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重心与比例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205.10 KB
- 文档页数:7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总结笔记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 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服装人物素描》课程教案图2.1图2.1 列奥纳多·达·芬奇《维特芦威的人体比例》“人体比例研究”是达·芬奇于1490年根据建筑大师维特鲁维斯(Vitruvius)理论制作而成。
维特鲁维斯在他的建筑作品中指出,人体的尺寸是自然安排好的。
他更举例说明之:把双腿分开到令身高降低1/14,再抬起双臂,直到左右手的中指与头顶成一等高直线,再沿着张开的四肢顶端画一个圆圈,那么你会发现,肚脐正位于圆心,而两腿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达·芬奇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研究中,还发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体比例规律:标准人体的比例为头是身高的1/8,肩宽是身高的1/4,平伸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两腋的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乳房与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的厚度,跪下的高度减少1/4。
达·芬奇认为,人体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
这一人体比例规律在今天仍被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人体比例是画人体的最基础的工作,正确的人体比例是一幅好作品的先决条件。
现在我们仍然用人的头高作为度量单位来计算人体比例,来测量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因为在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关节处恰好与头的长度有比量关系,中国古代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
当然,现在人的身高普遍的有所增高,一般男女人体的高度为7.5头长,少数人是8个头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大致为;额底至乳头1头长;乳头至脐孔1头长;躯干3.5个头长;男性肩宽2个头长,腰宽1个头长;臀宽1.5个头长。
上肢共有3个头长,上臂为1又1/3个头长,前肢为1个头长,手为2/3个头长。
下肢共有4个头长,大腿2个头长,小腿2个头长,踝高、踝宽为1/3个头长,两膝靠拢为2/3头长;人体的1/2处是趾骨联合部位。
上肢向外平举,自指尖至人体中线,约等于人体全长的1/2。
上肢下垂,指尖在自肩至脚底的中点,即大腿中部。
人坐在椅子上为5个头长,从头顶到臀部底面等于4个头长,盘坐为4个头长。
人体重心的计算1.理论基础理论力学——伐里农定理物体各部分相对于某轴力矩的代数和就等于该物体总重量对该轴的力矩。
即:PX=ΣPixi PY= ΣPiyi注:力矩=力×力臂2.理论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将人体简化为14~16个刚体的原因a.人体是一个非均质的物体b.被划分的人体各环节被认为是均质所以说,人体重心的计算同样可以使用——伐里农定理,即:P(人体总重心X)=ΣP(各环节i)x(各环节i)P(人体总重心Y)=ΣP(各环节i)y(各环节i)3.3.人体重心计算的步骤❶建立直角坐标系原因:a.运用伐里农定理,我们必须要使人体环节相对于某一个轴,计算该环节的力矩。
b.要计算人体重心必须通过(x,y)两个量来确定。
❷确定环节位置a.根据关节的位置,标注人体环节位置b.将关节标注点连接成人体棍状图❸确定各环节质心的位置a.用测量工具测量各环节的长度b.根据环节质心到近侧段的百分比(已知量,P95),标注各环节的质心位置c.确定各环节质心的(x,y)❹最后计算在步骤3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各环节(x,y)。
这样我们就得出各环节相对于X轴和Y轴的力矩,即Pxi=G各环节·XiPyi=G各环节·Yi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将人体总重量看做1。
这样,我们得到的人体各环节的质量是一个相对量。
(已知量,P93)那么我们便可以得到人体总重心相对于X轴和Y轴的力矩,即,P(人体总重心X)=ΣP(各环节i)x(各环节i)P(人体总重心Y)=ΣP(各环节i)y(各环节i)❺标出人体重重心我们通过前面的测量和计算得到了ΣPX,ΣPY。
即我要得到的人体总重心在X轴和Y轴上的力矩。
由于我们将人体质量简化为1,那么加总后的ΣPX,ΣPY,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体重心在坐标系中的(X,Y)。
那么我们按照所求得的值,在图片标出,即为人体的总重心。
解剖复习我国古代还有“立七、坐五、盘三”的人体比例口诀、“三停五部”的五官比例法则和人物面部形态的“面像八格”等人物画诀。
人体脊椎有四道弯曲,即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骶后凸。
用几何的观点将人体结构抽象化,将各个部位归纳成基本形,可以把头部看成是一个球体;胸廓可以看成是一个楔形;髋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楔形;四肢可以看成是圆柱体和截锥体。
人体的头、胸廓和躯干是靠脊椎连接起来的,脊椎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四肢靠关节直接连在躯干上。
如果将构成人体的基本形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一竖、二横、三块、四肢。
一竖是指脊椎。
二横是指肩线和臀线。
三块是指头、胸、髋三大体块。
四肢是指人体活动最大的、变化最多的上肢和下肢。
七个半头高的人体比例分段如下:1.头自高2.下巴到乳头3.乳头到脐孔4.脐孔到耻骨联合(下方)5.耻骨联合到到大腿中段下6.腿中段下到膝关节下方7. 膝关节下方到小腿3/4处8.小腿3/4处到足底(半个头高)。
肩宽两个头长。
上肢大约等于三个头长,其中上臂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前臂为一个头长,手掌为三分之二个头长。
下肢大约等于四个头长,其中大腿和小腿分别占两个头长。
足长为一个头长。
男女形态差异头部形态差异头骨:男子头骨骨点突出,脸型多方而直,额头呈方形,向后倾斜,眉弓突出。
下颌角多凸起,下巴见方;女子骨点较平,骨形较圆,脸型圆润,额头呈圆形前凸,眉弓不明显,下巴较尖,下颌角不如男子宽。
肌肉:男子咬肌发达,脸膛有凹陷,下颌骨的形状较为明显,多为目字国字脸;女子脸庞脂肪丰厚,下巴尖而圆,脸颊圆润,多为甲子脸、申字脸。
整体形态差异骨骼:男子骨骼大而方,胸廓较大,盆骨窄而深;女子骨骼小而圆润,胸廓较小,盆骨大而宽。
肌肉:男子肌肉发达一些,女子脂肪丰厚一些。
形态:女子身材整体形态因髋部大,胸廓小而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女子颈细而长,腹部圆润,腹沟模糊。
全身大曲线连贯圆滑,体表细腻。
男子躯干到下肢显得平直,胸廓大髋骨窄,整体上呈倒梯形,男子颈粗而短,腹沟清晰,肌肉起伏清晰。
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是指人体在直立站立时,身体质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重心的位置对于人体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成为了人体力学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同时介绍重心高度的影响因素和调整方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人体平衡机制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健康管理、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重心的定义和重心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
其次,我们将探讨影响重心高度的因素,包括身高、体重、身体组成和姿势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不同人的重心高度存在差异,以及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重心高度会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将讨论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对身体的影响,并介绍重心高度的调整方法。
重心高度的变化会对身体平衡、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调整重心高度的方法对于提高身体平衡和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为人体力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了解重心高度的影响因素和调整方法,能够为个体的健康管理和运动康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与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章节1)中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简要介绍人体直立状态下重心高度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人体直立状态下重心的概念和特点(章节2.1),以及影响重心高度的因素(章节2.2)。
最后,在结论部分(章节3)中将总结人体直立状态下重心高度对身体的影响(章节3.1),并提出调整重心高度的方法(章节3.2)。
在探讨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之前,我们将先给出一个概述,指出这个话题的重要性。
七年级美术题纲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2.《江山如此多娇》作者(傅抱石,关山月)绘画类型:(中国画)。
①创作于(1959年),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
②一个“娇”字既概括了祖国山河(东西南北)的风貌,又体现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③辉煌的红日象征新中国如朝阳,跃然生起在世界东方。
④茫茫雪山体现了山河的雄伟与壮美。
3.美术的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艺术)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新媒体艺术和电脑美术也归入美术的范围之内。
4.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按照(工具材料)来分: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
按照(表现题材)来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照(功能用途)来分: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插图。
①《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②《松谷》版画现代晁楣③《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5.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依照(材料和工艺):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铜,泥塑,玻璃钢塑。
依照(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依照(功能和性质):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
纪念性雕塑,环境雕塑。
①《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②《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6.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构思与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
①《北京申奥海报设计》陈绍华②《方格纹彩陶双耳罐》马家窑文化③《居室设计》④《贝耐力超级运动摩托车》意大利7.建筑:是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建筑也是(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学科。
传统建筑: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
现代建筑: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
人体运动规律(一)人体基本运动规律——人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及要点、动作顺序和幅度,拟从“重心”、“三程序”、“三轴线”、“三轨迹”加以阐释。
(1)、重心的位置人体重心是人体重力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作用点,是头、上肢、下肢、躯干、等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人体正位重心位于正中矢状面和通过ke前上棘或ke后上棘水平面交线的中点。
人体重心略低于人体体积中心(耻骨联合处),重心位置随人体姿势变化而移动,而人体体积中心位置是固定的。
人体由许多肢体连接而成的杠杆系统,形态变化万千,因此重心位置也随之变化。
1.人体在两侧对称正位时重心位于正中矢状面。
2.当上肢上举,重心升高。
3.人体下蹲时,重心下降。
4.当人体一侧下肢侧伸时,重心就移到一侧去了5.人体前屈时,重心前移。
6.当人体后伸,重心后移。
7.重心位置有六个移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
其中前移范围最大,上移最小。
(2)、三程序三程序反映人体施力于他物系列动作中,肢体的起动、带领、跟随的顺序过程。
即先由髋部的一侧向受力一方转动,再由髋部带动胸部向受力一方作最大转动,随后由胸部带动上肢作摆动,形成“工作距离”最终产生“爆发力”,完成施力他物的动作目的。
换言之“力发于腰”。
例——投掷标枪:1.左腿登伸,使又髋部受地面反作用力,向投掷方向旋转,并通过记住挺胸,2.髋部旋转力量传递到胸部,随即右胸及右肩向投掷方向旋转,3.右肩旋转力推动上肢并屈体,使右上肢摆动形成最大“工作距离”,4.标枪沿手臂运动的圆周轨迹的切线方向投出,由于惯性,身体前倾。
背视图:顶视图:这一过程充分贯彻“髋——胸——上肢”的“三程序”顺序性规律。
(3)、三轴线三轴线即人体头、胸、髋三部分各自的左右(水平)、上下(垂直)、前后(矢状面)轴线,并分别通过头部、上半身、人体重心。
亦是从人体头、胸、髋中轴线的正、侧、斜的幅度来体现人体动态造型规律的。
此间,可把“三轴线”理解成空间坐标相互垂直的“三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