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王铎书法品牌 创建“中国书法之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书法之乡—隆德形象册营销案例分析【案例介绍】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隆德自古墨香浓郁,民间素有崇尚诗书的传统。
自宋至今,代有奇才,墨迹名作众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隆德县政府就以文件形式规定在全县中小学中开设了书法课,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普遍接受正规的书法教育。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区级书法家10人,固原市书协会员28人,隆德农民书画院有“院士”216人,书法爱好者人数更在万人以上,热爱书法,尊重书法人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县委、县政府开拓创新提出打好文化资源这张立县、兴县牌,良好的“软”、“硬”环境为隆德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打开了通道。
以隆德书画工艺展销中心为龙头,隆德书画市场产值2007年就达1000多万元。
2008年隆德县正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在得知这一信息后,银川市西城邮政局营销人员从细节着手,想客户所想,积极推荐业务,以极大的耐心、坚强的毅力多次奔波在相距千里的首府银川和山城隆德之间,为客户介绍邮政特色业务,最终成功,为客户定制1500册专题册,企业获得39万元收入。
自治区领导王正伟、于革胜等亲自在册内题字,该书法之乡形象专题册为宣传隆德特色,宣传隆德旅游资源、经济发展、展示社会形象、为邮政企业收入增长有重大意义。
此项目自2008年3月开始策划,2008年6月签订合同交付印制,本案例的主要成功点在于突出了“关系营销和细节营销”的相结合,营销人员也以邮政人特别能吃苦的劲头长途奔波,以诚意最终赢得了客户的心。
一、项目背景2008年3月,在清算客户贺年明信片定制款项时西城邮政局市场部客户经理赵静得知隆德县正在申办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而且即将获得批准,这对以文化拉动发展当地经济、树立社会形象有重大意义。
书法家王铎书法的特点
王铎书法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笔法:王铎书法注重笔墨之美,他善于运用大而豪放的笔势,笔调洒脱,挥洒自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字迹线条流畅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王铎书法作品多样化,他擅长篆、隶、楷、草各种字体,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书写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
他的作品既有庄重大气的楷书,又有激情四溢的行草,展现出他多样化的艺术表达能力。
3. 深厚的文化底蕴:王铎书法注重研究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他深入挖掘古人的笔法墨迹,吸取各家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4. 独具个性的创作意识:王铎书法富有创造性,他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笔法技巧,还融入了当代的艺术元素,充满了现代感和个性。
总的来说,王铎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个性的创作意识,成为当代书法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精湛雅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全风樯阵马,殊快⼈意!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天启⼆年(1622)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变为清廷新贵,在以⽓节⾃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贰⾂传》。
王铎博学好古,⼯诗⽂。
好古博学,诗⽂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意,魄⼒之⼤,⾮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的笔⼒,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特⾊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举⿍的笔⼒是数百年来⽆与抗⾏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逸韵。
王铎等⼈反其道⽽⾏之,以“敏⽽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活的表现。
王铎⼀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风格的有⼒⽀点。
其笔⼒雄键,苍⽼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家之风。
王铎⼀⽣,出⼊枢要,位尊爵类。
书法之乡经验交流材料书法之乡经验交流材料(10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书法之乡的经验。
我选择了这个主题是因为书法之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文化传承还是艺术氛围上,它都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
书法之乡,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以书法文化为特色和特点的地方。
在中国,有许多地方因其独特、丰富的书法文化而成为书法之乡。
我曾有幸前往中国的书法之乡之一,那是位于河北省的燕赵书法之乡。
在那里,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首先,书法之乡为人们提供了研习书法的良好环境。
在书法之乡,你可以看到人们在公园、广场、书院等公共场所挥毫泼墨,他们或是专业书法家,或是书法爱好者,他们的激情和刻苦努力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记得当时我在书法之乡的一个公园里看到了一个老人正在耐心地教授一个年轻人写字的技巧和要领。
这种师徒传承的传统让我感受到了书法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次,书法之乡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氛围而闻名。
在街道、巷弄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书法的身影。
门楣上的对联、写字派出所的招牌、个人书房里的墨迹纸张,无不展示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书法之乡,书法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情感表达和文化积淀的方式。
我还曾参观了一个书法展览,看到了许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皆表露出对此艺术形式的崇敬和喜爱。
最后,书法之乡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无论是书法培训班、书法大赛还是书法艺术学院,书法之乡都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习资源。
我曾在书法之乡的一所书法艺术学院参加过一次短期培训项目,那里的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和资源十分齐全。
在那里,我学习了不同字体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了解了书法的历史与发展,还有机会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和切磋。
这次经历让我深感书法之乡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绝佳平台。
总的来说,书法之乡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不仅有着浓郁的书法文化氛围,还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无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打造王铎书法品牌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写在孟津创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之际目前,河南省孟津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现在已进入申报阶段,又一个“中国书法之乡”将在孟津诞生。
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12月,中国书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新的书协班子成立。
确定了“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的理念,这个全局就是服务社会,奉献人民,这个大局就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下行动,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书法艺术和书法事业发展的高度,跳出书法发展书法。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书协于2007年开始实施“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的命名工程,并出台了关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的推选原则和办法。
中国书协在全国开展命名“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活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就有苏州、徐州、开封、安阳、临沂、绍兴、湘谭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
山东泰山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
义乌、曲阜、郸城、偃师、新安等30多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孟津是一个书法大县,又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历史名县,周边的偃师、新安都已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而孟津却被边缘化了。
这一现象引起了孟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孟津县委书记吉振华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风暴专门走访了已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周边县——偃师县和新安县,考察了他们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经验和做法。
最后研究决定:打造王铎书法品牌,创建“中国书法之乡”。
孟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序幕从此拉开。
二、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孟津。
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名县,由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而称为孟津,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洛阳“十三朝古都”,就有东周、西汉、东汉、北魏、西晋建都于孟津,有“十三朝古都半孟津”之说。
孟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不到10公里的狭窄区域内,就有八百诸侯共商伐纣大计的会盟之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人文之祖,伏羲一划开天,开启人类文明的伏羲庙—龙马负图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陵;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故居;汉魏故城遗址;“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无卧牛之地,数千个帝王寝陵的邙山古墓群;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曹休墓;国家重点保护项目——黄河湿地候鸟保保护区;黄河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等十几个人文景观。
平谷成为北京首个“中国书法之乡”记者曹玉文2012年11月26日,经过两年的创建、考察、评审,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定命名的“中国书法之乡”首次花落京郊,平谷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中国书协副主席吴善璋、张改琴,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陆一,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会长李木教以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有来、胡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并共同为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平谷·中国书法之乡”卧碑揭幕。
成立于1984年的平谷区书协主要负责全区的书法学习、培训、创作、交流、展览等工作。
近年来,随着书法事业的发展和创作队伍的壮大,区书协先后成立了篆、隶、楷、行、草专业委员会和组联部、市场部以及乡镇、街道书协分会等组织。
区书协采取多条途径的方式加强书法设施建设,建立了一处书画市场、7家书画院、43个书法工作室,以及平谷区老年书画大学、区少年宫书法培训中心、区文联书画培训基地等多个文化机构。
这些年,平谷区还涌现了一批在北京乃至全国出类拔萃的书法家,如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友谊、中国书协书法艺术培训中心教授刘建丰、北京书协理事袁鹤松以及中国书协会员常金英、杨福忠、耿明星、王连合、陈继鸣、解志强等等,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北京市和国家级的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奖,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此次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是平谷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文化立区、打造文化大区、建设文化强区的重要举措,在弘扬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平谷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平谷成功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后,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书法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从娃娃抓起,积极创建“书法村”和“书法社区”,大力弘扬和传播书法文化,促进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本新闻刊发于2012年12月01日第92期《中国书画报》)。
王铎书法“老辣”风格的阐释摘要:“老”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如“苍老”“老健”“浑老”“老成”“老辣”等。
在书法艺术中,王铎书法特别是卷轴类作品一个重要风格便是“老辣”。
本文先简要讨论“老”在书法审美评价中的意涵;再论及王铎的书法美学观与“老辣”的关系;最后对其卷轴类书法作品进行形态分析,对其“老辣”的风格做出阐释。
关键词:王铎书法、书法美学、老明代家居建筑空间的改变,相应的书法形式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其中包括大条幅形式大量出现,书写幅面的扩大为书法艺术带来的新的挑战。
明代重要书法家王铎,也是条幅作品处理能手,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的行草条幅是其重要特征,书家评其书法“沉雄劲健”,这是王铎书法的一面。
现在,笔者试图走近王铎书法艺术的另外一面,“老辣”的书风,这种书风主要体现在其卷轴作品中。
一书法品评中“老”的意涵中国古代门类艺术评论有一个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画论和书论中,风格描述词往往由文论中延发出来。
其实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很多都是诗书画都会一点,典型代表如苏轼、赵孟頫。
分门别类可以说非古人初衷,更确切的说是由于近代以来工业社会形成的社会分工,以及对应的学科细化的产物。
因此,对于“老”的考察往往需先由文论或者其他古代经典文献开始。
众所周知,“老”首先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伴随着形貌的改变以及身体功能的衰退,如《论语·季氏》载:“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①同时“老”代表着阅历的丰富和手法的成熟,如“老到”“老练”。
而在后代分门别类的整理的书论中,“老”最先用于书法品评可见陶弘景的《上武帝论书启》载:“伏览前书,用意虽二六,而规矩必周,后字不出二百,亦褒贬大备。
一言以蔽,便书情顿极,使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沉泉夜。
”②而后有孙过庭“人书俱老”,自此“老”便成为书论中一个重要的描述词。
而在人类社会中,对于老者的尊重是共通的情感。
在这种情感下,用“老”来指谓某人作品,无疑是一种崇尚的态度。
全国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之乡”称号的地方很多,如浙江浦江、安吉,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安塞,安徽萧县、太和,云南石林,山东高唐,江苏胥口,河北辛集,甘肃通渭等等。
有的一省就有这种特色之乡十几个。
文化部的命名,是对这些民间艺术发达地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五彩斑斓的民族特色艺术的关爱和保护。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亦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这些“中国书画之乡”顺应形势,以新的发展策略面对广阔市场,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中摸索新的发展之路,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它们呈现出三个特点:艺术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由于艺术市场、文化产业在近年突显出的巨大商机,使得一些政府部门纷纷介入,把扶植、引导“书画之乡”的发展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来抓,一时间,依托专业协会力量设立的各种书画社、书画协会、村办画院、培训班、艺术长廊、创作基地、展览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活跃在书画市场一线。
传统书画之乡的文化产业由原来地域性自发的艺术品生产转向有意识、有规模的科学发展,实现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飞跃,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资本。
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自古书画盛行,古代字画、老家具、工艺品等艺术资源丰厚。
许多农民喜欢收藏,但接触市场机会少,缺少专门从事书画交易的机构,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
村民们在多年的交易实践中发现,想在市场中卖上好价钱,必须创作出市场欢迎、喜爱的作品。
于是,在乡政府扶持下,东柳村投资建起了500平方米的书画展厅和画廊,还建起了书画一条街、古家具一条街,成立了既有专业画家又有农民画家参与的富运昌画院等等。
这一系列书画硬件设施的建设,将原先零碎、松散的已有资源汇集起来,主动将乡村文化变为一种文化资本进行市场运作。
2006年6月,三间房乡通过富运昌画院邀请全国书画名家举办展览、搞笔会,仅一次活动的交易额就达到50余万元。
传统的文化资源变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本后,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潜力和财富价值。
打响“书法之乡”品牌
佚名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正仪镇位于昆山市西郊,与苏州工业园接壤,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区内的省级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以风景秀丽、盛产大闸蟹而闻名海内外。
正仪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位于镇域内的绰墩山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
正仪又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
【总页数】2页(P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湖北黄冈打响中国“漂流之乡”品牌 [J], 曹巧红;
2.书法为媒打响品牌——2016中国·印江首届书法文化艺术节侧记 [J], 左禹华
3.宏扬民族文化创建书法之乡——省首家书法艺术之乡访问记 [J], 王安石;
4.打响"钱江源"山茶油品牌打造中国油茶之乡 [J], 王秋芹
5.因势利导壮大特色产业r 生态引领打响地理品牌r——南丰成为中国龟鳖之乡的改革实践探索 [J], 刘振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造王铎书法品牌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写在孟津创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之际目前,河南省孟津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现在已进入申报阶段,又一个“中国书法之乡”将在孟津诞生。
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12月,中国书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新的书协班子成立。
确定了“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的理念,这个全局就是服务社会,奉献人民,这个大局就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下行动,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书法艺术和书法事业发展的高度,跳出书法发展书法。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书协于2007年开始实施“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的命名工程,并出台了关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的推选原则和办法。
中国书协在全国开展命名“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活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就有苏州、徐州、开封、安阳、临沂、绍兴、湘谭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
山东泰山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
义乌、曲阜、郸城、偃师、新安等30多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孟津是一个书法大县,又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历史名县,周边的偃师、新安都已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而孟津却被边缘化了。
这一现象引起了孟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孟津县委书记吉振华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风暴专门走访了已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周边县——偃师县和新安县,考察了他们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经验和做法。
最后研究决定:打造王铎书法品牌,创建“中国书法之乡”。
孟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序幕从此拉开。
二、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孟津。
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名县,由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而称为孟津,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洛阳“十三朝古都”,就有东周、西汉、东汉、北魏、西晋建都于孟津,有“十三朝古都半孟津”之说。
孟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不到10公里的狭窄区域内,就有八百诸侯共商伐纣大计的会盟之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人文之祖,伏羲一划开天,开启人类文明的伏羲庙—龙马负图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陵;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故居;汉魏故城遗址;“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无卧牛之地,数千个帝王寝陵的邙山古墓群;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曹休墓;国家重点保护项目——黄河湿地候鸟保保护区;黄河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等十几个人文景观。
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文化积淀。
使得孟津留下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伏羲八卦、易学、道教、儒学等都在孟津起源或传承。
并出现了伏羲、王铎、贾谊等历史名人。
演绎了大禹治水、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等众多的传奇故事。
孟津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墓志或碑铭。
据不完全统计,北邙出土的基志约5000方,在孟津境内出土的就有4000余方,包括西安碑林、新安千唐志斋、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以及北京、南京、上海等博物筘内存放的墓志,很多都来自孟津,所以孟津是一个颇带传奇色彩,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三、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孟津人学习文化、尊重文化的“尚书”之风。
“再穷不能穷教育,没钱不能没文化”已成为孟津人的理念。
现在到孟津各村,婚丧嫁娶,生日祝寿,三周年祭典等活动都有送贺联、喜联、丧联的习俗。
事主大门外墙壁上贴得琳琅满目,有的还专门搭建楹联墙进行粘贴,甚是壮观。
这些习俗,已成为孟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浓厚的文化环境,尚文的优良传统,衍生了独特的孟津民间文化习俗:有一个小村子,上百人学习书法,成为书法专业村。
还有一个行政村——平乐村,上千人画牡丹,成为中国牡丹第一村。
这一奇特的孟津文化现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关注。
因此,1999年孟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书法)”。
四、强有力的创建班子为了确保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目标的实现。
孟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摆到富民强县“5+1”战略目标中来定位。
从而实现文化(书法)大县向文化强县目标的跨越。
为此。
孟津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吉振华、县长张书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蒋智涛、县委宣传部部长牛驷为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风暴为常务副组长的强有力的创建领导班子。
并在全县18个委局、10个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把创建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
五、扎实有效的创建成果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孟津有着得天独厚和不可取代的品牌优势和区域优势,“神笔王铎”就出生在孟津。
王铎是一个划时代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魅力和影响,远及东南亚。
至今不绝。
王铎的书法艺术是孟津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必须突出王铎文化。
打造王铎书法艺术品牌,也是孟津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此,孟津县的创建工作首先确立了打造王铎品牌项目战略。
在王铎身上做文章。
(一)提升王铎故居形象工程王铎故居1998年由会盟镇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投资兴建。
开馆以来,接待了国内、国际数以万计的书法界、政界著名人士和中外游客。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
一些建筑已经破损,馆内设施陈旧,内容匮乏,道路坑洼不平,周边环境差,严重影响了故居的形象。
所以,孟津县委、县政府确定再次斥资1000万元,对王铎故居进行提升改造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科学性,孟津县委、县政府,会盟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提升改造王铎故居形象理论研讨会,聘请了市、县文化、文物、园林、建筑等方面的专家献计献策。
为王铎故居改造工程制定改造方案。
河南省书协副主席谢安钧、王荣生、王鸣、云平、吴行、张剑锋还到王铎故居视察,提出了宝贵的改建意见。
经过为时半年的紧张施工,整个故居提升黢造工程已基本完成;通往故居周边3公里坑洼不平的道路全部硬化铺设沥青,重新开挖了排水系统,改造了电力、通信线路,沿街门面房和住宅全部按明清格调进行改造和粉刷。
故居内部所有的设施补损和刷漆,入特路口新建了高11.25米、宽15米的“王铎故里”牌坊,洛常路会盟境内邙山脚下、洛阳黄河大桥桥头新建了两道阙门,王铎故居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来宾。
(二)矗立王铎雕像为了纪念王铎,还将在王铎救居矗立3米高的王铎雕像。
现雕像已经制成,不久的将来,王铎故居将新增加一个亮点。
(三)举行“王铎杯”书法大赛为了弘扬玉铎书法,配合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建设,由河南省书协主办,孟津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王铎杯”书法大赛已于2011年7月19日正式起动,大赛得到了全国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767幅,评出289幅获奖、入展作品,将在11月份择时在王铎故居开幕。
(四)举办王铎书法专题展为了宣传王铎,弘扬王铎.使王铎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使王铎书法艺术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洛阳王铎书画院还在第六届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洛阳白马寺释源美术馆、洛阳美术馆连续举办王铎书法专题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出版发行发表有关王铎的书籍和文章为了弘扬王铎,研究王铎,孟津的有识之士先后出版了数十种有关王铎的书籍,发表了大量有关王铎的文章。
出版的书籍有:李风暴主编的《王铎赠汤若望诗册》,孙顺通主编的《王铎》,李根柱主编的《神笔王铎》,韩仲民主编的《王铎史料存真》,孟留山主编的《王铎信札》,张何良主编的王铎诗选三百首》,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王铎书法研究院、王铎书法馆主编的《王铎论集》,韩仲民、畅云青、王维民、董正才主编的《王铎行草千字文》,王维民、朱书宗主编的《王铎柏香帖、千字箴》等。
发表的论文有:李风暴《王铎其人其书之我见》、《村上三岛书风中的王铎魂》、《王铎拟山园考释》、孟留山《王铎书法管窥》、《王铎的悲哀》、《再说书品人品》、王鹤松《王铎奉使秦蜀祭拜华陵行迹考辨》等。
(六)筹建专业的书法展馆为了满足中型书法展览的要求,在王铎故居筹建了专业的书法展馆。
展馆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不久,将迎来“王铎杯”书法大赛展览。
展后,将成为集展览、经营为一体的专业书法展馆,服务社会。
至此.孟津已有王铎故居、王铎书法馆、中国平乐牡丹创意园、文化馆等大型书画创作、培训、展览场馆。
(七)书法组织建设空前巩固为了适应形势需要。
孟津县书协举行了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李风暴为核心的新一届县书协领导班子,在原来9个乡镇已成立的书协分会的基础上,又在县直各局委及其他乡镇相继成立了十几个分会。
包括不同时期成立的书画组织孟津县老年书协、洛阳王铎书画院、王铎书画院、孟津女子书画院等,目前,孟津已有30多个遍布城乡的书画组织。
组织的发展,书法的普及,书法队伍的不断壮大,参加全国各种书法赛事和展览的热情空前高涨,取得获奖、入展的人次逐年增加。
截止目前,书法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论文发表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权威书画报刊上者,已达30多人次。
现在全县已有国家级会员8人、省级会员70多人、市级会员150多人。
(八)书法活动丰富多彩孟津县是一个书法大县,数以万计的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书法活动丰富多彩.书法活动频繁,书法展览、书法进万家、书法进军营、书法进农村等活动坚持常年不断。
除了县书协每年举办书法年展之外,其他书法活动也异彩纷呈,如举办青少年书法大赛、老年书法大赛、千人书写孟津精神大型广场活动、“会盟杯”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书画展等,并举办了3届王铎艺术节等。
并且,还举办了多次跨区域的书画活动,如孟津、偃师书法联展,中原五省农民书画大赛,中华名人名家书画展,“金龙杯”书画展等。
(九)书法培训、书法教育长足发展为了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孟津的书法教学培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县直中学、双语学校开设了书法班,孟津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可以断言,孟津的书法事业必定会后继有人,孟津的书法事业必定会大发展、大繁荣。
(十)加大对县书协的支持力度书法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的制约,为了书法事业的长足发展,孟津县委、县政府还加大了对县书协的支持力度,为县书协拨付了20万元的活动经费,配置了交通工具,增加了两个事业编制,为书法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有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有浓厚的创建环境,有全县人民和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孟津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势在必行,孟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志在必得,孟津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