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设计: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围护结构上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
2. 密封设计:建筑结构的密封性能要好,可以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窗、门窗边框密封、密封胶等措施来减少空气渗透和能量流失。
3. 采暖系统:选择高效的采暖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等。
还可以考虑安装辅助采暖设备,如壁挂式电暖器、地暖等。
同时,采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4. 通风与换气: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换气措施,如设置新风系统、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5. 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并合理设计室内的采光布局,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6. 综合能源利用: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备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系统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限制节能:考虑减少家庭电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合理布局插座位置,以及适时关闭不使用的设备等。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具体设计,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一、引言对于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2018年发布的新标准成为了关注焦点。
面对严寒环境,如何设计和建造更节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二、评估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1. 现状分析当前,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建筑结构、隔热材料、采暖系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传统采暖方式、建筑隔热不足等。
2. 新标准的亮点2018年发布的新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设备选型、动力系统的设置等。
这些更新将极大地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性能。
3. 实施影响新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新标准重新进行设计,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新标准调整工艺流程,而居民也将在更加节能、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三、回顾总结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2018年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将对建筑行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新标准的实施也面临着挑战,如建筑成本的增加、技术需求的提高等。
我们应该根据新标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实践总结,以实现更加节能、环保和舒适的居住建筑。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标准,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五、结语归纳而言,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8的发布将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对我国的居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标准,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应对新标准的挑战新标准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建筑成本的增加、技术需求的提高等。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建筑 of 外墙及其绝热表皮
1. 根据建筑物的节能需求,采用有效厚度的外墙隔热表皮结构,使建筑物在最大限
度地减轻能耗。
2. 采用节能材料,产品选择应力求节能,使其符合保温、保湿、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3. 在设计时考虑到面积的关系,确定建筑表皮外墙的有效厚度,以实现最佳的热网
节能效果。
二、建筑外饰材料
1. 采用严寒特性的绝缘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保湿能力。
2. 采用增热型节能材料,缩短建筑外墙的降温时间,节省能源。
3. 采用低反射镜面玻璃或高反射玻璃,减少建筑外墙平均太阳辐射传热吸收量。
三、室内建筑节能设计
1. 选用更多的隔断和暖气机,使室内的热量损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2. 加强通风设计,采取空气交流设计要求,提高室内室外空气温差,减少室内热量
传播,减少能耗。
3. 将节能建材应用到建筑结构,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节约能源。
四、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及管理
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时,要确保节能施工质量,及时处理施工现场问题。
2. 严格检查建筑节能材料和构件,保证施工质量。
3. 开展实时的采暖系统监控和管理,加强热源供应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节能率。
五、可持续性
1. 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提高节能系统的效能,减少
能源的浪费。
2. 统筹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系统,实现环境友好
建筑节能设计。
3. 注重室内节能管理,以提高建筑热管理有效性,增强节能效果。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窗构造设计在严寒地区,保持房屋温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极低的温度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建造房屋时,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使其能够保持温暖,并减少供暖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窗户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对温暖和节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严寒地区,正确的窗户构造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恰当的窗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持室内温度。
以下是一些窗户构造设计,可以在严寒地区提高建筑的节能性:1. 多层玻璃窗户设计多层玻璃窗户设计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窗户设计,这种设计能够为建筑提供更好的保温效果。
多层玻璃窗户由两层或者更多的玻璃层组成,之间的空气层可以阻挡冷气流和保温。
多层玻璃窗户还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然而,多层玻璃窗户制造成本比较高,因此需要很好的考虑和规划。
2. 低反射涂层设计窗户表面的低反射涂层是一个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减少窗户表面反射的太阳能热量。
低反射设计可以增加窗户的采光度,从而减少房间内人工照明。
合理的涂层设计可以使窗户表面变得更美观,外观更加吸引人的同时,还能够达到节能目的。
3.隔热玻璃设计隔热玻璃设计是另外一种常见的节能窗户设计,通过利用玻璃和其他材料的复合和结构间的间隙附加隔热材料的方式,提高窗户的保温效果。
这种设计可以降低供暖成本,同时提高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浪费。
4. 聚氨酯泡沫设计聚氨酯泡沫设计采用聚氨酯泡沫作为填充材料,将玻璃和窗框之间的空隙填充,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聚氨酯泡沫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该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消耗,节省供暖成本。
总结在严寒地区,构造一个有良好温度保温性的住宅是很重要的。
采用上述节能窗户构造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和室外温度差异,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这些设计方案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品质。
为了进行数据分析,我们选择能源消耗和温度作为研究指标,并比较不同窗户构造设计对能源消耗和温度的影响。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严苛,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设计的重点。
为了在这些地区建造节能的居住建筑,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采光和通风系统的布局等。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如保温砖、保温板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内外温差,降低室内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此外,还应该考虑材料的耐寒性能,确保在极端低温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其次,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热量的传输。
采用合理的隔热设计,减少热桥效应的出现,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采光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减
少照明能耗。
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保温性能,确保
在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总的来说,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需要综合
考虑建筑材料、结构设计、采光和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
些方面都做到了节能设计,才能够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建筑的
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设计师和建筑师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科学的建筑理论,
才能够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引言:寒冷的挑战与节能的意义哎呀,到了冬天,那种冷得直咬牙的感觉,大家是不是都熟悉呢?尤其是在那些严寒地区,像北方的雪原或者高山上的小镇,真是把人冻得连棉被都想变成床上的小屋了。
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可真是件大事。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手脚都冰凉,房子里还要暖,能行吗?所以,节能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让大家在家里感受到温暖的怀抱。
2. 建筑设计的“暖”招2.1 保温隔热,做个“小暖炉”大家知道吗,保温隔热这两招,就像是为房子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毛衣。
在严寒的地区,这两者的重要性就像在寒冷的冬天穿羽绒服一样。
首先,我们要关注墙体的保温。
建筑外墙使用厚厚的保温材料,像是聚苯板或者岩棉板,可以有效地防止寒风从墙外钻进来,甚至连墙里的温度也能保持得更稳。
说白了,就是让屋子像个大暖炉,把外面的冷风隔绝在外面,屋子里自然就暖了。
2.2 窗户也要“上岗”,做个好帮手窗户的选择也不能马虎,像是选择双层中空玻璃,这样的窗户能有效阻止热量的流失。
其实,双层玻璃就像给窗户加了一层隐形的保温层,外面的寒风要想侵入进来,那可真不容易。
还有,窗户的密封条一定要严密,不然那冷风从缝隙里跑进来,你的暖气费就白花了。
窗户的质量和设计真的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能源利用的聪明“妙招”3.1 太阳能的“小聪明”太阳能这玩意儿在寒冷地区可是个大救星。
太阳能热水器就像个“太阳的小马仔”,白天通过太阳的能量加热水,到了晚上,你可就有热水用了。
虽然寒冷地区的日照时间短,但是高效的太阳能系统也能帮你解决不少暖水的问题。
还有,太阳能墙面加热系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系统可以利用太阳的热量给房间供暖,让你在冬天里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3.2 地热供暖,暖暖的“土豪配置”地热供暖在寒冷地区可是个让人感动的好东西。
这种供暖方式就像是把房子的地面变成了一个大热水袋。
地热系统通过地下管道把温暖均匀地分布在地面上,脚下的温度暖洋洋的,不仅舒适,而且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1.保温材料的选择:在门窗的制造过程中,选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性能的材料,如新型岩棉、聚氨酯等,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散失。
2.玻璃的选择:合理选择门窗玻璃的材质和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冷空气和热量的传输。
例如,可以选择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使得玻璃的热传导系数较低,从而减少能量的损失。
3.辅助密封设计:在门窗的设计中,可以添加辅助密封系统,如橡胶密封条、气密胶条等,以减少空气和热量的漏失。
同时,可以采用窗框的断热设计,减少传热。
4.防风设计:由于寒冷地区常有强风现象,因此门窗的防风性能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双重门窗的设计,通过两道门窗之间的空气层来减少风的穿透。
5.热桥的防止:在门窗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热桥的产生。
可以通过使用断热材料、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施工工艺,减少热桥的形成,以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6.主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引入主动节能技术,如智能玻璃、太阳能发电、传热系统等,增加门窗的节能性能。
例如,可以安装可调光的智能玻璃,根据外部环境实时调节玻璃透光度,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
7.空气质量控制:在门窗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寒冷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和通风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8.防冻设计:寒冷地区的门窗设计中,需考虑严寒环境下的防冻问题。
可采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措施,防止门窗结冰、裂开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应综合考虑保温、采光、防风、防冻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材料、结构和技术的选择,以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寒风刺骨的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可不能马虎。
咱们得想个办法,让房子既能保暖又能省煤气费。
咳咳,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要从房子的保温材料说起。
在严寒地区,保温材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咱们得选一种既能保暖又能防火的材料。
这个嘛,就用“石棉”吧,俗话说得好:“石棉是个宝,防火又保温”。
不过,石棉这个东西可不能乱用,毕竟它还是有一点点小危险的。
所以呢,咱们得找一家靠谱的建材公司,让他们专门给我们做一套石棉保温系统。
这样一来,房子就能像个暖宝宝一样,温暖舒适了。
咱们要考虑房子的采光问题。
在严寒地区,阳光可是宝贵的资源。
咱们得想办法让房子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照射。
这个嘛,就用“玻璃”吧,俗话说得好:“玻璃是个宝,透明又明亮”。
不过,玻璃可不是随便用的,得选一种既能隔热又能透光的玻璃。
这个嘛,就用“双层玻璃”吧,俗话说得好:“双层玻璃是个宝,隔热又透光”。
这样一来,房子就能充分利用阳光资源,既节能又环保。
再来说说房子的通风问题。
在严寒地区,通风可是非常重要的。
咱们得想办法让房子内部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这个嘛,就用“排气扇”吧,俗话说得好:“排气扇是个宝,排风又除湿”。
不过,排气扇也不能随便用,得选一种既能排风又能节能的排气扇。
这个嘛,就用“智能排气扇”吧,俗话说得好:“智能排气扇是个宝,节能又省心”。
这样一来,房子就能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让人远离寒冷和潮湿。
咱们要说说房子的供暖问题。
在严寒地区,供暖可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得想办法让房子既能保暖又能省煤气费。
这个嘛,就用“地暖”吧,俗话说得好:“地暖是个宝,温暖又省事”。
不过,地暖也不能随便用,得选一种既能保暖又能节能的地暖。
这个嘛,就用“智能地暖”吧,俗话说得好:“智能地暖是个宝,节能又省心”。
这样一来,房子就能像个温暖的小窝一样,让人安心度过寒冷的冬天。
在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个问题上,咱们要做到“三点一线”: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使用合适的采光玻璃、安装合适的通风设备;还要做到“两个务必”:务必保证房屋的保暖性能、务必保证房屋的节能性能。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给建筑节能设计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来改善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节能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能够有效地保温和节能。
首先,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我们需要考虑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
这些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寒冷空气的侵入,减少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
同时,在选择保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建筑的节能设计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建筑的采光设计也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可以减少建筑内部照明的能耗。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天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智能调光系统,根据不同时间和季节的光照条件进行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我们还需要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等新型节能设备。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热能进行建筑供暖和制冷,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此外,还可以考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太阳能资源来满足建筑的热水和部分电力需求,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保温材料、采光设计和新型节能设备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严格节能设计,才能确保建筑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技和设计理念能够应用到建筑节能设计中,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节能的居住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温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需要考虑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采用保温材料对墙体、屋顶和地板进行隔热处理,避免冷空气的渗透和热量的传输。
二、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是居民的基本需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暖系统。
常见的采暖系统包括地暖系统、壁挂式暖气片和集中供暖系统等。
同时,要加强采暖系统的节能措施,使用高效节能的燃烧设备和传热装置。
三、通风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需要注意通风设计。
采用合适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避免潮湿和霉菌的滋生。
通风系统还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温度,减少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四、采光设计:采光是居住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方面。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日照时间较短,应采用适当的采光设计,保证室内充足的自然光。
合理设计窗户的大小和位置,采用适当的窗户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
五、水暖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水暖设备的设计非常重要。
选择高效节能的水暖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注意水管的绝热保温,避免水管冻裂。
六、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进行利用。
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集热板,利用太阳能进行水暖和采暖,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保温、采暖、通风、采光、水暖和太阳能利用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居民的舒适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是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含了对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建筑物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能耗和舒适性表现达到一定标准。
一、关于隔热材料的选择1. 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JGJ26规定了隔热材料的最小热阻要求和导热系数的限制,以确保建筑物在寒冷的冬季能够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并减少能耗。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JGJ26标准的隔热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
2. 建筑外墙和屋面的保温层应采用符合JGJ26标准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传输损失。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低温严寒的特点,建筑的隔热性能尤为重要,符合JGJ26标准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供暖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使用舒适性。
二、关于采暖设备的选用3. JGJ26标准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采暖设备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议选用高效、绿色环保的采暖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以及太阳能集热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4. JGJ26还对建筑的供暖系统布局、管道绝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供热效果和供热舒适性,降低系统能耗,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三、关于通风采光系统的设计5.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JGJ26规定了通风采光系统的设计要求。
建筑应合理布局采光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室内照明能耗。
6. 建筑的通风系统应科学设置,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JGJ26的相关规定旨在实现通风采光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总结: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中,JGJ26标准的制定为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采暖设备和科学布局通风采光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使用舒适性,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也降低居民的能源消费成本。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是指在夏季高温和干燥,冬季严寒的区域,如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一些地区。
在这样的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尤为重要,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以下是《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一些建议。
首先,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上,应采用绝热材料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
墙体的保温层和外部装饰层应尽可能减少热传导,同时增加建筑的气密性,减少暖气和冷气的散失。
可以采用外墙外保温,设置外保温系统,减少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
其次,屋顶的保温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夏季高温时应采用高反射材料,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建筑内部的热量;冬季严寒时可以采用防冰保温层来减少屋顶热能的散失。
此外,屋顶也可以设置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
另外,建筑的窗户和门的设计也要考虑节能因素。
可以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玻璃,增加窗户的隔热性能。
同时,可以在窗户上安装遮阳帘,以减少夏季太阳辐射进入建筑内部的热量。
门的设计也要尽可能减少热量的传递,可以设置门底密封条和冷暖气帘,以减少冷热气流的交换。
此外,居住建筑的室内空调系统也要进行合理设计。
可以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有效利用地下的恒定温度,减少室内空调系统的能耗。
可以根据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情况,合理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以达到能耗最低化的效果。
最后,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设置风口和天窗,以利用自然风和自然光来进行通风和采光。
在北方地区,可以采用太阳能墙壁或窗户来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设计也要考虑到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因素。
综上所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包括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窗户和门的节能设计、室内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以及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创造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文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恶化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节能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上,如何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本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适量消耗外来能源,是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能设计应注重提高建筑物本身节能性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材料、设备,组合使用现代节能技术,从而使建筑物在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保证人的舒适性和健康。
2.建筑外墙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物的散热通过外墙、窗户和屋顶等部位的热传递而发生。
因此,在节能设计中,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尤为重要。
a. 保温材料选择应选择保温性能优异、不吸水、不吸潮、不老化、不腐蚀、不含有害物质的保温材料。
如自封性发泡聚氨酯、挤塑聚苯板等。
b. 外墙保温厚度保温层厚度是影响保温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保温层厚度也不同。
例如,使用8cm挤塑聚苯板和20cm挤塑聚苯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前者的保温性能会比后者差很多。
c. 外表面处理外表面一般应选择抗紫外线、抗老化、采光均匀的涂料。
在冬季应选择黑色或绿色墙面,能大大提高防护效果。
3. 门窗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中,门窗对于保温节能同样十分重要,应合理选择门窗的性能和材料。
a. 窗框与玻璃应选用热弯钢材或塑料材质作为窗框,玻璃应为双层中空玻璃,具备隔热节能性能。
b. 空气密封性能门窗的空气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着室内空气的稳定性。
因此,在选购门窗时,应注重选择空气密封性能较好的产品。
4. 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系统的节能是保证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
应选择合适的采暖方式和设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调节手段来实现节能。
a. 采暖设备应选择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操作、管理方便的采暖设备,如地源热泵、太阳能、气固联合发电等。
b. 调节手段采暖过程中,合理设置室内温度范围、温度调节范围、定时开关和智能控制系统,是节能的关键。
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摘要:在当前城市能源短缺,用地资源日趋紧张和整个社会提倡绿色节能,低碳减排的大环境下,建筑业以其庞大的能源消耗首当其冲,成为绿色节能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地也都提出了相关的节能法规并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与政策而求得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建筑节能之路。
那么东北严寒地区由于其较为极端的地理气候条件,本身的冬季室内采暖就要消耗掉大量的能源,还有城市建筑的大量建设所消耗掉的巨大的原材料都使得建筑节能,降低能源消耗迫在眉睫。
那么本文从严寒地区的区位条件出发,由气候,地质,节能政策等实际影响因素出发,通过节能理论分析总结事宜地区节能设计的策略,进而期望对于严寒地区的节能设计有所启示与帮助。
关键词:严寒地区、节能、设计策略
前言
建筑节能在城市能源短缺,用地资源日趋紧张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的大背景下已经显得愈发重要。
目前发达国家的能耗一般在总能耗的1/3左右。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的而加大以及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根据近三十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一严寒地区建筑节能现状与相关节能政策
1.1 严寒地区气候条件、地质及建筑能耗现状
1.1.1气候条件
那么根据建筑热工气候分区,其所说的严寒地区即为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多余或等于145天。
同时还更加细分了严寒地区A区与严寒地区B区。
其中属于严寒地区A区的代表城市有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安达、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
属于严寒地区B区的代表城市有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1]。
那么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即为东北三省所处的严寒地区,具有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气温年差别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较稀少,多风沙天气,夏秋多雷雨和冰雹的气候特点。
1.1.2建筑能耗现状
在我国严寒地区,最大的能耗依旧是冬季城镇采暖,另外还有在春秋季过渡
时候由于尚未近如采暖季或供暖刚刚结束,但较低的气温依旧要持续一段时间。
进而采暖能耗转移到大量电能设备的使用[2]。
在夏季,则以空调消耗为主。
东北地区的建筑规模快速扩大,但从当前常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来看,能达到国家要求的节能标准的建筑比例很少的,屋面保温隔热和窗户的传热系数也不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在建筑保温状况上,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1.2 相关节能政策
相对于在满足国家统一的的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个地方所提出的本地区的节能设计标准能够更加的适应自己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与现实条件,也能够更加的得到贯彻与执行。
1986 年,建设部发了《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 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试颁布并于当年10 月 1 日起实施。
2005 年,《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颁布实施,这是我国最新出台的关于公共建筑节能的标准,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已经从居住建筑领域拓展到能源消耗更大的公共建筑领域。
二相关节能理论
2.1 主动式节能设计
主动式设计是指利用集热器、蓄热器以及管道、风机、水泵等设备“主动”的收集、储存和输配太阳能。
该方式调节比较方便、灵活,人处于主动地位。
主动式节能设计包括以下几种:太阳能光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等。
2.2 被动式节能设计
被动式设计的概念起初来源于建筑的太阳能利用。
1920年前后美国最先出现了太阳能建筑一词,主要是指通过某种设备像太阳索取能源已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根据建设地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遵循建筑环境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综合建筑功能、形态等需要,合理组织和处理各建筑元素,使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
三相关设计策略分析
3.1 总平面选址
在建筑设计的最初选址阶段,首先要保证采光充足,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的平地或者上坡上以争取最多的日照。
建筑的位置要有效地避免西北寒风,以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能渗透损失。
同时在规划方面要尽量使得未来建筑的向阳方向没有固定的遮挡,任何无法改变的“固定遮阳”都会令未来建筑增加采暖负荷[3]。
3.2 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对于一些大跨度的建筑,如体育建筑和观演建筑对于自然采光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都是靠自身灯光来照明,甚至于完全封闭拒绝自然采光,那么其平面布置时就可选择一些自然光不是很好的基地。
现阶段的较大空间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冷热源,如空调系统和热泵等设备,由于其功能限制,房间并不是总是在使用当中[4]。
那么在使用规划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房间的使用期与空置期之间的不同时间段的转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与浪费。
那么对于如学校、办公、旅馆的建筑,其对于光环境要求较高,就要充分考虑其基地朝向。
再之其人流密集度也是考虑建筑布局的方面,空调,采暖等设备的使用更加频繁,那么在人员集中时期,热转换量相对分散时也是较大的。
那么在走廊、办公室、库房等等辅助空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过渡缓冲空间。
3.3 建筑体形控制
建筑体形控制一直是存在于节能的需要与追求建筑美观和性格之间的问题。
设计师要得到构思中理想的建筑形象,也就会造成体形的各种变异变化,也势必带来建筑能耗负荷的增加。
建筑体型与气流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建筑热环境以及自然通风的实现。
建筑物的迎风面为正压区,背风面为负压区。
建筑周围的气流状况会因建筑物的形状、高度、独立单元或建筑群体[5],以及建筑群从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排列方式,是否是迎风面,背风面的不同而异。
3.4建筑外围护结构
维护结构作为建筑最基本的节能手段,也是一直在被提起与进行各类先进技术的尝试。
其包括墙体节能,门窗节能与屋面节能几方面。
北方严寒地区在冬季虽然是由集中供热的但是其采暖期是从10 月末开始到次年的 4 月中旬,但在没有供暖的初春和深秋室内的温度是很低的[6]。
通过采用合理的外墙保温技术就可以让建筑在这一时段达到舒适节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涂逢祥, 王庆一. 建筑节能研究报告——《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白胜芳.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分析.新型建筑材料.2002,(4)
[4] 李元哲.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设计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 美国公共工程技术公司.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编著,王长庆等.绿色建筑技术手册:设计建造运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