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题卷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面各组线中,互相平行的是()。
A. B. C. D.2.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所得的折痕一定是()A. 互相垂直B. 互相平行C. 无法判断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A. 无法确定B. 互相平行C. 互相垂直4.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
A. 1B. 2C. 无数5.一个图形被信封遮住了一部分(如图),这个图形()。
A. 可能是长方形B. 不可能是梯形C. 可能是等腰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6.下列图形中,平行四边形有()个。
A. 1B. 2C. 3D. 47.过直线外一点A,可以画()条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
A. 1条B. 2条C. 3条D. 无数条8.军军家通往一条大道有3条不同的路,这3条路的长度分别为56米、87米、54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大道是垂直的,那么这条路的长度应是()米。
A. 54米B. 56米C. 87米9.下面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几幅图中,正确的是()。
A. B. C.二、填空题(共10题;共25分)10.下面各组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交不垂直的画“△”,相交且垂直的画“○”。
11.板凳腿之间加一根斜木条固定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特性,伸缩门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特性。
1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________,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它的________。
13.字母“M”中有________组线段互相平行,有________组线段互相垂直。
A.0B.1C.214.数一数,图中共有________组互相平行的线段.15.下图中,与线段AC互相垂直的线段有________和________;与线段AF互相垂直的线段有________和________。
16.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________,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________。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一)相交线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BOC=80°,求∠BOD和∠AOE的度数.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A.90°B.120°C.180°D.36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若∠BOE=4∠BOD,∠AOE=100°,则∠AOC 等于()A.30°B.20°C.15°D.10°4.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1)若∠1+∠3=50°,则∠3=__ __;(2)若∠1∶∠2=2∶3,则∠3=__ __;(3)若∠2-∠3=70°,则∠3=__ __.5.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若∠1=30°,∠2=___ _,∠3=__ __.6.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试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2)试写出∠AOC,∠AOE,∠EOC的邻补角;(3)若∠AOC=40°,求∠BOD,∠BOC的度数.7.如图,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EF对折,得到点D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C′,若∠BFE=50°,试求∠BFC′的度数.8.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 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1.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 ∥b 的条件为(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如图所示,要得到DE ∥BC ,则需要的条件为( )A .CD ⊥AB ,GF ⊥AB B .∠4+∠5=180°C .∠1=∠3D .∠2=∠33.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 ∥b 的是( )A .∠1=∠2B .∠2=∠4C .∠3=∠4D .∠1+∠4=180°4.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 ∥DF 的是( )A .∠A +∠2=180°B .∠3=∠AC .∠1=∠4D .∠1=∠A5.)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2,∴AE ∥BDB .∵∠1=∠2,∴AB ∥EDC .∵∠3=∠4,∴AB ∥CD D .∵∠5=∠BDC ,∴AE ∥BD6.如图,能说明AB ∥DE 的有( )①∠1=∠D ;②∠CFB +∠D =180°;③∠B =∠D ;④∠D =∠BF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题图)(第2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给出下面的推理:①因为∠B =∠BEF ,所以AB ∥EF ;②因为∠B =∠CDE , 所以AB ∥CD ;③因为∠B +∠BDC =180°,所以AB ∥EF ;④因为AB ∥CD ,CD ∥EF , 所以AB ∥EF.其中正确的推理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1=∠2,∴AB ∥CD B .∵∠1+∠2=180°,∴AB ∥CDC .∵∠3=∠4,∴AB ∥CD D .∵∠3+∠4=180°,∴AB ∥CD10.如图,已知直线EF 分别交CD ,AB 于点M ,N ,且∠EMD =65°,∠MNB =1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E ∥CFB .AB ∥CDC .∠A =∠D D .∠E =∠F11.如图,BD 平分∠ABC ,若∠1=∠2,则( )A .AB ∥CD B .AD ∥BC C .AD =BC D .AB =CD12.如图所示,AC ⊥BC ,垂足为C ,∠B =50°,∠ACD =40°,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 AB ∥CD__.13.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1)∠B +∠BCD =180°;(2)∠1=∠2;(3)∠3=∠4;(4)∠B =∠5.能判定AB ∥CD的条件有 .(填序号),(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4.(8分)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1+∠2=90°,直线AB,CD有何位置关系?说明理由.16.(10分)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e所截,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17.(12分)如图,AC⊥EC,B,C,D在同一直线上,∠A=∠1,∠E=∠2,直线AB与DE平行吗?试说明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直线m ∥n ,∠α为( )A .70 B .65° C .50° D .40°2.如图,AB ∥ED ,AG 平分∠BAC ,∠ECF =70°,则∠FAG 的度数是( )A .155°B .145°C .110°D .35°3.如图,已知AB ∥CD ,∠1=130°,则∠2=__ .4.如图,EF ∥BC ,AC 平分∠BAF ,∠B =80°,求∠C 的度数5.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A .60°B .50°C .40°D .30°6. 6.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按如图方式折叠一下,已知∠3=120°,则∠1的度数为( )7.A .30° B .60° C .90° D .120°8.9.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10.7.(4分)如图,∠1=50°,∠2=140°,∠C =50°,则∠B =____.9.某次考古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如下图,工作人员从玉片上量得∠A =115°,∠D =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 ∥BC ,请你帮助工作人员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并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点B 是△ADC 的边AD 的延长线上一点,DE ∥AC ,若∠C =50°, ∠BDE =60°,则∠CDB 的度数等于( )A .70°B .100°C .110°D .120°11.如图所示,已知AB ∥EF ∥DC ,EG ∥BD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A .6个B .5个C .4个D .2个12.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C ∥DE ,则∠B +∠D 的度数为____.13.如图,AC ∥B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若∠1=64°,则∠2=___ _.(第10题图) (第11题图), ( 第 7 题图 )14.(12分)如图所示,已知∠ABC=40°,∠ACB=60°,BO,CO分别平分∠ABC,∠ACB,DE过O点,且DE∥BC,求∠BOC的度数.15.(12分)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点E,C,B,F,如果∠1=∠2,∠B=∠C.小明在图上把两组相等角的信息标注出来后,略加分析,便发现CE∥BF,同桌的小慧说:“不光有这个发现,我还能得到∠A=∠D呢?”小明再深入其中,很快也明白了小慧是怎么得到∠A=∠D的了.你能帮助他们写出过程吗?16.(12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不重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T ⊥AB 于点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 =30°,则∠DOT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2.如图,AB ∥CD ,∠DFE =135°,则∠ABE 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90°3.如图,a ,b ,c 为三条直线,且a ⊥c ,b ⊥c ,若∠1=70°,则∠2的度数为( )A .70°B .90°C .110°D .80°4.如图所示,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 .110°B .115°C .120°D .125°5.(4分)如图所示,已知∠1=∠2,∠3=80°,则∠4等于( )A .80°B .70°C .60°D .50°6.(4分)如图,已知直线a ∥b ,∠1=40°,∠2=60°,则∠3等于( )A .100°B .60°C .40°D .20°(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7.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短直角边和含45°角 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__.8.如图所示是一大门的栏杆,AE 为地面,BA ⊥AE 于点A ,CD ∥AE ,则∠ABC +∠BCD= _9.(8分)如图,直线AB ,CD 分别与直线AC 相交于点A ,C ,与直线BD 相交于点B ,D.若∠1=∠2,∠3=75°,求∠4的度数.10.如图,AB ∥CD ,AE 交CD 于C ,∠A =34°,∠DEC =90°,则∠D 的度数为() A .17° B .34° C .56° D .124°11.如图,已知AB ∥CD ,∠C =65°,∠E =30°,则∠A 的度数为( )A .30°B .32.5°C .35°D .37.5°12.如图所示,AB ∥CD ∥EF ,则∠BAD +∠ADE +∠DEF 等于( )A .180°B .270°C .360°D .540°13.如图所示,∠A =60°,∠4=45°,DE ∥BC ,EF ∥AB ,则∠1=___ _, ∠2=__ __, ∠3=__ _,∠B =__ _,∠C =___ _. (第5题图) (第6题图,(第10题图)) ,(第11题图)(第7题图) (第8题图)14.如图,直线l1∥l2∥l3,点A ,B ,C 分别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ABC =____.15.如图,l ∥m ,等边△ABC 的顶点A 在直线m 上,则∠α=__.16.(8分)如图,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E =∠3.请问:AD 平分∠BAC 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17.(10分)如图所示,CD ⊥AB ,垂足为D ,F 是BC 上任意一点,EF ⊥AB ,垂足为E ,且∠1=∠2,∠3=80°,求∠BCA 的度数.18.(12分)如图所示,∠1+∠2=180°,∠3=∠B ,试判断∠AED 与∠C 的大小关系,并(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第15题图)说明你的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变式训练【教材母题】(教材P36第8题(2)改编)如图,∠1+∠2=180°,∠3=108°,求∠4的度数.变式1.(2014·菏泽)如图,直线l∥m∥n,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和m上,边BC与直线n所夹的角为25°,则∠α的度数为()A.25°B.45°C.35°D.30°变式2.(2014·邵阳)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B.54°C.40°D.50°,(第1题图)),(第2题图))变式3.(2014·聊城)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数为()A.53°B.55°C.57°D.60°变式4.(2014·遵义)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A.30°B.35°C.36°D.40°,(第3题图)),(第4题图))变式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4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变式6.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变式7.如图所示,已知AD⊥BC于D,E是AB上一点,EF⊥BC于F,且∠1=∠2,试判断∠B与∠CD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8.如图,AB∥CD,∠EAB+∠FDC=180°.求证:AE∥FD.变式9.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变式10.若AB∥CD,∠1=∠2,∠3=∠4,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变式11.如图,已知∠1=∠2,∠MAE=45°,∠FEG=15°,∠NCE=75°,EG平分∠AEC,试说明AB∥EF∥CD.变式12.(探究题)(1)如图①,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3)若将点E移至图②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4)若将点E移至图③的位置,此时∠B,∠D,∠E之间的关系又如何?(5)在图④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
第五章有源逆变与变频电路一.选择题1.可实现有源逆变的电路为。
(A)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B) 三相半控桥整流桥电路,(C) 单相全控桥接续流二极管电路,(D) 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
2.在一般可逆电路中,最小逆变角βmin选在下面那一种范围合理。
(A) 30º-35º, (B) 10º-15º, (C) 0º-10º, (D) 0º。
3.在有源逆变电路中,逆变角β的移相范围应选为最好。
(A) β=90º~180º,(B) β=35º~90º, (C) β=0º~90º,4.下面哪种情况不具有变流功能的()(A) 有源逆变(B) 交流调压(C) 变压器降压(D) 直流斩波5.可实现有源逆变的电路为。
(A) 单相全控桥可控整流电路(B) 三相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C) 单相全控桥接续流二极管电路(D) 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6.变流器工作在逆变状态时,控制角α必须在度。
(A) 0°-90°; (B) 30°-120°; (C) 60°-150°; (D) 90°-150°;二.判断题7.在用两组反并联晶闸管的可逆系统中,使直流电动机实现四象限运行时,其中一组逆变器工作在整流状态,那么另一组就工作在逆变状态。
()8.逆变角太大会造成逆变失败。
()9.有源逆变指的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送给负载。
()10.变频调速实际上是改变电动机内旋转磁场的速度达到改变输出转速的目的。
()11.逆变失败,是因主电路元件出现损坏,触发脉冲丢失,电源缺相,或是逆变角太小造成的。
()12.变频调速装置是属于无源逆变的范畴。
()13.有源逆变装置是把逆变后的交流能量送回电网。
()14.供电电源缺相、逆变桥元件损坏、逆变换流失败等故障,也会引起逆变失败。
第五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光反应( light reaction)与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及同化力的形成;暗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不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还原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2、C3途径(C3pathway )与C4途径(C4pathway ):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3、光系统(photosystem, PS ):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其中PS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700,PSII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 P680.4、反应中心( reaction center):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5、光合午休现象(midday depression ):光合作用在中午时下降的现象。
6、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7、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phenomenon ):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fluorescence phenomenon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red drop ):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10、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又称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复习题卷一、单选题(共4小题,共12分)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总相等。
A. 面积B. 高C. 上、下底的和D. 以上都不对2.下面梯形是()A. 等腰梯形B. 直角梯形3.梯形中,()是平行的。
A. 上底和下底B. 上底和腰C. 两条腰4.用细铁丝焊成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它拉成一个底长10厘米的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与这条边相邻的另一条边的正确列式()A. (10+8)÷2B. 8×4-20C. 8×2-10D. 8×4÷2二、判断题(共4小题,共12分)5.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6.平行四边形的底上只有一条高。
()7.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
()8.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长方形。
()9.如图,将一个长方形对折后,沿虚线剪开,打开就得到一个________梯形.10.平行四边形可以有________条高11.下图中的门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性。
12.图中,直线c和直线d的位置关系是互相________,直线c是直线________的垂线。
直线d是直线________的垂线。
13.有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14.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并画出相应的高.15.先用七巧板拼一拼,再把拼成的图形画出来.(1)用两块七巧板拼一个梯形,可以怎样拼?(2)用三块七巧板拼一个梯形,可以怎样拼?16.小明家想把自来水接到房子前的水表处,请你设计最节省长度的水管安装线路。
(1)在图中画出水管安装线路图。
(2)你设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应用题(共1小题,共16分)17.平均四边形的周长是56厘米,其中一条边长是10厘米.平行四边形另外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高总相等.故答案为:B.【分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后,两个梯形的高还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由于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且都是相等的,所以两个梯形的高是相等的,据此解答.2.【答案】A【解析】【解答】图中的梯形内角都不是直角,而且两腰相等,所以它是等腰梯形.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据此判断.3.【答案】A【解析】【解答】解:梯形中,上底和下底是平行的。
第五章复习题一、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在括号里打“╳”)1.短期是至少一种投入量固定,一种投入量可变的时期。
()2. 长期是指一年以上。
()3.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值。
()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即总产量越大。
()5.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总产量就会减少。
()6.边际产量曲线一定会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随着可变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最终要向右下方倾斜。
9. 当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10.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生产要素组合,所生产的产量是相同的。
()11.在同一平面图上,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12.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13.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左上方的点代表的产量大于右下方的点所代表的产量。
()14.在同一个平面上,一般只有三条等产量曲线。
()15. 等成本线表明了用既定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所有组合。
()16.如果劳动增加2单位要求使用的机器减少1单位才能保持产量水平不变,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2。
()17.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交点是表示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点。
()18. 当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时,边际替代率等于投入品的相对价格。
()19. 如果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那么,劳动价格上升而资本价格不变就意味着该企业将更多使用劳动,而更少使用资本。
()20 当投入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单位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佳。
()21. 如果劳动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资本的密集程度就会提高。
()22.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都是越大越好。
()二、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A. 1年以上B.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C. 5年以上D. 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复习题1.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3.下图中,A 、B 、C 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 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 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 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 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B.若C 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C.若B 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D.若B 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4.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5.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
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 S0 不作处理,S1、S2 和 S3 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 S2 组叶片上、S3 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生长素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 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 引起的 C.S2 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 可运输到果实D.S3 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 IAA 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
第五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4、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6、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10、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5、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20、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单项选择题答案]1、A2、D3、C4、C5、D6、C7、A8、C 9、B 10、C 11、C 12、D 13、D 14、B 15、C 16、B 17、D 18、D 19、A 20、B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8、垄断价格是(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垄断形成的原因(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10、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1、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2、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3、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1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15、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16、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7、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ABCD3、ABCD4、ABD5、AD6、ABCD7、ABCD 8、ABD 9、ABCD 10、ABCD 11、ABD 12、ABCD 13、ABD 14、ABD 15、BCD 16、ABCD 17、ABCD 18、ACD三、名词解释题1、垄断2、金融资本3、垄断利润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经济全球化四、简答题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是( )A.工业化.市场化 D.现代化.工业化 B.经济的社会化.经济的社会化 C.市场化2.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A.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B.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C.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D.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4.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5.“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6.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B.社会主义本质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7.60年代初,最先提出农业中要实现生产责任制观点的领导人是( )A.刘少奇.邓子恢.邓小平 D.邓子恢.刘少奇 B.周恩来.周恩来 C.邓小平8.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在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思想中最具直接性的体现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战略思想 D.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 C.依法治国战略思想9.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要( ) A.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重新审视 .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 B.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重新审视C.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10. 发展之所以成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到底是因为( ) A.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C.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表现.党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表现 D.党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 )A.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B.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C.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D.加快科技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加快科技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12.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因此要积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 D.对外开放.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1956年起,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块长方形ABCD 的场地,长102AB m =,宽51AD m =,从A 、B 两处入口的中路宽都为1m ,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m ,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面积为( )A .5050m 2B .5000m 2C .4900m 2D .4998m 22.下列各命题中,原命题成立,而它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B =6,BC =8,将直角三角形ABC 沿边BC 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DE 交AC 于点G ,BE =2,三角形CEG 的面积为13.5,下列结论:①三角形ABC 平移的距离是4;②EG =4.5;③AD ∥CF ;④四边形ADFC 的面积为6.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4.如图,直线a ∥b ,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 上,若∠1=60°,则∠2的度数为( )A .45°B .35°C .30°D .25°5.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直线a ,b ,c 分别通过A 、D 、C 三点,且a ∥b ∥c .若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3,b 与c 之间的距离是6,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 )A.36 B.45 C.54 D.646.如图,已知AB∥CD,BE和DF分别平分∠ABF和∠CDE,2∠E-∠F=48°,则∠CDE的度数为( ).A.16°B.32°C.48°D.64°7.现有以下命题: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8.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当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会发生折射.如图,在空气中平行的两条入射光线,在水中的两条折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若水面和杯底互相平行,且∠1=122°,则∠2=()A.61°B.58°C.48°D.41°9.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A.垂直B.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同一条直线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10.如图,△ABC经平移得到△E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EB;②点C的对应点是点B;③AC∥EB;④平移的距离等于线段BF的长度.A.1 B.2 C.3 D.4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l1∥l2∥l3,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l2、l3上,若边BC与直线l3的夹角∠1=25°,则边AB与直线l1的夹角∠2=________.12.如图,已知∠1=(3x+24)°,∠2=(5x+20)°,要使m∥n,那么∠1=_____(度).13.如图,AB∥CD,CF平分∠DCG,GE平分∠CGB交FC的延长线于点E,若∠E=34°,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4.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共有同旁内角________对.15.探究题:(1)如图1,两条水平的直线被一条竖直的直线所截,同位角有____对,内错角有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对;(2)如图2,三条水平的直线被一条竖直的直线所截,同位角有____对,内错角有___对,同旁内角有___对;(3)根据以上探究的结果,n(n为大于1的整数)条水平直线被一条竖直直线所截,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用含n的式子表示)16.如图,已知EF∥GH,A、D为GH上的两点,M、B为EF上的两点,延长AM于点C,AB平分∠DAC,直线DB平分∠FBC,若∠ACB=100°,则∠DBA的度数为________.17.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如图 1 所示,现将 45°的三角尺ADE 固定不动,将含 30°的三角尺ABC 绕顶点 A 顺时针转动(旋转角不超过 180 度),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 2:当∠BAD=15°时,BC∥DE.则∠BAD(0°<∠BAD<180°)其它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________.1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D=120°,则∠BOD=__________°.19.如图,∠AOB=60°,在∠AOB的内部有一点P,以P为顶点,作∠CPD,使∠CPD的两边与∠AOB的两边分别平行,∠CPD的度数为_______度.20.跳格游戏:如图,人从格外只能进入第1格;在格中,每次可向前跳l格或2格,那么人从格外跳到第6格可以有_________种方法.三、解答题21.阅读下面材料:彤彤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BE ,DE ,得到∠BED . 求证:∠BED =∠B +∠D .彤彤是这样做的:过点E 作EF //AB ,则有∠BEF =∠B .∵AB //CD ,∴EF //CD .∴∠FED =∠D .∴∠BEF +∠FED =∠B +∠D .即∠BED =∠B +∠D .请你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乙.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60°,∠ADC =70°,求∠BED 的度数; (2)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α,∠ADC =β,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22.如图①,已知直线12l l //,且3l 和12,l l 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4l 和12,l l 分别相交于,C D 两点,点P 在线段AB 上,记1 23ACP BDP CPD ∠∠∠∠∠∠=,=,=.(1)若120,355︒︒∠=∠=,则2∠=_____;(2)试找出123∠∠∠,,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②,点A 在B 处北偏东42︒的方向上, 若88BAC ︒∠=,则点 A 在C 处的北偏西_____的方向上;(4)如果点P 在直线3l 上且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1 23∠∠∠,,之间的关系(点 P 和,A B 两点不重合),直接写出结论即可.23.已知AB ∥CD ,点C 在点D 的右侧,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E ,DE 相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①若∠ABC =50º,∠ADC =70º,求∠BED 的度数;②请直接写出∠BED 与∠ABC ,∠ADC 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试猜想∠BED 与∠ABC ,∠AD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已知直线AB CD ∥,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1)如图1,若160∠=︒,求2∠,3∠的度数;(2)若点P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连接PE 、PF ,探索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当点P 在图2的位置时,请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当点P 在图3的位置时,请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③当点P 在图4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5.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28PAB ∠=︒,124PCD ∠=︒,求APC ∠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1)按照小明的思路,写出推算过程,求APC ∠的度数.(2)问题迁移:如图2,//AB CD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记PAB α∠=,PCD β∠=,当点P 在B 、D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APC ∠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在线段OB 上时,请直接写出APC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26.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30A ∠=︒,60B ∠=︒,45D E ∠=∠=︒.(1)猜想BCD ∠与A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3BCD ACE ∠=∠,求BCD ∠的度数;(3)若按住三角板ABC 不动,绕顶点C 转动三角DCE ,试探究BCD ∠等于多少度时//CE AB ,并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解:由图可知:矩形ABCD 中去掉小路后,草坪正好可以拼成一个新的矩形,且它的长为:(102-2)米,宽为(51-1)米.所以草坪的面积应该是长×宽=(102-2)(51-1)=5000(米2).故选B .2.B解析:B【分析】分别判断该命题的原命题和逆命题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成立,逆命题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不符合题意;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成立,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不成立,符合题意;C、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成立,逆命题为菱形的四条边相等,成立,不符合题意;D、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成立,逆命题为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命题和定理的知识,正确的写出它的逆命题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1)对应线段的长度即是平移的距离;(2)根据EC的长和△CEG的面积求EG;(3)平移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详解:(1)因为点B,E是对应点,且BE=2,所以△ABC平行的距离是2,则①错误;②根据题意得,13.5×2=(8-2)EG,解得EG=4.5,则②正确;③因为A,D是对应点,C,F是对应点,所以AD∥CF,则③正确;④平行四边形ADFC的面积为AB·CF=AB·BE=6×2=12,则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有:①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平移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4.C解析:C【分析】由a与b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3的度数,再利用平角定义及∠4为直角,即可确定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解答】解:∵a∥b,∴∠3=∠1=60°,∵∠4=90°,∠3+∠4+∠2=180°,∴∠2=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利用直角转化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在一条直线上,3个角共顶点,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则另两个角的和为90°.5.B解析:B【分析】过A 作AM ⊥直线b 于M ,过D 作DN ⊥直线c 于N ,求出∠AMD =∠DNC =90°,AD =DC ,∠1=∠3,根据AAS 推出△AMD ≌△CND ,根据全等得出AM =CN ,求出AM =CN =4,DN =8,在Rt △DNC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DC 2即可.【详解】解:如图:过A 作AM ⊥直线b 于M ,过D 作DN ⊥直线c 于N ,则∠AMD =∠DNC =90°,∵直线b ∥直线c ,DN ⊥直线c ,∴∠2+∠3=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DC ,∠1+∠2=90°,∴∠1=∠3,在△AMD 和△CND 中1390AMD CND AD CD ⎧∠=∠⎪∠=∠=︒⎨⎪=⎩, ∴△AMD ≌△CND (AAS ),∴AM =CN ,∵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3,b 与c 之间的距离是6,∴AM =CN =3,DN =6,在Rt △DN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2=DN 2+CN 2=32+62=45,即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5,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已知BE和DF分别平分∠ABF和∠CDE,根据角平分线分定义可得∠ABE=12∠ABF,∠CDF=12∠CDE;过点E作EM//AB,点F作FN//AB,即可得////AB CD EM//F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BEM,∠MED=∠EDC,∠ABF=∠BFN,∠CDF=∠DFN,由此可得∠BED=∠BEM+∠DEM=∠ABE+∠CDE=12∠ABF+∠CDE,∠BFD=∠BFN+∠DFN=∠ABF+∠CDF=∠ABF +12∠CDE,又因2∠BED-∠BFD=48°,即可得2(12∠ABF+∠CDE)-(∠ABF +12∠CDE)=48°,由此即可求得∠CDE=32°.【详解】∵BE和DF分别平分∠ABF和∠CDE,∴∠ABE=12∠ABF,∠CDF=12∠CDE,过点E作EM//AB,点F作FN//AB,∵//AB CD,∴////AB CD EM//FN,∴∠ABE=∠BEM,∠MED=∠EDC,∠ABF=∠BFN,∠CDF=∠DFN,∴∠BED=∠BEM+∠DEM=∠ABE+∠CDE=12∠ABF+∠CDE,∠BFD=∠BFN+∠DFN=∠ABF+∠CDF=∠ABF +12∠CDE,∵2∠BED-∠BFD=48°,∴2(12∠ABF+∠CDE)-(∠ABF +12∠CDE)=48°,∴∠CDE=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确定有关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假命题,比如等腰梯形;③在圆中,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是假命题(此弦非直径);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8.B解析:B【分析】由水面和杯底互相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3的度数,由水中的两条折射光线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2的度数.【详解】如图,∵水面和杯底互相平行,∴∠1+∠3=180°,∴∠3=180°﹣∠1=180°﹣122°=58°.∵水中的两条折射光线平行,∴∠2=∠3=5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命题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部分,结论是由条件得出的推论.【详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直线垂直的定义进行判断.10.D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分别判断各选项即可.【详解】∵△ABC经平移得到△EFB∴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E、F、B,②正确∴BE是AC的对应线段,①正确∴AC∥EB,③正确平移距离为对应点连线的长度,即BF的长度,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特点,注意,在平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对应点,仅对应点的连线之间才有平行、相等的一些关系.二、填空题11.【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1∥l2∥l3,∠1=25°,∴∠1=∠3=25°.∴∠4=60°-25°=35°,∴∠2=∠4=35解析:03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1∥l2∥l3,∠1=25°,∴∠1=∠3=25°.∴∠4=60°-25°=35°,∴∠2=∠4=35°.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2.75【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析:75【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得:x=17,则∠1=(3x+24)°=75°.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1+∠2=180°是解题关键.13.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解析:68°【分析】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构建方程组证明∠GMC=2∠E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DC交BG于M.由题意可以假设∠DCF=∠GCF=x,∠CGE=∠MGE=y.则有22x y GMCx y E=+∠⎧⎨=+∠⎩①②,①-2×②得:∠GMC=2∠E,∵∠E=34°,∴∠GMC=68°,∵AB∥CD,∴∠GMC=∠B=68°,故答案为:68°.【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图形,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能力题.14.24【解析】【分析】根据三线八角的特点,对四条直线产生的6个交点,两两一组进行分类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观测点A和点B,同旁内角有2对;A和C有2对;A和D,没有同旁内角;A和解析:24【解析】【分析】根据三线八角的特点,对四条直线产生的6个交点,两两一组进行分类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观测点A和点B,同旁内角有2对;A和C有2对;A和D,没有同旁内角;A和E有2对;A和F有2对.B和C有2对;B和D有2对;B和E有2对;B和F没有同旁内角.C和D有2对,C和E没有同旁内角,C和F有2对.D和E有2对;D和F有2对.E和F有2对.共有2×12=24对.故答案是:24.【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三线八角中的同旁内角,正确理解同旁内角和准确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5.(1)4,2,2;(2)12,6,6;(3)2n(n-1),n(n-1),n(n-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位角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内错角是两个角都解析:(1)4,2,2;(2)12,6,6;(3)2n(n-1),n(n-1),n(n-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位角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内错角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中间的位置的角,根据同旁内角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中间的位置的角,可得答案.试题解析:(1)如图1,两条水平的直线被一条竖直的直线所截,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 2对,同旁内角有 2对.(2)如图2,三条水平的直线被一条竖直的直线所截,同位角有 12对,内错角有 6对,同旁内角有 6对.(3)根据以上探究的结果,n(n为大于1的整数)条水平直线被一条竖直直线所截,同位角有2n(n-1)对,内错角有 n(n-1)对,同旁内角有n(n-1)对,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16.50°【解析】解:如图,设∠DAB=∠BAC=x,即∠1=∠2=x.∵EF∥GH,∴∠2=∠3.在△ABC 内,∠4=180°﹣∠ACB﹣∠1﹣∠3=180°﹣∠ACB﹣2x=80°﹣2x.∵直线解析:50°【解析】解:如图,设∠DAB=∠BAC=x,即∠1=∠2=x.∵EF∥GH,∴∠2=∠3.在△ABC内,∠4=180°﹣∠ACB﹣∠1﹣∠3=180°﹣∠ACB﹣2x=80°﹣2x.∵直线BD平分∠FBC,∴∠5=12(180°﹣∠4)=12(180°﹣80°+2x)=50°+x,∴∠DBA=180°﹣∠3﹣∠4﹣∠5=180°﹣x﹣(80°﹣2x)﹣(50°+x)=180°﹣x﹣80°+2x﹣50°﹣x=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45°,60°,105°,13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当AC∥DE时,∠BAD=∠DAE=45°;当BC∥AD时,∠DAE=∠解析:45°,60°,105°,13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当AC∥DE时,∠BAD=∠DAE=45°;当BC∥AD时,∠DAE=∠B=60°;当BC∥AE时,∵∠EAB=∠B=60°,∴∠BAD=∠DAE+∠EAB=45°+60°=105°;当AB∥DE时,∵∠E=∠EAB=90°,∴∠BAD=∠DAE+∠EAB=45°+90°=135°.故答案为45°,60°,105°,13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要证明两直线平行,需使其所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是否互补).18.30°【分析】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详解】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OA平分∠EOC,∴∠AOC=∠EOC=解析:30°【分析】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详解】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OA平分∠EOC,∴∠AOC=12∠EOC=30°(角平分线定义),∴∠BOD=30°(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补角的性质,易求该角的度数.19.60或120【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如图所示(见解析),再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解析:60或120【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如图所示(见解析),再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PC OB PD OA,(1)如图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OBPDB60CP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PDB60PC OB PD OA,(2)如图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OBPDB6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P D180120C P B∠的度数为60︒或120︒,综上,CPD故答案为:6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20.8【分析】理解已知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跳格总共有6格,第一次只能跳1格,后面的可以跳2格或者1格,当全部都是1格,或者部分1格部分2格,整理出所有的情况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当全部都只跳1解析:8【分析】理解已知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跳格总共有6格,第一次只能跳1格,后面的可以跳2格或者1格,当全部都是1格,或者部分1格部分2格,整理出所有的情况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当全部都只跳1格时,1种方法;当有1次跳2格,其他全部1格,有4种方法;当有2次跳2格时,其他全部1格,有3种方法;不存在3次或者更多跳2格的情况综上共有1+4+3=8种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式,实际上我们解题时抓住实际问题的本质,写出满足条件的数列,利用数列的递推式写出结果.三、解答题21.(1)65°;(2)11 18022αβ︒-+【分析】(1)如图1,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根据∠ABC=60°,∠ADC=70°,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BED的度数;(2)如图2,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ABC=α,∠ADC=β,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出∠BED的度数.【详解】(1)如图1,过点E作EF∥AB,有∠BEF=∠EBA.∵AB∥CD,∴EF∥CD.∴∠FED=∠EDC.∴∠BEF+∠FED=∠EBA+∠EDC.即∠BED=∠EBA+∠EDC,∵BE平分∠ABC,DE平分∠ADC,∴∠EBA=12∠ABC=30°,∠EDC=12∠ADC=35°,∴∠BED=∠EBA+∠EDC=65°.答:∠BED的度数为65°;(2)如图2,过点E作EF∥AB,有∠BEF +∠EBA =180°.∴∠BEF =180°﹣∠EBA ,∵AB ∥CD ,∴EF ∥CD ,∴∠FED =∠EDC .∴∠BEF +∠FED =180°﹣∠EBA +∠EDC .即∠BED =180°﹣∠EBA +∠ED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EBA =12∠ABC =12α,∠EDC =12∠ADC =12β, ∴∠BED =180°﹣∠EBA +∠EDC =180°﹣12α +12β. 答:∠BED 的度数为180°﹣12α +12β.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2.(1)35︒;(2)123∠+∠=∠,理由见解析;(3)46︒;(4)当P 点在A 的上方时,321∠=∠-∠,当P 点在B 的下方时,312∠=∠-∠.【分析】(1)由题意直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分析即可求解; (2)由题意过点P 作//PM AC ,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分析证明即可;(3)根据题意过A 点作//AF BD ,则////A BD CE ,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4)根据题意分当P 点在A 的上方与当P 点在B 的下方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1∵12l l //,∴∠1+∠PCD+∠PDC+∠2=180°,在△PCD 中,∠3+∠PCD+∠PDC=180°,∴∠3=∠1+∠2,则有∠2=∠3-∠1=35︒,故答案为:35︒;()2123∠+∠=∠理由如下:过点P 作//PM AC//AC BD////AC PM BD ∴12CPM DPM ∴∠=∠∠=∠,12CPM DPM CPD ∴∠+∠=∠+∠=∠()3过A 点作//AF BD ,则////A BD CE ,则BAC DBA ACE ∠∠+∠=,故答案为:46︒;()4当P 点在A 的上方时,如图 2,∴∠1=∠FPC .∵14//l l ,∴2//PF l ,∴∠2=∠FPD∵∠CPD=∠FPD-∠FPC∴∠CPD=∠2-∠1,即321∠=∠-∠.当P 点在B 的下方时,如图 3,∴∠2=∠GPD∵12l l //,∴1//PG l ,∴∠1=∠CPG∵∠CPD=∠CPG-∠GPD∴∠CPD=∠1-∠2,即31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量代换的思想,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1)①∠BED=60º;②∠BED=12∠ABC+12∠ADC;(2)∠BED=180º-1 2∠ABC+12∠ADC,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过点E作EF∥AB,然后说明AB∥CD∥EF,再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即可解答;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确定它们的关系.(2)过点E作EF∥AB,再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确定它们的关系.【详解】(1)①如图1,过点E作EF∥AB.∵AB∥CD∴AB∥CD∥EF∴∠ABE=∠BEF,∠EDC=∠DEF.∵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50º,∠ADC=70º∴∠ABE=12∠ABC=150252⨯=°°,∠EDC=12∠ADC=170352⨯︒=︒, ∴∠BEF=25º,∠DEF=35º,∴∠BED=∠BEF+∠DEF=25º+35º=60º;②∵AB ∥CD∴AB ∥CD ∥EF∴∠ABE=∠BEF=12∠ABC ,∠EDC=∠DEF=12∠ADC ;. ∴∠BED=∠BEF +∠DEF =12∠ABC+12∠ADC ∴∠BED=12∠ABC+12∠ADC (2)如图2,过点E 作EF ∥AB .∵AB ∥CD∴AB ∥CD ∥EF∴∠EDC=∠DEF ,∵∠ABE+∠BEF=180º,∴∠BEF=180º-∠ABE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E=12∠ABC ,∠DEF=12∠ADC , ∴∠BED=∠BEF+∠DEF=180º-12∠ABC+12∠AD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并灵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1)360∠=︒;(2)①EPF PEB PFD ∠=∠+∠,证明见解析;②360EPF PEB PFD ︒∠+∠+∠=,证明见解析;③EPF PEB PFD ∠=∠-∠或EPF PFD PEB ∠+∠=∠.【分析】(1)根据对顶角相等求∠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3;(2)①过点P 作MN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PM =∠PEB ,且有MN ∥CD ,所以∠MPF =∠PFD ,然后利用等式性质易得∠EPF =∠PEB +∠PFD .②③的解题方法与①一样,分别过点P 作MN ∥AB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详解】(1)解:∵12∠=∠,160∠=︒,∴260∠=︒;∵AB CD ∥,∴3160∠=∠=︒ .(2)①EPF PEB PFD ∠=∠+∠.过点P 作MN AB ,则EPM PEB ∠=∠.∵AB CD ∥,MN AB , ∴MN CD ∥,∴MPF PFD ∠=∠,∴EPM MPF PEB PFD ∠+∠=∠+∠,即EPF PEB PFD ∠=∠+∠.②360EPF PEB PFD ︒∠+∠+∠=,过点P 作MN AB ,则180PEB EPN ∠+∠=︒,∵AB CD ∥,MN AB , ∴MN CD ∥,∴180NPF PFD ∠+∠=︒,∴360PEB EPN NPF PFD ∠+∠+∠+∠=︒.即360EPF PEB PFD ︒∠+∠+∠=.③EPF PEB PFD ∠=∠-∠或EPF PFD PEB ∠+∠=∠.写对一种即可.理由:如图4,过点P 作PM ∥AB ,∵AB ∥CD ,MP ∥AB ,∴MP∥CD,∴∠PEB=∠MPE,∠PFD=∠MPF,∵∠EPF+∠FPM=∠MPE,∴∠EPF+∠PFD=∠PE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的推论和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线八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5.(1)108°;(2)∠APC=α+β,理由见解析;(3)∠APC=β-α.【分析】(1)过P作PE∥AB,先推出PE∥AB∥CD,再通过平行线性质可求出∠APC;(2)过P作PE∥AB交AC于E,先推出AB∥PE∥D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A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3)过点P作PE∥AB交OA于点E,同(2)中方法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A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过点P作PE∥AB,∵AB∥CD,∴PE∥AB∥CD,∴∠A+∠APE=180°,∠C+∠CPE=180°,∵∠PAB=128°,∠PCD=124°,∴∠APE=52°,∠CPE=56°,∴∠APC=∠APE+∠CPE=108°;(2)∠APC=α+β.理由如下:如图2,过P作PE∥AB交AC于E,∵AB∥CD,∴AB∥PE∥CD,∴α=∠APE,β=∠CPE,∴∠APC=∠APE+∠CPE=α+β;(3)∠APC=β-α.理由如下:过点P作PE∥AB交OA于点E,同(2)可得,α=∠APE ,β=∠CPE ,∴∠APC=∠CPE-∠APE=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公理,解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6.(1)180BCD ACE ∠+∠=︒,理由详见解析;(2)135°;(3)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分析】(1)依据∠BCD=∠ACB+∠ACD=90°+∠ACD ,即可得到∠BCD+∠ACE 的度数;(2)设∠ACE=α,则∠BCD=3α,依据∠BCD+∠ACE=180°,即可得到∠BCD 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当∠BCD 等于150°或30°时,CE//4B.【详解】解:(1)180BCD ACE ∠+∠=︒,理由如下:90BCD ACB ACD ACD ∠=∠+∠=︒+∠,∴90BCD ACE ACD ACE ∠+∠=︒+∠+∠9090180=︒+︒=︒;(2)如图①,设ACE α∠=,则3BCD α∠=,由(1)可得180BCD ACE ∠+∠=︒,∴3180αα+=︒,∴45α=,∴3135BCD α∠==︒;(3)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当//AB CE 时,180120BCE B ∠=︒-∠=︒, 又90DCE ∠=︒,∴36012090150BCD ∠=︒-︒-︒=︒;②如图2所示,当//AB CE 时,60BCE B ∠=∠=︒, 又90DCE ∠=︒,∴906030BCD ∠=︒-︒=︒.综上所述,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
2.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
3.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作䢺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
4.1045年前后,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5.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6.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
7.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的用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1983年,它分为军网和民网,逐渐发展成后来的互联网。
8.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等。
9.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媒介观包括(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等。
10.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11.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他认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创造出了新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息。
二、选择题1.根据(A)的“游戏论”,大众传播媒介仅仅是提供娱乐的一种玩具而不是工具,它是视大众传播媒介等于娱乐或等于玩具的理论。
第五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6. 若动脉血的pH=7.40, [HCO3-] = 0.024 mol/L, 已知H2CO3的p K a1 = 6.38, p K a2 = 10.25, 则[H2CO3]为------------------------------------------------------( )(A) 2.3×10-2mol/L (B) 2.3×10-3mol/L(C) 4.6×10-2mol/L (D) 4.6×10-3mol/L17.在磷酸盐溶液中,HPO42-浓度最大时的pH是---------------------------( )(已知H3PO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A) 4.66 (B) 7.20 (C) 9.78 (D) 12.3618. 已知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4.66,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A) HPO42- (B) H2PO4-(C) HPO42- + H2PO4(D) H2PO4-+ H3PO419. 于60 mL 0.10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40 mL 0.15mol/L HCl溶液,所得溶液的简化质子条件是-----------------------------------------------------------( )(A) [H2CO3] = [HCO3-] (B) [HCO3-] = [CO32-](C) [H2CO3] = [CO32-] (D) [H2CO3] = [H+]20. 0.1 mol/L Ag(NH3)2+溶液的物料平衡式是-- ---------------------( )(A) [Ag+] = [NH3] = 0.1 mol/L(B) 2[Ag+] = [NH3] = 0.2 mol/L(C) [Ag+]+[Ag(NH3)+]+2[Ag(NH3)2+] = 0.1 mol/L(D) [NH3]+[Ag(NH3)+]+2[Ag(NH3)2+] = 0.2 mol/L21. NH4H2PO4水溶液中最主要的质子转移反应是-------------------------( )(已知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是2.12,7.20,12.36;NH3的p K b为4.74)(A) NH4++H2PO4- = NH3 +H3PO4(B) H2PO4-+H2PO4- = H3PO4 +HPO42-(C) H2PO4-+H2O = H3PO4 +OH- (D) H2PO4-+H2O = HPO42- +H3O+1. 今欲用H3PO4与Na2HPO4来配制pH = 7.2的缓冲溶液,则H3PO4与Na2HPO4物质的量之比n(H3PO4)∶n(Na2HPO4)应当是…..( )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是2.12,7.20,12.36)(A) 1:1 (B) 1:2 (C) 1:3 (D) 3:12. 当下列各种酸的水溶液中H+浓度(单位为mol·dm-3)相等时,何种溶液中原物质的量浓度为最大()。
第五章行政责任一、名词解释1.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有两层含义:第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
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和。
2. 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3.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责任制度是依据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而做出的一种客观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既具有法律的形式性特征,也具有道德的实质性内涵。
4. 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是指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其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只负担部分责任的制度。
5. 无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是指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行政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的制度。
二、填空题1. 现代公共行政在直接表现上是以责任体系的形式出现的,行政体系的运行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同时也是(行政责任)体系产生的过程。
2. 在行政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行政责任)居于首要位置,行政权力只是承担(行政责任)的手段。
在直接的意义上,(承担行政责任)就是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目的。
3. 公共权力的行使首先是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目标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还是从属于(国家的政治统治)的目的的。
4. 对行政体系而言只有当它能够保障(社会)利益并能够真正履行自己的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想的,才是道德的和合法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民主政治必然是(责任)政治。
5.我国行政责任的引入使行政体系接受人民的监督更加充实,也使行政体系及其行政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有了最根本的约束原则——(人民的利益)。
6. 公共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建立在(行政责任)的基础上的,这是确保整个社会有效约束(公共权力)、确保社会进入良性运行状态的(可靠工具)。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8年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其政权性质是( )A.地主阶级的统治B.大资产阶级的统治C.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治D.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2.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一个纲领,使北洋政府时期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被彻底废除了,这个纲领是( )A.《宪政纲领》B.《训政纲领》C.《建国大纲》D.《军政纲领》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八七会议4.彻底纠正并清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的重要会议是( )A.党的六大B.党的六届一中全会C.八七会议D.中共六大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6.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朱德D.贺龙7.毛泽东关于“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提出是在( )A.八七会议上B.三湾改编时C.古田会议上D.中共六大上8.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B.武装斗争问题B.土地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9.在井冈山地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是( )A.1927年8月B.1927年9月C.1927年10月D.1928年4月10.1930年1月,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1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A.朱德B.毛泽东C.周恩来D.陈毅12.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是(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B.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C.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D.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3.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中共六大D.古田会议14.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兴国土地法》B.《井冈山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15.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C.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D.服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16.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 )A.党的领导B.官兵一致C.政治工作 D.军民一致17.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是( )A.《兴国土地法》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C. 《中国土地法大纲》D.《井冈山土地法》18.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错误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是( )A.三次 B.二次C.一次 D.四次二、多项选择题1.1928年以后有一些人对国民党政权产生幻想,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原因在于( )A.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 B.大革命时期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C.它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D.修订不平等条约,维护了民族权利2.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主要措施有()A.建立庞大的军队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禁止革命活动D.实行文化专制主义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体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
这是属于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道德D、政治道德5、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
这是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要求6、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完成了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C、社会功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7、“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A、民主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功德D、职业道德8、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9、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哪一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题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化10、()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A、民主法制B、诚信友爱C、公平正义D、安定有序1、单选题CABBB DCDDD二、多选题1、社会公德的内容有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爱护公物D、助人为乐E、文明礼貌2、社会公德的特点有A、基础性B、继承性C、广泛性D、强制性E、简明性3、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功德要求的有A、不随地吐痰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C、捡到财物,占为己有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4、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D.姓“资”姓“社”问题2.“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这种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 )A.不重视发展生产力B.不重视改革开放C.忽视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忽视了中国的国情3.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 )A.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C.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D.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 )A.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B.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D.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6.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这段话强调的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二、多项选择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是:(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C.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D.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D.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E.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3.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4.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5.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单选题1.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外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2.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原理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3.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认知结构和态度B年龄和学习材料C智力和学习环境D学习目标和态度4.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5.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6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习者的智力水平B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方法7.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下述所列的迁移学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A形式训练迁移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迁移的概括原理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11.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是()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2.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3.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4.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15.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16.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1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更高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
第五章酒文化复习题一.填空题1.酒的医疗保健性主要反映在()()()和()四个方面。
2.酒文化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3.酒具有两方面的素质,即()和()。
4.酒的两面性指酒的()与()。
5.()是消积、健脾、开胃的特效酒。
6.饮用啤酒时首先要考虑()。
7.药酒分为()和()。
8.广告酒旗分三类:一是()二是()三是()。
9.酒令一词最早见于(),而饮酒行令则始于()。
二.单选题1.()是酒文化得以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物质基础。
A喜庆 B娱乐 C健身 D激励2.()是酒文化中深切感慨、思绪万千、寄托人世间各种情脉所在的感情元素。
A寄情 B娱乐 C健身 D激励3.()是酒常给以甘冽、和开胃的感觉A甜味 B酸味 C苦味 D 辛味4.()给人以麻舌、烦恼和粗糙的感觉,常与苦味同时发生。
A咸味 B涩味 C辛辣味 D酸味 E甜味5.()常以饮用葡萄酒治疗感冒。
A美洲人 B亚洲人 C欧洲人 D澳洲人6.酒杯的容量以()毫升为宜。
A50-100 B100-200 C200-300 D300-3507.贵州名扬中外的“苗族飞歌”说的是酒文化的()旅游功能。
A体验功能 B娱乐功能 C审美功能 D经济功能8.中国酒文学的早期形式是()起源于周期。
A酒赋B酒词C酒诗歌D酒戏曲9.情调高雅的()既助兴取乐又表达了酒礼。
A酒令B酒俗C酒德D酒人10.被誉为“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的是”()。
A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景区B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景区C山西杏花村汾酒工业旅游区D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三.多选题1.酒文化的作用有()。
A健身B喜庆C娱乐D激励E寄情2.酒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
A蒸馏酒B发酵酒C原汁酒D配制酒3.人们习惯用()等来评价酒的味道。
A酸B甜C苦D辣E咸4.啤酒被人们誉为()。
A液体面包B液体蛋白质C国酒D液体维生素5.解酒的方法有()。
A牛奶醒酒法B白菜醒酒法C生梨醒酒法D萝卜醒酒法E藕酿酒法6.酒有“六德”包括()A雅B逸C和D友E敬F美7.酒文化的旅游功能包括()A娱乐功能B审美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8中国酒品类型有()A黄酒B白酒C露酒D啤酒E果酒9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由()组成A展厅B地下酒宴C酒库D馆舍10清代人俞郭培《酒令丛钞》将古今酒令分为()A雅令B猜拳令C通令D数字令E酒牌令四.名词解释1.酒令:2.酒文化:五.判断题1.一般杯中啤酒和泡沫的比例呈7:3时最为合适()2酒的形指观察到的透明度和流动性()3.酒词源于隋朝,胜于元()4.酒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自控”()5.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坐落在周瑜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省亳州市()6.青岛国际啤酒节始于1990年,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7.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是山西省杏花村()8.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9.黄酒在热饮时,一般将其加温到40~50℃为好()10.酒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第五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文件按用途分类,不包括(D)。
A. 系统文件B. 库文件C. 用户文件D. 档案文件2. 一种既方便顺序存取又适合随机存取的文件存储结构是(C)。
A. 顺序文件B. 链接文件C. 索引文件D. 串联文件3. 若把文件以顺序结构的方式存放到磁盘上,则存在的缺点是(B)。
A. 目录结构复杂B. 磁盘空间利用率低C. 计算地址困难D. 读写速度低4 磁带上的每个文件组成部分不包括(C)。
A. 文件头标B. 文件信息C. 文件正文D. 文件尾标5. 文件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后就构成了记录式文件,这种划分信息的工作是(A)时完成的。
A. 用户组织文件B. 系统转储文件C. 系统装入文件D. 外设存取文件6. UNIX系统调用unlink的作用是( B )。
A. 为一个文件再取一个新文件名B. 删除文件的一个文件名C. 请求读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D. 建立两个文件的链接7. 下面对目录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
A. 一级目录结构解决了文件的重名问题B. 树形目录结构解决了文件的重名问题C. 树形目录结构能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 C. 树形目录结构有利于文件分类8. 读一个文件信息时,应依次调用(A)。
A. 打开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B. 建立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C. 建立文件、读文件、写文件D. 读文件、保存文件、关闭文件9. 若允许用户按各自定义的文件名访问某个共享文件夹,则该系统应(C)。
A. 为每个用户复制一份文件B. 设置命名转换机制C. 采用多级目录结构D. 使该文件有多种物理结构形式10. 文件的存储结构采用哪种形式是与(C)有关。
A. 文件的逻辑结构B. 存储空间的管理方式C. 存储介质的类型D. 文件的长度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存储介质的是(C)。
A. 磁带机B. 磁盘驱动器C. 软磁盘片D. 卡片机12. 实现记录的成组与分解能提高磁盘空间的利用率,但必须设置主存缓冲区,该缓冲区的长度应根据(A)来确定。
判断题1、从C曲线中分析可知,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1~550℃的范围内发生珠光体转变。
()2、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的存在使钢的硬度和塑性均上升。
()3、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4、同种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加热后保温、淬火,其中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5、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收缩。
()6、调质处理后得到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7、当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冷却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温度越低,其转变产物组织越粗。
( )8、表面淬火不仅改变钢的表面组织还改变钢的表面成分。
( )9、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任何情况下,奥氏体中碳的含量均与钢中碳的含量相等。
( )10、淬火钢的回火温度一般在A1线以下,所以回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都不发生改变。
()11、钢淬火后的硬度值主要决定于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12、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的含碳量相同。
()13、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则淬火后钢的硬度越高。
()14、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 )15、除钴之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
( )16、马氏体转变的Ms和Mf温度线,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而上升。
()17、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18、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19、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好。
()20、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完全退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21、对低碳低合金钢进行正火处理可提高其硬度。
()22、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小于Vc。
()23、氮化件的变形远比渗碳件的小。
()24、所谓临界冷却速度就是指钢能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25、钢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26、凡间隙固溶体必是有限固溶体。
()27、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差。
()28、钢的临界冷却速度Vk越大,则其淬透性越好。
()29、工件经渗碳处理后,随后应进行淬火及低温回火。
()30、金属是多晶体,因而绝对不可以产生各向异性。
()31、凡能使钢的C曲线右移的合金元素均能增加钢的淬透性。
()3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与该钢的淬透性没有关系。
()33、工件经氮化处理后不能再进行淬火。
()34、过共析钢经正常淬火后,马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
()35、凡能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大的合金元素均能减小钢的淬透性。
()3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37、等温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38、马氏体是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39、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必然会改变。
()40、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
()41、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马氏体。
()42、表面淬火主要用于高碳钢。
()43、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44、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45、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
()45、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47、工具钢淬火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所得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越多。
()48、过共析钢用球化退火处理的方法可消除其网状渗碳体。
()49、M体和回火M体一样()50、热处理零件的结构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尖角和棱角。
()51、淬火中最常见的缺陷是工件的氧化与脱碳以及变形与开裂。
()52、预先热处理其工序位置一般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或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53、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则相界面增多,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强度和硬度提高。
()54、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将发生贝氏体转变。
()55、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只伴随晶格的改组而没有铁碳原子的扩散。
()56、板条马氏体又称低碳马氏体。
()57、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形态。
()58、随着奥氏体含碳量的提高,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越少。
()59、钢退火的冷却速度大于正火的冷却速度。
()60、正火可以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
()61、水是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
()62、理想的淬火介质要求冷速均匀。
()63、淬火后的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增高,其强度和硬度也增高。
()64、淬透性很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很高。
()65、淬火加中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66、淬火钢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强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
()6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68、奥氏体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钢的淬透性越好。
()69、钢的表面淬火不仅改变其表层的组织而且还改变了其表层的成分。
()70、淬火中的变形与开裂主要是由于淬火时形成的内应力所引起的。
()单选题1、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一般所采用的退火工艺是_____。
A、再结晶退火B、去应力退火C、扩散退火D、球化退火2、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使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的工艺方法叫做_____A、锻造B、铸造C、焊接D、热处理3、把零件需要耐磨的表面淬硬,而中心仍保持未淬火的高韧性状态的处理叫做_____。
A、正火B、淬火C、表面淬火D、渗碳4、过共析钢T10材料在锻后缓冷,随即又采用正火处理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B、碎化网状的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C、获得马氏体,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D、作为最终热处理,获得材料的最终性能。
5、对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高时,我们通常选用下列哪类材料更好?____A、淬透性小的钢材B、淬透性大的钢材C、淬透性极小的钢材D、淬透性一般的钢材6、T12钢的正常淬火组织是_____。
A、贝氏体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C、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碳化物D、马氏体7、珠光体是一种_____。
A、单相固溶体B、两相混合物C、Fe与C的化合物D、金属化合物8、铸造条件下,冷却速度越大,则_____。
A、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B、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粗;C、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细D、过冷度越小,晶粒越粗。
9、碳钢件淬火后得到M+F组织,是因为_____。
A、加热温度不足B、冷却速度不足C、加热温度过高D、保温时间不够。
10、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_____。
A、索氏体B、下贝氏体C、上贝氏体D、珠光体。
11、过共析钢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_____。
A、Ac1+30~70℃;B、Accm+30~70℃;C、Ac3+30~70℃D、A1+30~70℃12、下列钢中C曲线最靠右的钢是_____。
A、20B、40C、T8D、T1013、确定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产物的基本依据是_____。
A、C曲线图B、Fe-Fe3C相图C、钢的Ms线D、半马氏体曲线14、过冷奥氏体是指冷却到_____温度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A3B、A1C、MfD、Ms15、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_____。
A、PB、SC、BD、M16、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_____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D、铸铁17、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_____。
A、碳含量B、冷却介质C、合金元素D、冷却速度18、钢的回火处理是在_____。
A、退火后进行B、正火后进行C、淬火后进行D、淬火前进行19、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A、均匀的基体组织B、均匀的A组织C、均匀的P组织D、均匀的M组织20、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为_____。
A、400℃B、350℃C、300℃D、250℃21、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_____。
A、随炉冷却B、在风中冷却C、在空气中冷却D、在水中冷却22、马氏体转变是在_____以下进行的。
A、A1B、MsC、MfD、A323、为保证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冷却速度应淬火临界冷速A、大于B、小于C、任意D、等于24、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应进行哪种热处理A、等温退火B、完全退火C、球化退火D、正火25、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曲线右移,从而A、增大VcB、增加淬透性C、减小其淬透性D、增大其淬硬性26、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Ac l+30—50℃B、Ac3+30—50℃C、Ac cm+30—50℃D、T再+30—50℃27、为降低低碳冷轧钢板的硬度,宜采用下列哪种工艺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再结晶退火D、等温退火28、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主要决定于因素A、淬透性B、冷却速度C、感应电流的大小D、感应电流的频率29、对工件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A、得到下贝氏体B、减少残余奥氏体量C、减少工件变形D、缩短生产周期30、为了获得较好综合的力学性能,应进行A、正火B、调质C、退火D、淬火+中温回火31、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A、完全退火B、等温退火C、球化退火D、正火32、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A、低于Ac1温度B、高于Ac1温度而低于Ac3温度C、等于Ac3温度D、Ac3+30至50度33、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A、碳含量B、合金元素含量C、冷却速度D、过冷度34、过冷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D、以上皆非35、过冷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是()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D、以上皆非36、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是()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D、以上皆非37、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A. 回火马氏体B. 回火屈氏体C. 回火索氏体D、回火托氏体38、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A. 降低B. 提高C. 不改变39、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680~60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_____。
A、索氏体B、下贝氏体C、上贝氏体D、珠光体40、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68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_____。
A、索氏体B、下贝氏体C、上贝氏体D、层状珠光体4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600~5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_____。
A、索氏体B、贝氏体C、托氏体D、珠光体。
42、片状马氏体又称为A、隐针马氏体B、高碳马氏体C、低碳马氏体D、回火马氏体43、板条马氏体又称为A、隐针马氏体B、高碳马氏体C、低碳马氏体D、回火马氏体44、影响碳素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D、钢中马氏体的碳含量45、钢淬火后冷处理的目的是减少A、过剩碳化物B、残余奥氏体C、内应力D、马氏体的碳含量46、除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