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对建筑照明节能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如何节约能源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特别是照明节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建筑照明中所涉及的光源应用、灯具选型、配置种类、照明控制设计与电气设计为出发点提出了优化建筑照明节能的一些对策,很大程度的节约了电能在照明上的应用。
从而达成了照明节能的效果。
本文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可为同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照明节能;建筑照明;优化措施;绿色照明;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save energy i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especially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 this article mainly involved in building lighting from the light source of application, lamps, configuration type, type selection lighting control design and electrical design as the starting point puts forward optimum building lighting energy saving some countermeasure, to a great degree of the energy can be saved in the lighting applications. thus reached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but for the industry to provid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the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building light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green lighting;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增长迅猛。
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思考摘要:目前,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耗电量也越来越大,电气节能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建筑电气节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原则;节能设计;技能新技术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建筑物的照明需求,环境舒适度需求,通道的畅通无阻和特殊场所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性需求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光照的亮度、色度以及色温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的有关规定。
2.建筑节能应满足经济性要求。
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节能材料及节能设施,节能耗费的投资不能过高,需考虑节能设计投资的回收期和回收率,即在短期内通过节能设备节约的费用收回为宜。
3.节省无谓的能量消耗。
找出建筑物电能浪费的具体地方,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这是建筑电气节能的重点。
4.建筑节能应采用先进性的技术原则。
二、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1.变电所的节能设计建筑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对于电气节能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型建筑的楼层跨度大、层数多、用电负荷较为分散,所以在变电所选址时需要确保配电干线的最大电压降不超过规定值,尽量减少电能消耗。
为了节省建筑的正常使用空间,一般将变电所设置在地下室或者辅助建筑内。
2.优先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变压器具有损耗低、重量轻、噪音低、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等点,建或改建工程设计时应首选高效低损的节能变压器,如s11、sc(b)11、sgb11及sgb11—r等型号的节能型变压器。
sgb11—r系列卷铁芯式变压器比sc(b)9系列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40%,空载电流降低70%~85%;比sgb10系列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24%,负载损耗降低11.7%。
s11系统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低损耗变压器,空载损耗较s9系列低75%左右,其负载损耗与s9系列变压器相等。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社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传统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经常存在能源消耗大、排放污水多的问题。
设计专业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就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节能设计方面1.高效节能设备的使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选择高效节能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择采用储能式节能水泵,可以根据建筑的不同用水需求来控制水泵的运行,提高水泵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给排水系统中采用节能设备,如智能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等,也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2.水务系统的优化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对水务系统进行优化,减少给水的浪费和排水的污染。
通过优化建筑的供水系统,合理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灌溉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进而节约用水。
采用先进的净水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提高排水的水质。
3.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改造对于已建成的建筑,可以通过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针对已存在的水泵、管道等设施进行优化改造,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对排水系统的改造,实现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采用环保材料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选择材料时应注重环保性能。
选用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管道材料,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排水系统中采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如生物滤池、植物净化示范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2.合理利用雨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达到减排的目的。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清洁、甚至是生活用水等,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减少污水的排放。
3.智能化管理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感悟在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中的思考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设计要从单纯追求美观和功能满足转变为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对于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的思考。
首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的感悟是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大小等,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来减少对电力的依赖。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也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意识到节能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核心要素,而环境保护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其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的感悟是要关注建筑设计的舒适性与能源效益的平衡。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舒适性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然而,仅仅追求舒适性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担。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在舒适性和能源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例如,通过合理设置遮阳装置和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明白到建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舒适性和能源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的感悟是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动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如智能建筑系统、高效节能材料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智能建筑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照明亮度来实现节能和舒适性的平衡。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识到在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对于建筑设计与能源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R I f Of 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原材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推行绿色建筑显得尤其迫切。
节能环保——由绿色建筑引发的思考文/刘玉刚随着石油危机、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得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正是可持续战略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少的建筑。
“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原材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推行绿色建筑显得尤其迫切。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迁移,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依靠高能耗、高污染的固定资产地投入来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未来的十年中国要保持G DP 每年8%以上的增速,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瓶颈。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改变产品塑造和运营模式,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显得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的国际化视角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世纪6年代。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对建筑照明节能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意识得到强化,伴随着社会逐渐及加强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建筑照明的节能问题已然成为了建筑节能的关键重要的研究部分内容,本文根据建筑节能现如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得出建筑照明的设计方法原则与目标等等,针对问题提出的基本的对策,以及未来建筑照明节能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研究;对策分析引言在近几年的建筑照明节能研究来看,高效节能一直是照明的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全球,许多国家开发了关于节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加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应该加强建筑照明的使用操作性能,因为建筑照明的需求耗电量比较大,节省能源的潜力又比较大,使用高科技的照明设备,在一般为25~35摄氏度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就节省将近达到能源的50%。
1.关于建筑照明节能原则和因素建筑照明的照明设备的设计的目标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情况下,不减少建筑的基本的有效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尽可能降低资源的消耗,不仅仅是需要简单的形式节省能源。
所以在设计建筑照明设备的时候,必须要从全方位出发,综合分析实际的情况,满足建筑照明的实际需求,在这个前提下,以经济、节能、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照明设备,主要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建筑照明的设备数量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地发展建筑照明设备。
具体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1.1符合建筑物照明的需要建筑物照明一定要符合满足基本的照明的需要,使得各个方向的照明保持正常的顺畅,采用特殊的工艺方法。
1.2考虑实际的成本效益节省能源工作应该首先考虑好实际的情况,节能的目的是在合理地增加经济成本基础上追求一种节省能源的方式,把增加的经济成本用于节能工作,保证在几年之内节省成本和回收成本的效益。
1.3节省那些不需要消耗的能源根据实际的情况,把一些与建筑照明发挥功能无关的设备进行归类,依据需求采取相应的方法,例如,变压器的消耗、一般输出电线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设备,但是耗电量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应该运用高科技技术降低能源的损耗[1]。
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的分析地区的气候等差异性,使得夏热冬冷地区在节能体系上必须区别于北方采暖地区的节能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地区建筑节能模式的不同,然后针对当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存在的误区和一些问题,提出了开展适用本地区建筑节能的能耗模式设计方法与应用体系等研究的思考,这将为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体系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使其走出技术误区。
标签:建筑节能;夏热冬冷地区;能耗模式;节能体系建筑节能目前是我国的重点课题,夏热冬冷地区有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特点,但其目前的整体建筑能耗却低于全国能耗的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预期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能耗刚性增长空间会很大。
由于我们一直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疏于研究,所以这一地区的建筑节能很大程度上照搬了北方采暖地区的技术体系,而忽视了本地区气候特点,尤其是用能方式的特点,导致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中出现了实际节能率远低于设计节能率,节能与节约不一致,节能与安全不同步,节能与耐久不同步等一系列问题。
一、气候特点决定技术要求说到要根据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节能体系,首先了解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那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 夏季特别炎热,冬季比较湿冷,长年湿度很高,而且经常受台风影响。
基于这样的气候特点,所以在该地区建筑节能上要求围护结构既要考虑冬季采暖,也不能忽视夏季隔热问题,并且考虑到它湿度比较大所以同时还要求能够具备防潮防水的功能。
和夏热冬冷地区比较,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节能则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围护结构冬季保温问题;南方夏热冬暖地区则只需解决围护结构夏季隔热问题,那么对于夏热冬冷地区这一特殊的气候而言,就急需研发能够兼顾保温和隔热双重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的材料和技术体系。
二、能耗模式的差异在我国北方,其采暖地区目前的建筑节能模式主要是:在用能方式上采用集中供暖的制度,对所有的室内空间进行连续供暖,其在能耗模式上是把建筑物所有的室内空间看成是一个恒温体。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详细的探讨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建筑节能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而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此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围护结构;
前言
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量中占很大比重,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而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建筑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在传统民居中吸取营养,充分地利用地方材料,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节能设计。
一、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是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
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是合
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置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
三是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
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极好的通风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
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2、单体的节能设计。
一是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
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1)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2)楼板层的节能设计。
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
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3)建筑外围墙体的节能设计。
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4)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 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
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
门窗的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①控制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②设置遮阳措施,我国节能标准中规定,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③根据需要合理地组织门窗的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④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⑤选择高性能的建筑门窗和幕墙技术,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要改变消极保温隔热的单一节能观念,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水)能、
风能结合起来,积极选择节能和用能(利用太阳能、冷能、风能、地热能)相结合的门窗及幕墙产品。
(5)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
细部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各部位着手:①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
②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③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④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⑤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⑥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二是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
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温度阻尼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在印度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及干城章嘉公寓楼的设计中,就通过空间的竖向分隔,起到了极佳的通风降温效果。
三是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
地起到节能效果。
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顶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透光隔热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二、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节能学习问题分析
1、学习现有的节能技术。
当前,很多建筑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以及如何把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
建筑师不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节能原理,才能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部位,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所以必须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学习。
2、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
在推行节能理念同时,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理念,而且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
强调中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设计师们的共同理念。
三、结语
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节能做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必须由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必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严格地采取节能措施,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
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求,刘飞.生态节能建筑的开发与设计[n].建筑晚报,2005
[2]陆文军.节能建筑不能停留在概念阶段[n].中国建设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