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第1课――第11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答题卡内。)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清政府软弱无能

C、英国要用武力开辟中国市场

D、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充当“帮凶”的是

A、法国和美国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俄国

D、德国和俄国

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是

A、李秀成B、左宗棠C、刘铭传D、曾纪泽

6、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B、邓世昌C、叶志超D、丁汝昌

8、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B、扩大侵略权益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变中国为列强的殖民地

9、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A、19世纪60—90年代

B、19世纪70—90年代

C、19世纪50—80年代

D、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0、由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中外纪闻》的发行B、强学会的成立

C、保国会的成立D、公车上书

12、下列组织中,哪一个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的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天地会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谁的名言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14、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5、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6、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又参加了五四运动的是

班级:姓名:分数:

A、李大钊、陈独秀

B、鲁迅、胡适

C、毛泽东、周恩来

D、刘少奇、李立三

17、下列口号中,哪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取消“二十一条”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召开于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19、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总司令是

A、周恩来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叶挺

20、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张作霖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吴佩孚

二、材料解析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①这是什么组织的纲领?该组织成立于何时何地?(4分)

②这个组织的性质是什么?领导人是谁?(4分)

③后来,这个纲领被阐发成三民主义,成为哪次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④这个组织的成立起了什么作用?(1分)

三、简答(10分)

你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影响吗?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A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即禁烟的原因): 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因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C 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经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失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3)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领土和关税两大主权) 三、鸦片战争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影响(详解)】: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 ②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方面); ③成为外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上); ④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社会矛盾); ⑤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商定税款。 【活动与探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②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③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也可以说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进攻)(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要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太忠镇中学评卷组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八年级总体考试成绩来看,最高分72,最低分4分,平均分31.9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

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错别字多。(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冠戴的现象很普遍。(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八年级的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做好每一份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八年级历史的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5.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是一场全民性的抗战,其中反映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抗日义勇军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10."红色旅游团"的团员要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城市去。你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吗? A.西安 B.延安 C.北平 D.重庆 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第1课――第11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答题卡内。)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清政府软弱无能 C、英国要用武力开辟中国市场 D、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B、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充当“帮凶”的是 A、法国和美国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俄国 D、德国和俄国 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是 A、李秀成B、左宗棠C、刘铭传D、曾纪泽 6、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B、邓世昌C、叶志超D、丁汝昌 8、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B、扩大侵略权益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变中国为列强的殖民地 9、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A、19世纪60—90年代 B、19世纪70—90年代 C、19世纪50—80年代 D、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0、由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中外纪闻》的发行B、强学会的成立 C、保国会的成立D、公车上书 12、下列组织中,哪一个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的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天地会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谁的名言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14、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5、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6、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又参加了五四运动的是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首义 D.义和团运动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 A 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C 《定国是诏》颁布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8.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D.伟大的抗日战争 11.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2018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50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邱少云B.雷锋C.罗盛教D.黄继光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大庆油田建成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7.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8.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3.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201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D.西藏和平解放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学号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正确答案,答 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关天培 2、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A、清王朝政治腐败 B、清朝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C、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D、清朝闭关锁国 3、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4、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6、洋枪队头目华尔和戈登的国籍分别是 A、法国和英国 B、美国和英国 C、德国和英国 D、英国和德国 7、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支持清朝,反对沙皇独占新疆 B、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主张 C、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 D、曾纪泽外交斗争的有力配合 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中“大将”指 A、李鸿章 B、岳飞 C、阿古柏 D、左宗棠 9、黄海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 B、左宝贵 C、丁汝昌 D、聂士成 10、一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他选择的正确答案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11、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著名诗篇,其中的“Macau”是指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大连 13、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中没有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意大利 14、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攻占天津,进攻北京 C、与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 D、攻占圆明园,掠夺金银珠宝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XX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XXX 考试范围:八年级上册1—11课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八()班姓名:考号:总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正确选择填入答题框) 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强迫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C.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3、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他们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4、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6、“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场景描述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7、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该规定出自( ) A.《定国是诏》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民报》 D.《同盟会宣言 9、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虎门销烟危害其利益 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占领中国首都 D.柳条湖事件 11、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全盛时期曾经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在哪一事件后由盛转衰()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1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3、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该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沙俄 15、2018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17、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虎门销烟D.威海卫战役 18、“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与该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9、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 20、“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初二月考历史试卷

大桥中学初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班级姓名考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做主C.胜利曙光D.重返联合国 2、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A.《黄河大合唱》B.《我的祖国》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3.“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段史料描述的盛况是指()A.抗日战争胜利B.开国大典C.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6.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毛泽东 7.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B.二月抗争C.西藏和平解放D.红卫兵串联 8.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联合消灭韩国 C.要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D.在美苏之间建立第三种力量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包括了() ①开展抗美援朝运动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③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④开展土地改革。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0.如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 月考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 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右图是为纪念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4、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5、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7、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期间( )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 8、如果要给左宗棠写一篇传记,以下事迹应该写入的是( ) 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②通过谈判收回伊犁 ③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④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法国 D .美国 10、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 .金田起义 B .太平军攻占苏州 C .定都天京 D .青浦大败洋枪队 11、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2、见右图,你知道在黄海战役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军舰, 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海军将领是谁吗?(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丁汝昌 D .邓世昌 13、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是台湾人民因为哪条条约的签订而集会示威(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14、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刻说明( )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走不通 B .中华民族富有抗争性,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C .要取得反侵略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D .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15、 “1853年,他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1870年,他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95年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之一。”文中的“他”指(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16、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 .驻扎外国军队 D .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座位 姓 班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静宇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ニ,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 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左宗棠 4.“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B.发展民族工业C.反侵略反封建D.推翻军阀统治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

6.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7.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严重的自然灾害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赔款负担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9.奕诉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煤矿③江南制造总局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之所以说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开办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是一次不成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 .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2.右图反映的是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时的情景,下列与此条约无关的内容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坛洛二中2013年春季学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D.采用公元纪年 2.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战役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是( ) A.罗荣桓B.彭德怀C.陈毅D.刘伯承 5.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大事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 C.镇压反革命取得胜利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6.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彭德怀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 )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8.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与以往土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②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③稳定城市中的资产阶级④孤立地主阶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农民土地所有制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10.下列选项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11.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轻工业B.农业C.重工业D.商业 12.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八上历史期中检测题(RJ) (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号 答 案 1.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2.(2014·江苏镇江)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 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3.“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约定关税主权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D.割得中国大片领土 4.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5.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6.“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出自 哪一个政治派别( )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顽固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7.(2014·四川达州)《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 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杭州 ②广州 ③天津 ④南京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4.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5.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最本质的变化是 A.改民主共和为君主立宪 B.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C.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D.改“民主”为“专制” 6.下图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推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共同之处在于()

A.从技术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B.从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C.从革命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D.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9.清政府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始于()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0.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A.A B.B C.C D.D 11.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