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核算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30
原材料核算内容原材料核算是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准确计算和管理。
原材料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结存等环节。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原材料核算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原材料的采购是原材料核算的第一步。
企业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供应商的信誉,以确保原材料的合理采购和成本控制。
采购部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签订合同并及时跟踪原材料的交付情况,确保原材料能够按时到达企业。
其次,原材料的入库是原材料核算的重要环节。
当原材料到达企业后,需要进行入库登记和验收工作。
入库登记需要记录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等信息,并及时更新到企业的原材料台账中。
验收工作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企业的要求,然后进行入库操作,将原材料存放到指定的仓库中,同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接下来,原材料的领用是原材料核算的关键环节。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需要,向仓库提出领料申请,仓库根据申请单进行原材料的发放和领用。
领用时需要填写领料单,记录领料的数量和用途,同时及时更新原材料库存信息。
领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材料的使用情况,避免浪费和损耗,确保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成本控制。
最后,原材料的结存是原材料核算的最终环节。
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原材料库存盘点,对库存原材料进行实际盘点和账面核对,及时发现和纠正库存差异。
同时,需要对过期和损坏的原材料进行清理和报废,确保原材料库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存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估价,计算原材料的期末存货价值,为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原材料核算内容涉及原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和结存等环节,是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材料核算内容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合理采购和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实际成本法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例题】单货同时到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65 000元,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
【解析】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C材料 5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5 000贷:银行存款 565 000【例题】单到货未到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 000元,增值税税额2 600元,材料尚未到达。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
【解析】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在途物资 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 600贷:银行存款 22 600 【例题】承上例,上述购入F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
【解析】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F材料20 000贷:在途物资 20 000【例题】货到单未到甲公司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 000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
【解析】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H材料30 000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0 000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借:原材料——H材料30 000 (红字)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30 000 (红字)【例题】承上例,上述购入H材料于次月收到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1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4 03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解析】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H材料 3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 030贷:银行存款 35 030【例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日常业务如下:(1)根据与某钢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购销合同规定,为购买J材料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价款的80%,计8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概述原材料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下面来学习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一、采用计划成本核算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次啊聊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或-“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①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2)发出材料月末,企业根据领料单等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当根据所发材料的用途,按计划成本分布记入“成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材料成本应有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核算管理制度概述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资,核算原材料的成本和结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合理的原材料核算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准确了解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提升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原材料核算管理制度内容1. 原材料采购管理1.1 采购计划制定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包括采购数量、品种、规格、质量要求、采购时间、供应商等信息。
采购计划应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现有原材料库存量来确定。
1.2 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供应商是采购原材料的关键环节,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应该根据以下要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价格合理、公正、透明、无歧视性;•供应能力满足企业要求,保证供货时间和数量;•经济实力、信誉度较高,具备长期稳定供应能力。
1.3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合同应当明确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日期、付款方式等内容,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 原材料入库管理2.1 原材料分类登记将采购的原材料按照名称、规格、批次等分类登记,并在数量上与采购订单相对应。
2.2 质检验收根据采购合同和国家有关标准,对入库的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入库,否则应退回供应商。
2.3 入库台账记录建立原材料入库台账,记录每一笔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供应商、质检验收情况等信息,确保原材料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 原材料出库管理3.1 原材料领用申请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计划员或生产线长编制原材料领用计划,根据领用计划填写原材料领用申请单。
3.2 领用审核原材料领用申请单应经领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领用。
3.3 原材料出库领用部门应按照领用申请单明细,到物料库房领取对应数量的原材料,领用过程中要注意原材料的安全、防火、防盗等工作。
3.4 出库台账记录建立原材料出库台账,记录每一笔原材料的出库日期、出库数量、领用部门、领用用途、库存结余等信息,确保原材料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消耗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核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原材料成本的情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计划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量下,按照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所确定的成本。
对于原材料来说,计划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计划,确定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
其次,原材料的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可以根据计划成本对采购价格进行核算,以确定采购成本的合理性。
如果采购成本高于计划成本,企业可以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降低成本支出。
2. 原材料的使用成本核算: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包括原材料的消耗量、损耗量等。
通过对原材料使用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原材料的浪费和损耗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支出。
3. 原材料的库存成本核算:企业要对原材料的库存情况进行核算,包括原材料的库存量、库存周期、库存成本等。
通过对原材料库存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避免原材料的过多积压和过早耗尽,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原材料成本的情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库存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加强对原材料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算水平和经济效益。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通常包括直接核算法和间接核算法。
1. 直接核算法:直接核算法是指将原材料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比较大、原材料的种类较少的情况。
在直接核算法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产品的材料成本中,且直接核算原材料的库存。
2. 间接核算法:间接核算法是指将原材料成本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通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式将原材料成本分摊到产品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较小、原材料的种类较多的情况。
在间接核算法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通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将原材料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产品中。
总之,原材料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原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以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原材料成本核算(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又称之为月末加权平均法。
是以上月库存价格+本月新购入原材料之和在除当月月初库存数量+新购入数量之和。
以此为基础对本月领用原材料进行记账,核算本月月末的库存。
其优点是,成本的核算更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只能期末记账,非期末不能核算成本。
1、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出库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案例:甲企业原材料出库核算。
(财务知识)第三节原材料的核算及培训教材第三节原材料的核算原材料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其特点是:一次性的参加生产经营,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就要全部消耗掉或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同时其价值随实物的消耗,一次性的全部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价值得到一次性补偿。
一、原材料的分类制造业的原材料按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作用,一般分为:1、原料及主要材料2、外购半成品3、辅助材料4、燃料5、修理用备件6、包装材料:一般用包装材料,如纸张、麻绳、铁皮等。
二、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的日常核算实际成本计价进行的日常核算就是指从材料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账均以实际成本来反映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
(一)材料收发的凭证材料收入的凭证:收料单、入库单以及退料单。
材料发出的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簿、销售发料单、配比发料单(二)总分类核算的账户(1)“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
借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方登记发出的各种原料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月末企业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2)“在途物资”账户:核算实际成本法下,企业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该账户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设置明细账户。
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账户。
企业在购货时向供应单位支付的增值税,用以抵扣销项税额,与货款同时支付。
(三)总分类核算1.材料收入业务的总分类核算。
①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等)【应用举例:教材例12-4】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某日该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2600元,增值税额为2142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编制会计分录:借:原材料1 26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42贷:银行存款14742②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收到材料时,借:原材料贷:在途物资【应用举例:教材例12-5】依据例12-4购入材料的业务,假定发票等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企业于收到结算凭证时:分录为借:在途物资126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42贷:银行存款147 42上述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借:原材料12600贷:在途物资12600【应用举例:】企业购入材料一批,买价80 000元,增值税额13 600元,对方代垫运费1 600元(运费的增值税略)。
原材料成本核算(先进先出)
先进先出法,账务处理简单,所以中小企业会计采用较多。
其核算时,原材料出库成本与入库成本一一对应,根据实现定好的顺序,核算成本。
先进先出法下,要对库存进行追踪,所以库存盘点要做到定期检查,及时修正误差。
例题: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原材料,2024年5月1日库存甲材料500千克,实际成本为3000元,5月5日购入甲材料1200千克,实际成本为7440元,5月8日购入甲材料300千克,实际成本为1830元,3月10日发出甲材料900千克。
核算其成本:
解析:发出900千克,根据先入先出原则,要先发出月初库存500千克(3000元);不足再发5日购买的原材料400千克(900-500)5日,购入1200千克,足够发,所以不。
会计基础原材料的核算原材料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原始材料。
在会计中,原材料的核算主要涉及到采购、存储和使用三个方面。
首先,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会计部门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业务凭证。
采购原材料通常需要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支付相应的货款。
会计部门需要生成采购凭证,记录原材料的采购金额、数量、供应商信息等。
在采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核实采购单与实际到货情况是否相符,确保凭证的准确性。
其次,原材料的存储与管理也是会计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便捷和准确,企业通常会设立专门的原材料仓库,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
会计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仓库登记制度,记录每批原材料的入库、出库和库存情况。
入库时需要记录原材料的数量、规格、质量以及存放位置等信息,出库时需要记录领用部门、领用数量、用途等信息。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核实仓库实际存货与账面存货的差异,并作相应的调整。
最后,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也需要进行会计核算。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会被转化为成品,并在成本中进行核算。
会计部门需要根据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计算原材料在生产中的消耗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和加权平均法。
通过计算原材料的消耗量,可以确认产品的成本,为后续销售、报表编制等提供准确的数据。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核算,会计部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材料的价值变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的成本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会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并及时调整采购和库存策略。
2.废旧原材料的处理:由于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旧原材料,会计部门需要合理安排废旧原材料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废旧原材料可以通过售卖、报废或再利用等方式进行处理,会计部门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业务凭证,确认废旧原材料的价值变动。
3.原材料的报废与报损: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原材料报废或报损。
对于报废和报损的原材料,会计部门需要记录相应的凭证并进行核算,确保原材料的数量和价值能够准确反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
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计算原材料成本的一种方法。
原材料成本是制造产品时所需要的材料成本,包括所需的货物或材料、运输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正确计算原材料成本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盈亏状况、控制成本及定价等方面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指的是先购买的原材料先使用,后购买的原材料后使用,计算原材料成本时以最早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作为成本基础,这种方法能够反映原材料成本的实际情况,但对库存的要求较高,需要对库存进行跟踪管理。
3.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加权平均法指的是根据物料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出平均成本,计算公式为:平均成本=总成本/总数量。
这种方法能够平滑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但不易反映原材料的最新价格。
4.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 Method)标准成本法是指针对每种原材料设定一种标准或预定价值,原材料成本就是该标准价值或预定价值。
标准成本法需要对生产物料的成本进行预先分析和计算,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成本并控制生产成本。
但标准成本对资金有很高的要求,有时会导致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以上四种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
除了以上介绍的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可变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下面将具体介绍其中一些方法。
1.可变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Method)可变成本法是指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核算,可变成本指生产或销售一个产品所必需的可变费用。
根据可变成本法,只有当产量变化时,成本才会随之变化,因此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
直接成本法是指按照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来计算生产成本,而将固定费用视为期间费用,不纳入制造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生产成本,适用于量产和非量产的企业。
原材料及菜品成本核算
有关原材料及菜品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
一、原材料及菜品成本核算概述
原材料及菜品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制定原材料用量和标准价格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实际用量及标准价格结算,并通过库存管理、成本计算、定价计算等方法,将原材料及菜品的成本准确核算出来,为企业制定有效的价格政策,提高营销利润率提供参考依据。
二、原材料及菜品成本核算步骤
1、原材料核算
(1)明确原材料用量:原料成本的核算离不开原材料的用量,因此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原料的用量,将所有原料用量写入原材料记录表中。
(2)明确原材料价格:核算原料成本必须掌握原料的价格,价格可以根据上期批量采购的价格,以及本期现场报价的实际价格来确定。
(3)计算原料成本:根据原材料的用量与价格,计算原料的实际成本。
(1)明确菜品用量:菜品成本核算必须要掌握菜品的用量,用量的确定要根据菜品的规格及菜品制作标准而定。
(2)明确菜品价格:菜品的价格确定要参照原材料的价格,即将原材料的价格乘以菜品制作标准获得菜品标准价格。
(3)计算菜品实际成本:根据菜品的用量及价格计算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