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的)
- 格式:pdf
- 大小:876.32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明清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
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
《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
共182幅作品。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
在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
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
题材包括神#、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
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
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题材广泛、惟妙惟肖。
艺术上雅俗共赏。
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第一代匠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
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造作之感。
第五编明清美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明清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浙派、吴门派、四王、四僧、扬州画派授课过程:概况1 明清统恢复了被元代废弃的皇家美术机构(无画院名称),与宋代相比大为衰微。
2 文人书画进一步发展壮大。
3 传教士来华,促进了中西美术的融合4 大中型雕塑及佛教造像衰落,在小型观赏性雕塑方面显示了活力。
第一章绘画艺术第一节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
明代的宫廷画冢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归太监管理,地位较宋代院画家低下。
由于宫廷滥施皇威,稍不称旨即杀头弃市,故而人物画创作不如山水花鸟为盛。
明代院体花鸟观察入微,描写精细。
多为大幅作品,构图饱满完整。
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表现一定的气氛。
手法工、写结合,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
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林良,字以善,广东南海人。
善画鹰,构图宏大,造境气氛浓烈,用笔刚健奔放。
作品有《雄鹰八哥图》等。
描写威猛雄鹰自空而下,翻身扑向狼狈而逃的八哥,表现了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气氛;吕纪,字廷振,浙江宁波人,作水墨淡色写意,不拘一格,生气奕奕。
作品有《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等。
《桂菊山禽图》戴进、吴伟与浙派戴进在山水画上形成了新的风貌,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
由于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所以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一生坎坷,“平生作画不能买一饱”。
取法宋、元人,画山石用斧劈皴,,“变南宋浑厚沉郁之体,成健拔劲锐一体”,比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
尤善于在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是以山水为主的人物画。
如《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
《春游晚归图》吴伟,字次翁,号小仙,幼为孤儿。
入宫得皇帝宠遇,誉之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印。
他不受朝廷拘羁,浪迹江湖。
吴伟“源出戴进”而气魄更大,更简括整体。
画中人物气宇昂扬,与山水相结合,给人以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强烈印象。
如《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等。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8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公元1368年至1911年)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
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
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
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
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
书画着录。
《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
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清六家:又称“四王吴恽”,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吴历、恽格。
他们并非一个画派,但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不仅见重朝廷,而且左右了清初百余年的画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娄东派:清初绘画流派,由曾直接受教于董其昌的王时敏开派,又由其孙王原祈为核心。
王原祈为太仓人,太仓在娄江之东,故称“娄东派”。
该派以黄公望为宗,极重笔墨功力。
由于王原祈为朝廷重臣,画艺深得康熙皇帝欣赏,所以当时得宫廷画风即在其左右之下。
弟子如唐岱等,对画学原理都有深入得认识,但绘画本身都没有超过王原祈的。
虞山派:清初绘画流派,由其首领王翚为常熟人,常熟由虞山,故名。
王翚被清人奉为“一代正宗”。
在师事王时敏、王鉴的同时,他上朔宋元诸家,其纯熟的画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故从之者若鹜,著名者有杨晋等。
当时的山水画坛,不是归属于娄东派,就是属于虞山派,可知其作用范围之大。
新安派:清初绘画流派,创自渐江,因其为新安歙(今安徽歙线)人,故称。
仰慕其风格的同郡人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绘画旨趣颇近,合称为新安四大家。
此派以元四家入手,尤重倪云林,但因其经历明清易代的变化,思想内涵非常的深刻;又得力于黄山得启示,意境奇特。
新安派对金陵、扬州等地得江南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又有人倾向将这一画派笼统归入黄山画派。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得8位画家,即龚贤、樊圻、高岑、邹喆、胡宏、叶欣、胡慥、谢荪。
他们虽不属于同一画派,但都能不趋时尚,在师法北方山水等不同画凤方面独树一帜,给当时以南宗为正统得画坛注入了新鲜得气息。
扬州八怪:或称“扬州画派”,是对清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的一批革新派画家的总称,数目不一定局限于8位。
主要有今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禅、李方膺、高翔、罗聘、高凤翰等,因其不合于传统,不合于正统,艺术表现形式奇特,所以被目之为“怪”。
他们主要靠卖画为生,受市场需要的影响,在花鸟、人物等题材上进行了多种变形和开拓,对写意传统作了大胆的突破。
中国美术史大纲第一章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中国美术艺术的起源-巫术、宗教、神话、政治与艺术-原始时代和奴隶时代的绘画与雕塑(以彩陶和青铜器为重点)。
思考题:1、从原始彩陶看巫术、宗教对中国美术起源的影响。
2、举例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战国秦汉时代中国美术战国美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文化(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绘画、雕塑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青铜画像、漆画、帛画-壁画-俑)秦代美术:建筑(秦都咸阳与阿房前殿、秦瓦当)-工艺性绘画(湖北江陵漆器)-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秦兵马俑雕塑汉代美术:建筑(西汉长安与东汉洛阳)-壁画(西汉宫殿壁画、两汉墓室壁画)-画像石(山东武梁祠画像石、河南南阳画像石)、画像砖(四川画像砖)-帛画(长沙马王堆帛画、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工艺绘画(漆画、青铜画像)-雕塑(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东汉雕塑)-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思考题:1、论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2、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简介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画和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比较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4、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举例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美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绘画(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杨子华)-山水画的兴起(《画山水序》和《叙画》)-绘画理论(谢赫《画品》与“六法”)-佛教与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云冈雕刻、龙门雕刻)-南朝陵墓石雕-佛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书圣”王羲之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艺术。
思考题:1、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简介
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境内的美术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史前时代,至今在中国美术领域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创作简单的图案和壁画。
在古代,中国的艺术主要集中在绘画和雕塑上,以及与宗教和祭祀有关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被认为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巅峰时期。
汉朝以描绘人物和风景为主,唐朝则以山水画为主要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风格。
此后,宋朝和元朝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时期。
宋朝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要艺术形式,追求自然表现和写实主义。
元朝则加入了外来的蒙古和波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中国美术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明朝以文人画为主,强调文人审美和意境的表达。
清朝则以宫廷绘画和工艺美术为重点,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转型。
在20世纪初
的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美术开始接触西方艺术,并逐渐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
20世纪中期,中国美术史迎来了一系列重要
的艺术运动,如现代艺术、新水墨画等。
到了21世纪,中国美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和包容的态势。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并展示出中国美术带给世界的独特贡献。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及其特点;
2.了解与掌握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3.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欣赏能力及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到清朝;
2.汉唐五代绘画;
3.宋元绘画;
4.明清绘画。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配合图片资料辅导学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中华美术的丰富多彩及其历史变化。
2.讲课:
从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包括线描明暗、平面装饰、色彩和光影的运用等。
再逐一介绍汉唐五代、宋元、明清美术的风格特点,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如王羲之、顾恺之、虞世南、徐悲鸿等。
3.分小组教学:
4.培养创作能力:
通过老师指导和指针相互交流,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画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
5.课堂总结:
总结历史中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
1.中国美术的起源。
2.汉唐五代绘画。
3.宋元绘画。
4.明清绘画。
六、课堂展示:
1、古代铜器。
2、壁画。
3、名画。
七、教学评价:
通过互动教学、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和审美特征;通过创作,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整理可为八个章节:第一章原始美术;第二章先秦美术;第三章秦汉美术;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第六章宋元美术;第七章明清美术;第八章近代美术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重点记忆)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秦汉美术秦汉绘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