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拟人修辞
- 格式:docx
- 大小:23.30 KB
- 文档页数:4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微风柔和地爱抚着我的脸,让我感到非常舒适。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刺骨的寒风在森林中咆哮,像一只怒吼的狮子。
夏天的阳光热得像个火炉,让人感到极度的炎热。
月亮温柔地照亮了夜晚,如同母亲慈爱地看着她的孩子。
树上的苹果红得像个小太阳,非常诱人。
我的电脑像个聪明的头脑,帮助我解决各种问题。
飘落的叶子像是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舞者。
春天的大地像是一位穿着新衣的少女,美丽而充满活力。
秋天的风像是一位艺术家,用金黄的色彩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情感表达,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其中,比喻与拟人是两个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就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展开论述,并通过几个经典的例子来解析它们的运用与效果。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用一个事物描写另一个事物,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比喻常常使用形象的语言,使得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手法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形象:比喻常用生活中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思。
例如,我们常说:“他心如蛇蝎”,就是通过比喻来描绘一个人的狠毒和心机。
2.鲜明对比:比喻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他的嗓音如同刀刃一般锋利”,就通过对比人的嗓音和刀刃的锋利度,使得读者对嗓音的形容更加鲜明。
3.渲染氛围:比喻可以通过描绘植物、动物、自然景象等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
例如,“秋风瑟瑟,寒意袭人”,通过比喻秋风的感觉来表达寒冷的氛围。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描述得像有生命一样,拟人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拟人手法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赋予生命:拟人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得读者可以将其与人进行对比和共鸣。
例如,“大地欢迎了那温柔的春天”,通过拟人手法,将大地与人的相互欢迎联系起来,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人的亲切。
2.感情表达:拟人手法常常被用于人物和动物之间的描写,通过赋予动物人类的情感特征,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风儿轻轻拂过脸庞,像一个无声的告别”,通过拟人手法,使得风儿成为表达人们离别之情的载体。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
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1、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1)本体(被比喻的事物)(2)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3)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2、拟人句,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用法不同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
2、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修辞不同1、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
2、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不同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修辞手法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且广泛运用的手法。
本文将分别阐述比喻和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从而引发联想和理解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常使用"像"、"如同"、"好比"等词语进行表达,可以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表达者的意图。
比喻的特点之一是形象生动。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运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他的脸色如同白纸一般",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苍白和无力。
比喻还具有夸张的特点。
为了使比喻效果更为突出,作者有时会进行夸张,使比喻的形象更为强烈和震撼。
例如,"他简直像是一头狮子般勇猛",这种夸张的比喻形象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这个人的勇敢和战斗力。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感情和思想,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比喻也可以起到夸张、烘托等修饰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有生命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被表达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拟人的特点之一是人化。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具备人类的特点和行为,从而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花儿争相开放","暴风骤雨"等都是通过拟人手法使花朵和天气具备生命特质。
拟人还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特质,读者更易产生亲近感和共鸣情感。
例如,"阳光和煦地拥抱大地",这种拟人使得读者更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爱护。
比喻和拟人的区分1、什么是比喻和拟人比喻句通常有3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什么是本体?比如这句话:这座山像一只大象。
本体是山,喻体是大象,比喻词是像。
那么比喻词有哪些呢?像、好似、好比、如、像……一样等等,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重要词语。
拟人句通常是用来模仿人的动作或者形态,拟人中不出现喻体,是直接写出物的某种动作或者形态。
比如:夜晚其实很安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说话。
把星星拟人,形容人的聊天,衬托夜晚的宁静。
拟人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物拟成人。
2、两种修辞手法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两个修辞手法,当把一种物比做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以为是拟人句了。
所以,我们要区分这两者的不同:比喻必须出现喻体,也就是带比喻词(像、好似、好比、如、像……)的,基本可以判定是比喻句。
拟人是不出现喻体的,拟人是直接拟人,没有对比。
来看例句:比喻句:河边有一棵柳树,微风吹来,多像飘着长发的少女。
拟人句:河边有一棵柳树,微风吹来,飘着它长长的头发。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比喻句的本体是柳树,比喻词是多像,喻体是长头发的少女。
那么拟人句呢?没有喻体,直接就是柳树飘着长头发,柳树怎么会有长头发?这就是对柳树的拟人描写。
拟人: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比喻句:1、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4、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5、春天像一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6、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50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享了比喻句和拟人句给大家欣赏!比喻句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月亮像1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7、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qq个性签名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9、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
10、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1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12、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13、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1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15、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6、恋爱就像智力竞赛,规则能够设置无数,但有1条却一向去不掉,那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高分总是被优先淘汰。
17、庄稼灰塌塌的全拧成了绳,地上一踩就冒起一股烟。
18、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19、石榴的.外表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它的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一层之后一层。
20、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蔫又黄,像狗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
21、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22、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23、生长在剑叶心中的菠萝,从院子里的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张望着,窥探着来往的旅客。
24、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期望的色彩。
一、比喻: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仿佛、好似、似、似的、如同、犹如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变成、称为出现(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他在天空给你指导方向。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出现(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拟人与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们分别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点和通过明喻进行象征性的说明,使作品更加形象丰满。
本文将从这两个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点和行为,使其具有了思维、感情和意识等人类的品质。
拟人修辞手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 增强形象感染力:通过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 强调主观感受: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感受和情感,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或者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情或者作品的主题。
3. 突出神秘或者戏剧性: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了一种神秘或者戏剧性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通过明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阐述原事物的特点、性质或者意义。
比喻修辞手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 丰富形象表达: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模糊的概念或者意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 彰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喻可以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彰显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或者思想。
3. 强调事物的特点或者作用:比喻可以将事物的某种特点或者作用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的方式进行强调和凸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三、拟人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拟人与比喻是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拟人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运用情况:1. 给自然景物拟人:比如“风儿轻抚着窗纱,轻声述说着往事”,通过将风与人的动作相类比,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的轻柔和温度。
比喻和拟人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例句: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无比喻词。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一、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二、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一定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三、比喻词: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犹如……(凡是带有这些比喻词的,基本是比喻句。
当然也有例外的。
)
例如:1、露似珍珠月似弓。
2、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句子里有“是、变成、变为、成为、成了……”词,可能是比喻句。
例如: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2、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3、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比较
(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 表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练习题:请找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1)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6) 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7)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8)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改写:例句:长城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比喻句: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比喻句:月亮好像一个银盘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
四、比喻句举例: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二、拟人句
(一)什么是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说白了,就是把写人的动作神态的词用来写物。
)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不是人,不能迈着脚步,也不能走。
“脚步”和“走”是写人的,用来写秋天,所以是把秋天人格化了。
)
2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不是人,不能唱着歌,也不能唤醒。
“唱歌”和“唤醒”是写人的,用来写风儿,所以是把风儿人格化了。
)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二)拟人句的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运用拟人的修辞,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3、如何判断是不是拟人句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比如: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这里把春天拟作人,而且还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迈着步子就走来了。
所以是拟人句。
)
练习题
1.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2.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4.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
5.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6.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7.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改写:例句:牵牛花开了。
拟人句:牵牛花绽放了绚烂的微笑。
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
拟人句:小溪唱着哗哗的歌向东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