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 山水江城_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5
项目名称:贵州省六盘水市凤凰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委托单位(甲方):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局
设计单位(乙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土地规划资质:甲级 010017
城市规划资质: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05)
旅游规划资质:甲级旅规甲05-2007
园林设计资质:乙级 A211005750-6/2
建筑设计资质:乙级 013151-SY
图纸报审专用章:
院长: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总建筑师:刘德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总规划师:彭德胜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硕士
编制完成时间:2011 年 8 月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所长:栾博景观规划设计师、硕士
副所长:韩辉城市规划设计师、硕士
所景观总工:黄刚高级工程师、景观设计师
所规划总监:张蕾注册规划师、博士
主管所长:栾博景观规划设计师、硕士
项目负责人:彭文洁注册规划师、硕士
项目组成员:陆焰力城市规划师
郭璇城市规划师
穆愿城市规划师
熊芸景观设计师、硕士
赵明希景观设计师
季丽丽城市规划师
谢斌城市规划师
甲方主要参加人员:(编制总规、控规时添加)。
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1主要法律、法规及技术依据............................................................................................ 1三、规划目标与原则.................................................................................................... 11规划目标............................................................................................................................ 12规划原则............................................................................................................................ 1四、规划区功能与规模................................................................................................ 21规划功能............................................................................................................................ 22规划规模............................................................................................................................ 2五、用地布局................................................................................................................ 21规划结构............................................................................................................................ 22功能分区............................................................................................................................ 2六、土地使用规划........................................................................................................ 31地块划分的原则................................................................................................................ 32用地布局............................................................................................................................ 3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1中小学规划........................................................................................................................ 42幼儿园................................................................................................................................ 43医疗卫生设施.................................................................................................................... 4八、“四线”规划(强制性)...................................................................................... 51蓝线.................................................................................................................................... 52绿线.................................................................................................................................... 53紫线.................................................................................................................................... 54黄线.................................................................................................................................... 5九、道路交通规划........................................................................................................ 51对外交通............................................................................................................................ 52城市交通............................................................................................................................ 53步行交通系统.................................................................................................................... 64城市静态交通设施............................................................................................................ 65轨道交通............................................................................................................................ 66公共交通系统.................................................................................................................... 67道路竖向设计.................................................................................................................... 6十、工程管线规划 ........................................................................................................ 71给水工程............................................................................................................................ 72排水工程............................................................................................................................ 83电力工程............................................................................................................................ 94通信工程............................................................................................................................ 95燃气工程........................................................................................................................ 106工程管线综合................................................................................................................ 11十一、城市设计导引 .............................................................................................. 111导引原则........................................................................................................................ 112建设强度控制................................................................................................................ 113建筑高度控制................................................................................................................ 124天际线景观控制............................................................................................................ 125滨江风貌控制................................................................................................................ 126建筑布局控制................................................................................................................ 127建筑风格与色彩、体量控制........................................................................................ 12十二、绿地系统规划 .............................................................................................. 131规划原则........................................................................................................................ 132公园绿地........................................................................................................................ 133防护绿地........................................................................................................................ 134绿地指标........................................................................................................................ 13十三、景观系统规划 .............................................................................................. 131规划原则........................................................................................................................ 132景观轴线........................................................................................................................ 133景观节点........................................................................................................................ 144建筑景观........................................................................................................................ 14十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1环境保护一般原则........................................................................................................ 142环境影响控制标准........................................................................................................ 143环境保护建设控制措施................................................................................................ 14十五、防灾规划...................................................................................................... 141城市防震........................................................................................................................ 142防洪................................................................................................................................ 153消防规划........................................................................................................................ 154人防................................................................................................................................ 155地质灾害防治................................................................................................................ 15十六、规划管理和实施.......................................................................................... 151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 152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运作机制.................................................................................... 163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16一、规划背景江津区在撤市建区以来,城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居环境获得了提升。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特编制《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规划原则(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
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第四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六)《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七)《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八)《一小时经济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江津区的行政辖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适用范围在重庆市江津区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导则附件一:报告书附件二:设计缩图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法国FAI国际建筑与规划设计公司2002年8月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兴国教授总工:黄光宇教授项目总负责:张兴国教授董世永副教授规划工程负责:徐煜辉博士注册规划师建筑工程负责:卢峰副教授景观工程负责:张克胜设计人负责:张兴国董世永卢峰徐煜辉张克胜薛福智王征李浩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第三章城市设计要素第四章控制规定第五章实施措施第六章附则附件一:城市设计报告书附件二:设计缩图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搞好金山片区作为城市窗口的开发和城市形象的有序建设,各项设施的配套,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城市设计依据1.2.1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2.2 《重庆北部城区分区规划》1.2.3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4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金山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文本》1.2.5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年)第三条设计目标1.3.1 金山片区是以高科技产生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应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体现生活环境高村准、城市建设高起点、工业企业高效益、生态环境高质量。
1.3.2 在形象上创造能够代表直辖市地位的窗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直辖市新形象的追求。
1.3.3 在管理上满足对该地区整体形象控制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利用和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1.3.4 在功能上保证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用地规模,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
第四条设计原则1.4.1 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保证城市的整体性是城市设计的第一原则。
1.4.2 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符合人的尺度的空间环境,以丰富、细致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体现人是空间活动的主角这一基本原则。
成渝“双城经济圈”时代,江津发展迎来前所未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引言随着成渝地区进入“双城经济圈”时代,江津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江津是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主城同城化先行地区,更是重庆西拓点。
江津城区空间战略规划,是在成渝地区战略地位高度凸显、中心城市从极化走向外溢阶段的背景下,对主城同城化地区空间发展的一次探索。
是以推动江津城区与重标,以解决城市空间发展短板问题为导向,谋划江津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优化城市系统,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f204bc8a483c24d02d5b586da3749919.png (247.69 KB, 下载次数: 16)下载附件2020-5-9 14:30 上传江津城区鸟瞰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同城化地区的内涵为了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结合国际大都市圈发展经验,重庆提出“一区两群”的市域新格局,江津被定义为重庆主城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城同城化先主城,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成为与中心城区有紧密产业功能联系、享有都市就业机会与低生活成本的地区。
基于手机数据分析各区县的职住关系图但空间临近的城市是否适合实施同城化战略,从江津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还应具备诸多条件。
一是发展阶段相近。
重庆中心城区处于工业化后期,要素扩散效应明显。
而江津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二产比重一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重庆工业重镇,已承接了大量制学校等非核心功能外溢,能够更好的支撑主城进一步发展。
2000-2018年江津区产业结构柱状图与重庆市水平对比分析折线图二是地理空间相邻。
江津与中心城区山水同源、地理相连,属于二环上唯一的近郊区县,城市建设用地已呈现连绵发展态势,与主城日常通勤联系在60分钟车程以内,的地区。
江津城区地理空间示意(左)江津与重庆主城交通等时圈分析(右)三是资源优势互补。
重庆中心城区富集研发创新、运筹贸易、高端人才等各类要素,而江津制造基础较好、土地价格较低、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城在田中、田里有社”别样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城市间资源要素互补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合理性。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俞孔坚;刘向军;张媛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面江、溪水内聚到明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既具生态与人文气质又极富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871;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0;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营造可感知的山水园林城市--以重庆市江津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建设规划为例 [J], 江毅
2.人工与自然互契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J], 曹珂;李和平;肖竞;陈亮
3.江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构筑美丽滨江城市 [J], 关涛
4.用泛生态理念建设江津美丽滨江城市 [J], 吴晓琳;
5.江津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构筑美丽滨江城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十四条城市性质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努力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五十五条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其中几江片区为15万人,德感片区13.5万人,双福副中心为10.5万人,支坪组团为1.0万人。
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70万人,其中几江片区为15万人,德感片区28.5万人,双福副中心为24万人,支坪组团为2.5万人。
远景展望至2050年,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
(二)用地规模近期至2010年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5平方米,规划城市建成区人口40万人,规划城市建成区用地38平方公里,其中几江片区为8.3平方公里,德感片区14平方公里,双福副中心为15.7平方公里。
远期至2020年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97平方米,规划城市建成区人口70万人,规划城市建成区68平方公里,其中几江片区为8.3平方公里,德感片区32.8平方公里,双福副中心为24.4平方公里,支坪组团为2.5平方公里。
远景展望至2050年,用地规模达到105平方公里,其中几江片区为15平方公里,德感片区40平方公里,双福副中心为40平方公里,支坪组团为10平方公里。
第二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第五十六条城市空间结构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架构为“一主一副一组团”,即几江-德感主中心、双福副中心、支坪组团。
城市发展方向以向北为主,逐步与重庆都市区西部地区融为一体。
第五十七条城市组团功能与规模(一)几江-德感主中心几江和德感共同构成江津中心城区的核心。
几江是江津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至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3平方公里。
远景向仙池方向拓展,规模达到15平方公里。
德感是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和江津新的居住拓展区,至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津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09•【字号】江津府发〔2022〕16号•【施行日期】2022.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宜居性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津区第十五次党全会精神,进一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标重庆主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市文脉传承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重庆主城区的“后花园”,创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全力建设有品质、有颜值、有情怀、有温度的宜居江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城市,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二、工作目标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一尊重五统筹”的重要论述,以“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依托长寿之乡的独特优势、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城乡相融的空间形态,统筹规模、空间、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完善功能品质、提升人文魅力,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4〕16号)江津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批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的请示》(江津府文〔2013〕12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江津区是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是积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以及川渝、渝黔合作共赢先行区。
实施《总体规划》,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把江津城区作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促进功能组团、镇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保护好各类生态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把江津区建成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要按照五大功能区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江津区功能定位,在全区范围内合理分布产业要素和人口。
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1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5万人,城镇化率74%。
全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5平方公里,形成江津城区,双福、珞璜、支坪3个功能组团,白沙、油溪、石蟆、李市4个中心镇,以及中山、塘河等18个一般镇的“城区-功能组团/镇”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至2020年,江津城区城市人口5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4平方公里,分为几江片区和德感片区,形成“一城两片”的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