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
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
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
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
(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
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 “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 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 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 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 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3-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 →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 →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 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 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 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文本的 内涵把握,思路理清,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