理计划,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实际应用中,景观生态学通常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工具,以定量方法研究和评估景观的特征和功能。
通过与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可以形成全面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管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
测绘技术中的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概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测绘技术,已经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论述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几个应用案例,展示其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保证生态系统和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全面的水资源管理。
通过整合地理信息和水资源数据,可以准确定位潜在的水资源缺口,并优化水源供应网络,使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以河流水质为例,利用GIS可以实时监测河流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保护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案例二:自然灾害管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森林火灾等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借助GIS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应对。
通过GIS可以对潜在灾害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此外,GIS还可以监测地震活动,实时记录地震数据,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预测地震影响范围,提供预警信息。
在洪水管理中,GIS可以通过模拟洪水扩散,快速确定受灾区域,并规划疏散路径,提高应对洪水的效率。
案例三: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空间分析和多源数据整合,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最佳用地类型,避免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GIS还可以辅助进行土地资源潜力评价,发掘土地潜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案例四: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物种的分布和栖息地进行精确记录和监测。
通过采集物种信息和空间地理数据,可以构建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物种迁徙和分布的趋势。
此外,GIS还可以辅助制定保护区域的策略,区分不同保护等级,并划定管理范围,帮助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
结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GIS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功能,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管理环境和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GIS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展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效果与价值。
一、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而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例如,在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中,GIS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和定位技术,获取大量的空间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追踪森林覆盖变化、分析森林结构和种类分布,并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确定森林经营的最佳策略,例如合理安排采伐、优化道路网络等,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森林资源管理。
二、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管理中,GIS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库管理、水质监测等。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水源地的地理特征进行评估,确定保护区域和监管措施,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和数量。
同时,GIS还可以协助水库管理,通过模拟水库的蓄水与泄洪过程,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并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GIS还可以通过水质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帮助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实时预警并控制水污染。
三、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成为重要问题。
GIS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GIS,我们可以通过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道路布局、绿化带设置等,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化利用。
同时,GIS还可以协助土地利用监管,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监测和评估,减少非法用地和乱占耕地的现象,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任务之一,而GIS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gis技术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中的应用gis技术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中的应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gis 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gis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情况。
通过采集和整理大量的植物样本数据,可以建立起植物分布的空间数据库。
利用gis技术,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以图层的形式叠加在地图上,形成植物分布的空间图像。
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植物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科学家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植物保护策略。
gis技术在栖息地恢复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栖息地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gis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栖息地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通过采集和整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可以建立起栖息地的空间数据库。
利用gis 技术,我们可以对栖息地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其面积、形状、连通性等参数,从而评估栖息地的质量和适宜性。
这些信息对于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栖息地恢复方案,提高栖息地的质量和稳定性。
gis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将各种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决策支持系统。
这样,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地展示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方案,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和风险。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评估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效果。
通过采集和整理大量的监测数据,如植物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生境质量等,可以建立起监测数据的空间数据库。
利用gis技术,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以图层的形式叠加在地图上,形成监测数据的空间图像。
这样,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植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效果,为后续的管理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详细介绍了GIS技术并在景观数据的来源、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监测、
评价与管理、景观空间模拟、景观生态规划等研究中的作用。随着 GIS 技术的
不断发展, GIS技术在很大程度改变了生态学家开展研究的方式,同时也逐渐成
为景观生态学的特征之一。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GIS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自上世纪60年
代由加拿大的Roger F.Tomlinson创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比
较完善、实用并已涉入商业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在最近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
进展,功能不断扩展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
评估、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始于年代, 在陈述彭院士的积极倡导下发展较快。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深入到科研和教学诸多领域, 开发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
的软件系统, 其中一些较为完善的软件已开始步入商业化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技术将给诸多学科带来新的发展
契机,尤其对于处在生态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意
义更为深远。
2.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为GIS)是对与地理环境
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
环境的各种要素及其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储,建
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要素的综舍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得信息,并
以图形和数字方式表示结果,满足应用或研究的需要。
GIS具有如下3个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
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
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3)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空间地理数据管理、
分析和决策。计算机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使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
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过程。
3.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与数据来源, 并在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
析、景观空间格局描述与景观变化模拟、景观生态监测与预研究、景观生态设计
与规划以及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景观数据的来源
景观生态学研究过程中,特别是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得到详细
的景观分布信息的时候,就要对遥感影像景观类别进行分类。GIS数据库中含有
大量的可供遥感影像分类的知识,可以作为先验知识指导景观分类,也可以用其
对分类后的景观图进行简单验证。杨克磊等运用GIS技术对南湖生态示范区的
景观类型进行分类, 将南湖生态示范区划分为密林景观、疏林浅草景观、湖面景
观、休闲娱乐景观、农田景观、自然生态恢复区、文化景观和其他用地等8 种
类型。
3.2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研究空间异质性往往应用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往往是
指空间格局,即缀块和其它组成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空间格局
可粗略地描述为随机型、规则型和聚集型。更详细的景观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可
通过一系列景观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加以定量化。景观指数分为缀块水平指数
( 面积、形状、边界特征)、缀块类型指数(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等)和景
观水平指数( 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包括自
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GIS 所具有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
统计分析功能为景观指数的计算和空间分析提供了计算平台,为景观空间结构研
究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何方等利用ArcGIS 9. 2 软件的叠加分析功能,对研究区
1990 年、1995 年和2000 年三期的景观类型数据进行动态定量的分析,对结果进
行频度汇总统计(Frequency) ,采用转换矩阵的算法,得到区域10 a间景观类型动态
相互转化面积数据。
3.3景观生态监测、管理与评价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景观评价愈加向着综合化、定量化、精确化的方向
发展。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3S技术在区域宏观景观的监测、评价与管理中受
到广泛重视。周昕薇[等利用RS与GIS技术对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环境进
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王家骥等采用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
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
标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和Sanya/landscape
信息系统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李锋等应用3S 技术对青海
沙珠玉地区荒漠化进行景观监测与评价。梁守真等同样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
和GIS技术对洞庭湖区湿地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
3.4景观空间模拟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变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性或邻近度等可以作为输
入参数通过GIS 进入空间预测模型;反过来,预测模型的结果也可由独立的数
据检验或重新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显示或查询。在这一过程中,可
以连续运用模型,也可把模型作为经验信息或分析技术来确定合适的变量及其在
分析中的权重。景观模拟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数据的采集,包括遥感数据、公开
出版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及调查的数据等;②根据来源和技术手段建立景观分类系
统;③把不同的来源数据转化成相同的空间数据系统;④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
立和使用各种模拟模型。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景观空间变化模拟越来
越受到重视。Turner and Ruscher 选择Oglethorpe作为研究对象,以航空相片为
数据源,选择3 种不同邻域影响的方法模拟景观空间结构变化,模拟同真实景
观基本一致。史培军以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数据源,分析
了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选择出模拟所需参数,用细胞自控制模型(CA)
和经验模型模拟了深圳1980至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5景观规划管理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将景观生态学结合3S技术应用到景观规划中去。李新
通以GIS技术为支撑,根据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的原理,在闽东南沿海地区
进行景观尺度上的农业土地景观生态分类与景观单元空间格局的优化配置,对生
产性景观单元进行了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以形成高效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王芳
等运用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
建模方式,实现了对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景观生态规划。
4.结论
GIS技术在很大程度改变了生态学家开展研究的方式,同时也逐渐成为景观
生态学的特征之一,并在景观数据的来源、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监测、
评价与管理、景观空间模拟、景观生态规划等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饶卫民,张磊,朱可峰,陈瑞.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概
述[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03) .
[2] 张建锋,房义福,宋玉民.GIS 在森林景观监测方面的应用[J].浙江林
业科技,2000, 20 (6);50~53.
[3] 刘一良.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2) .
[4] 张年生,赵春燕.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
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