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34 KB
- 文档页数:2
?经济生活?新教材修订第十课新开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开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开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开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历史性变革〔第一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立获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决不移贯彻新开展理念,端正开展观念,转变开展方式,开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不断进步;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构造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开展,根底设施建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开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大力施行,创新型国家建立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一大批开展惠民举措落地施行,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获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开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建立,人民安康和医疗卫生程度大幅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立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立,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开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无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立的重要参与者、奉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开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妙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补充: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变革(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矛盾)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怎样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a.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b.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④要求:a.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b.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c. 要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两个一百年、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新征程)①建党一百年时(2020年)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①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与做法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④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⑤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⑥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⑦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科学内涵:1.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②要求:1.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③实体经济的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补充:易错概念总结【易错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ꎮ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ꎮ【易错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ꎮ分析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易错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ꎮ分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ꎮ【易错4】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ꎮ分析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ꎮ【易错5】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ꎮ分析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ꎮ随堂检测1.随着“互联网+共享单车”模式在三明诞生,三明共享经济已悄然兴起,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引发旅游业生产、消费方式深刻变革。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是什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
设成果丰硕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
益不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
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
获得感显著增强
3.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
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三. 新征程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2020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2021年)
2021年—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2049年)
四. 贯彻新发展理念
1.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 基本内容
(1)坚持创新发展
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地位和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
展的 基点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
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坚持协调发展
①任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
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 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绿色发展
①任务: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要求:A.国家: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
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社会和个人: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
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4)坚持开放发展
①任务: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②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
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5)坚持共享发展
①任务: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不断迈进。
小结:新理念——地位创新是核心;协调是关键;绿色是基础;开放是保障;共享是根本。
五.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①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
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地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是打赢精准脱贫攻
坚战的强大支撑。
②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
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
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