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之推拿手法:掐法
- 格式:doc
- 大小:0.40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经络按摩的常见手法与操作技巧中医经络按摩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对人体经络进行按摩刺激,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络按摩的一些常见手法与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疗法。
一、推拿法推拿法是中医经络按摩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操作时,按摩师用手指或手掌,通过推、揉、按、捏等动作,分别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
推拿法特点是节奏持续平稳,力度适中,能够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使用推拿法时,操作者首先要先获得正确的姿势。
坐姿或立姿都可,身体保持放松,双手放在受按摩者的经络穴位上,然后用手按、揉、推、按摩等手法进行按摩。
按摩时应注意手法节奏和力度的合理控制,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病症和体质进行调整。
二、拍打法拍打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经络按摩手法。
操作时,按摩师用掌根、掌状手背等部位对经络进行有规律的快速拍击。
拍打法能够有效激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于疲劳、气虚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在使用拍打法时,操作者应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
拍打的节奏要快,力度要适中,力度过大会导致不适,太小则无法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
拍打时要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以使身体适应刺激,达到疗效。
三、揉捏法揉捏法是利用手指和拇指对经络进行揉动的手法。
揉捏法可以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有助于治疗疼痛、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操作时,按摩师要用适当的力度,通过对经络穴位的轮揉、组揉、单穴揉等手法,使经络通畅,并且促进全身的健康。
在揉捏法中,操作者需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时间。
手法力度要适中,过轻则无法产生刺激效果,过重则容易受伤。
同时,操作者要有耐心,逐渐加深揉捏的力道,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经络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推拿法、拍打法和揉捏法等手法,对经络进行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应用经络按摩时,操作者需要熟练掌握手法的正确使用,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很多人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不惜花费重金买什么冬虫夏草,其实最简单的养生只需通过日常按摩就可达到。
那么推拿的手法有哪些?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一、手法总论(原文)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
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
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二、手法释义(原文)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
先摸其或为跌仆,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歧而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推拿手法操作复合手法按揉法1.操作(1)指按揉法: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其余手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助力。
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
(2)掌按揉法:①单掌按揉法:以掌根部着力,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有节律按压揉动。
②双掌按揉法:双掌重叠,以掌中部或掌根部着力,以肩关节为支点,身体略前倾,将身体上半部的重量经肩关节、前臂传至手部,进行有节律按压揉动。
2.要求及注意事项(1)要将按法与揉法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按中含揉,揉中寓按。
(2)宜按揉并重,施力不可失之偏颇。
(3)注意按揉法的节奏,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于缓慢。
3.临床应用按揉法作用舒适,易于接受,具备按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临床应用频度较高。
指按揉法接触面积较小,按揉力量集中,适用于颈项部、肩部、肩胛骨内侧缘及全身各部腧穴。
掌按揉法接触面较大,按揉力相对分散。
其中单掌按揉法力量相对较弱,多用于肩部、上肢、脊柱两旁的膀胱经侧线;双掌按揉法则按揉力量强而深透,适用于背部、腰部及下肢后侧。
拿揉法1.操作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拿治疗部位,同时拇指与其余四指在治疗部位上环旋揉动。
2.动作要领在拿法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度的旋转揉动,所产生的拿揉之力连绵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上。
3.要求及注意事项(1)拿揉法在拿中含有一定量的旋转揉动,以拿为主,以揉为辅。
(2)操作要自然流畅,不可呆滞僵硬。
4.临床应用拿揉法较拿法的力量更趋缓和,舒适自然。
拿揉法应具备拿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主要适用于四肢部及颈项部。
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一)颈部摇法1.操作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
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动作要领(1)摇动时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免引起患者头晕。
(2)摇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3.要求及注意事项(1)对于眩晕的患者慎用。
(2)摇动的速度不宜快,幅度不宜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推拿名词解释【推拿(按跷)】: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门传统的经验医学,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有发展前途的医学学科。
【推拿流派】:推拿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古代其推拿手法多为师徒单脉相传,相互交流甚少,加之地域不同,操作习惯差异,因而形成了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推拿流派。
分为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指压推拿、点穴疗法,正骨推拿,小儿推拿。
【摆动类手法】:以指、掌或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使所产生的“波状”力沿着术手着力部位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的一类操作方法。
【一指禅推法】:是术者以拇指相应部位着力点于受术部位或穴位,术者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关节有节奏地内、外摆动),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该部的操作手法。
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分为法(缠法200次以上/分钟)、跪推法(屈指推法)要求及注意:姿势端正、心和神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松。
【滚法】:是术者以手背部尺侧为着力点,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内外旋转和腕关节屈伸(有节律)的联合运动,使手背部尺侧(一半以上)部分在受术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的操作法。
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要求及注意:姿态、心神、沉肩、垂肘、手、腕、臂、着力点、紧推、慢移【揉法】:以着力部位带动受术部位皮肤、皮下组织一起,做柔和而灵活的环旋运动的操作法。
分为掌根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揉法、拳揉法和肘揉法。
注意事项:压力及频率适中,动作灵活协调而有节律性,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大鱼际揉法】: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
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推拿按摩法常用(2)常用推拿手法及应用一、常用推拿手法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规范化动作,在体表操作方式的方法,称作针灸手法。
手法就是针灸医治的主要手段,其基本建议就是:长久、有力、光滑、轻盈。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针灸手法分成以下几类: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本法接触面积较小,但深透度大,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2.按法用拇指端的或指腹按住体表,表示所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也需用双掌重合按住体表,称掌按法。
操作方式时着力部位必须紧扣体表,不容移动,用力必须由轻而轻,不容用暴力猛然按住。
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搓法融合应用领域,共同组成“按搓”无机手法。
所指按法适角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于腰背及腹部。
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指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手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本法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5.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展开单方向的直线摩擦。
用暗指所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方式时指、殿中、肘必须紧扣体表,用力必须稳中求进,速度缓慢而光滑,以能够并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外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以在人体各部位采用。
6.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萄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7.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由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患者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
一、适应症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腹胀泄泻、脘痛纳呆、痹证、痿证、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筋骨不利、痈肿疮疖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巾、大浴巾,根据需要备水或香油、滑石粉、酒、姜汁等。
三、操作方法(一) 推法:分为一指推、二指推、平推、鱼际推、掌根推。
适应于头、额、胸腹、腰背、四肢等处。
1、一指推:又名一指禅,用拇指指腹或指侧面贴于推拿部位,通过有节律的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作用力作用于患处或穴位上。
2、二指推:食中二指并拢,着力于治疗部位来回有规律的推动。
3、平推、鱼际推、侧鱼际推、掌根推:分别以手掌或大小鱼际或侧鱼际、或掌根紧贴体表作回旋推转或用双手向两边分別推动。
(二) 拿法:用拇指和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提穴位或患处皮肤、肌肉、筋腱,然后放手的治疗方法。
本法刺激性较大,一个部位每次拿1~3次即可。
多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及四肢。
(三)按法:用拇指或掌、肘关节鹰嘴突处按压患部或穴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
通常用于头面、肩、四肢、胸腹、腰臀部等。
1、指按法:用大拇指指头按压穴位及痛点,注意指甲不要接触患者皮肤。
多用于穴位和痛点。
2、掌按法:用手掌按压患部。
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腹部。
3、肘按法:屈肘,以肘关节鹰嘴突处按压患处。
此法着力大,刺激较强,适宜于软组织丰满和深在部位,如腰、臀、环跳穴等。
(四) 摩法:将手掌或手指指腹贴于患部,作有规律的环形或来回抚摸运动。
快速法每分钟约100~120次,慢速法每分钟约30~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来作为其它推拿法的开始和收尾。
(五) 滚法:手指微曲,以手背面指掌关节处接触需推拿的部位,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
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常用于面积较大、软组织丰满的部位,如腰、背、臀、大腿等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实用技法掐技掐技是指用单手或者双手掐拿对手颈、咽喉、裆部等柔软部位以及一些要害穴位,致使其局部疼痛、麻木、丧失功能与反抗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对手的最终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实用技法掐技。
实用技法掐技一掐三里穴动作说明:双方对峙,对手用右手抓握住我右手腕,用力拉扯;此时我迅速回拉右手,同时伸出左手,张开虎口,以拇指和食指猛掐对手右小臂三里穴,令其疼痛松手。
要领解析:右手回拉与左手掐穴动作要求配合协调,掐穴要准确有力。
实用技法掐技二掐后溪穴动作说明:双方对峙,对手用右手自上而下抓住我左手腕,欲翻拧擒拿;我迅速用右手四指抠抓住对手右手拇指侧,拇指掐其右手掌后溪穴,令其疼痛松手。
要领解析:右手掐拿对手穴位时,左手要尽力回拉,掐拿要准确有力。
实用技法掐技三抱腰掐颈动作说明:双方交手时,对手突然猫腰向我扑过来,并伸出双手拦腰将我抱住,左右摇晃欲将我摔倒;此时我迅速伸出双手猛掐对手颈部、咽喉,令其窒息。
要领解析:颈部俗称“脖子”,乃头身之关联部位,前有咽喉,后有颈椎,左右密布经络、动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神经通道,正所谓“咽喉要道”,掐卡此处,轻者可致其转动不灵,呼吸阻塞,重者可导致头脑晕眩,危及生命;掐颈时两手虎口要同时向上用力,力达十指,以拔断对手颈椎,同时臀部与腰部要配合后挺,以挣脱对手的控制。
实用技法掐技四砍颈掐裆动作说明:实战中我由敌人背后进行偷袭,在贴近对手时突然伸出右手由后面自下而上插入其裆部,并用力掐拿其生殖器,同时左掌用力向前下方砍劈对手后脖颈;双手协同动作,致使其重心前倾向前扑摔。
要领解析:动作要求快速敏捷,出其不意,双手配合要协调,交错用力;提裆要求准确有力,力达指尖,劲力饱满,以令其疼痛难忍,屈服就范。
实用技法掐技五缠肘掐颌动作说明:双方交手,对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突然用右勾拳自下而上挑打我下颌,我迅速用左手向下、向内勾挡来拳,同时右臂伸直,自上而下插入对手右肘关节内侧;紧接着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插入对手两腿间,身体快速左转,右手外旋,由对手腋下穿过,缠肘的同时屈肘锁掐对手下颌,以令其下颌脱臼并仰身后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